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煮酒话太宗-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这很难,但这确实就是唐太宗必须要做的。

有压力才有动力,正是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唐太宗才以非常之人,立下非常之功,成就了彪炳史册的盖世伟业。

首先,唐太宗要处理突厥方面的压力。突厥虽然被隋文帝玩得很惨,但毕竟没有散伙。隋末中原大战,突厥一点点重新凝聚了力量。北方的割据军阀纷纷投附突厥,刘武周、窦建德包括李渊都曾接受过突厥可汗的封号,突厥也想学隋文帝分化瓦解的技巧,分头支持几个汉人势力,可惜没操作好,不知怎么回事,一转眼就统一成大唐王朝了。等突厥人反应过来,已经发现这是一个和隋朝一样庞大的中原帝国。当然,庞大不等于强大,要不要试探一下其实力?

事实上,晋阳起兵时李渊便借助了突厥的力量。因为李渊是隋炀帝派在太原打突厥的主将,所以他不太敢相信突厥会帮自己。但刘文静出使突厥,不但让突厥朋友鼎力支持,还借来良马精兵,让李渊大喜过望。所以刘文静也一直认为自己很厉害,如果让裴寂那个笨蛋去办,估计就成不了。但突厥人帮你造反不是义务劳动,是要有报酬的,当时刘文静就跟突厥订立了唐朝建立后“土地城池归李家,子女金帛归可汗”的期权合约。突厥人正是受这样的期权激励才铆足了劲支持李家,赢得天下。按突厥人的理解,应该是全天下的子女金帛都给他,只留空的土地城池给老李。但中原还从没出过这样的皇帝,李渊当上皇帝就想把这笔账赖掉,先给了一点钱,再送个假公主去和亲,这就是传说中的子女金帛。如果说还不够,那就让突厥先等等,等他有空了再给。这一等就是七年。

武德七年(624),突厥实在等不下去了,颉利、突利二可汗(阿史那咄苾、阿史那什钵苾)率军南下要账。唐高祖一度想迁都躲债,但在李世民的坚持下没有成行。唐军奋勇抗击,互有胜败。最后,李世民只带百骑到豳州(今陕西彬县)前线的突厥军中去赖账。颉利可汗估计李世民会先低三下四求债主大爷宽限几日,再讨价还价。但他显然不了解天策上将的风格,李世民直接而非间接地痛斥了突厥人的背信弃义,我们已经跟你们和了亲,就是一家人了,还谈什么钱不钱?颉利可汗见他这么大胆,想必是汉人已经有了必赖的把握,知道这笔账要不回来了,只好徒叹奈何。

武德九年(626),玄武门之变,颉利可汗感到黑暗中又燃起了一星火光,又点兵南下,看看刚上台的唐二世皇帝有没有一点还账的余地。然而,唐高祖是老赖,他的二公子更赖。

这一次颉利可汗来势更猛,打过了咸阳,一直打到了长安西北不远的渭水便桥。别误会,他的战略目标一点没变,绝对没想过要把大唐帝国一口吞下,这次还是来要钱的。颉利可汗大军号称四十万,屯于渭水北岸,派心腹执失思力去见唐太宗要钱。本来执失思力是债主,应该气头更盛,一进门就大嚷:“两位可汗率百万大军,现在来了!”唐太宗当头棒喝:“我和你们可汗当面盟约,缔结和亲,赠给他的金帛不计其数。你们可汗自负盟约,领兵深入,我有何所愧?你们虽是夷狄,但也有人心,为何能忘恩负义的自夸强盛!我今天先斩了你小子!”执失思力这类人是典型的欺软怕硬,一见大唐皇帝龙颜大怒,脚都吓软了,连忙求饶,被囚禁起来。

唐太宗只带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就来到便桥,隔着渭水斥责颉利可汗背盟。颉利可汗见他这次只带六骑,比上次的百骑更夸张,大惊失色,甚至有许多兵将忍不住下马罗拜。一会儿,唐军铺天盖地而来,突厥人被彻底吓破胆。这时唐太宗让大军驻扎,自己孤身一人走上便桥,深情呼唤:“咄苾老弟,哥请你过来谈话。”咄苾老弟其实不太敢一个人走上便桥,但既然李世民哥都这样做了,你不敢会被小弟们看不起,没办法,上去陪他扯几句。上了桥,唐太宗就开始长篇大论,就是不放颉利可汗走。最后颉利可汗实在没办法,只好主动求和,唐太宗也不为难,恩准了。第二天,两人又来到便桥上,斩白马为誓,颉利可汗带兵退去。

这就是历史上如传奇般的唐太宗便桥会盟,您可以理解成是唐太宗孤身一人吓退了四十万突厥大军,至于身后的唐军,他们确实都没动手,完全可以是路过打酱油的。

玄武门之变是突厥杀入中原的最后一次良机,错过了就再没有了,而汉人连续挺过了隋唐更替和玄武门之变两次重大公共危机,在唐太宗执政后开始走上正轨。按正常的实力对比,突厥人很快就可以学匈奴人,到欧洲去找新工作了。事实也正如大家所预料,突厥越分越小,实力越来越弱。唐朝册封突厥下属的薛延陀部酋长一利咥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夹击突厥,一如当年突厥从背后轰杀柔然的故事。唐将李靖、李世也一如当年卫青、霍去病故事,率汉家精骑杀上草原。但这一次二李取得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突破性成果——俘虏了颉利可汗!这应该是中原汉族王朝第一次生擒蒙古草原游牧部族的最高领主,唐高祖甚至感叹,此役雪洗了当年汉高帝在白登道被匈奴围困的千年国耻。后来宋朝的郭药师、孟珙虽也攻克了辽、金都城,但不知是他们攻城太慢,还是对方国君故意不留机会,都在破城前一刻死了,未能生擒。而明朝的徐达、蓝玉更无可能在茫茫大漠中抓一个会骑马的活人,他们的成果就比李靖、李世差了一个档次。所以,在中华帝国的将星长河中,再难有人可及这两位唐朝的划时代名将。

几乎在整个冷兵器时代,中原汉族王朝最头疼的边患便来自于北方草原。汉朝虽痛打匈奴,但杀敌三千,自损八百,也大伤元气。而唐朝剿灭突厥却显得异常轻松,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几乎没有直接影响,这无疑是所有朝代中解决这个边患最成功的一个。所以,很多人将唐朝视为最强大的一个朝代。

突厥败亡后蒙古草原陷入低潮,大唐帝国开疆拓域的目光投向了更加辽远的西域。西域这些小国当然就更不是对手,只要是唐军后勤所能供给的地方,纷纷易帜姓了李。

贞观四年(630),西北各部君长齐集长安,上表请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笑道:“我做了各部族的可汗,难道就不做汉家的天子了么?”但此后唐太宗还是经常在发给这些部族的文书上使用天可汗的署名。其实这本来也不算多大个事,隋唐常有部族尊汉族皇帝为圣人可汗、天可汗之类的名号,但一般都没当回事儿,后世也鲜有人再提及,只是近几年民族风盛行,有人老爱拿此来说事儿。

其实只要突厥逃窜了,西北成百上千的小部族基本不足为道,真正需要费劲的是东北。当年隋炀帝倾力讨伐高句丽,结果间接导致大隋全盘崩溃,唐太宗该怎么办?其实唐太宗也有点怕,所以即位近二十年一直没有对高句丽动手,这个小国就越来越嚣张。

高句丽是我国东北的一个割据政权,人口以汉、渤海、靺鞨等族为主,汉化程度极高。现代很多人容易将该国和后来朝鲜族的高丽王国混淆,其实二者除了名字有点像,并无直接联系。高句丽从汉代起便雄踞东北,名义上向中原王朝称臣,其实始终保持着独立。隋炀帝曾大征高句丽,无功而返。之后数十年,趁着唐朝经略西北、突厥衰落,高句丽向东发展,准备吞并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形势一片大好。唐太宗认为高句丽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正因如此,所以他要抓紧解决,以免遗祸后世。

当时高句丽由权臣渊盖苏文摄政,此人也是王霸雄图的豪杰之士,一心想和唐太宗这样的盖世战神一较高下,所以经常挑衅唐朝。贞观十八年(644),唐太宗下诏亲征高句丽,以刑部尚书、参预朝政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海军四万、战舰五百艘从莱州出航,取平壤;以太子詹事李世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步骑六万出辽东;唐太宗亲率主力随后。渊盖苏文首先想请薛延陀从后方牵制唐朝,唐太宗哪会怕你这种把戏,直接放话给真珠可汗:“我现在去打高句丽,长安、洛阳空虚,你正好乘虚而入,要不要试试?”真珠可汗本来是有这个想法,但唐太宗这样一说,反而怕了,想了很久,最后还是算了。

贞观十九年(645),唐帝国大军开进高句丽,李世、李道宗所部陆军先锋攻克牟盖城(今辽宁抚顺),俘获无数。张亮所部海军攻克海防重镇卑沙城(今大连市金州区),打通了渤海湾的海上通道,又遣总管邱孝忠率军进驻鸭绿江,高句丽一时人情震恐。此时唐太宗御驾开进,所过之处,撤去身后桥梁,以示皇帝陛下有进无退之必克决心!唐军士气大振,连克辽东、白严、乌骨(均在今辽宁境内)等重镇。

但渊盖苏文也绝非孬种,率高句丽军民力抗天威。唐军在安市城(今辽宁海城)遇到顽强抵抗,高句丽各路援军虽损失惨重,很多部族首领被擒,但依然源源不断地赶来拼死救援。战事拖入冬季,唐军后勤补给不继,只好撤返。之后唐太宗和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又多次大举进攻,苏定方、薛仁贵等名将大显神通,尽管未能攻灭,但都重创其国力,为后来唐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曌)彻底攻灭高句丽打下了坚实基础。

唐太宗一朝,中华帝国天威浩荡,四夷咸服,甚至有一位孤胆英雄,手无寸铁,却仅凭一支使节,便能在世界屋脊之南,调集各国军队,攻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一个!虽然此事其实跟唐太宗本人关系不大,但毕竟发生在贞观年间,都说到这儿了,就必须讲一讲。

故事主角叫王玄策,其实他在名将史上实在排不上号,甚至不能算一名货真价实的将军——他只是朝廷派往印度的一名使节而已。据说《西游记》中的玄奘法师到了天竺(今印度),开启了两国友好交往的源头。当时天竺分裂成五个国家,分别向大唐朝贡。贞观二十一年(647),唐廷派右卫率府长史(七品文职)王玄策为使,回访天竺。王玄策去前四国都很顺利,但在第五国,也是最强大的中天竺遇到了麻烦。王玄策起身后该国发生政变,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叛乱,杀死国主尸罗逸多。王玄策不是陈玄奘,没有孙行者那样的徒弟可以驾筋斗云到天竺去打前站,他带着数十骑傻乎乎地就进了国境。阿罗那顺也是鼠目寸光到了极点,他弑主篡位,按说应该讨好大唐争取支持才对,谁知他贪图王玄策带在身边的各国贡品,就把大唐天使给抓了。但这些人水平低得吓人,中途又被王玄策给跑了。

跑出来的王玄策窝了一肚子火,本来是风风光光的大唐天使,各国君主无不好生款待,结果到你这儿当了阶下囚。看我不弄死你!

至于怎么弄,恐怕很多人另一反应都是连滚带爬逃回长安,吮着唐太宗的乳头求皇上出头。但王玄策岂是此等孬种,他压根儿没想过回长安,虽离国万里,没有唐军可以调动,但他手里不是有大唐皇帝的使节吗?够了!

王玄策孤身一人来到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吐蕃国境内,出示天子使节,向中天竺叛贼阿罗那顺宣战,传檄周边各国派兵参战。很快,尼婆罗国(今尼泊尔)派出七千兵参战,吐蕃也派出一千二百精兵。王玄策自命为总管,率领借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