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小领主-第3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们必须在五年之内,在秦君活着的时候,解决秦国………咱们晋人向来小心眼,谁招惹了我们晋国,入侵我们,屠杀我们的庶民,谁来承担我们的报复,我不打算把这一后果让秦君的孩子承担。对此,诸位有什么好办法?”

叔向一边思考,一边慢悠悠的回答:“秦国与我晋国消息不通许多年了,虽然秦后子的到来,以及追随秦后子而来的那些秦国大夫,让我们开始清楚的了解秦国的动态。但我认为,即使我们先花一年去了解秦国,依旧不足。请执政给我一年时间,而后第二年整军备武,第三年年头,我们才可以出兵西进,或许能够报复秦国的两次入侵吧!”

“为什么是第三年?”赵武问。叔向回答:“元帅出战两年,国内的情况已经陌生了。你回国后,第一年我们需要消化楚国的胜利果实,并接着与楚国结盟,等与楚国完成盟誓,大约也到了第三年……”在春秋时代,修建一座盟誓台是需要三年的时间,所以春秋时代的盟誓过程,前后都要历时三年。

赵武摇摇头,刚要表示反对,叔向马上接着说:“我知道元帅的想法,如今我们采用了很多新工具与器械,修建一座盟誓台也许用不了三年,但我们国内的情况也不是很好。经过连年大战,国内的士兵已经很疲惫了,总得给他们一个休整时间吧!

再说,我们北方也不稳:先是中山国复国事件,另外,侯晋在黄河入海口,也与当地的代国发生了冲突。我们首先必须尽快安定北方,所以在第二年里,我们应当先出兵北方,打服代国,再扼杀中山国复国的希望……算一算,与楚国完成盟誓的第三年,刚好来得及向西。当然,这一切,还是按诸事顺利来测算的,如果在这当中发生一点意外,恐怕第三年里,我们依然无法攻击西秦。”

代国就是河北平原,在春秋时代,代国河叉密布,是一片肥沃的冲积平原,兼沼泽地,物种丰富,植被茂密。在管仲时代,代国也曾被管仲的经济大棒狠狠的教训过。当时代国国力强,频繁骚扰齐国,管仲打听到代国狐狸多,因此鼓励齐桓公穿狐裘:中国贵族喜欢狐裘的风俗,就是从管仲开始的。

当然,管仲的经济策略到最后与收拾楚国的鹿皮策略基本相同,代国的骑士们在重金诱惑下,都不打仗了,也无心掠夺了,更无心畜牧与种植,等代国狐狸快灭亡了,管仲突然宣布齐国禁止穿狐裘,同时抬高粮价与纺织品的价格,结果代国国家财政破产,在此情况下,代国国王只好投靠齐国。从那以后,代国再也不是中原各国的威肋。真实的历史上,是战国时代的名将李牧灭了代国,并把代国变成了赵国的大粮仓,依靠代国出产的粮食,赵国保持了二十万骑兵的数目,使得秦国久攻难下……

赵武侧身,询问:“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晋国现在储存的粮草有多少?”

叔向轻轻一笑,回答:“虽然天下大旱,但元帅南征以后,从南方带回来十万俘虏,确切的数目是十四万七干余人。有了这些人力,元帅以前规划在纸上的农田水利设施,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用俘虏加上原有的劳力,已经基本建设完成。

呵呵,如今在国内,稍稍大一点的家族,其农田两侧都分布着明沟暗渠,地势高的地方,水车像丛林一般茂密。这项工程,收益的不仅是农田,借助这场战争,我们国中的青壮都出战在外,他们的粮食全靠列国支援,反而令国内减轻了负担,国内由此节省下来的粮食,让我们得以度过灾荒。

目前,齐国、郑国、宋国、卫国、鲁国,国内常常有饿死人的现象,但我晋国南征北战,从南方源源不断地运回来战利品,国内几乎没发生饿死人的现象,但……这仅仅是维持而已。秦国处于西部,我们想靠列国的粮食负担西征,光运输一项,恐怕就说不过去。说到我们自己的粮食储备……我看发动一场战争远远不够,我们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来筹备战争物资,这才能够向西方攻击。”

第二百七十二章 国强民不富

扫视了一遍屋中表情各异的卿大夫们,赵武继续说:“秦后子刚才说过,秦国有了大丰收,而且预期五年之内,秦国也将持续丰收的景况。秦后子是什么人,这个人贪财是不假,但他的眼光确实犀利,智商确实不错,一位能够设计出蒲津黄河大桥的人,诸位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智慧程度,他既然看出了秦国的农业状况,想必他的预测绝不会失误。

我们晋国现在不缺粮,我们不缺武士与武器。武士是什么?止(趾)戈为武,国家的基础是建立在武力之上,没有粮,没有钱,没有物资,没有地盘,那么好吧!挥舞武士的武器,让我们向西掠夺吧!这个时候,我们唯一做的就是发动对外战争。”

叔向大惊失色,他长声而起,拱手准备劝谏,赵武摆手:“不要说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扩军。军饷不够,可以先欠着,反正我们即将从楚国获得大量的贡赋,而且一旦发动战争,还能从秦国获得巨额的预期收入,你刚才不是反复说,“幸亏我们从楚国获得大量的战利品”么?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完全可以从对外战争中,获得足够的收入……

赵武说完,不容别人辩解,起身退入后堂。他走之后,叔向哀叹:“国中贵人与武士从战争中获益无穷,庶民已经不堪忍受了,怎么还要战?”

退回后堂内的赵武低声喃喃:“原谅我吧!战争,也是一种国家社交手段,我与楚国签约,不是为了消除战争。身为执政,不断为国家寻找敌人,是我的责任,我必须不断寻找战争目标。”

仿佛是为叔向的话做注解,数日后,赵武返回新田城的途中,遇到了一队“军赋(为履行纳赋义务,而承担兵役的辅助兵)”,这队“赋”人情绪满高,他们一路走一路唱着歌,唱的正是那首《出车》,那些擦肩而过的、出战两年才回到家乡的晋国武士,听到家乡的歌声感同身受,他们立刻用歌声应答,附和着这群辅助兵们一起歌唱。

服役的人群中,有年轻的童子,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此时,春耕刚刚结束,田野中散发着麦苗的芬芳。赵武的车队已经接近了南城,而南城最著名的就是赵武的府邸,他的府邸是一座植物园,赵武南征北战多少年,四处搜集的花木栽遍了植物园的各个角落,以至于整个晋国的南郊,在春风的吹拂下,飘荡着难以言喻的香气。

晋国被人称为“表里山河”。这片土地是由一个个盆地组成的,盆地中央,大河灌流其中,春天里,积雪融化的雪水汇入大河,令河水奔流不息,满耳都是涛涛声。这涛涛声奔涌的不止是河水,“表里山河”的地平线尽处,是苍翠的群山,雨水充足的河谷里,土地几乎没有黄色,连三两天不被人走过的道路两边,都泛着苍绿的青莒。极目望去,“后土”一片说不尽的绿,“皇天”是清澈的蓝,偶尔几朵白云飘过,映衬着青天格外的蓝。

侧耳倾听,林涛声,田野里麦苗的沙沙声,远处江水的奔流声,声声入耳。天空中偶尔传来鹤鸣,以及归来的燕子叫声,在这一片如史诗般的乐章中,服役的百姓迈着整齐的步伐,踏踏的踩动着地面。

面前一片诗情画意,但赵武心里却不高兴,因为队伍当中几个白发苍苍的头颅格外触目惊心,他跳下了战车,拉住其中一个头发最苍白的老者,询问:“子,你今年多大了?” “子”是春秋时的一种尊称。

蓝天白云之下,苍绿的大地之上,那颗白色的头颅,丘壑纵横的脸庞,令人想哭。老者睁着迷离的双眼,回答:“我是个小人(没文化的劳力者),也不知道怎么算年数,只知道我的生日是正月初一,那天正好是甲子日,到现在,我已经过了445个甲子日。从最后一个甲子日,到现在又过了一个甲子的三分之一了。”

春秋时代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老者说的这番话就是民间通行的纪年法,赵武听得很茫然,他转头询问随行的大臣:“你们知道老者多大年龄了吗?”

按照周礼,凡国家劳役,国人(城市自由民,或称市民)身高七尺以上,年纪六十以下,野人(乡下人)身高六尺以上,年纪六十五以下,才在服役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强求其服役,就算是主管官员的失职了。

左右官员也很茫然,叔向赶紧回答:“这没关系,元帅可以先下命令,让这队役夫暂时停止进发,等执政府计算出年龄来,再行确认老者是否合适赋役(服役)。”

赵武二话不说,摘下随身的玉佩递给叔向,吩咐说:“你去下令。”

赵武的执政府能人很多,这么多年来赵城学宫推广高等教育,不是白费的,不一会儿,官员们计算出老者的年龄,答案立刻揭晓。贤人(智者)梁丙掰着指头计算一番后,说:“老者生年,就是鲁国的叔仲惠伯与郤成子(郤克)在承匡会见的那年(前616年),那一年,鲁国的叔孙庄叔在(咸)战胜狄人,俘虏了三个狄人头目:侨如、及虺和豹,后来就给他的三个儿子起了这三样的名字……如果老者的记忆没有错的话,那么他从出生到现在,已经有七十三年了。”

获得消息的晋国太史令籍赵和大法官士瑕(士文伯)闻讯也赶到了执政府,他们神情严肃。计算起来,老人已经活了26660的天。

赵武悚然而惊:“是我不好,在大旱之年,我发动对外战争,光顾着对外掠夺,却不知道国中百姓已经困窘的到了之种程度,这是我的过错啊!”

在晋国发动南征的同时,替国君修建庞大宫殿的宫城并没有停止,而这群老弱不是南下作战的,因为他们已经超出了辅助兵的极限,所以大司马府魏舒没有同意派这群人上战场,他们是替国君修建宫殿的。

此刻,赵武心中充满了深深的自责。没错,赵武说的完全正确,当国内矛盾激化,财源枯竭、粮食不足、劳力不足的时候,对外发动战争,进行掠夺,确实是转移国内矛盾,壮大自己的最佳途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点。方法正确,但不一定结果正确。

赵武采用了正确的方法应对国内困难,虽然从表面上看来,他采用的赤字经济,以及不断发动的对外战争,确实让国库充足了,让百姓获得意料之外的收入,以及源源不断的货币量,并使得百姓暂时不为生存而发愁。然而,在为生存而挣扎的过程中,每一个百姓肩上的负担都沉重的难以想象。这或许就是真实的历史上,赵武最终同意与楚国举行第二次弭兵大会,不得不休战的原因。

连年的战争,虽然使晋国在千年大旱中咬牙挺了过来,但晋国的国力已经榨干了,连老人和孩子都已经动员起来,虽然晋国这个军国主义国家,老人与孩子参加动员,并不觉得是一种苦难,但身为执政,连老人与孩子的力量都要动员起来,这样的政绩,怎敢用来夸耀?

赵武起身,严厉的问:“绛城城守是何人?”那位老人来自绛城,绛城城守竟然允许,或者是强迫这样的老人服役,无论如何是有亏职守的。

叔向也觉得很丢脸,赵武不在国内时候,国内政务是由他负责的,发生这种状况,也是他的责任。叔向为此避席,侧着身子拱手道歉,恭敬的回答:“老师,绛城城守也是老师的弟子,他出身赵城学宫。”

赵武再问:“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