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宋-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翔说这话的意思是:这一科是他第四次参加科举了,按大宋朝的规矩,三次科举不中,无论如何会赏赐一个“同进士”待遇。同进士,搁现代的话,就是享受进士的待遇,但“同进士”这种身份只是说出来好听,不能拿出来作为官场资历,或许也能当个小官,但这辈子别指望进士们能给他好脸。

同进士,在古代如同小妾一样,地位等同“如夫人”——不能把她真当夫人看。

这年头,大多数“同进士”都是师爷一流。他们只能凑在正牌进士面前做书记官,以此度过一生。而大宋朝是个非常仁厚的时代,读书人努力一辈子,就希望在自己墓志铭上加上一个官衔,以此“光宗耀祖”。朝廷也喜欢满足读书人的这个愿望,做了一辈子书记官的读书人,会在退休前得到一个实际职务,这种职务通常是县令或县尉。那时候,该读书人已经头昏眼花,胡子花白走不动路了。基本上,这类读书人也识趣,得到一个实际职务后,去任上晃一圈,马上会写奏章要求退休——这就是官场潜规则。

这次科举是林翔第四次参加科考,本次科考即使他考不上,考官看在他连续三次参加考试,将家底折腾光的份儿上,总会给他恩赏一个身份。只不过,如果考中,他今后的仕途会更光明,反之,至少身份拿到了,一家老小都不是纳税人了,还能做个师爷养家糊口,前途虽不光明,比起小老百姓来,总是滋润。

时穿拍拍手出门,边走边安慰说:“放心吧,黄伯父第三次科举等榜,名列二甲,舅父现在不过是第四次考试,便是不中也能保个同进士身份,还愁什么。”

林翔拱手送时穿:“贤侄,如果中了咱们什么话都不说,如果不中,我可真要带全家老少去投奔你了。”

“没问题!”时穿一路寒暄着,告辞而去。

再度穿过喧闹的夜市,回到租住的馆舍,黄煜屋子还没有熄灯,他听到院里的动静迎了出来,没话找话的说:“长卿兄,我刚才看了,你把东西处理的真干净呢,屋子里像大水洗过的一样,我本正打算买下一套旅行用品,以便今后游山玩水呢。”

没等时穿答话,黄煜凑近时穿,低声说:“蔡大官人手上那些玻璃货,来源已经查清了——这几年,从各大市舶司并没有输入多少玻璃,反倒是从徐州不停的冒出来玻璃货,但这徐州是天下枢纽,客商往来如潮水,如一个个盘查,花费功夫不说,我更怕打草惊蛇。”

时穿一拍手:“正该是徐州,唯有这么一个通衢大路,才不会追查到底细——蔡大官人当初出现,不就是在徐州旁边吗。所谓大隐隐于市,大约就是这个吧。”

稍等,时穿回答:“无妨——山不来找我们,我们去找山,我已经有主意了,看我的。”

黄煜稍稍想想,回答:“看来是我多虑了,其实你看起来横冲直撞,仔细回忆一下,就会发现你这小子运气不错,每次都能直来直去的把事情解决……你既然有了打算,我就不多说了。玻璃的事情,你回头跟我父亲商谈,我已经把该交代的都交代父亲了。”

时穿也拱拱手:“我的货物三两天后会到汴梁,主管的大伙计是我在海州雇的,他知道黄氏店铺在何处,等他到了,还要麻烦黄兄照顾一二。”

“没问题,我会盯着点,让那些货物安全入库,回头结算了……”

时穿打断黄煜的话:“这生意不是一锤子买卖,我打算今后长期向京城贩卖笼箱及旅行物品,今后还要添上玻璃等物,不如我们合伙在京城里买间店铺,专做这种生意。这次卖出货物得的钱,麻烦黄兄让京城黄氏的掌柜帮个忙,寻找一些合适的店面。或买或租,咱把铺子弄起来……”

“这样啊……也是,今后你出货量大,是该有个专门的店铺——你打算怎么做?”

“我手头上没有合适的经营人选,就是在京城开了店铺,恐怕也照应不来,所以我想跟黄氏合股,你家出人我出货,店铺经营上面我不插手,只要能按时结算货款就行。至于店铺的红利,我保证每年核算一次,抽不抽去红利,到时候再商议,如何?”

时穿说的黄煜也赞同,这几日举人们出游,外地来的举人很是羡慕海州举人的旅行物品,多有打听在何处售卖的,眼看着这东西销路看好,但黄氏身为大茶叶商,在京城的杂货铺主要经营还是茶叶,想要长久销售这类货物,还是专门盘下一间店的好,至少这么做,专业啊。

京城里流动人口较多,笼箱以及旅行物品在京城里肯定好卖,尤其是时穿制作的这些笼箱,因为头一拨使用的是举人,无形中这些东西带上了身份等级的标签:不是读书人,肯定不够级别使用这种风雅物。这样一来,这些东西顺理成章打上了奢侈品标签。

既然是招待读书人的奢侈品店铺,黄氏原先的杂货店就不够使了,想要生意兴隆,时穿的主意才是正确。

“不知时兄打算出资多少,占多少股份?”黄煜犹豫地问。

“这个说不上,要看新店面花多少钱才能决定——我打算至少占六成股份。”

黄煜想了想,问:“我家出了伙计,还要出资多少?”

“这样吧——咱们先看看值班一个店铺需要多少钱,然后分摊出资费用,你家的伙计,折算一成股份摊入出资额,如何?到时候我只派管账的过来管理账目,具体经营则完全由伙计做主,那些伙计的薪水由店铺发放……”

时穿慢慢的讲解着职业经理人的概念,那些用黄家培养出来的经营人才,让黄家拿出来,到一间只占四成股份的店铺经营……黄煜觉得自己吃亏了,心念一转,反问:“如果我黄氏打算占六成股份,如何?”

时穿耸耸肩:“投资么,你家愿意出大头,我不反对,反正京城我鞭长莫及。我本来的意图是把货物价格凑上去,并自己参与到定价中,如果能够保证这条,我愿意黄氏占大头,我干吃红利就行。”

“既然如此,干脆我俩再商议下,这阵子我恰好在京城,正好把这事办了……”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俩人就新店铺的经营模式,股本组成、分红方案达成了一致,这间店铺将是一间经营时尚品的商店,一方的股东是黄煜本人——只是黄煜本人,不包含黄氏家里其他人。也就是说,今后这间店铺挣的钱,属于黄煜那份,是黄煜的私房钱。

至于另一方的股东,当然也只是时穿本人,这店铺由黄煜抽调亲信家人经营,因为黄煜今后要做官,不可能一直待在京城,所以这间店铺等于完全自主经营自主结算。京城黄氏店铺的账房先生将负责每月带领时穿雇用的会计进行盘账,但对具体经营项目绝不插手。

借鉴现代期股期权概念,黄煜同意跟时穿每年拿出百分之五的红利奖励经营者,具体奖励方案让两人商量了一宿,等第二天一早,时穿黑着烟圈与众举子告别,早就已经雇好的六七名帮闲已经在他们屋边等急了,骡马店的车夫也准备好车马,此时的时穿已经把行李处理殆尽,马车上只放了几个空空荡荡的箱子。当然,多余的金银已经兑换成界首巷开出来的票引。

东京汴梁城的界首巷相当于这个世界的华尔街,在这里每笔交易都是百万贯上下,一百万贯那是入门的门槛,没这些钱,界首巷的富豪都不拿正眼夹你一下。因为交易的数额巨大,故此界首巷商人推出一种票引,这种票引不是交钞一类的废纸,它相当于现代的银行票据,非有真金白银存在柜台上,这才能开出正式的票引。

由六七个帮闲引路,怀揣票引的时穿沿着东十字大街一路慢慢走,路过旁边的知名店铺,则进去采购点东西,渐渐的,几只空箱子装满了,天色逐渐接近中午,路途也接近终点。

站在汴梁城外城的城门口,时穿从荷包里拿出散碎的银两,打发走了众帮闲,正准备穿过外城门,离开东京汴梁城,路边传来一名女子的招呼声:“时大郎,还记得奴家吗,我就是半路上与你们同行的嘌唱刘娘,咱们曾经同行到沭阳的,还记得奴家吗?”

第244章 不服不行

时穿转过脸去一打量,可不正是吗。他仰脸看看天色,心想反正也不急,便悠悠闲闲的抄着手,询问:“刘娘,我记得你到了京城寻亲,寻到了吗?”

刘娘福了一礼:“大郎,奴家亲戚倒是寻到了,可如今汴梁城粮价涨得离谱,不得已,奴家只好再出来嘌唱挣钱……”

说罢,刘娘叹了口气:“奴家毕竟是小地方来的,心中知道几个话本,可东京汴梁城人文荟萃,奴家知道的话本都是几十年钱的老本子了,这生意做的艰难……时大郎,与你同行的那些海州举子住在那里,奴家新学了几个话本,唱与汴梁城的百姓是生疏了,但想必海州城来的举子不嫌弃……”

时穿叉手不离方寸,随口回答:“他们住在……,刘娘,我这是要走了,没法帮衬你,你去找他们吧。”

刘娘撇撇嘴,她看了看附近的环境,这里是单雄信墓附近。对面是朱家桥瓦子,再过去是曹门,这里是汴梁城的东外城。

刘娘记得时穿是从海州来的,他要回去,应该走朱雀门,穿过舟桥;或者走保康门,从大相国寺出去,那块儿区域属于汴梁城南部,时穿应该一路南行,沿着运河回家,那样又方便,沿途还有充足的骡马店,帮助他照料牲口,如今他从东门走,这是什么道理。

不过,一路上刘娘隐约从海州举子那里听说过时穿的蛮横,对于这样的人,她是不敢大声指责的,所以只垂了垂头,想着再找话题搭讪。

正在这时,远处传来一声吆喝,这声吆喝与平常的叫卖声不同,那是官员喝道声响,每喊一声还伴随着一声铜锣。刘娘赶紧熟络的扯一扯时穿,让到道边,只听见铜锣声逐渐靠近,一顶尖顶的紫色大轿逐渐走近,轿前轿后簇拥着十几名军士,显得又威风又雄壮。

时穿看不懂这年代的仪仗,旁边的刘娘很熟悉,她脱口而出:“童使相回京了。”嗓音很有点欢呼雀跃的成分。

时穿也一惊,继而一喜:“他回来了,这说明南方的叛乱已经镇压下去了,太好了,终于可以过安宁日子了。”

刘娘咧咧嘴,嘲讽的说:“哈,这阉人他早该回来了,若不是南方教匪把他拖在苏州,恐怕他在夏季就想跑回京城。”

看到时穿一脸迷惑的样子,刘娘笑语盈盈的解释:“前面那位蔡公相能够官复原职,多亏了童使相运作,蔡公相一直想还童使相一个人情,年初的时候上奏说:吐蕃族大酋长多罗巴,奉陇拶族弟小王子溪赊罗撒为首领,图谋复国,声势浩大,累犯我边境。

大郎知道吗?陇右吐蕃的头人陇拶,此前曾犯宋境,被擒后投降朝廷,被朝廷授为河西军节度使,并赐名赵怀德。那赵怀德在我大宋学习一番,此人狼性未除,深知我大宋根底,探知我大宋虚实后,又叛逃到黄河以南,枢密院也认为,如果赵怀德与吐蕃族联合统一,势必为大宋隐患。

朝廷争论了几个月,知枢密院事蔡卞推荐王厚、高永年为正副统师。那王厚乃名将王韶的儿子,从小就跟随父亲转战陇右,对当地形势了如指掌……高永年虽是番将,却是文武全才,现任岷州知州,曾向朝廷呈献《元符陇右录》,议论当地敌我形势和应采取的对策,透辟而又切实……”

果然,只要是京城的老百姓,就喜欢谈论朝政,这是古今相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