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章 第一米

郑朗想到的是宋四家中另一人,米芾。

后世说苏米蔡黄,是因为苏东坡在文坛上的地位,故将他排在第一位。

还有一种说法,是蔡黄苏米,最有力的一个人,朱熹说了一句话,字被苏黄胡乱写坏了,近见蔡君谟一贴,字字有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到明朝,都是老朱家,这种言论更炽。

这个蔡是蔡襄还是蔡京呢,或者称二者,还没有弄清楚呢。

黄庭坚悲催了,无论怎么排,他都没有排到第一位。

到了明朝中期后,蔡襄体渐渐淡化,苏米黄成为主流,越往后,因为米体字在四大家中是糅合传统与创新做得最好的,也越受欢迎。所以董其昌直接说:“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

米芾所走的道路,与郑朗这一番思考也很类似。不过他的道路走得很苦,少年米芾即以书法成名,但名不显。中间受了五位唐人的影响,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到了三十岁后,为了寻找书法突破口,听从苏东坡的建议,遍访晋人法贴。一年后得到了王献之《中秋贴》,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他觉得王羲之的字被夸大了,实际不如其子。可很快不满足王献之的字,重新回过头来,在二王的基础上,吸收了颜体转钩一些特殊手法,欧体的辣削体势,大字学习段季展,他的“独有四面”、“刷字”就是来源于此。特别是褚遂良富有变化的用笔,结构生动,合了米芾的口胃。直到五十岁后,才完成了这一吸收融合的过程,书法始大成。

性格上他与米芾性格很相似。

字体更加能让郑朗看中。米体总的来说追求变化但不露斧劈凿痕,恣肆放纵却不流于肥钝痴败或者薄峭尖刻险峻。因此,有人说北宋的米体与薛绍彭体是两大贵字。两者又有所不同,米体是豪门子弟风范,仗剑纵马,冲突当衢,然而细加寻绎,却不失进退之道,动静扩张无寒酸之气。薛体是贵族王孙,漫步轻吟,慈母照拂,贤妻护持,多了一份雅气,却少了一份阴刚之色。高下立分。

而这种充满意趣,却又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也容易为这时代的人接受。

时代更靠后,郑朗内心没有负罪感。

郑朗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其实郑朗长得不算很好看,只能说模样中等,不是太丑。否则长得象冰雕玉琢一般,那天晚上娄烟看了一个洋娃娃来了,也会喜欢,不会让高衙内狠揍他。

但一刻,因为这微微张扬的笑容,居然让崔有节感到有些动容。

“我,写,了。”

看了一眼未来的岳父大人,两道剑眉扬于天海之下,目光炯炯有神,肤色白暂,一缕美髯挂于唇下,鼻直口方,虽清瘦不失沉稳,虽不壮硕但不失其俊逸,年渐老,可也能看到昔日年青时的一丝风采。

一个中老年美男,从记忆里翻了翻,似乎那个岳母大人,长相也不错。

不知道这两人养出的女儿如何?

甚至这一刻,他居然将三个年长的大舅哥,两个小大姨长相也翻了出来,有长得好的,也有长得差的。

龙生九子,未必每一子都优质的接受了父母最好的遗传基因。

胡思乱想了一下,用笔在纸上写了起来。

天圣四年冬,予与数子游于少室。

仅劈头一句,崔有节漂亮的小剑眉又敛了起来。非是这个头开得不好,这是一个标准新文体的开头。新文体讲究复古,追求文以实用,之前在唐朝时就有韩柳两大家的努力,反对六朝骈体的浮华,宋朝的柳绍先也说了,文章为道之筌,王禹偁在古文上成就更高,被人称为古雅简淡,真宗以前,未有及者。

已经许多学子,包括他的儿子,在尝试着用古文书写。

但写的内容让他反感了,天圣四年,也就是去年,你那时才九岁,与什么数子游于少室山!自从至友死后,这个败家子,让屋内几个女人宠成了什么样子!

并且这个字也让他产生了反感。

郑朗脑海里是浮现出大量的知识,可这些知识要慢慢去理解,最后才去熟练的运用。将《孙子兵法》倒背如流,也未必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事家。将经义读得如滚瓜烂熟,也未必能写出传世文章。

脑海里有米体字,不是马上就能写出来的。

原来的郑朗功底浅,学的还是飞白体,至于郑朗本人,毛笔拿过的,但那个字写得也只能说,让人能看出来,能放稳,不象随时会倒下来,或者七歪八扭,也就是郑朗的水平了。

怎么可能一下子写出米体字的真味?

胳膊肘儿还带着伤,也用了桌子上的秘阁。对这种物事后世许多人很陌生,它是在书写时支撑腕臂,不至于为桌面掣肘所用的文房杂项。这份秘阁是用乌木做的,上面刻着几只小蟋蟀,三两丛小竹子,刻得十分传神,然而是郑父所用之物,不大合适。

所以第一行字写得目不忍睹。

郑朗都放得开,字写得不好,可以慢慢练,自己才十岁,怕什么。

秘阁用得不舒服,索性将秘阁拿了下去,继续写道:

石径徐上,积雪满山,天低云昏,偶出一鸠于群岭盘旋,鸣苦音悲。行数十阶,少林寺未至,道旁生四五株参天老松,华盖遮日,针叶阴森。松下坐两耆对奕,一着白衣,鹤发童颜,衣带飘飘,一着褐衣,和蔼可亲,春意拂面。

予见其奇,拥数子往。近前,两耆方奕罢,落子于坛。白耆抚青松曰:“吾最爱青松,冬日到来,天地惨淡,蒙霏云敛,天昏日垂,砺风呼啸,冰人矶骨,草拂之枯骨,木侵之叶脱,偶尔雪降,天地寂寥,万物死寂,唯有青松者,寒风催之不凋,冰雪压之不倒,越压越明,青色铮铮。”

“嗯,这一段写得好。”崔有节道。

刚才恐怕是紧张了,字写得惨不忍睹,写到此时,字迹渐渐有了一些小模样,以他敏锐的眼光,似乎看到是一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字体。还没有在意,郑朗那怕将米体字写出来一半味道,也会让崔有节惊讶万分。但没有写出来,也看不到这种字体的可贵之处。宋朝开明的政治文化气氛,又使得文人喜欢创新。

比如儒学,在宋朝是一个巅峰,先后出现了以苏东坡代表的苏学,又叫蜀学,以王安石代表的王学,又叫新学,还有程颐代表的心学,发展到南宋,被朱熹等人吸收,发展为理学。再比如词,文章,字,在宋朝都完成了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

有许多人想纳古创新,这让崔有节以为此子向某一个人学了什么新体字,因此疏忽了。

但是文章写得还是不错的,四平八稳,有理有据,十分有序,虽然幼嫩,毕竟才是十岁的孩子吗。

写得好与不好,郑朗没有在意,我是说道理,得将这个道理写出来。

难度似乎还是不小的。

第五章 约定(上)

“遵,命。”郑朗答道。

这孩子不会有口吃病吧?崔有节又有些担心起来,想想自己小女儿的天赋、才华、相貌与天性,若是缺点太多,自己的女儿长大也后,也未必会同意。

唉,当时只顾了友情,匆匆忙忙地订下了这门亲事,现在头痛哪。

郑朗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继续写下去。

褐耆曰:“松成材于顽石,渴饮山泉,饱于霜露,可敬也。然吾最敬小草,高山雪原,莽苍大泽,酷热戈壁,南于大海,北于塞外,无处不生,无处不有。冬日不见翠色,亦合天地之道也。春之耕耘,夏之成长,秋之收获,冬之收藏。故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一月有三旬,上旬月缺于东,中旬月圆于中,下旬月缺于西。一日有十二时辰,昼之生产,夜之安眠。岂曰小草为凌风厉寒侵袭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月后,万物复苏,一川烟草,将碧天涯!”

咦!复有此辨?

“有理。”崔知节点了一下头。

从这篇短文中也看到一些可喜的迹象,放而不羁,正而不拘。

字也越写越好了,虽不能上眼,但隐隐有一些大气与新意。至少能改变他心中的印象。

看到崔有节脸色得得平和,几个妇人一个个抚胸,大娘二娘四娘与五娘都用手合着什,心中默默念道:“阿弥陀佛。”

崔有节又说道:“继续写下去。”

郑朗又往下写去。

今日思之颇得,万物皆有可敬之处。松之铮铮,草之顽强,岂言不壮哉?人亦如此,小晏学士幼时成名,扬于天下,温文尔雅,恍若春风君子。魏玄成刚直令人君色变,天地沮丧,弗似于青松栋梁?然生一变,吴中暴强,广成浪子,一经点化,美名千古。有大鸟栖于齐鲁之地,三年不鸣,一鸣扬于九霄之上,震于四海之外。

昨日之水去于东海不回,今日之水滚滚东来,明日之水酝于雪山之上。敦用昨日之水观今日乎,今日之水观明日乎?

最后一句写出来,崔有节哭笑不得。

终于明白他刚才为什么修剪那盆刺柏了。

笑了笑说:“侄儿,将这张短笺给我。”

“喏。”郑朗应了一声,用嘴吹了吹墨汁,将短笺递到崔有节手中。

“还有那个物事。”崔有节手一指刺柏。

将这两样东西带回去,合家商议。不能害了女儿,也不能不给一次改正的机会,贻笑天下。然后拱手说道:“各位嫂嫂,我回孟州了。”

“亲家翁,那个……”大娘担心地问。

不能就这样走了啊,郑朗看出来,她也看出来了。回去后一商议,再来一个退亲,怎么办?儿子又做出这件笑柄,崔家退亲,合乎情理。就是走,亲事还能不能继续存在,也要给一个准话。

可是她信佛,心地善良,嘴又咄,说不出口。三娘与六娘嘴巴子很厉害,但她们身份卑贱,没有资格说话。

崔有节看着几个妇人,不能说话。也说不通,仅凭写了这篇短文,能代表着什么?那一次小孩子犯了错误,一顿打之后,不是说我要改悔了。可好了伤疤后呢?又忘记了痛!

不能做承诺。即便如此,自己态度已经是很宽宏大度。本来前来证实此事后,都不打算考虑一下,回去后就托人将这门亲事退却。

然而当初结为至交时,自己岁数小了两岁,为弟,这几个妇人严格来说,是真嫂嫂或是假嫂嫂,都要喊一声嫂子。只好将头扭过来,看着郑朗,说道:“五年后,你考中解试,我就同意这门亲事。”

解试包括州试(乡试),学子参加最多的考试。转运使司试,又叫漕试,这是照顾各个官员的,由各路转运司试考现任官员的亲戚或者子女,合格后,即赴省试。但还没有出来。

国子监试,又叫太学试,是对国子监里的学生进行的考试,录取率比较高。但进入省试后,待遇与其他学子一样。还有别头试,考官与地方官子弟亲戚与门客参加解试考时,必须回避,朝廷另派考官别设场屋进行政科考。实际上还是有浓厚的照顾性质。比如以后崔有节若是转到郑州担任知州,两家亲事没有解除,恰巧这一年郑朗参加解试考,就必须进小房间参加科考,这中间就有许多猫腻了。

最后就是锁厅试,防止官员仗势滥取科名,不常见。

是基层的考试,比省试要容易。录取率仍然很低,往往十不足一。

崔有节提出这个要求,连几个妇人也明白他的用心。五年后,崔家女快到了及笄之期,若是郑朗能在这一年考中,那时郑朗才十五岁,还是大有作为的。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