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说历史都是必然的,那是个笑话。从现在看,自然什么都是必然,但在那时,只需要一个人一念之间,历史便会迥然不同。
不是说法家最好,不是说法家无敌,不是说法家完美……法家之国不是大同、不是天堂,人间也成不了大同、成不了天堂。一切绝对平等、公正,一切完美,都是在做传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斗争,有压迫与被压迫。人有强弱,万物有命,世道不绝,斗争不止。
所以我说的商鞅之法治国只是一个比之儒家思想治国更好的选择而已。
你总不能让我将现在的联邦制、社会主义搬到汉朝去吧?
再说,就算联邦制,社会主义……不说了,违禁了。
呵呵。
不是说儒家思想治国就一无是处,我还是那句话,儒家思想治国,可以教化百姓,可以正社会秩序,但不可能强国。法家思想以及商鞅的耕战体系,除却同样可以育民,正秩序之外,最重要的,他能强国。秦国一个春秋五霸的末流弱国都能在商君变法之后统一山东六国,其强国功用不用质疑。
当然,要在西汉施行商君之法,如窦非所说,需要作出改变。不可让国民只知道守法、种田、打仗,还需要乐、文等等。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各种软实力,丰富文化,这些是窦非需要去做的。
就说这么多吧。
将骨——资料整理(一)
将骨资料整理
这是个繁杂的工作,既然繁杂,就我自己来整理吧。一者方便大家阅读,二者也方便我自己往下写,避免出现写着写着就忘了某些人物的情况。因为是第一回干这事,若是整理的不好,欢迎大家指出,我及时修改。
本章介绍各势力及各势力的人物。
第一卷,上谷。
骠骑营。
序:骠骑营组建于秦城任骠骑校尉之时,获得刘彻和李广的支持,开始整营一万人,分为六千轻骑,四千重骑,初期装备耗费主要是朝廷拨发,中后期由南宫商商会支持。初次征战战败伊雪儿,后再败乌桓。之后大军训练一年有余,当前最后一回是作为刘彻第一次对匈奴主动进攻之主力之一——此战损伤四千有余。后骠骑营成建制归入北军,补充一万两千地方骑兵,共一万八千余军士,其中六千重骑,一万两千轻骑。
主将(骠骑将军,骠骑侯):秦城。
秦城:本文独一无二之猪脚,刚开始为一普通士卒。都试之后,被提拔为什长。第一回随大军征战,乱军中勇保黄旗(帅旗),老鹰口斩杀匈奴左骨都侯,战事不利撤退时向郡守、三军主将李广献计败匈奴追军,守城战中作战勇敢,追杀匈奴左贤王,被当时的代郡郡守公孙敖误射中背心。战后刘彻表彰其军功,封骠骑校尉,着手组建骠骑营。
第二次出征,骠骑营重骑初露锋芒,率领不到三千骑兵越过长城第一次袭击草原部落,后与李广联合大败伊雪儿大军。
第三次随军作战,与李广合力击败乌桓三万大军,战后擢升上谷郡郡守、都尉,封骠骑侯骠骑将军,大力练兵近两年,期间对匈奴侵扰不闻不问,效仿李牧之法,终成一万骠骑营铁骑。
第四次大军出征,与中央南北军将领卫青、李广、公孙贺、韩安国联手,借助商会情报对情报,败匈奴军臣单于,后联合乌桓、鲜卑、阿米德族人,夺得查哈地。此战后,秦城进入长安,成为北军六将军之一。
进入长安之后,先在军中立足,后在长安站稳脚跟,年后以五十亲兵,同东方朔、公孙策、窦非一道,南下处理闽越事宜。
事毕之后,领骠骑营一万八千铁骑,迎击匈奴北海王。
副将:柳木。
善用剑,此人熟谙兵法,为秦城智谋的左膀右臂,最大特点是脸白,白的有点冷,常年战袍不离身,寡言少语,与秦城私下无上下级之分。
起先为李广亲兵,后为秦城副将,此人乃秦城一时捉摸不透的极少数人之一。
重骑统率(正):马大山。
性格粗犷、易冲动,脑筋比较直,但是对军营之事十分熟稔,是一个将才。起先为一骑兵校尉,战功显赫,后领重骑。
重骑统率(副):山甲。
秦城初见山甲时,山甲为小化城(边境小镇)守将,屯长级别。此人作战风格极为彪悍,有勇有谋。少时丧父,十三岁为生活所迫,独自进入深林狩猎,三天三夜后浑身伤口拧着一野猪出山。后匈奴入侵伤其母,愤而投军,两三年便累计军功至屯长。与乌桓三万大军一战中,与秦城表现默契,秦城感其才,特招入骠骑营,培养后委以重任。
轻骑统率纪铸(正):李广任上谷郡守领三军时,就已经战功累累,在军中威望颇高,为人稳重,熟稔兵法,曾经与秦城并肩杀敌,乃是生死之交。秦城组建骠骑营时,委以轻骑统率一职。
轻骑统率乐毅(副):秦城这一世的发小,自幼苦练功夫,武艺极为精湛,箭术为骠骑营两翘楚之一,历次征战单人杀敌数都傲视群雄。性格孤傲,只与秦城、南宫商私底下时才话唠。与秦城另一发小南宫商自小争斗。秦城组建骠骑营之后,为秦城最亲信的高级将领,没有之一。
轻骑统率李敢(副):李广之子。为人桀骜,起初不服秦城,屡次挑衅,后战事失利,为秦城所救,经历波折后成熟不少,终于成骠骑营重要将领之一。
秦城亲兵队正秦庆之:为秦城在骠骑营最亲近的人之一,头脑灵活,胆识不凡,数次执行秦城交代的危险任务,皆出色完成。认为人应该厚积薄发,是以多次拒绝秦城将其外放领军的好意,执意跟在秦城身边学习。
……
其他:
冉闵:曾在秦城和伊雪儿的危急关头搭救两人,被秦城特招入骠骑营,箭术傲视群雄,北军中无敌手。初为秦城亲兵,现为骠骑营校尉。
董褚:秦城为小卒时是秦城的伍长,身手不错,但为人功力,曾被秦城惨烈教训。现为骠骑营屯长。
伍大亮:老兵,老好人,秦城认为其遇事有见地,曾鼓励他大胆领兵,现为骠骑营屯长。
江河:董褚堂兄。曾经为被秦城惨揍的董褚出头,被秦城惨揍,最后立誓终有一天要战胜秦城。现为骠骑营校尉。
商会:
序:商会是秦城为自主解决骠骑营庞大军费的产物,是刘彻的试点骠骑营的副产品,垄断上谷郡与匈奴的私下贸易。其有情报队,为秦城借助商会打探匈奴情报、掌握草原信息的利器,后在刘彻第一次主动进攻匈奴大战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但整支情报对在草原的底子也被伊雪儿一锅端掉。骠骑营入北军之后,商会被刘彻从骠骑营中剥离出来,交由张骞管理。
会长南宫商:秦城发小。此人极为聪明,颇具经商天赋,却不喜为官。一腔热血,初为一学徒,因无法接受秦城和乐毅沙场杀敌为国建功而自己碌碌无为,愤然从事与匈奴的黑市贸易,所得利润皆入军费。后与秦城一同组建商会、情报队,经营两年,终为大军出征立下不世大功。在商会情报队覆灭与草原之际,被伊雪儿所俘,后被秦城救出。
情报队队正:张大。商会草原情报队覆灭之际,千里走单骑,告知秦城消息,避免了秦城的军事失误。
再说儒家治国与法家治国
(这是书评区答“我意即神意”的书评。)
“严刑峻法,苛责劳役”用这句话来评价秦始皇的法家治国思想我认为是不妥当的,法不是暴,秦也不是暴秦,若秦是暴秦,他如何能从一偏隅小国统一偌大的中国?难道就因为他暴,所以他就统一了?这是说不通的。关于秦朝灭亡,我认同《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的话:“秦的灭亡,是因为秦始皇没有把商鞅确立的战时法律制度,转型为和平时期法律制度。法家历来有‘法、术、势’三个流派,商鞅遵循的是‘法治’,到秦始皇这里,他个人的强大威望和战时法律制度一结合,就变成了‘势治’。一旦这个权势人物死去,帝国也就坍塌。”
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秦始皇在晚年也像汉武帝一样,与民休息,秦国会如何?若是秦始皇之后是扶苏继位而不是胡亥,又会如何?如果不是赵高那厮……。虽然这些假设现在看起来没有意义,但这起码可以说明,秦的灭亡,不是法家治国的必然。法家治国,也不是不懂得养民休国。
神意兄认为西汉武帝之强盛,是因为他奉行外儒内法,我不敢苟同。
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弄明白,西汉武帝时期他强,究竟强在那里?
一般衡量一个国家之强,我窃以为有几个标准。一者,在于百姓。百姓的人数是不是足够多?百姓的生活是不是水深火热不堪折磨?二者,在于吏治。政治是否清明,国家是否昏暗。三者,在于对外关系。国家是否独立,对外战争是否能胜,不用受外族压迫侵扰?四者,在于经济。经济是否繁荣?五者,在于文化。至于其他,则是其次。
那么我们看西汉武帝时期。百姓人丁多,粮仓丰腴,不在于武帝之功,而在于文景之治,这与刘彻关系不大,自然也就扯不到儒家的关系上,那是黄老之术的功劳。武帝万年的轮胎罪己诏,若说儒家,不如说黄老之学的成分更重些。因为与民休息就是黄老之学的题中之义。吏治,看吏治看百姓生活的怎样即可。可见在武帝继位前,西汉吏治就不差,当然,武帝上台后,也有不错的举措,但是这与儒家思想无关,更多的是法治的功劳,酷吏郅都这些人行的可不是儒家思想。对外关系,武帝一朝最突出的功绩就是对外武功了。漠南无王庭,开疆扩土,百越之地等等。但也就这些了,漠北决战之后也即后来霍去病死后,刘彻打匈奴打得并不如意。这个,与儒家明显无关。经济就更不用说了,儒家重农抑商,而发家重农犹在儒家之上,也不歧视商人。文化,董仲舒那厮搞独尊儒术这一招,对文化繁荣可是没多大好处的。商君可没跟嬴渠梁说过这个毒招。另外,所谓焚书坑儒坑的也只是方士,这个很多人多有误解。
所以说到底,西汉之强,跟儒家没几毛钱关系。
四百章,有话要说以及一些感言
今天写下四百章的标题的时候,心中颇不平静。
《将骨》的创作,辗转波折,转眼间已是四百章。虽然现在脑子里的情节可以确定能够写到五百章,但若真到了五百章的时候,恐怕就不是写五百章感言,而是差不多要写完本感言了。
其实在一百章、三百章的时候,我都有想过要写一个感言。上本书的时候,三十万字我还写了一个感言。前两天看人家的书,看到了封推感言,这才发现,《将骨》其实还欠缺一个封推感言。
当然,今天不是写封推感言。
这本书到了四百章,其实就进入最后一个阶段了。这个阶段会很长,画卷也会很大,但是综合来说,它就是一个阶段。如果形势不太差,这个阶段,可能会超过四十万字。当然,如果形势特别好,比如说订阅红票什么的超乎预料,我激情一暴涨,写个五十万字八十万字也有可能。
百万字?那当然不可能。百万字就不是激情,而是灌水了。
这是剧透。也是我给大家的一个交代。
转入第四卷,这两天一直在布局,然而布局起来却并不顺利。或许是进入最后一卷,进入最后一炮了,想要尽可能写得尽善尽美一些,为这本书给一个能够让自己满意、能够稍稍满足大家希望的结局。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