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
众位文武百官相互看了看,排在百官末尾的队伍里,一名年迈的官员走了出来躬身道:“皇上,圣人云: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皇上乃万金之躯,一国之主,岂能亲身涉险,况且两国交兵竟然要一国之主临阵助威,这岂不成了笑话,故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名官员是兵部武选清吏司员外郎,名叫鲍安亦,虽然他只是个五品官,在高官如云的京师城里只能算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但因他算是兵部衙门的老人,且过几年就要致仕了,因此也就没了这么多的顾忌,第一个出来反对崇祯的决定,而当他出言反对后,周围也站出来了十几位官员出言附和。
“臣附议!”
“臣等亦附议!”
“嗯?,你们都反对朕的这项决定吗?”崇祯皱着眉头有些不满的看着这些官员,一股不满的情绪在心头滋生。
看到崇祯有些不满,鲍安亦心中也有些害怕,但他看了看周围几位同僚后,还是咬牙道:“正是,微臣知道皇上心中不快,但微臣还是要说,行军打仗自然交由军中将领去做,届时战果如何自然会有人来向皇上禀明,皇上只需坐镇中枢乾纲独断即可,何必要亲身涉嫌呢?”
“哼!”听着鲍安亦振振有词的话语,崇祯不满的冷哼一声,“照你这么说朕除了呆在皇宫里什么地方都不能去啰?”
崇祯皇帝这话就有些重了,试问你一个臣子竟然敢限制皇帝能去哪不能去哪,这算什么,要囚禁皇帝吗?
鲍安亦背上顿时出了一身白毛细汗,但是他既然这么站了出来自然不能就这么服软,否则同僚们会怎么看待他,因此不得不硬着头皮顶住,颤声道:“微臣不敢,微臣只是据实而奏。”
“据实而奏!”崇祯终于大怒,豁的站了起来指着鲍安亦大声骂道:“朕看你是心怀叵测,我大明将士此刻正要为国浴血,朕身为天子连为将士助威的权利都没有了,你这是安的什么心?哼……其心可诛!”
“坏了!”太和殿里的众位百官看到崇祯说出了这番话来就知道坏菜了,这位想出风头的鲍安亦老兄今天只怕是要倒霉了。
果不其然,崇祯立即就接着说道:“来人啊,把他拖出去,扒了他的官衣,官职一撸到底永不录用!”
随着崇祯的话音刚落,大殿外立刻就上来了两名锦衣卫把这位已经瘫在地上的鲍安亦像拖死狗一样拖出了太和殿。
“哼!”余怒未消的崇祯冷哼一声,犀利的眼神扫了一眼众百官问道:“现在还有谁要劝朕吗?”
百官们一阵无语,皇上你都杀鸡给猴看了,我们谁还敢自个往枪口上撞啊,只是上城墙看别人打仗而已,用的着搞得这么严重么。
最后,还是杨嗣昌站了出来说道:“皇上能上城墙为我大明将士助威,那是我大明将士的福气,臣以为皇上若能亲临城墙为将士们助威,将士们得叩天颜必然军心大振,如此一来将士们人人奋力杀敌,我大明岂有不胜之理?”
杨嗣昌不愧是最会揣摩崇祯皇帝心思的人,一番马匹拍下来拍得崇祯心情舒畅了许多,心情大为舒畅,看着杨嗣昌脸色缓和的说道:“看看,还是杨爱卿识大体明大义啊!”
“臣不敢,臣只是据实而奏!”杨嗣昌听到崇祯夸奖自己,脸上并没有露出倨傲之色,依然恭敬的对崇祯拱手拜谢了下去。
殿上的众百官看到这样的情形都在暗地里拼命的撇嘴,看看,又是一个“据实而奏”,鲍安亦是这么说的,杨嗣昌也是这么说的,可俩人的结果却完全相反,一个皇上对他赞赏有加,另一个却丢官罢职,这就是会不会揣摩圣意的结果。怪不得鲍安亦在兵部混了近四十年依然是个员外郎,再看看人家杨嗣昌才干了不到二十年就当上了兵部尚书,这就是会不会拍马屁的结果啊。
崇祯看到杨嗣昌依然这么谦卑,心中就更满意了,张了张嘴正想说什么,却依然听到外面传来了几声炮响,紧接着炮声又连续响了十多声,声音虽然是在远处传来,但依然清晰的传到崇祯和众位大臣的眼里。
杨嗣昌先是脸色微微一变赶紧说道:“皇上,这是聚兵鼓,他们就要开战了!”
“什么,就要开战了?”崇祯心中一惊,连忙说道:“快快,摆驾“西便门”,朕还要为众将士助威呢!”
说完,崇祯急忙站了起来匆匆向殿外走去,到了太和殿后十几名太监抬来了龙辇要请崇祯上去,崇祯却摆手大声训斥道:“荒谬,朕此番是去出征,又不是去游园,做的什么龙辇啊,赶紧把马牵来!”
“这……”
一旁的小太监不由得迟疑起来,这马是这么好骑的吗?再温顺的马骑上去他也有风险啊,要是皇上从马背上掉下来摔个好歹怎呢么办?
崇祯见状竖起了眉头:“嗯,难道朕的话你们也不听了?”
这时,一直默默站在崇祯身后的王承恩向小太监悄悄使了个颜色。
“是,奴婢这就去把马牵来。”小太监看到崇祯身后的王承恩轻轻点头,这才转身向后急急跑去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战开始
很快一匹头部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的白色高头大马就被两名马夫合力牵到了崇祯皇帝的面前。众人见状后不由在心中暗自赞叹不已,这匹马浑身上下皆是雪白的眼色并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顶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
马是难得的好吗,当然了,皇帝骑的马能不好吗,说它是万里挑一也不为过。可是在场的大臣并没有一人脸上露出高兴的神色,不是因为这马不好,而是因为它太好了,这匹马还是一年前蒙古一个亲明的部落进贡给崇祯的,可是崇祯贵为天子,能骑马的机会少之又少,这匹马一直就被养在皇家马厩里当成爷一般供着,今天终于被拉了出来,好久没放风的它兴奋之下摇头晃脑长啸连连,两名马夫险些拉不住它。
众位大臣都是识货的,他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匹马野性未消的骏马可不是寻常人能骑的,你要是没点真本事真要骑上去的话这匹马能把你给玩死,谁说马就不能玩人了,马要是玩起人来可比一般人要狠多了,现在让崇祯皇帝骑这匹马出去那不是找死吗?
不止是大臣,显然崇祯也忽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看着那匹肌肉健壮,体格修长的骏马,再看看自己的细胳膊小腿了,终于苦笑的摇了摇头对身后的王承恩说道:“大伴,你赢了,朕确实是不太适合骑马,算了朕还是坐轿去吧。”
感情崇祯也知道马夫牵这匹马来肯定是王承恩的主意,否则那名小太监和马夫借给他们两个胆也不敢牵这批未经驯服的马过来,难道皇宫里难道还找不出一匹训练过的温顺的马匹出来吗?王承恩这是在隐晦的提醒自己不要亲身犯险啊。
王承恩也知道瞒不过崇祯,连忙准备跪下来请罪。崇祯苦笑着摆了摆手,“既然是大伴有这份心,那朕就听你们的。”
“谢皇上体谅奴婢的苦处,请皇上上轿。”王承恩一挥手,一顶小巧的轿子很快就出现在了崇祯的眼前,崇祯只好有些无语的坐了进去。
此时的城外,卢象升正站在明军大营中开始点兵,在他的旁边还站着山东总兵,大同总兵王朴、保定总兵董用文,山海关总兵祖大寿,此外关、宁、蓟、密各总兵祖大乐、李重镇、马如龙等数十名将领都尽数站在他的旁边。
今天的卢象升和当日在皇宫里又不相同,此时的卢象升全身披挂、顶盔冠甲,身上披着一张大红披风,头上的铁盔还刻龙画虎,腰间佩戴着龙泉宝剑,脸上呈现出一股不怒自威的神情,看起来威风凛凛。在他的身后还有一名明军小校拿着一面牌子,上面写着“总督京师勤王兵马”八个大字。
此刻,卢象升双目含威的说道:“今天要干什么大伙都知道了,皇上给了本督五天的时间解京师之围,今天已经是第四天了,若是不能把鞑子击败本官明天也就无颜坐在这里指挥诸位了。所以本督希望诸位今天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今天和鞑子之战输赢尚未可知,但本督希望今日之战无论是输是赢,诸位都不能丢了我大明军人的脸面,诸位能做到吗?”
卢象升在明军中的地位还是很高,也是很得军心的,他的话一说完诸将立即抱拳说道:“谨遵卢督师之命,杀敌报国绝不给卢督师丢脸!”
“嗯!”卢象升点点头,大声喝道:“命令炮手点炮!!”
“咣当!”
“咣当!”
沉重的炮声在立刻营中响起,卢象升看着众将淡淡问道,“由于西便门地势并不是很开阔,大军不能一下摆开,不知诸位有谁愿意打头阵啊。”
这时一名身材魁梧的中年将官走了出来,他来到卢象升面前抱拳道:“卢督师何必忧虑,末将愿意与鞑子打这头一杖。”
卢象升一看,原来是保定总兵董用文,他微笑着说道:“董总兵勇气可嘉,本官答应你,待会就由你们保定的兵马来打头阵。”
“谢督师!”董用文赶紧谢过了卢象升站了起来,立刻走出了帐外开始点兵。卢象升微笑着看着已经离开的董总兵向外走去,转头对众位将领说道:“诸位,我们一起去为董总兵掠阵吧!”
卢象升的声音虽然温和,但却带着一股不容否定的威严。
众将不敢怠慢,齐齐一抱拳道:“是,谨遵督师将令!”
随着众兵马齐齐拔营而出,一支支明军向着西便门而去,很快汇聚成了一股巨大的洪流……
崇祯九年三月十八日辰时,明军八万大军和清军近五万兵马在大明京师西便门外摆开了架势准备一决雌雄。
此时的崇祯皇帝和文武众百官也登上了西便门的城墙,看着城外一队队开来的兵马心情都是颇为激动,此战若是明军胜则清兵不得不退回关外,而若是清军胜则大明京师危亦。
此时先是明军的八万兵马在西便门的右侧摆开了阵势,卢象升直属的七千飞熊军位于中央,其余各部总兵的兵马居于两侧,足足八万的兵马看起来扯地连天,由于明军的铠甲旗号都是红色,因此从城墙上看上去到处都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看着城外旌旗招展,胜旗连天,崇祯的心中颇为激动,自小生长在王府皇宫的他哪里看到过这样的景色,一时间他不仅微笑着对身边的众位大臣说道:“纵观我军如此威武,想必鞑子必可一举歼灭。”
崇祯的话刚说出口,百官中便有几名御史官员赶紧顺着崇祯的话说下去,“皇上圣明,纵观我军如此军威,鞑子岂有不败之理?”
崇祯听了这几名言官的话后脸上的笑容更浓了,但是绝大部分官员却并未附和他们的话,更是有几名五军都督府的军官用鄙视的眼神看眼这几位言官,心中暗笑这几位只会弄笔杆子打小报告的言官,若是鞑子这么容易被击败,我大明也不会被他们打到京师了,真是腐儒之见。
崇祯的话音刚落,一阵苍凉的号角声传来,紧接着大地隐隐颤动,最后更是剧烈抖动起来,似乎同一时间的,四面的天边尽头,都探出了如洋一般的旗号。数不尽的清军骑士狂奔而来,黑压压无边无沿,他们放马狂跑,铁蹄的声音震得各人内心隐隐颤动。
看那飘舞的旗海,无边无际的战马,崇祯和文武百官的脸色齐刷刷的变了,从未经历过战阵的他们何曾见过如此之多的骑兵和如此凶悍的兵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