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行大唐-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鸡儆猴就好,这些人连泥里的虾米都算不上,也省的费那力气。”

陈墨笑了笑,陶宏儒想的过于复杂了,几位相公也不会这样明着让陈墨惹事,只是在暗中支持,至于斗成什么样还是要陈墨自己掌握。至于刘季述那里,想来只要不是刑罚过重,一个无所谓的从侄他才不会和陈墨彻底撕破脸。按照刘季述的脾气秉性,根本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他在内心其实对陈墨充满畏惧,不再次出面就等于揭过此事,估计这一次出面只为面子好看点而已。

“子涵大人大量,我知道怎么做了!”陶宏儒名明白了,原来为了震慑那些宵小之辈,搞成这样的大场面,让自己提心吊胆无法在长安立足,果然是妖孽所为。

“孟然兄只管放心办案,这不是什么大事情!”

不是什么大事情你搞成这样?让自己难做,两头受堵,陶宏儒就差咒骂陈墨了(当然是在心里),表面上还要一副感激神情,就这样把陈墨恭恭敬敬的送了出去。

。。。。。。

。。。。。。

就像陈墨判断的那样,陶宏儒抓人,随后就是一阵狂扁。在百姓和官员中高高在上的枢密使刘季述没有什么后续动作,只是观望而已。他那个从侄被收拾的很惨,刘季述后来还说,不务正业,也该被管教管教了。

无论刘季述说得是不是真话,结果是一样的,他的从侄被狠狠教训,随后被赶出京师。≮更多好书请访问。。≯

九月天气清凉,战争再次爆发。汴州将领朱珍在维桥击败时溥的军队,紧跟着攻陷宿州,时溥据守城池不敢再出城,而另一名汴州将领胡元琮急速攻打蔡州,准备把秦宗权拿下。

长安令陶宏儒如愿改任庆州刺史,随后立刻拖家带口离开京师上任。

财源滚滚而来,心满意足,陈墨越来越有成就感了。

朝局还算稳定,除了朱全忠还在扩张自己的势力,西川的成都之战已经拉开帷幕,攻坚与消耗战一直在进行。初期目的达到达不到陈墨心中没有把握,不过王建要像历史上那样成为蜀王是想也不要想,实在控住不住陈墨就让左睿直接增兵,横扫西川根本没有难度。左睿正闲的没事干,他想要在河中造点事端挑逗一下李克用呢,改变方向去西川想来左睿也没什意见。

在太医署上了一节课,陈墨晃晃悠悠到了翰林院,随后到三清殿开始履行自己护法的责任。

无崖道人知道这位护法对道家的事情是一窍不通,反正也不指望陈墨干什么正事,这个护法本来就是一个象征。一起喝喝茶,胡侃一番更为合适。

闲聊结束,告辞,走出三清殿,陈墨还要到工部转一圈。秋粮的缴纳就要全面结束,正是秋耕时节,作为屯田郎中总要有些事,这也是陈墨的责任。

谁知,还没等陈墨走到中书省,一名熟悉的龙武军军官就带着几个人跑了过来。

“待诏赶紧去政事堂,萧相晕倒了,已经找待诏很久了,杜奉御和向奉御已经过去了!”

搞不好就是心疾犯了,萧遘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服药,他的心悸总时不时发作,看来有些不太妙。陈墨加快脚步,赶紧跑向中书省。

政事堂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军国大事经政事堂会议商定,奏请皇帝最后裁决;机密大事以及五品以上官员的升降任免,只在政事堂议论,他官不得预闻。在政事堂(或中书门下)议事的几位宰相中,有一位是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宰相权力的大小,都是取决于皇帝(中晚唐时期还要加上宦官)的态度。

萧遘就是大唐的“执政事笔”,第一宰相晕倒可不是小事,整个政事堂外许多官员在观望。

陈墨也没心思和众人打招呼了,他快步就进入政事堂。

政事堂的左厢房中,杜怀山、向光彦,杜让能还有崔昭纬、孔纬等人都在,陈墨赶紧上前。

萧遘就躺在政事堂的耳房休息室的卧榻上,他脸色蜡黄,脑门上还渗着一层细密的汗珠,陈墨赶忙问道:“萧相怎么样?”

“醒过来了。”看到是陈墨,杜怀山也开始说情况:“退朝后,萧公回来处理政务,突然就成了这样,已经用下药,缓解了些,就是很虚弱。”

在杜怀山介绍病情的时候,陈墨已经俯下身搭上了萧遘的脉搏。

萧遘的确很弱,弱的说话都无法开口,脉搏极其不规律,而且快的让陈墨感到非常棘手。

这是心律失常,房颤的症状,房颤和许多疾病息息相关,很难调整为完全正常,在陈墨所在的时代都是一个非常棘手的疾病。房颤不治愈会合并心衰和其他疾病,冠心病、心肌病等最终都会导致房颤和心衰,没有趁手的药物,加上不擅长治疗心脏病,陈墨有些束手无策。

“子涵看。。。如何?”向光彦对陈墨很期待。

“萧相得的是心疾,小子没有把握,只能治疗着看,还望几位长辈共同治疗用药。”萧遘的情况很不好,毕竟有局限性,现在这样的条件根本就没有治愈的可能,陈墨实话实说。

“那就让文翰也过来,共同诊治用药。”向光彦和杜怀山也知道陈墨不擅长这种疾病的治疗,三人才是权威,看来萧遘很难恢复如初了。

“只能这样了,我让人去。。。。。。”

“陛下来了,陛下来了!”没等陈墨把话说完,外面的官员就向里面喊了起来。

手下第一宰辅病重,皇帝自然要过来。最近的朝局和天下局势基本平稳,皇帝对这位宰辅很看重,正是励精图治的关键时刻,不能缺了这位“执政事笔”。

“萧公如何了?”

皇帝到来,外围的官员纷纷让路。

这位新皇帝有时候做事情很没准,有些任性的毛病,但关心臣子却真心实意。来到萧遘床榻前他就俯下了身,根本就没有皇帝那种架子。

陈墨赶紧介绍病情:“萧公暂时没有大碍,需要调养治疗一段时间,处理政务恐怕暂时也难以胜任。。。。。。”



275最佳搭档

(感谢;大寒尖、唐深深、419026392三位书友的打赏!)

萧遘的病情真的需要调养,这造成了政事堂权利的空缺。

韦昭度去了西川,萧遘暂时无法处理政务,一时间,朝堂的风向有些涌动不安起来。

“执政事笔”休养,这个位置等于风向标,谁都知道萧遘在这个位置坚持不了太久。第一宰辅对于朝廷重要无比,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这个“执政事笔”,萧遘的休养意味着将有很多变化。除了皇帝认可,做“执政事笔”的人需要很多人脉,也需要一种平衡,过于强大皇帝不喜欢,过弱压不住群臣。无疑,以后的“执政事笔”人选成为了一大话题。

迁一动十,很多人会因此得利,竞争提前开始。

还是翔鸾阁。

还是君臣二人,皇帝站在窗前:“萧公的病情大郎心中有数,将来恐怕很难回到朝堂,杜公处事稳重,让杜公暂时引领政事堂,让御史中丞崔胤进入兵部如何?”

杜让能跟进一步是最希望的事情,萧遘的病情陈墨很遗憾,换一个杜让能是最好的结果,加上一个崔胤,皇帝这是在平衡文官的权利,不使得派系的力量过重。

陈墨对杜让能暂时做“执政事笔”没意见,他的能力足够胜任。可崔胤进入兵部陈墨不愿意看到:“陛下,微臣看崔中丞进入兵部不合适,崔中丞曾做过河中从事。微臣认为让他进入户部或者工部更为合适。”

估计是刑部尚书崔昭纬在行动,也许有杨复恭的作用,无论是谁。陈墨也不介意添堵。

已经被人干掉的王重荣曾经是让光启皇帝跑到兴元的罪魁祸首之一,陈墨的提醒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皇帝稍稍思索:“那就等等再说,崔中丞进入兵部还真不合适。”

这算不算谗言陈墨不知道,可知道一定有作用。皇帝是人不是神,和普通人其实没有太大区别,谁也不喜欢让一个把自己兄长追的乱跑的人。把他的手下重用起来,这样的风格不属于人类。兵部是一个紧要部门,皇帝于公于私总要为自己考虑。陈墨的挑拨足够皇帝压一下崔胤了。

“其实。。。大郎不要升的太高才好,也能为我分忧,官职太高不方便,你就忍一忍。将来再实现你封侯拜相的愿望吧。”皇帝终于想起来。自己登基时间不短了,这位好友还在原地踏步,陈墨给自己做的事情可不少,皇帝有些不好意思了。

“等一等也好,我可是想去兵部。”皇帝给出的理由也算充足,可升官谁不想?陈墨没有那么清高,他还指望着皇帝给自己挪挪地方,好干大事。

挪地方就去兵部。崔胤不能去,陈墨想去。可惜。。。陈墨知道。这有难度,宦官的力量不能小视,阻力一定在那里,另外崔昭纬估计也是一个很大的阻力。

“那就等等,皇兄年前要入皇陵。你的事明年再说,大郎最近太嚣张了,还要朕给你。。。擦屁股。”

擦屁股!这是皇帝应该说出的话吗?陈墨一阵无语。

陈墨大闹长安县的事情皇帝知道的很清楚,那位长安令陶宏儒吓破了胆,改任庆州的事皇帝也帮了忙。嚣张过后,好多人给陈墨擦了屁股倒是实情。

“很挣钱是不是?若挣得很多就给朕一些钱用一用,你的作坊总是用了皇家御用的名号,这也是朕应得的回报。”皇帝看着陈墨,眼中有一种期待。

语不惊人死不休!

皇帝竟然向自己要钱,还用上了正当的皇家名义,陈墨再一次被震惊了。

皇帝不应该有这样的经济头脑,一定是要干什么事情不便于在国库中调用,陈墨立刻就问道:“陛下。。。缺钱吗?这是要干什么大事吧?”

“羽林军已经废了,朕想要让羽林卫重新作为皇家的直属力量,没钱怎么行?”

原来是这么回事,怪不得向自己开口。

唐代的“左右羽林军”可以说是“北衙禁军”之首,它的产生比较复杂。可以说是唐朝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北衙禁军”,它的独立建制,标志着北衙禁军

独立并壮大的过程的开始。

“北衙禁军”指的是屯驻于宫城以北,以保卫皇帝和皇家为主要职责的皇帝私兵;与国家军队“南衙府兵”相对。北衙禁军是伴随着唐初军队国家化的完成而出现,是皇帝私人需求凸显的产物。真正意义上的北衙禁军形成于贞观十二年,以招募制和私属化为基本特色,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唐前期北衙禁军发展的整体思路。

唐太宗时,于玄武门置“左右屯营”,成份混杂,统属复杂;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北门(玄武门)左右屯营”为“左右羽林军”;垂拱元年五月羽林军正式独立建制,取消了以往以南衙诸卫将军检校羽林军的制度,羽林军正式升格为行政系统上独立的北衙禁军,定额兵士六千人。

唐高宗、武则天两朝羽林军的建立和官署的完善使北衙禁军在建制上脱离南衙十二卫,这种走向与同时期“关中本位政策”的瓦解以及皇权的强化紧密相连。这一时期,北衙禁军开始大规模消解府兵的职任和人员,在中央宿卫方面承担了主要角色。

再往后,北衙禁军成分越来越复杂,除了“北衙六军”,还有“神威”、“英武”、“射生”和著名的“神策军”。值得一提的是,“左右羽林军”在武则天时期,曾被改称“左右羽林卫”。

皇帝要重新建立自己的直属军队,这件事以杨复恭为首的宦官集团肯定要坚决反对。那等于削弱了他们的权利,这件事难度不小,也怪不得皇帝向陈墨求助。

果然是一个有想法。想要励精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