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武拍手:“没错,如果是个男人就希望自己的老婆能当上第一、第二二奶,假如当不上“国家第一二奶”就期望当上“本县第一二奶”以便自己能狐假虎威,也给别人扣上顶绿帽,那么,这样的国度是虚弱不堪的。上天不会允许这样的国度存续,因为人类不是靠这种行为发展、进化到到今天的。天欲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庆封现在的情景,就是灭亡的前兆。”
稍停,赵武把话题转移到当下:“本次盟会,鲁人可愿“持牛耳(司仪、司盟)?”叔孙豹挺胸:“当为执政执牛耳!”赵武停顿了一下:“寡君身体不好,这次盟会依旧不能亲临。鲁国一向是礼仪之国,盟会的仪式主持,能否让鲁君担当?”叔孙豹犹豫了一下,马上回答:“寡君将亲临盟会。”
这场盟会,晋国君主不参加,而其他国家都由君主亲临,这意味着:盟会之上,将确立晋国正卿等同于列国诸侯地位的待遇。叔孙豹对此虽然犹豫,但鲁国能参会全靠晋国支持,如今晋国又把鲁国的地位抬得那么高,成为仪式主持人,执牛耳者叔孙豹唯有力挺晋国了。
既然成了仪式主持人,叔孙豹不得不问:“楚人方面,打算由谁引导登台?我听说秦人不参加盟会。”戚林父插嘴:“我听说楚人希望由他们的姻亲,郑人引导他们登台。”叔孙豹还没来得及说话,赵武赶紧说:“虽然这不符合规则,但楚人乃是蛮夷,迁就点吧!”
叔孙豹摇头:“郑国没有能力监督楚国,如果楚人违背誓约,郑国拿什么去责备楚人?”赵武瞥了一撇嘴:“难道现在齐人有能力约束我们吗?”
吞并了代国、赢得燕国隐隐支持的晋国,现在更不是齐国人敢正眼看的。如果晋人真的违背盟约,有傻大胆投诉到齐人那里,齐人敢接那份投诉状吗?
不顾叔孙豹的愣神,赵武继续补充:“筑造盟誓台进行盟誓,我们誓约的监督人是皇天后土,人间的监督者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更况且,我认为连皇天后土的监督,也是一个形式,真正决定能否守约的,在于盟誓人本身的道德律……季礼挂剑的故事你听说了吗?当时季礼并没有亲口答应赠剑,但他“心许”了,所以即使当事人去世了,季礼也要把剑挂在墓地。季礼当时的“心许”何曾有监誓人,何曾向天地赌咒盟誓?可见,信诺的遵守不在于天地,只在于本心。”
叔孙豹点头:“执政说的有道理,即然这样,我们就迁就一下楚人,争取先把这场盟会办完。”
戚林父嘿嘿笑了:“既然仪式不重要……执政,楚人还要求由他们当先登台,否则他们将继续纠缠,甚至威胁不参加盟誓。”当先登上盟誓台,意味着“主盟”这个词颠倒一下,就是现代意思,它意味着“盟主”。
“那不行!”刚才还说仪式不重要的赵武翻脸了:“晋国一直以来就是盟主,从来没有在谁的后面歃过血。并且这次盟会,起源于晋军兵临郢都城下,而不是相反,楚人想让自己先登台歃血,那就让他打到新田城来;楚人想背盟,那我就再去一趟郢都……嗯,最近开发代国,家底都空了,正好想去郢都搬点东西。”
戚林父歪着头看向叔向,嘴里答复说:“楚人刚提出这要求时,我也答复他们了,但楚人胡搅蛮缠:执政既然说了晋、楚是相匹的国家,如果老是由晋国先歃血,就等于说楚国弱于晋国!况且,晋、楚轮流做诸侯的霸主已经很长时间了(指楚庄王称霸),怎么能说晋国一直就是盟主?”
叔向不负众望的插嘴:“我们召集盟国等待盟誓,已经许久了。如果我们在仪式细节上相持不下,结盟便陷入搁浅状态,如此一来,诸侯不免疲惫。况且,诸侯归附我们是因为晋国的德行,而不是我们主盟的地位。既然楚人坚持,我们且让一步,先把盟约定下来,而后我们努力于树立武德(即武力),没必要与楚国人在小节上争先。再说啦,大国结盟,一定需要一个小国出来主盟,这样楚国就成了那个主盟的小国,这样不是很好吗?”
“大国结盟、由小国主盟”是叔向的杜撰,但楚国纠缠不休,而晋国刚刚解决了代国,军力尚未修正完毕。继续与楚人争执不下,一旦文的解决不了问题,势必要动起武来。目前楚人的大军已经开拔到了郑国,晋国两个军被楚人隔绝到了长江边,国内再添军队增援,还没有做好准备。虽然,真正打起来,晋人必定是最后的胜利者,但因为这场争执双方各有各的道理,晋国没什么道德优势可言了,即使胜了楚人,楚人依旧纠缠下去的话,晋人时间耗费了,得到的结果依旧, 不值得!
叔向之所以杜撰,其实在于晋国本身的兵力不足:晋国三分之一的兵力在楚国,如今被分割成两个部分,一部分被韩起带着,停在宋国花天酒地,这部分兵力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没有赵兵的配合,韩兵也就是一盘菜。而另一半兵力在范鞅手中,如今他虽然还在楚境,但楚国的兵力已经脱出其掌控,来到郑国,如此一来,范鞅只剩下背靠云梦泽勉强维持的份了。如果要救援范鞅,晋国需要动员多少兵力?晋国能拿得出足够的兵力吗?
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自己的队友是国足。韩起的胆怯。让整个局面全颠倒了。好在楚国人也知道现在的晋国招惹不得,但他就是跟你要赖皮,怎么办?
第三百二十五章 无耻的底线在哪里?
赵武盘算了又盘算,竟似忍下这口气是唯一的办法。不过……赵武转念又想:“耍无赖,谁怕谁?楚人用无赖的手段处理国家大事,等着,看我给你吃个哑巴亏。”
“先答应他们”赵武忍着怒气说:“一切以盟会完整结束为原则,嗯,楚人无信,上次草签盟书的时候,还想着趁机袭击,我看,楚人这是不打不老实。这次我们带两个军去,让新智的智盈暗地通知韩起,命他单身回国主持国内事务,宋地留下的韩军由智盈接手。”
“妙!”一旁翻看地图的戚林父明白过来:“譬如下围棋,孤子难胜。我们在楚地的一个军是孤子,在宋地的一个军也是孤子,但如果有了坚决的统帅,这两个军就不是孤子”。厚道的叔孙豹在老狐狸戚林父的引导下,显得也不厚道了:“这两个军从楚军后方围上来,楚人反而陷入我们的包围当中”
赵武还不想这样便宜的楚人,但在春秋小报记者鲁人面前,他不想显得人品低下,便摇了摇头:“智盈统领宋地的那个军直接参加盟会,至于范鞅哪个军,联络起来太麻烦,先让他们的军佐张趯来我这一趟,让他绕道……让田苏来,搞阴谋诡计这厮合适。”借助招呼田苏的工夫,赵武打发了感激不尽的鲁人,这下子周围清净了。
当夜,晋国紧急召开诸卿大会,会上,田苏侃侃而谈:“楚人现在停留在郑国,郑国的子产是智者,巴结上楚人这颗大树,恐怕我们别想郑国过度倾向我们了,所以我们的增援大军不能通过郑国。当然,也不能通过宋国。楚人知道我们两支大军停留在宋国郑国,恐怕对这两国的监控非常紧密。郑国既然想两面讨好,那么宋国也不敢单独挑战楚国,如果我们的大军从宋国郑国南下,一定能够保不住秘密。
即然这样,不如让这两支军队一明一暗:让智盈全体动员,大张声势地前往宋国接管副帅的军队,而后命令这支军队分出一小部分来,继续南下,仿佛前去通知范鞅,但实际上,通知范鞅的人走另一条路。
让我们先说停留在宋国的军队吧!韩兵软弱,如果加上智氏的军队,或者可堪一战,就让智盈带领这支军队大摇大摆北上,做出一付参加会盟的样子,但他们走的路线却需要好好斟酌,比如他们可以带上宋国的军队,先去郑国,而后让郑国也出兵。如此一来,智盈带领的军队,在数量上便颇为可观,即使单独面对楚军,也能维持个相持不下的结果。
建议这支军队的协调工作由祈午接手,任命他为军佐,当先领命南下,先去新智,带上新智动员的军队去宋国,迎接副帅回国。楚人如果没注意宋国的军队,那就让副帅从楚人的军队旁擦过,让楚人知道宋地晋军换了统帅,不再软弱不堪。
而后,让智盈再摆出威胁的姿态,比如让这支军队沿着楚人行进的路线,与楚人相隔三日路程步步尾随,楚人走,这支军队也走,楚人歇宿,这支军队也歇宿在楚人丢弃的旧营寨,这支军队的目标,就是让楚人感觉到危险。至于范鞅那支军队……我猜元非已经有了定算。”
赵武把玩着手里的宝剑,微笑着说:“我在盘算。”魏舒试探地问:“元帅在盘算什么?”“盘算我有多无耻?”
魏舒噎了一下,中行吴嘿嘿笑了:“这次结盟,天下诸侯,够分量的都参与了。元帅一身干系我晋国的国家形象,所以元帅不用无耻,只管“正义”,要多正义有多正义。无耻的事情,让我来!”
“你不行!”赵武回答:“我要参加盟会,我们军队上的事情,恐怕我没精力管了。你跟我南下,结盟由我操办,你把我们的军队管好。”
“这不行”魏舒抢着表态。
中行吴从楚国回来后,马上进行了伐代战役。晋国是个军国主义国家,晋国人评论谁能干不能干,全看对方包办战争的能力。中行吴虽然屯兵代国国都之下一冬,但那是因为他遭遇了攻城战。而说到攻城战,整个春秋,除了赵武这个变态,谁都没有新鲜招。至于赵武,那已经不能用人类标注衡量了。所以,中行吴在代国国都之下停留,那不是中行吴的无能,谁上去都一样,晋人反而认为,正是中行吴的坚持,才使得代都战争潜力耗尽,进而让增援上去的赵武一日破城。
于是,中行吴回到新田城后声威如日中天,大多数晋国卿大夫都觉得:灭代这件事,中行吴应该算次功吧!既然他算得上次功,那么,也可以算是“天下第二将”了吧?赵武宅男一个,不善于诸卿交流,这位“天下第一将”有本事我承认,可咱们学不到,那么跟“天下第二将”凑凑近乎,也许学上两手,咱也能当个“天下第三”。
晋国诸卿论资历排位,魏舒恰恰列在中行吴之前,所以他对中行吴的变动格外敏感。中行吴跟他年纪相差不大,万一中行吴这个老家伙寿命比较长,那么魏氏这辈子恐怕没资格坐上元帅宝座……听到中行吴又将南下参加盟会,魏舒急了。盟会可是件大事,站在盟誓台上,列国诸侯翘首仰望,万众瞩目,这样的活再让中行吴抢了去,魏氏别想有出头之日了。
“中行氏在伐代中受到重创,如今军队还没完整地从代国撤下,如果再次出征,我恐怕中行氏受损过重,一时间缓不过气来,所以,这次南下,就让魏氏担当吧!”魏舒说的话既考虑到了中行氏的实力变化,同时也是种暗示:中行氏还没恢复过来,南下结盟的事情重大,以受损的中行氏挑大梁,元帅放心吗?
赵武不在新田的时候,魏舒曾有过夺权的意图。如今晋国一件件大事接踵而来,赵武来不及报复魏舒,只好先忍下这口气。如今魏舒的话既打动了中行吴,也让赵武稍稍犹豫:“中行氏还能拿出多少军队?”
中行吴左右望了望,叹息:“岂敢因为私事而误了国事,我中行氏现在只能拿出两个师来,我们的大部分军队还没从代国撤回,如果元帅给我三个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