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937-第4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他笑道,“那就请皇帝陛下多费心了。”

……

到了第二天,8月11号下午,向小强问接待他们的北清官员,皇帝陛下安排得怎么样了,明天是否可以去战俘营那边。接待官员一脸茫然,根本不知道这事。而这时候广武皇帝又不知道在哪里。

向小强只得耐下性子,等到明天。

到了第三天,8月12号上午,那个官员匆匆赶来,对向小强说,原定的是安排他们今天上午前往赤峰明军战俘营,但是安全保卫上还有点麻烦,赤峰那边刮沙尘暴了,所以铁路沿线的几个村庄村民迁移停顿了下来,要到风停后才能继续搬迁。

向小强十分不理解,不明白自己的安保工作,和村民迁移有什么联系。还有,这八月份正是雨水丰沛的季节,怎么会有沙尘暴。

“呵呵,向大人,是这样的,”那个官员颇为自豪地介绍说,“我们皇上恩旨,这次专门为您和乐平郡主采用‘天字甲号’安保措施,也就是陛下自己才能用的安保措施,所以铁路沿线的所有村民都必须回避到铁路20公里以外,一个人也不能留……向大人,这是陛下难得的恩旨啊……”

向小强眯着眼睛,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颇为怀疑地确认道:

“你是说……你们皇上每次乘火车出行,沿线的村庄都必须清空?村民都必须迁移到20公里之外,然后……列车过去了再迁回来?”

这个官员笑道:

“怎么,你们女皇坐火车出行,不采取安保措施吗?”

向小强有点懵,“哦”了两声,然后支吾道:

“当然,我们当然也采取安保措施……不过,倒是没有你们这种措施……”

这个官员看到向小强“自卑”的样子,自尊心很是满足,又带着挖苦的微笑问道:

“那你们沿途老百姓要是卧轨、或者拦火车告御状怎么办?”

“……”

向小强觉得自己的智力有点不够用的了,摇摇头,索性搪塞道:

“这个……呵呵,确实比较神奇,不过……我们那边老百姓一般倒是不卧轨的……哦,我们一般也不告御状……”

“哦,呵呵,”这个官员也不知道是真的信了向小强的话,还是为了礼貌,不打算再穷追猛打了,便只是笑笑,“原来是这样啊。……呃,向将军还有什么吩咐没有?”

向小强拍拍后脑勺,力图恢复正常思维,然后笑道:

“对了,你们直隶和内蒙古这边,八月份也会刮沙尘暴吗?”

这个官员一愣,有些支吾,支吾了几秒钟,丢下了一句话:

“其实,这个,八月份也是会刮沙尘暴的……向将军好好休息吧,小的告辞……”

随即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地掉头出去了。

……

很明显,八月份是不会有沙尘暴的。而且现在是三十年代,内蒙古和外蒙古的草原沙化不至于那么严重吧?

向小强敏感地猜到了,所谓的沙尘暴根本是子虚乌有。承德和赤峰到蒙古草原的距离差不多,如果沙尘暴刮到了赤峰,而且厉害到了让撤离村民都无法进行的程度,那就算承德周围被重山环绕,也一定多多少少能感受到沙尘暴。但是现在,空气不要太清新,天气不要太好。

很明显,这是广武皇帝为了拖延他们去战俘营,而授意下面找的借口。不过下面人也太不会办事了,除了找了沙尘暴这么个愚蠢借口外,还把广武皇帝每次出巡都要清空沿途村庄、为的是防止村民卧轨告御状这种丑事也抖露出来了。向小强相信,要是广武自己抓这件事,绝对不会办得这么蠢。

看来,两三天内是别想去了。最后少不得还得跟广武说的一样,等到战俘营那边一切准备妥当了,自己二人过去简单看一下,然后直接跟着船回南明了。

但是令他意外的是,第二天,8月13号早上吃早饭的时候,那个负责接待的北清官员来了,告诉向小强和郑玉璁,沙尘暴夜里停了,铁路沿线也准备好了,今天上午就可以去战俘营了。

向小强和郑玉璁同时都感到了一种很畅快的感觉,总算能离开这个地方了。这里虽然景色优美、气温凉爽、而且吃住舒适,但是两人都一百个想“逃离”此地。何况,很快就能见到战俘营里的几千明军官兵了。几天以来,总算能见到和自己有着同样正常思维的人了。这简直就像去见亲人一样。

向小强和郑玉璁二人也没见着广武皇帝,不过这样更好,二人拿了自己的东西,直接就上了避暑山庄里的火车。

这倒是另向小强和郑玉璁很惊艳,这条从北京通道北方边界的铁路,居然在承德这里专门修出了一条支线,皇帝专用,直接通到避暑山庄内部。北清皇帝可以从北京上火车,几小时后在避暑山庄里直接下车,连汽车都不需要倒,百分百的舒服。

避暑山庄到赤峰铁路距离不到二百公里。三四个小时后,火车驶进了赤峰站。

战俘营距离赤峰有几十公里的距离,他们在这里上了汽车,中午十一点左右,土路两侧的房子开始多了起来,并且经常能见到拉得七零八落、破破烂烂的铁丝网。

过了一会儿,远处一阵尘土飞扬,很快看到,土路对面有一队骡子拉的平板车,慢悠悠的过来。那些赶车的看到这边的汽车队,都慌忙的赶着骡子往路边上躲,给汽车留出空来。

汽车很快就从这些骡车旁掠过去了。向小强看到,这些骡车上都堆得高高的大石块,石块还闪着一些金属的光泽。

矿石?

“这是什么矿石?”

他向前座的一个北清陪同军官问道。

那个军官犹豫了一下,不知该不该跟他说。然后大概是觉得也没什么要紧的,就说道:

“这是铜矿石。就是这前边的铜矿。”

向小强一下想起来了,对了,赤峰这儿是有铜矿的。

他扭着脖子,盯着后面灰尘中拉着矿石的骡车。

突然,一个阴沉的念头闪过他的脑子。

向小强深吸了一口气,问道:

“劳动营还有多远?”

前左军官抬手一指:

“前面就到了,再有十分钟……”

说着,他的手在半空静止了,话音也戛然而止。

然后,前座的军官转过头来,脸上冒着虚汗,笑道:

“向将军是想问俘虏营还有多远是吧?呵呵……前面就到了……”

向小强的心揪住了。他死盯着这个军官的眼睛,阴沉地说道:

“没有,我问的是劳动营。相信你也听清了。”

军官脸色慢慢发白,汗水滴下来了,强笑着说道:

“向将军真会开玩笑,这儿没有劳动营,只有战俘营……跟铜矿没关系……挖矿的都是附近的民夫……”

“哦?”向小强两眼几乎冒出火来,阴森森地问道,“真的吗?”

第169章 战俘营

前座的北清官员真的慌了,反复的解释,赌咒发誓,这里的不是劳动营,就是战俘营。

向小强冷冷地质问道:

“为什么战俘营偏偏和铜矿在一起?”

“这……”北清官员紧张地支吾着,说道,“向将军想得多了,这,只是偶然在一起罢了……我们绝对没有强迫贵军战俘从事苦役劳动……这一点我们完全遵守了日内瓦相关公约……”

向小强冷笑一声,靠在座位里,说道:

“好吧,你说没有就没有吧!”

北清官员咽了一口唾沫,轻松了些,又补充道:

“向将军,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马上就到了,到地方您亲眼看一看不就行了。”

是啊,我亲眼看一看当然行了。向小强心中想着,你们这两天的紧张准备,不就是为了应付我这个“突然检查”么!

车队又行进了几分钟,前面迎来一座关卡。这座关卡把守很严密,路左侧一座木板房,路右侧用沙袋垒出了一座小碉堡,射击口内架着机枪,顶上飘扬着一面大清帝国的三角龙旗。两侧是一望无际的铁丝网延伸开去,每隔一百多米就是一座木板搭建的了望塔,上面的清兵背着枪,在凉棚下走动,枪口反射着太阳光。

车队停下来检查的时候,向小强留心观察,只见关卡两边各笔直地站着两个下级军官,都是一个上尉三个中尉,都穿着笔挺、一尘不染的军礼服,带着大檐帽,戴着白手套。虽是大夏天,但脚下的大皮靴擦得锃亮。

四个可怜的年轻军官在骄阳下目不斜视,脸热得通红,大滴的汗不住地滚下来,衬衫领子已经湿透了。

向小强笑着问道:

“他们在这儿做什么?是专门欢迎我们的吗?”

“哦,不不,”前座的北清官员转过头来,笑道,“他们每天都会在这里站岗……我们大清军队军纪很严明的。”

向小强也不说破,点头笑着。这种应付“上级检查”的表面功夫,怎能瞒得过向小强?要论这个,这些人还嫩得很哪。

关卡左右的木房子和沙袋碉堡前,各整齐地摆放着四盆花。这几盆花向小强叫不出名字,不过都很漂亮,看着赏心悦目。但是和这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协调,一看就是临时摆在这儿的。

头顶上拉出了一条木牌,上面用油漆整齐地写着几个大字:赤峰战俘营。

这块牌子做工精美,在这到处是灰尘的环境中竟然一尘不染,可见也是才钉上去的。

……

车队被象征性地检查后,然后开了进去。

刚进营区,就听到外面隐约有歌声飘进车窗,是个女声,好像是高音喇叭传出来的:

“……得儿郎当漂一漂,得儿郎当漂一漂,得儿漂得儿漂漂一漂……漂一漂呀漂一漂……”

嗯,这个调子怎么那么熟悉?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哦,原来是《凤阳花鼓》。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嘿!向小强听着这个歌词,哭笑不得。

看来这里还真有一番精心准备啊!干什么,翻出这首几百年前的老歌子,准备让自己这个大明将军、还有郑玉璁这个大明郡主难堪一番?

前座的北清官员没有回头,不过向小强看他的后脑勺就猜得出,这家伙现在一定心中爽得要命,在一片阿Q的自豪感中,YY自己生在了一个不需要“卖儿郎”的王朝。

车队继续慢慢往里开,外面大喇叭里的歌声继续传进来: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百姓苦难当。捐税多,租子重,官府逼人似虎狼……奴家走遍千万里,到处饥寒到处荒……”

想必在另一辆车里,郑玉璁也听到这首歌了。不知道她是什么反应,会不会笑出声来。

也不知道玩这一手是广武的授意,还是下面的自作聪明。不管怎么说,这都有极大的讽刺意味。且不说现在翻出几百年前的老歌来YY算不算黔驴技穷,难道这些北清官员们都没发现,只要把这首《凤阳花鼓》改一个字,就是现在北清治下北中国的悲惨写照?

只要把“自从出了朱皇帝”改成“自从出了清皇帝”,就OK了。多一个字都不需要改。

对了,至少在几百年前的北明,遭了灾荒还能“身背花鼓走四方”。在现在的大清,遭了灾荒只能“身背花鼓”坐在家里饿死。因为想“走四方”,那是要路条的。

……

外面的歌唱完了,接着又传来了一些音乐声,好像还有人物对白的声音。向小强听着好像是个什么电影。但是音质太差,又是隔了那么远的高音喇叭,听不清楚说的什么。

这时候,道路两边出现了一排排的简易木头平房,都用白色油漆刷的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