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问听罢十分郁闷,帮忙出头却连声谢都没有。这时张盈说道:“这小菜店定然再开不下去,这些漕帮会报复出气。我看你们祖孙只能回老家种地了。”
张问心道得,算我遇上了,好人做到底,便从身上摸出一锭银子放到桌子上,说道:“拿回去,另外做点小生意……你们两个,拿绳子来,把他们绑回杭州,交由官府处置!哼,本官不杀你们,自有王法杀你们!”
店家老儿这才千恩万谢收了银子。张问等人这才出门去岸边上船,张问看了一眼旁边的三个艳丽的女人,从包裹里翻出自己那柄佩剑出来,自语道,“如果我刚才带了剑,一剑就捅死一个,也不用娘子辱了斯文。”
张盈摇头笑了笑。张问愕然道:“不信么?你相公我文武双全,想当初在上虞带兵平乱,亲手斩下贼子头颅,提在手里,万千乱贼莫不敢前。”
“只要和相公在一起,妾身就觉得好安全哦。”寒烟趁势挽住张问的胳膊笑魇如花。张盈没好气地说道:“我身上直打冷颤……”
一行人一路说着话,张问觉得心情大快,和佳人同舟,就是不一样。时间过得很快,下午时便到了杭州。曹安去城中雇了车马到码头接了张问,一行人才乘车进城。那叫一个繁华!
杭州才是真正的江南大都会,有人口八十万,人挤人喧嚣无比。街道两旁有廊道通行,路人走街道两旁的廊道;中间行车行轿,络绎不绝。店铺商家鳞次桔比、摊位成群,都挂着大牌子,写明出售货物种类,手艺店便写行业,繁华而有序。
商铺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有茶楼、茶坊,都挂着水帘子,屋内支起炉子,牌子多数写着:梅汤、和合汤、胡桃松子泡茶;有酒馆、酒店,旗子上写着大大的“酒”字,如果是大酒店,就更加气派,有阁儿百十座,周围都是绿栏杆,四处青楼窑子里的妓女粉头道酒店赶趁,怀抱琵琶,弹唱曲儿,或鼓瑟吹笙,替公子王孙食客斟酒;有各色食店、面店、杂货铺、绸缎铺、当铺……
张问挑开车帘,观赏着沿途景况,眼前的盛况,让人诗兴大发,对车中美女吟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整个杭州城,以钟楼为中心辐射街道河流,钟楼附近有中街、上街、下街等等。马车车夫说中街上官府衙门密布,张问便命车夫赶往中街。
段二 开中
中街街口的牌坊旁边,设有一个小监狱,有在街上参与斗殴等小型治安案件的,便会被抓到街口监狱打一顿,关几天。
张问的马车过了牌坊,进入中街,街上各司衙门密布,省里分管各种事务的机构很多,户部、兵部、刑部等等都有分司。张问拿印信给街口的皂隶看,皂隶便去盐课提举司通报。
张问便趁空隙时间,在马车上换了官袍,从五品官袍依然是青色,不过补子变成了白鹇。同车的张盈说道:“沈家在杭州有几个商铺,还有一处院子空着,咱们就不住衙门了吧,妾身带后娘和寒烟妹妹去收拾院子,相公处理完公务,妾身叫人到衙门接相公。”
张问以为善,便叫曹安和内眷一起去帮忙管理家务。过了不多一会,便见几个穿着青袍绿袍的官儿骑马带着轿子迎了过来。
只听得一个像公鸭叫唤一般的难听声音道:“下官浙江盐课提举司同提举,陈安上,恭迎大人。”
皂隶为张问挑开车帘,张问让那些官儿弯着腰等着,慢腾腾地端正了一下乌纱帽,这才从车上走了下来,陈安上等官员忙又作揖。张问这才换了一副笑脸,回礼道:“有劳诸同僚相迎。”
只见那从六品同提举陈安上三四十岁,矮个子,皮肤黑糙。天庭不甚饱满,按面相是该早年穷困,怪不得长了那么副模样。而且嘴巴前凸,皮肤又粗,跟个刚剃了毛的猴子似的。
张问换了官轿,长官在列,几个官员不能乘轿,便骑马相随,众皂衣左右相拥。当然排场比上虞县的时候低调多了。上虞县是个小地方,张问就是最大的官儿,所以想怎么招摇就怎么招摇;但在这杭州省府,布政司、按察司等等高级衙门多得是,一个盐课提举就算不得什么了。
一行人到达盐课提举司衙门,过了照壁,进大门之后就看见了仪门,按规矩皂隶已开了旁边的小门。因为张问现在是提举衙门的人,而仪门大门只有迎接其他衙门的同级或者上级官员才开。
进了仪门,如上虞县衙一般就是大堂院落,各级衙门除了一些细节不一样,大概的构造都是这样的封闭四合院,大堂公座便在这院落的正北面。
张问走向大堂时,只听得四声鼓响,皂隶拉长了音调道:“巳时三刻,长官上任,叩谢皇恩……”张问便在喊声中走进大堂,皂隶分左右排列。北面暖阁里有个屏风,除此之外大堂空荡荡的没有什么东西。
等张问走进来,吏房书吏签押公座,当众将椅子抬上暖阁,放到屏风前面。皂隶抬那那公座是相当的慎重,它本身是把普通木头做的椅子,只是象征着等级和权力。
然后皂隶又将公案抬上暖阁,小心摆正,摆放上山字式笔架、墨笔、红笔、砚台、签筒、王命、印匣。张问这才慎重其事地走上暖阁坐了,官吏纷纷来揖拜见,张问收拢各司表目,整个上任仪式完成。
张问从麒麟门退入签押房,开始处理公务。那些仓库帐目张问是不会看的,前任离任时已经向上官交差了,面上不会有问题,有问题光看这些东西也不可能看出来。张问只看重要公文,特别是中央下达的。
那像“刚剃了毛的猴子”似的同提举陈安上走进签押房,做了一揖,从袖袋里摸出一本小折子,双手呈到张问面前说道:“下官等恭祝大人上任,略备薄礼,聊表心意,请堂尊笑纳。”
张问笑着接到手里,也不翻开,猜得到肯定是礼单,笑看着陈安上。陈安上见状心下莫名有些紧张,忙生硬地陪笑了一个,白生生的牙齿露了出来,和黑糙的皮肤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张问的妻妹攀上了皇长孙,深受宠爱,这样的消息,同僚们怎么会不知道?张问心下感叹了一气,这次上任和在上虞上任,遭遇是完全不一样。原因就是上次是以得罪上面的人的身份,下放的;而这次是升官,而且有后台。
这陈安上是哪边的人?张问一时不太清楚,或者是根本没能攀上上边的浙党或东林?这个答案,张问要从这张礼单上去找。
于是张问便当着陈安上的面翻开了礼单,陈安上神色顿时一喜。张问见状又立即合上了,他已经知道了答案。
为什么陈安上急迫地想张问翻看礼单呢?因为礼单上的礼比较贵重。陈安上要送重礼份子,就已经超出了陋规常例中恭祝上官上任的“份子”范围,在讨好上官的同时,是想巴结上去了。所以张问得到了答案,陈安上等人还没有比较靠谱的后台。
张问心下比较愉快,这样也好,免得以后做事的时候,内部不协调,精力只需要用在上峰那里就行了。张问便将礼单在手里试了试,好像在试它的重量一般,然后说道:“这份礼有几斤几两,本官已经掂量出来了。”
陈安上心道一个毛还没长齐的小白脸,故意装葱?看也没看就知道了?他心里盘算着的时候,笑着用公鸭声音奉承道:“是、是,下官们的那点心意,大人怎会不知道呢?”
张问将礼单放到案上,皮笑肉不笑道:“咱们一个衙门办事,也不是见外,但话要说明了的好。本官初上任,你们就送这么一份礼,是不是太重了?要是有别人知道了,不得告我受贿贪墨么?”
“这、这事只有下官等几人知道,不会有其他人注意的。”陈安上的眉毛成了八字形,一副可怜样,“咱们这点孝心,就是想大人多多照应提携,别无他意……”
张问拿起公文,头也不回地说道:“好了,换一份吧。咱们只要把事儿办好了,该提携的自然会提携。”
陈安上忙收回了礼单,轻轻用袖子在额头上擦了一把汗,他被这么一弄有些迷糊了,心里没什么底。这时又听张问问道:“户部下的这份公文,你们看了?”
陈安上便靠近了些,看了一眼张问正在翻看的那份公文,说的是协助有司衙门整顿盐课的事,陈安上道:“盐课已实行‘开中折色’许多年了,好像是……”
陈安上斜眼向上作回忆状,他说话的声音实在难听,如公鸭叫唤,又如锯木头。
张问给他补充道:“是弘治四年,叶淇为户部尚书,上疏‘召商纳银运司,类解太仓,分给各边’,改全国盐课为开中折色。”
“对、对,大人博闻强记,下官佩服。开中折色的办法已用了百余年,一向行之有效。户部突然独要浙江改回‘开中纳米’,这法子可是洪武年使用的了,下官等实在是想不明白,只等大人到来主持大局。”
“开中纳米”、“开中折银”,都是盐课使用的徭役律法。因为盐巴是国家垄断物资,利润丰厚,所以由官方一手控制,没有官方授权,任何买卖盐巴的商铺私人,都是重罪,称为贩卖私盐。
洪武至弘治的时间,使用的就是“开中纳米”制度。商人往九边各地输送粮食等军用物资,支援国防,然后按多寡到盐课司领取“盐引”,再凭盐引到盐场去买盐巴来销售,这就是“开中纳米”了。
通过输粮、输米或纳粮米及其他军用物资领取盐引到盐场支盐经销的方式,来解决边疆驻军的吃、穿、用,从而巩固边防。这种办法在那个时代是行之有效的,一时朝臣称快,上疏歌颂党国:坻京露积,士饱马腾,无枵腹之忧也,胡马不窥于长城,无蹂躏之扰也。
歌颂完了,对商人长途跋涉的艰难却只字不提。因为那个时候官僚的解构和现在不一样,不是一个利益圈子的人。掌握权力的官员谁管你商人如何,兵强马壮国家强盛他们就满意了。
但任何制度都有时效性,不可同日而语,随着大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前的法子行不通了,连续出现了几次盐引拥堵,明朝爆发经济危机。商人们不愿意长途跋涉去送粮,盐引销不出去。前期朝中大臣采取了好几种手段疏通,缓解了经济危机。
但是有危机就会呼唤改革,弘治年间,叶淇出任户部尚书之后,大刀阔斧,全国改革,实行“开中折色”。
开中折色,其实就是拿银子去买盐引。
改革得到了全国官吏的拥护,一时又是歌颂党国:体恤民众,官民称快。因为这时候的掌握权力的官员,成分已经变了,与大商贾大地主有了利益的交集,当然就要体恤商人长途运粮的痛苦了。
其实那两种开中制度就一句话:开中纳米,给镇守边关的将士送粮食,换盐引;开中折色,给朝廷送银子,换盐引。
两种制度前后能够推行,都是因为得到了文官们的支持,不然就免谈吧。改革谈何容易,大多数改革都是哄老百姓,主要看手里有权的人,站在什么利益立场,古今同理。
张问听罢陈安上的牢骚,笑道:“上边要改,自然有要改的道理。”
段三 湖畔
陈安上用公鸭叫的声音说朝廷要浙江盐课改回洪武年使用的“开中纳米”,大为不解,便向张问请教。
张问说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