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军阀-第4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中美盟军已经攻破了名古屋,数十万大军直逼东京,日本的覆亡也就在眼前,从英法正式对德国宣战开始,这场规模空前的大战已经打了四年多,将近五年的时间,现在终于到了分出胜负的时候。

被战火波及的老百姓终于能够松一口气了,他们期盼着和平的到来,也希望这辈子永远不要在经历这种恐怖的世界大战。这只是普通人的想法,而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却知道,战争虽然快要结束了,但是真正的争夺的才刚刚开始。

战胜国瓜分胜利果实的时间已经到了,作为在这场战争之中出力最大的苏联统帅,斯大林向罗斯福,丘吉尔和乔宇发出邀请,希望四国元首能够在苏联再次举行巨头会议,商定战后秩序。

三国元首都表示了赞同,会议地点就被选在了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乔宇也要再次出国,这一次比起德黑兰会议规模更大,德黑兰更多的是谈论战争的方略,而这一次则是主要是战后的秩序,琐碎的事情更多。

因此乔宇带的随从也比德黑兰会议多了一倍多,政府总理阎锡山,外交部长顾维钧,三军总参谋长蒋百里全都陪同着乔宇一起出访,他们也要和其他三国的高层展开会晤。特别是这一次会议还要商议成立新的国际组织的问题,可以说事务十分繁忙。

乔宇特别提前了三天的时间动身,他并没有急着前往雅尔塔,而是沿途慰问了西北的大量工厂,这些工厂都是按照中苏两国的约定,由中国派出大量的人手,帮助苏联生产他们急需的战争物资。

这些工厂之中有超过一百五十万的工人在辛勤工作,他们给予了苏联强大的支持,也正是由于对这些工人的价值,斯大林才愿意在远东领土问题上做出让步,要知道北极熊一贯以贪婪著称,他们又何时退缩过。

这些工人都是中国的功臣,乔宇慰问他们也是十分正常,斯大林也为了表示自己对中国工人的感激,他亲自派遣了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前来迎接乔宇,而且还送来了大量的勋章。

莫洛托夫代表斯大林向中国优秀工人代表发放了勋章,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苏联这番动作也不是单纯的感激,而是释放了一颗烟雾弹,主要就是给美英看的,让他们误以为中苏会达成什么秘密协议。

各国的合纵连横,勾心斗角已经全面展开了,乔宇也看穿了这一切,不过他什么都没有表示,也乐得让美英瞎猜。乔宇慰问了工人之后,就在莫洛托夫和其他随员的陪同之下飞越广袤的苏联领空,前往黑海沿岸的雅尔塔。

而此时罗斯福和丘吉尔也先后动手,四大国的元首要再度会面,共同决定世界的未来。四大国各有算盘,都是紧握着刀叉,准备瓜分到属于自己的战利品。

第六百三十八章雅尔塔

()乔宇率领着庞大的中国代表团在前往雅尔塔的途中,飞机先停在了斯大林格勒,距离那场震撼世界的大会战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斯大林格勒大半的城区还都是一片废墟。不过已经有大量的苏联民众在恢复重建自己的家园,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妇女和老人,为了赢得战争,这个国家已经将年轻一代人打光了。

战争的残酷可想而知,而受到伤害最大的永远都是这些老百姓,从苏联人的身上乔宇甚至能够看到另外一个民族的影子,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苏联,却要面对更加凶残的对手,八年抗战,千万英灵,才生生止住了不断坠入深渊的国运,其中的慷慨悲壮更是难以言说。

苏联的主人斯大林也在这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之中等着乔宇的到来,斯大林很清楚苏联能够挺过最艰难的时间,中国的帮助至关重要。

论起援助的物资而言,中国并没有美国提供的多,但是中国却给苏联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后方,背靠着中国,苏联完全可以专心致志的对抗德国。这对于苏联来说,作用是极为巨大的,而德国却要面对两面夹攻的局面,将精力分到东西两线,甚至还要拉一把墨索里尼这个草包,德国人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出于对乔宇的尊重,斯大林才特意在这里等待乔宇,两个人将进行一个短暂的会晤,然后一同前往雅尔塔。

这个会晤也是乔宇特别提出的,按照地缘政治的学说,认为大国之间必须要有足够的缓冲区,这样才能够保证大国间的安全。但是像美国这种地处两洋的优越位置,在世界上还是绝无仅有。有些大国就不得不挤在了一起。

比如德法这对老冤家就在欧洲连续打了几次大规模战争。而中苏之间也是如此。虽然乔宇扶持起了远东共和国作为两国的分界,但是在中苏在西北边境还有一段交界线,在远东也有一段,都长达上千公里。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两国最大的隐患。

“大元帅先生,我们这一次的会晤是为了后世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和平。中苏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我认为两国必须建立起足够的沟通机制,在边境的问题上互相谅解,互相克制,任何大规模的军事调动都要互相通报,坚决避免军事冲突!”

斯大林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总统先生,如果按照目前的划分方式,贵国可是占了大便宜。我们通向太平洋的道路被彻底阻绝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地中海的门户已经向贵国敞开,以土耳其作为基地。去拥抱海洋不是更容易么!”

其实别看俄国占据了广袤的土地,但是这块土地更像是欧亚两洲共同抛弃的一块蛮荒之地。亚洲的精华在中国占据的部分,在中国人看来,西伯利亚等地绝对是苦寒之地。而欧洲的精华在西欧,从西欧的角度来看,东欧等地区自古也是蛮族聚居的地方。

俄国也成了两个大洲的弃子,亚洲人把他们当成欧洲人,欧洲人把他们当成亚洲人,位置其实十分尴尬。而且这块废弃的土地距离海洋太遥远,在一个海权的时代,不能拥抱海洋,就意味着远离了世界霸权和财富,这是历代俄国统治者的痛。

如今北极熊把爪子伸向了土耳其,虽然这里距离真正的大洋还有距离,苏联还要突破直布罗陀海峡,才能够进入大西洋,但是这里却紧挨着中东地区,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足以弥补苏联在太平洋地区失去的东西。

“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马耳他会面,我认为他们不会轻易退让的!”

斯大林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希望拉上乔宇帮忙,共同对付美英,其实目前的国际秩序和中国的三国时代比较像,美英一方就像是强大的魏国,而中苏就如同吴国和蜀国,虽然吴蜀之间有不少的矛盾,但是要想好好的活下去,就必须适当联手,共同对抗强大的魏国。

乔宇也有意在一些问题上支持苏联一下,不过乔宇也不准备和苏联过分亲近。

“苏联在战争之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必须得到足够的补偿,我认为罗斯福是个聪明人,我们之间的会晤会很轻松的!”

罗斯福是个聪明人,那不聪明的就是丘吉尔了。其实从雅尔塔会议来看,罗斯福是不准备同苏联全面对抗的,因此罗斯福才会在很多问题上对苏联做主让步。

罗斯福谋求的应该是在充分尊重苏联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美国对世界的领导,将苏联也纳入到战后的国际体系当中来。不过很不幸,他的谋划没有完成,就早早的丧命了,而继任总统杜鲁门显然在国际战略上要比罗斯福逊色很多,他十分鲁莽的挑起了两个大国之间的全面对抗。

别看美国取得了冷战的胜利,但是其中付出的代价也是十分惊人的,究竟值不值还需要历史来权衡。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个过程之中丘吉尔则是一直充当搅屎棍子的角色,他不遗余力的挑唆美苏之间的关系。

丘吉尔的算盘也打得很精明,只要美苏发生对抗,英国作为美国重要盟友的价值才能够得到体现。

原本三巨头的会议,变成了四巨头的会议,多了一个分量十足的中国,各国的回旋余地就变得大了很多,国际关系也随之复杂起来,谁能够把握住大局,谁就能够赢得未来。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乔宇才会一直努力缓和中苏关系,中国绝对不能充当冷战的急先锋,这种好事情还是交给苏联和美国吧。

斯大林其实也在不断思考苏联的政策,作为一个主体在欧洲的国家,苏联最直接的敌人还是美英等西方国家,而中国虽然和苏联有着新仇旧恨,但是盲目和中国对抗,就会造成腹背受敌的局面,是很不理智的行为。

经过仔细的权衡,斯大林同意了乔宇的主张,两国随即达成了一系列的条约,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出现军事冲突,双方定期展开军政高层的会议,开展平等互利的双边贸易。同时又把远东共和国拉了进来,三国共同签订了经济合作协议。

两国元首敲定了中苏之间的原则性问题之后,就一同前往雅尔塔,他们到了雅尔塔不久,罗斯福和丘吉尔也联袂前来,他们在这之前还在马耳他展开了一些会谈,主要是协调美英两国之间的利益。

四大巨头再度聚首,从表面上看,四个人都是欢声笑语,盟军正在快速反攻,中美围困了东京,诺曼底登陆也成功实施,盟军正在向着巴黎挺进,势头前所未有之好,胜利已经唾手可得。

但是四大巨头都清楚,他们之间的争夺才刚刚开始,在简单的寒暄之后,会谈就正式展开,在这次会议之中主要探讨对法西斯作战问题,也包括成立联合国,管理战后世界秩序,维护世界的和平等等议题。

四大巨头都同意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并且分区占领德国,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一个大麻烦,那就是法国。丘吉尔坚决主张要让法国参与分区占领德国,老东西的算盘也很精明,英国现在势单力孤,根本没有办法和美苏中抗衡,因此想把法国拉进来,毕竟戴高乐的zìyóu法国是在丘吉尔的庇护之下,英法完全可以抱团取暖。

而且丘吉尔也是在抬高法国的国际地位,一旦参与了分区占领,就证明法国也是一个大国,那下一步成立联合国,法国也有希望进入。

这就是丘吉尔的如意算盘,不过他刚提出来,斯大林就强烈反对,由于中国参与了诺曼底登陆行动,分区占领德国,必定会有中国的一份,四国分占德国已经很拥挤了,哪里还能给法国人啊。

罗斯福的态度则比较暧昧,他既要限制苏联,又要削弱英国,如果法国大国地位得到承认,美国就在欧洲大陆上打下了一颗钉子,对整个战略布局很有好处,可是罗斯福也有另外的心思。

罗斯福对战后国际格局的设想是建立在大国之间合作的基础上,联合国就是实现这个主张的重要机构,谁都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能够和美国讨价还价的国家就是中苏两家,加上美国,三国共同作为决策层已经足够了。

将英国算进来,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要将法国也弄进来,弄成五大强国,虽然美国增加一个盟友,但是对中苏也是一个刺激,搞不好这两国会抱团取暖,而中苏一旦手拉手,美国就算纠集英法也没有作用。

此时乔宇在斯大林格勒同斯大林会面就起到了作用,罗斯福的心中不得不反复掂量,一旦美国吃相太难看,刺激的中苏联手,美国绝对得不偿失。

因此罗斯福也说道:“法国在战争之中并没有发挥出巨大的贡献,参与分区占领并不合适!”

“法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