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来,继续按部就班地实施他的步骤。
没两天,张问便收到了张嫣传召的懿旨,他只得前往宫中,并打算就此说服张嫣支持他的政略。
张问觐见的地方是乾清宫西暖阁,这个地方经常是皇帝批阅奏章和休息的地方,如今皇帝太过年幼,张嫣便住在这里。
暖阁内的家具和幔维多为青色和紫色,让这里看起来仿佛有些昏暗而陈旧,而那玉塌之侧镶嵌的黄金、和一些珍贵的摆设又显得富丽堂皇,于是西暖阁给人的感觉是华贵而神秘。
如今张问来到这里,这里已经没有了让他感到威胁的势力,但是这里的一切却仍然让他有些紧张而惶恐。紫禁城的宫殿在他的心中远远不只是建筑,而代表了一种威仪。方才在外面还从容不迫的张问,一进西暖阁一颗心就提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按照礼仪言行。
西暖阁并不像乾清宫殿那样宽阔,这里更适合日常起居,因为住在太大的空间里会让人缺乏安全感。于是大臣一旦被召见到西暖阁,实际上已经和皇家十分亲近了,在这样的房间里,皇帝的玉塌不再高高在上。
“张阁老快请起,赐坐。”张嫣轻快地说道,她的心情似乎很好。
等张问从地上爬起来之后,刚才让到一旁避免受张问之跪的王体乾又走到了玉塌傍边,躬身说道:“奴婢先行告退。”
其他太监宫女也纷纷退了出去,张嫣没有应答不置可否。而张问立刻就意识到如果王体乾走了,自己将和张嫣孤男寡女独处一室,他急忙说道:“王公公留步,今儿我要启奏太后的朝事,王公公也一起商量一下吧。”
张嫣听罢脸上一红,毕竟她的身份摆在这里,有些时候也不能做得太明白,于是她也只好说道:“王体乾,你也留下,听听张阁老说的事儿。”
“是。”王体乾听太后发话,便应了下来。实际上司礼监太监很重要的工作是充当皇帝的顾问。
接下来张问就开始陈述改官厅的理由,他一开始说得比较保守,大部分内容都是奏章上明白写的冠冕堂皇的内容。
而张嫣对这些并不是很有感兴趣,但是她却装作很认真的样子,目不转睛地看着张问,一副仔细倾听的模样。人的心思有时候真的很奇怪,越是有那种的想法,越要伪装、生怕被人看出来。这时候的张嫣也是这样,当张问已经在她面前了,她却情不自禁地故意要装作很关心朝政的模样。
张问阐述完毕之后,张嫣回头问王体乾道:“你觉得张问上书的内容,对国家有利吗?”
王体乾也想明白了太后和张问之间有点问题,他才不会犯傻胡乱慷慨陈词,便不假思索地说道:“奴婢以为张阁老所言句句在理。”
张嫣听罢眉头一皱,感觉十分尴尬,王体乾这家伙,前后说话完全相反……如果张问说得在理,那内廷为什么不批红?张嫣觉得自己那点羞于见人的心思要暴露了,便正色道:“张阁老,你这个改三大营为东西官厅的法子,好像会让权力偏向内阁,是不是?”
她一说出这句话,张问和王体乾二人都十分愕然。要是说这句话的人是皇帝而不是张嫣,那听这句话的大臣该胆寒到什么程度?这不是明摆着是说,内阁大臣居心叵测么?
不过因为它是出自张嫣之口,也就没那么严重了。
张问怔了怔说道:“今天王公公也在这里,臣想提醒一句……任太后还住在冷宫里吧?”
“为何要提她?”张嫣脸色顿时一变,仿佛触及了让她感触最深的东西。
张问冷冷道:“前不久新皇继位、皇上尚在襁褓之中,早有王公大臣认为天子年幼、内廷和外戚勾结专权,现在朝廷内外暗流涌动,反对咱们的人不在少数。如果我们稍有不慎……臣说句直言,臣与王公公的下场定然是身首异处,而太后,恐怕就会和现在的任太后一样的遭遇……”
张问这句话说得确实非常直白。他说话也看人,比如对王体乾说话就不需要说得这么明白、说太明白了反而不好;而太后张嫣显然不太善于揣摩大局,于是张问说得越明白,她才越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手握国器大权、身居高位,哪里有这么轻松安全的?
张嫣听罢,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初时那种心动的好心情早已荡然无存,她白着脸问道:“那你可有什么准备没有?”
张问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立刻说道:“改官厅就是微臣做的第一步准备。臣的方案,可以大大地提高京营的战斗力和对朝廷的忠诚度,只有先从武力上准备好,才能有备无患。”
“你……你是说他们可能谋反?如果反对者要起兵造反,为什么要等到我们准备好了才动手?”
张问道:“反对者现在造反,胜算几乎没有!无论怎么样,现在朝廷总归是名正言顺,谁也无法掀起多大的风浪,因为大部分人都会在墙头观望。他们在等待时机的成熟。因此,暂时的平静,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他们等待翻盘的机会,就是朝廷不得人心、引起许多人不满的时候,到那时就能一呼百应、声势巨大。”
说起这样的事情,张嫣有些迷糊,她怔怔地说道:“有你执掌内阁,实行仁政、爱护官民,身正不怕影子歪,他们不就没有机会了?如果朝廷真的弄得天怒人怨,那错就在我们自己。”
张问摇摇头道:“如今这世道,想让天下太平、歌舞升平,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事儿?如果朝廷实行温和政策、继续这样下去,现在的状况是入不敷出……一旦国库耗竭,万一哪天辽东那边闹了旱灾蛮夷入关来了;又或是某地连年饥荒无力赈灾,发生了起义叛乱。朝廷该怎么办?打仗、赈灾、修水利等等统统都要花银子,只好加税,不照样天怒人怨?
与其这样坐以待毙,不如下猛药革新,一旦变法改革,肯定要触及许多人的利益,那时候自身利益受损的人就会对朝廷极度不满。这时,那些反对咱们的人的时机就成熟了,只要振臂一呼,声势立刻就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们率先准备的就应该是武备,当事情到了无法调和的时候,唯有镇压、流血,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说到这里,房间里沉默了许久。张问又说道:“说句不该说的话,现在咱们大明朝廷应该何去何从,就这里的三个人来决定。咱们掌握了国家大权,但情况不容乐观,希望咱们内部能协同一致,不要发生分歧,方能共度难关。如果太后和王公公觉得我的看法有问题,就说出来,怎么办好、咱们就一致决定怎么办。”
张嫣欠了欠婀娜的身子,看向王体乾道:“王公公觉得张阁老的意思如何?”
王体乾犹豫了许久,他其实有点不太赞同张问的干法,大明朝这么多年了,虽然经常打打闹闹,不照样过来了?如果实行太激进的政策,说不定会闹出什么大乱子来!王体乾也是饱读史书之人,他想起了汉朝,天下兵祸一起,就如燎原大火、根本就控制不住,哪里有说镇压就镇压说杀掉就杀掉的?
不过朝廷的状况确实是一日不如一日,王体乾现在掌管了内廷,他就明白,内帑的存银每个月都在减少,从未见涨。所以张问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积弊一深,总有崩溃的一天。
王体乾思前想后,最后换了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他先不管朝廷大事应该怎么办,而是想着目前内外廷的关系和自身的处境,很明白他和太后、张问是一条船上的人,如果翻船大家都得栽,和张问对着干有害无益。
过得许久,王体乾才小心地说道:“回太后娘娘的话,奴婢觉得张阁老言之有理,咱们只有同舟共济,方能共度难关。”
张嫣叹了一口气,说道:“那着司礼监批红吧。我今儿有些累了。”
她突然很颓然,当她还幻想着美好而浪漫的事情的时候,张问一来就打破了她的幻想,把她从那些寂寥的梦中拉回了现实。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那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吗?兴许当初她姐姐说得很对,宫廷并不是仙境、它的华贵并不像表面那样光鲜。
张问从凳子上站起来,叩拜道:“臣现行告退。太后也不必太过忧心,定要将息贵体,臣一定会把太后和皇上交给臣的事情办好。”
张嫣挥了挥手道:“知道了,你先下去办自己的事、早日将国事调理妥当。”
“臣谨遵懿旨。”
段二九 得胜
批红之后的内阁票拟,就等同于圣旨、便是完全合法的政令。张问随即将政令下达,开始了改三大营为东、西官厅的步骤。
京营改革是比较温和的,原京师三大营统编为东官厅节制,东官厅以内廷宦官李朝钦为监军提督,负责京师各大城门的城防和巡查;各营官兵的军饷、世袭、功勋等一应不变,那些通过关系进入京营将领系统的人,利益丝毫没有损失。
如此一来,对于原来京营旧部来说,不过就是换了个名字:三大营的称呼成了东官厅。没有利益纠葛,阻力便比较小了。
当然,张问费力经营的改制不可能只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它的核心内容在西官厅。西官厅衙门划归到兵部;而六部包括兵部是由内阁负责。这样西官厅等于就是内阁完全控制的系统,内廷要调动西官厅,必须通过内阁、兵部。
西官厅只是一个名字,衙门并不设在西直门、而在德胜门内。设在这个地方,有其特殊的寓意。德胜门,顾名思义就是军队得胜、凯旋回来的城门,这道门寓意着进攻;于是,西官厅在建立之初,张问就决定了它的攻击性。
西官厅的人员也由内阁“推举”出来了,堂官由兵部尚书朱燮元兼领,佐官两人,沈敬、黄仁直分别负责具体事务。实际上,这个衙门的核心人员,就是这三个人,都是张问一派的人,特别是沈敬和黄仁直,原本就是张问的幕僚。
衙门建立之初,德胜门内热闹了好一阵,鞭炮与锣鼓齐鸣,众多官员到场庆贺,张问自然也到场了。
他的轿子从衙门前面的牌坊下面经过,众多身穿红袍青袍的文官簇拥在左右,让这里盛况非常。张问如今在各种官面场合,俨然已经是万众瞩目的大人物。他在大堂门口下轿,在玄月为他挑开轿帘后,他才端正了一下头冠,从轿子里面走了出来,而周围早有无数的官员向他躬身执礼。
“恭迎张阁老光临官厅。”“张阁老高屋建瓴,改官厅此举真乃大手笔,定然能让朝廷武备焕然一新……”
大家纷纷和张问说话道贺,张问无法一一应答,但是他的神态从容、自信;他抱拳在脸侧,不断地向周围的人回礼,姿态又十分谦逊。兵部尚书朱燮元刚才迎接张问的时候到了仪门,这时他也在张问的后面,和张问一起应酬众官。
进得大堂,只见这里的布置和各部大堂格局相似,正北有暖阁、公座、麒麟门,左右有仪仗库房、赞政亭等房间。只是现在暖阁下边的堂上没有众多皂隶排列,而是站满了各部衙门前来贺喜的官员。
张问和朱燮元相互谦让一番之后,一起走上暖阁,暖阁上的沈敬和黄仁直都站起来躬身向他们问礼。张问对沈敬笑道:“北方的太阳没那么毒,沈先生才到京师没两月,好似都白胖些了。”
沈敬身材矮小,皮肤黑糙,头发犹如枯草,哪里有半点白胖的样子?大伙听罢都看着沈敬呵呵一笑。黄仁直也微笑着撸‘着下巴的胡须,他的习惯动作仍然没有变,就喜欢玩弄那几根山羊胡。
沈敬和黄仁直原本在温州大营,随着军队北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