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埃尔文,能不能说说你的中央商务区,我想这么大的项目,诺贝尔公司一定需要大量的资金吧?”杰姆斯。罗斯柴尔德接过咖啡,直接道明了来意。
第三集 巴黎扬名 131 居然会缺钱
快明白杰姆斯。罗斯柴尔德前来的目的,这位巴黎大快明白杰姆斯。罗斯柴尔德前来的目的,钱给自己,为中央商务区计划提供贷款。
工业宫的改造和招商,中央商务区的打造,确实需要很多钱,叶枫对未来岳父在这个时候伸出援手,非常有好感。
“中央商务区的计划,规模很大,罗斯柴尔德家族有意,也可以加入。”叶枫始终认为,联合可以促进发展。
如果罗斯柴尔德加入,不但资金有保证,凭借他们在法国的人脉,在工商界的影响力,招商工作肯定会得到巨大的助力。
叶枫以为,杰姆斯愿意为这个项目提供贷款,证明他看好这个项目,双方进行合作,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没想到杰姆斯却摇了摇头:“埃尔文,我们是做银行的,没有精力做别的事情。你提出的中央商务区计划,我们很看好,但不是擅长的领域,只能忍痛割爱。当然,我们愿意提供贷款,帮助你们完成这个伟大的计划。”
“罗斯柴尔德不想参与这个项目?”叶枫略感意外,心里思忖杰姆斯愿意提供贷款,却不愿参加的原因。
“罗斯柴尔德银行,有自己要做的事情。”杰姆斯看了一眼墙上重重标注的巴黎中心地图,似乎在解释,道:“我始终认为,企业经营的首要秘诀,就是专注。”
“专注?”叶枫有点不以为然。却深深叹服,他知道很多著名地企业,都是因为专注才成功。
叶枫只好放弃与罗斯柴尔德合作的美好愿望,开始和杰姆斯商讨贷款的事情。
杰姆斯向他提供了罗斯柴尔德银行标准的借贷合同,叶枫拿起来浏览了一下,随即被那个利率吓了一跳。
“百分之十七!”
“是的,这是最优惠的一档利率,在借款时开始支付以后一年的利率。”
按照杰姆斯的说法。这个利率已经是比较低地,但叶枫却无法接受。
百分之十七,意味着这笔资金在正常情况下,投资利润率必须超过百分之十七,借款人才可以赚钱,银行却坐享百分之十七的利率。
叶枫做项目的时候。提供的扶持贷款优惠利率一般在百分四到百分之五左右,商业贷款利率百分之七左右,他实在无法接受百分之十几的利率。
“能不能低一点?”这个项目恐怕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叶枫想知道杰姆斯地底线在哪里:“这个项目贷款的数额会比较大,是不是可以优惠?”
“可以。”杰姆斯笑了笑,回答相当爽快:“不过很难。贷款数额越大,意味着银行的风险越大,没有可观的回报率,我恐怕很难。”
杰姆斯的理由很充分,利率是对银行风险的回报。如果叶枫想降低贷款利率,就必须减少银行的风险。
比较常见的办法。就是由银行监控项目的运营,计划和重要决定。需要征得银行同意;以及向银行提供优质资产作为抵押,抵押期间,抵押资产也必须接受银行监控。
罗斯柴尔德银行确实非常专业,风险控制的措施一条条都很细致。
几经试探,叶枫知道这就是杰姆斯地底线,利率可以降低到12%,得越多,控制就越严格。
将两人送走后。叶枫让人请汉斯和审计部的英国会计师威廉姆。德勤、塞缪尔。普里斯进来,将标准合同递给他们看。
浏览过后。德勤点了点头:“埃尔文先生,这份贷款合同,符合银行地一般做法,利率也很优惠。”
“我不这么认为。”普里斯马上反驳道:“只能说符合法国银行的做法,英国银行不会这么做。”
“那么英国银行会怎样?”叶枫对这份合同很不满意,马上问道。
“对抵押品地要求会高一些,对项目的控制会更严厉一点,但利率却不会这么高。”普里斯解释道。
“总之,无论是法国银行,还是英国银行,基本要求都是差不多的。”德勤对普里斯这种毫无必要的争辩很反感。
汉斯也点了点头,确认大体的情况和德勤说的差不多,叶枫却觉得很不舒服,他觉得利率太高,条件太多:“这对银行来说,几乎是稳赚不赔的交易。”
“银行就是这样,特别是法国的银行。”德勤是个传统地英国人,古板中略含嘲讽地评价法国的金融行业:“我们英国人喜欢在工业和商业上投资,法国人就喜欢放高利贷,和他们打交道,只能让他们赚钱。”
“不不不,无论是法国还是英国,和银行家打交道,都得让他们赚钱。”普里斯马上反驳道。
似乎两个英国人在一起,总是会发生争执,叶枫现在却顾不上这些。
“但是我总觉得,如果接受这样地条款,会丧失经营的主动权。”叶枫很不喜欢这一点,他的特点就是天马行空,如果事事要通过银行审核,谁知道他们能不能接受自己的新想法?
“而且,银行可以提前催款,要是我们不能马上还钱,甚至会失去抵押的资产,太被动了。”叶枫逐条反驳合同上的条款,太苛刻了。
叶枫拿着这份合同,感觉就像是《南京条约》,很屈辱。
“你们有没有计算,公司目前能抽出多少资金,投入中央商务区的计划?”
“很有限。”德勤道。
“不,几乎是零。”说话的是普里斯。
“埃尔文,是这样的。”汉斯向叶枫解释了具体的情况:“法国分部的发展非常迅速,每个工厂的产品销售都很火爆,销售收入增长很快。比如米其林增加了橡胶轮胎、情趣套、气球三种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很快。
但他们计划为这三种产品各自建一座专业的厂房,可能还需要追加投资,即便依靠销售利润逐步扩建,暂时也抽不出任何资金了。”
“几家合资厂都差不多,标致和施耐德的业务刚刚开始,也要建新的厂房,柯达要建胶卷生产线,迪斯尼要投资院线,只有几项专利的授权可以带来一笔钱,但似乎研究中心花用得也很厉害,那些厂家的产品还没上市,提成暂时还拿不到。”
“总而言之,在中央商务区这个计划上,我们缺钱。”汉斯下了最后结论。
第三集 巴黎扬名 132 缺钱还缺人
果掉落地面,总是奶油那面着地。
事情如果会变得更糟,那就肯定会越来越糟糕。
越是觉得资金紧张,叶枫感觉花钱的地方就越多。
“徐先生,”叶枫看着对面慢条斯理饮茶的徐荣村,心里非常焦急:“爱棠公使已经决定月底出发,前往中国了。”
“哦,是吗?那在下也终于可以回去了!”徐荣村如释重负地放下手中的茶杯。
“徐先生,法国在这个时候让他们的公使出发,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在法国这么长时间,徐荣村的目光依然没有进步,这让叶枫很失望。
“意味着什么?”徐荣村不解地望着叶枫:“难道说法国对我大……中国的政策要变?”
“当然要变,关键是怎么变。”叶枫见徐荣村的样子,就知道对方是肯定想不出的,只好接着道:“克里米亚战争中,法国在海外收缩兵力,现在战争结束了,这些兵力又会空出来。”
“难道说法国会同我中国开战?这……应该不会吧?”徐荣村被叶枫骇了一跳,随即摇了摇头:“两国远隔万里,我觉得不会。”
“英国同中国也远隔万里,为什么还会有鸦片战争?”叶枫大声反问。
他内心很焦躁,对东方的事情总处在矛盾中,作为前世的中国人,既然回到了这个时代,他很想做点什么。
作为一个后来者,他更知道,要改变这个国度在近代的命运,就必须发动一场变革。
最好的例子,就是隔壁的日本,通过几年后开始的明治维新,迅速成为近代强国。
反面的例子,就是中国自己,同样是几年后开始的洋务运动,遮遮掩掩,犹犹豫豫,丧失了近代最后一次强国的机会。
对近代这段历史的总结,后世有很多,那些学者专家的意见,叶枫不知道,只是在网上,大家都认为不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怎么做都不行。
叶枫也不知道这个观点是不是正确,不过他能想到,如果自己带着钱和技术贸贸然过去,想拯救什么的话,那多半是要失败的。
在前世,叶枫就知道官僚力量的强大,更何况在晚清?和一个腐朽顽固的官僚系统打交道,他觉得自己实在没有那个能力。
但他还是想做点什么,无论是前世的身份,还是这一世,他身上似乎也流着中国人的血脉。
“爱棠这次去中国,将和英国、美国一道,提出修约。”叶枫尽力将眼前的形势分析给徐荣村听:“如果修约不谐,必然导致战争的发生。”
历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就在1856爆发,中间打打停停,一直到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城,洗劫圆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浩劫,首都被占领,洗劫圆明园更是千古耻辱。
叶枫想改变这一切,但他知道自己个人的力量实在有限,他需要帮手,需要志同道合者。
“对英人和法人来说,修约和战争的目的,不是土地,也不是最终的战争赔款,而是经济上的利益,比如市场的开放,产品倾销、非法贸易和资源掠夺,徐先生认为,这会对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叶枫试图用简单的道理,向徐荣村说明西方国家的目的,同时也试图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解析国家的行为,并寻找折中的道路。
“徐先生作为一个商人个体,自然可以选择合适的项目,抢在前面跨出国门,甚至和洋人合作做生意,不影响发财大计。但从整体上来说,弱国的商人群体,利益是无法得到保证的,英人正是凭借着坚船利炮,每年从中国掠夺走无数白银。以后,还会更多。”
“从长远来说,中国的市场会成为大量洋货的倾销地,国家也会因为鸦片贸易而穷困,资源会被西方国家掠夺和垄断,中国的商人只能成为附庸,即便徐先生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后代也未必还能享受这份利益。”
弱国无外交,弱国同样没有国际贸易,所谓的贸易,只是单方面的经济掠夺。
徐荣村是个精明的商人,自然能听懂叶枫的意思,正如叶枫所说的,作为商人个体,他依然可以发财致富,但必然要舍弃一些东西,比如独立性。
见徐荣村犹豫,叶枫就知道对每个人来说,永远要考虑自己的利益,就好比他自己,也没有奋不顾身地投身到国内的革命事业中去。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如果换做一位意志坚定
或许不会去考虑个人得失和成败荣辱。
叶枫想起矛盾的《子夜》,那个极度悲情的民族资本家吴甫,在旧时代的中国,虽然苦心经营,却还是不免破产的故事。
他将这个故事改编了说给徐荣村听,吴甫和赵伯韬都是典型的商人,他们都把自己发财致富的愿望放在民族利益的上面,不同的是,前者想建立自己的经济帝国,后者完全投靠了外国资本。
吴甫倚仗自己的土地和实力,曾经不可一世,吞并了好多小资本,但在外国产品的倾销和经济封锁下,还是遭到了失败。
至于赵伯韬,虽然仰仗洋人的势力取得了成功,但永远只是洋人的一条走狗。
通过这个故事,叶枫给徐荣村指出了两条路,一是保持自主,和洋人既合作又竞争,就像吴甫;或者彻底倒向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