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倡农书在邸报上一刊出,朝野上下登时就一片沸腾,叫好的有之,谩骂的当然也不少,但更多的则是议论。
第6章 都是精英
毓庆宫,詹事府少詹事颜图匆匆将这一消息禀报给皇太子胤礽,出乎他的意料,胤礽听了之后并没发火,反而嘴角微微一弯,露出一个玩味的笑容。
颜图原本在皇太子面前并不被重视,但是在去年一废太子的风波中,胤礽的亲信、党羽大多被杀,关押,流放的也不在少数,这就使的刚刚复位的胤礽身边出现了大量的空缺,身为少詹事的颜图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难的机会,眼见的胤礽神请有点反常,颜图小心的说道:“太子爷,十四阿哥这时候捣鼓出这什子‘倡农书’,会不会是别有居心?”
胤礽笑道:“爷还就怕他没有别的居心,平时还真没看出,老十四居然也野心不小,有野心就好,爷现在正好要养精蓄锐,没精力赔他们玩。”
“太子爷,这话奴才怎么就没听明白呢?”颜图眨巴着眼睛,一脸迷茫的问道。
“你不懂就对了,去把朱天保叫来。”胤礽笑着转身进了书房。
没有尝到权力滋味的人,很难理解丧失权力的痛苦,被废黜的耻辱,无助,惶恐无时不萦绕在胤礽的心头,在圈禁的几个月时间里,胤礽一次又一次的反省,为什么自己面对康熙的打压毫无还手之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自己没有掌握足够的兵权,兵权,才是立身之本,立国之本。
哼,什么父子亲情,君臣纲常,都是狗屁,说穿了,就是一个字,权!不就怕我分你的权夺你的位吗?以前真是太天真了,什么恭敏诚善孝,在权利面前,屁都不是。
胤礽正自在心里发狠,朱天保面色凝重的走了进来,躬身见礼之后,便垂手肃立一旁。这朱天保字九如,是兵部侍郎朱都讷之子,东宫侍读,颇为精明,善揣摩上意,胤礽复位后对他颇为赏识,见他进来,胤礽笑道:“九如,对这倡农书,你有何看法?”
朱天保肃然道:“太子爷,皇上历来重视农业,这倡农书纯为迎合,其中有致命的缺陷,想要推行,困难重重。”
“哦?”胤礽一听来了精神,他身为太子,到时候,康熙肯定是要就此事询问他的,若是能够反驳,不仅可以博的康熙的好感也可顺势打击八爷党的气势,当下便道:“快说说,怎么回事。”
朱天保“太子爷请想,我大清有近两千府县,如按倡农书所设想的每个县都增加一个劝农官,层层下来,这得增加多少官员?对于本就不富裕的国库而言,岂不是雪上加霜。最根本的是,学农即可出仕,谁还愿意寒窗苦读?士心不稳,则国将不国。”
是有道理,胤礽缓缓的点了点头,不过这个时候,却不能将刚刚冒头的老十四一棒子打的缩回去,此时上折子弹劾,固然能博得康熙赞赏,可对自己却没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对十四还是捧杀的好!现在将十四高高捧起,在短期可以离间八爷党,加速八爷党的分化,长期来说,当然是捧的越高,摔的越惨,就凭十四的根基和人脉,要玩死他,还不是轻而易举。
胤礽正要发话,突然又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康熙一生最为重视农业,而且在农业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十四竟然在农业上出风头显能耐,岂不是把康熙比下去了,这让素来好面子的康熙情何以堪?
“九如,找人给我夸,拼命的夸‘倡农书’,要夸的前无古人,绝无仅有。”
东城区,铁狮子胡同东口,九贝子府。
胤禟看到邸报,顿时就楞了,老十四什么时候对农业这么关注了?要说他在兵事上能够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这还说的过去,这倡农书真是他写的?再有,在众皇子都小心翼翼的静观其变的时候,十四突然唱这么一出,他是什么意思?
想到这里,胤禟坐不住了,拨脚便直奔崇文门内大街的八贝勒府。
胤禟的府邸与八哥胤禩的府邸毗邻,走过去,花的时间也不长,胤禩见胤禟几匆匆的走过来,忙把他迎进了书房,屏退了下人,胤禩才笑道:“什么事,值得你脸色这么难看?”
胤禟道:“八哥难道没看邸报?十四是我们从小看着长大的,他什么爱好,脾性,我们不知道?这倡农书难道你不觉的奇怪?”
“这有什么奇怪的?”胤禩徐徐说道:“十四一直居住在宫中,跟皇阿玛在一起的时间也多,许是受了皇阿玛的熏陶,也不一定。”
“可这么多年来,他在我们面前从来都没流露出一点有关农业方面的兴趣。”胤禟犹自不服的说道,“再有,这时节,他搞出这般动静来,是有什么想法?怎么也不跟我们通通气。”
“十四弟长大了……”胤禩悠悠的叹道。
胤禟急道:“八哥,十四不会是见到八哥眼前失势,有了其他想法吧。”
胤禩脸色一凛,沉声道:“九弟,你忘了当初怎么说的?咱们四兄弟,不管谁上位,其他三个都要倾力相助。”
“这不还没上位嘛。”胤禟不满的嘀咕。
胤禩脸上愠怒之色一闪,但很快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语重心长的开解道:“咱们四兄弟,谁有能耐谁上,可不能够相互拆台,那样谁也上不了,白白便宜别人,你明白不?再说了,十四又不是不能容人。”
胤禟有些泄气的道:“八哥,我不是那意思,只是我们兄弟这么多年来辛苦打拼……,想起这些,我这心里就堵的慌。”
“九弟,我今儿把话给你撂在这儿。”胤禩郑重的说道:“属于我的,我不会放弃,不属于我的,我胤禩也要拼尽全力去争。这么多年的心血,我岂会轻易让它付之东流。”说着,他话风一转,语气也略为低沉,“老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多一个兄弟相争,咱们四兄弟也就多一份胜算,你知道不?自打决定走上这条路,我就没想过留退路,一旦我们失败,结局将是什么?皇阿玛春秋正盛,我们的路还很长,所有的阴谋都只能蒙蔽一时,若是将十四逼走,别人怎么看我们?一个连兄弟都不能相容的人,还会有人愿意死心塌地的跟着他?”
最后这句话份量极重,胤禟也不笨,急忙说道“八哥,我是一时糊涂,但也不是分不清轻重的人,我真的没别的意思。”
胤禩含笑道:“好了,你记住,我们四兄弟,不管是谁,只要愿意争,我们都要全力襄助,帮他就是帮自己。”
胤禟用力点了点头,“八哥,我会的。”
接下来的两天,不管是太子党还是八爷党的众位阿哥,就象是走马灯一般频频造访胤祯的西四所,就连皇太子胤礽也来了一次。
胤祯起始没在意,来的多了就感到了奇怪,细细一寻思,他才明白过来,这些个哥哥们,没一个是省油的灯,自己上‘倡农书’的行为肯定是被他们误以为争皇位的表现。
太子党频频登门,这是想离间自己和八爷党,希望八爷党能够出现窝里斗。而八爷党的三个死党上门,一是力挺自己,再一个也是籍此向大臣们展示,八爷党遭此打击,并没就此偃旗息鼓,我们不会就此放弃。
明白过来的胤祯颇有点哭笑不得,自己不过是想借着这事能够达到分府的目的,却被他们借机将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不知道康熙现在对自己是什么看法?果然都是精英,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第7章 分府
自从废而复立皇太子之后,康熙就分外的留意一众成年阿哥的行为,西四所的异常自然瞒不过他的耳报,以他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自然是一眼就看穿了诸位阿哥们的心思,他不知道应该欣慰还是难受。
起初,康熙还怀疑十四的倡农书是老八一党泡制的,现在看来完全是十四独自完成的,这让他大感欣慰,老十四向来只对兵事感兴趣,遭受打击后竟然关心起民生来,而且在短短时间内,能提出连自己都想象不到的建议,这充分说明了老十四的才干。
只是老十四在目前这种情形下还敢迈出自立门户的一步,就连康熙也微感错愕,这究竟是胆识过人还是眼光独到?抑或是窥破了朕的意图?
想到这些,康熙便觉烦闷,皇子的教育是他一手亲抓,就为怕养出象前明那样猪狗不如的皇子来,看着儿子们一个个长大,一个个或文或武又或者是文武全才,还未及欣慰,便赫然发觉,这些个才华横溢的儿子们竟然都是野心勃勃之辈,为窥视大宝,相互勾结,串连大臣,不仅搅的朝野不安也严重的危及到皇权的安危。
四月初九,康熙召胤祯觐见。
还是乾清宫,胤祯见过礼后,康熙开门见山的说道:“朕已决定在江宁建农学院,对于首任主官,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胤祯暗自嘀咕,官员任命,历来是圣心默定,这么问是什么意思?试探?还是挖坑?管你什么意思,我不接这茬。他当即恭谨的回道:“儿臣少与官员交往,这人选儿臣不敢妄言,不过儿臣希望这首任主官细致谨慎,求真务实、性情坚韧,而且最好熟悉农业,在江南士子中有一定人望。”
康熙微微点头,胤祯所言暗合他的心意,犹为难得的是最后一条,有声望才有号召力。
眼见康熙心情还不错,胤祯抓住机会接着说道:“皇阿玛,儿臣恳请前往江宁督建农学院,还望皇阿玛恩准。”
康熙稍稍沉吟便道:“如此甚好,这农学院你是首倡者,朕原本也担心,他们给朕弄出个四不象来,有你在旁协助督建,朕也就放心了。”
“谢皇阿玛恩准。”
“恩,这事不急。”康熙如拉家常一般缓缓而道:“朕本想多留你在宫中几年,不过,你现在既已封了爵位,又开始办差历事,再住宫中就不方便了,朕三年前在西城就给你预留了一处宅子,按贝子规格几经修缮,你这几日就搬过去吧,宫中一应宫物仍旧按例支取。”
终于分府了,胤祯按下心头的兴奋,沉声道:“儿臣恭谢皇阿玛隆恩。”
“起来吧。”康熙抬了抬手,继续道:“过几日,朕要巡视塞外,你就不必跟去了,把府邸安顿好,朕一回京,你就该起程去江宁了。”
目送胤祯离去的背影,康熙微不可察的轻叹了一声,随手拾起‘倡农书’的折子,又轻轻放下,诸皇子分成两党,窥视大宝,他岂能不知,不过为了朝局的平稳和平衡,他才佯做不知。
胤祯才具出众,长于务实,有胆识有担当,却性情直率,这个时候自立门户岂能见容于他那几位羽翼丰满的兄弟,原本他就打算将胤祯派去江宁,远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没想到胤祯却自个先提了出来,看来,自己对这个老十四的评价有点局限了,多加磨砺,未尝不是良才。
康熙四十八年四月二十六日。
康熙巡幸塞外,命皇太子胤礽、皇三子和硕诚亲王胤祉、皇七子多罗淳郡王胤佑、皇八子多罗贝勒胤禩、皇十三子胤祥、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禄随驾。命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监国。
康熙一离京,在京的皇子和大臣们都在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五月初二,胤祯正式迁入西城区西直门大后半壁街的恂贝子府。
皇子分府可是大事,这是自立门户的标志,在京的两个死党,胤禟、胤誐自是赶来庆贺,四哥胤禛、五哥胤祺也派人送了礼单,胤祯的亲朋好友当然不可能错这个拉近关系的机会,就是一般的笔帖式,小吏自认跟胤祯有点交情的,有过一面之缘的都纷纷前来凑热闹,不求别的,但求混个脸熟,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