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影龙心中有了决定,清了清嗓音道:“朕刚才听了你们两种不同的想法,都很好,朕也很欣慰,因为你们都是在为朝政,为百姓和为江山社稷着想,朕很感激你们。”
“臣等叩谢皇上天恩!”百官们听朱影龙这么一说,还不感激的马上下跪道。
“都起来,都起来,朕说的也都是肺腑之言,以后在这大殿之上,不要总是跪呀跪的,朕不喜欢这样。”
“皇上此言差矣,君是君,臣是臣,君臣之礼,古有定制。礼法所然,皇上切不可因为感激器重臣下而坏了君臣纲法!”抬起头来打断朱影龙说话的是礼部右侍郎周庭儒,为了稳住北京政局,凡是没有被魏忠贤裹挟的官员,朱影龙全部留任了,这个周庭儒就是其中的一个。
朱影龙大心眼里对这个白面书生样的周庭儒不喜欢,他说的在这个时空是大家公认的至理,因此他也不好说什么,但语气颇有些不悦道:“周侍郎提醒的对,这是礼法,朕也不能一时坏了规矩!”其实他也是话里有话,只不过不明白皇帝心思的人是听不出来的,像久在皇帝身边的人就都听出来了,不过他们谁也不吱声,现在坐在龙椅上的这位皇帝迫于形势才没有做出那些惊世骇俗的事情来,如果等他操控了朝局,就没有人能左右他了,这个周庭儒恐怕在这个侍郎的位置上待不多久了。
“朕刚才说攘外必先安内,这也是不错的,但事情也需有个轻重缓急,朕认为流贼之患已经积压了十几年,要想一下子看到成效是不可能,这件事只能慢慢来,首先要让百姓对朝廷树立信心,然后再把事情落实到实处,这个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得分几个阶段,朝廷也不怕花钱,也敢花钱,但是这钱一定要用到百姓身上,所以要办好这件事,首先要刷新吏治,朕在开封住过一年多时间,发现这国家体制败坏不在这些普通百姓身上,而是在那些贪官污吏身上,这些人才是我大明朝最大祸患,最大的蛀虫,如果不把这些人清除出去,就是有两千万两,三千万两甚至四千万两银子都解决不了这个流贼的祸患,诸位爱卿,朕说的这些可对?”
“皇上圣明烛照,微臣深感钦佩,不过此时如果刷新吏治恐怕会适得其反,官员们比生惶恐之心,皇上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大好局面就会当然无存,臣还请皇上三思呀!”吏部尚书黄尊素进言道。
“黄爱卿说的不错,朕也知道眼下不是刷新吏治的时候,所以朕的意思是流贼之患也不能不闻不问,朝廷先免去陕西三年的赋税,然后派两个得力的官员千万陕西负责安抚清剿流贼之事,但不要太着急,要慢慢来,至于粮食方面,先从京仓调拨一些,各地挤出一些,朕另外再想办法,专款专用,朕再授他们临机专断之权,其他几个省份暂时先缓一缓,你们看如何?”朱影龙把脑子里的想法理顺了道。
“皇上圣明!”杨鹤出口赞道,“不过这样一来要事让临近几个省份知道了,流贼还不通通涌进了陕西,这样一来朝廷该如何应付呢?”
“杨大人不必担心,到那个时候,朝廷已经平息了南京叛逆,朝廷就能腾出手来清除流贼这个隐患了。”孙承宗道。
“万一朝廷不能在短时间内剿灭南京叛逆那又该怎么办呢?”杨鹤有点较真道。
“这个杨爱卿不必担心,朕有法子不让其他身份的流贼涌入陕西!”朱影龙自信道。
“臣等愿闻其详!”
“诸位爱卿知道这黄河和运河多少年没有清淤了?”朱影龙想起了以工代抚之法。
“皇上的意思是朝廷出钱招募流民修黄河大坝、清除运河底的淤泥?”到底是工部侍郎,周顺昌第一个反应出来了。
“不错,这是利国利民,功在社稷的大好事呀,皇上此举既能造福黄河两岸的百姓,又能是漕运更加畅通,是大大的好事呀!”杨鹤等人更道,殿中是一片赞颂之声,只见那孙慎行嘴角不由的抖动了一下,这些都要花钱呀,就这轻飘飘的几句话要花掉多少银子呀,现在朝廷国库看似富裕,实际上几件大事一瓜分就所剩无几了,他能不担心吗?他这辈子还从来没有为钱这么操心过。
“皇上?”孙承宗想进言,却被朱影龙一抬手止住了,他也知道孙慎行的难处,但这些钱不是他好大喜功,而是眼下不得不花,就算现在不花,将来也要花。本作品1……6k小说网独家文字版首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摘编,更多最新最快章节,请访问!
“臣推荐陕西粮道布政左参议洪承畴担此重任,此人是我大明万历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进士出身。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六年,机敏干练,是个难得的人才。”身为吏部尚书,担这为国举贤的责任,黄尊素责无旁贷。
“臣认为陕西巡按御史李应期怀这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但当此任更为合适。”杨鹤举荐道。
“好,就这两个人,传旨升洪承畴为陕西布政使,李应期升陕西按察使,陕西剿抚流贼一事交由他们统筹安排。”朱影龙拍板定了下来。
“启禀皇上,眼下各省的粮价、盐价、茶价飞涨,还有不少不法商人暗中囤积粮食、食盐,以期获得暴利,漕运也停了下来,臣向请皇上开京仓和地方各官仓,打压粮价、盐价,并且对这些不法的商人经行严肃处置!”孙慎行管着户部,这些天忙的就是这个,眼看着粮价、盐价天天往上涨,求神告奶奶的这些粮商、盐商们就是吃粮、吃盐而不放粮、放盐,这些人身后的势力可不一般呀,不是功勋贵戚,就是宗室皇亲,孙慎行不过一小小的户部尚书,他们根本就不会听他的,所以孙慎行就只能来找皇帝了。
千里大堤,溃于蚁穴,如果说贪官污泥是蚂蚁的话,这些宗室皇亲,勋戚贵胄就是蚯蚓,他们手里攥着大明朝百分之七十的土地,百分之八十的财富,就这样他们还不满足,贪婪吝啬,没有人性,对百姓和朝廷更是百般的要求,敲骨吸髓。他与这些人是毫无感情可言,杀了都不觉得可惜,不过杀人是最下等的办法,要让他们尝一尝守着成千上万的大米、食盐,卖不出去,吃又吃不下,欲哭无泪的滋味才是最上等的办法,不过眼下他似乎没有能力办到,还不能直接动他们,没有这些人的支持,他这个皇帝恐怕一天也坐不下去,只能另外想办法。
既然现在漕运走不了,那只有走海运了,从朝鲜、日本、福建。广州那边,甚至云南都是可以购粮的,虽然粮价可能也不低,但至少要比现在市面上的粮价要低的多,于是朱影龙下旨让田畹去了市舶司提举任任提举,掌海外诸藩朝贡市易之事,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派船去朝鲜、日本、琉球等地购粮,以平息国内的粮价,至于食盐,这好办,如果盐商们不出售手中的食盐,明年的盐引朝廷自然也有理由不批了。
眼下就只有从京仓和各地官仓放出一部分粮食来缓解燃眉之急,朱影龙不禁仰天长叹,时不待我呀!
第七章:血战宁远上(一)
修黄河大堤和对京杭运河清淤的工作交给了刚刚被征召入京的工部尚书李之藻,另外杨鹤之子杨嗣昌也到京了,朱影龙下旨给了个兵部侍郎的衔,做了孙承宗的副手。/ //
皇太极对北京明廷能够迅速稳定朝局,并且还派出两路大军驰援宁远感到异常的惊讶,这次出兵他已经拿到彩头了,就算不攻下宁远对他也没有什么损失,他现在感兴趣的是坐在北京龙椅上的那个年轻人,隐隐觉得自己最大的敌人可能就是这个不满十八岁的年轻皇帝。
山海关城楼上旌旗飘扬,被刚劲的北风吹的腊腊声响,满桂等一干将官正集中在城门上等候出关驰援宁远的主帅到来,一个他们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的名字,满桂和祖大寿心里都很紧张,怕朝廷会派上一个不懂兵的文人过来就糟糕了,虽然名字听起来还似乎很有霸气,就怕没有真材实料。
熊廷弼除了蓟镇总兵的头衔,还挂了一个宁前道按察使的职务,便于统帅从各镇调过来的军队。
“满将军,祖将军来了,你们快看!”一个小旗眼力不错,突然发现城关前地平线上飞起一片尘土,隐约的看到一彪军马疾驰而来。
“哦,快,望远镜!”这是袁崇焕临行前,朱影龙特意给他准备的,让他分发给诸将,满桂一见之下,爱不释手,宝贝的不得了,比亲生骨肉还亲,一刻不见就浑身不舒服,爱惜的不得了,每天都擦拭好几回。
透过望远镜,满桂清楚的看到了一员中年将官,身穿银色的铠甲,胸口的袍服是一只金丝锈的麒麟,传麒麟补服可是一品武将了,自己为朝廷打了这么多年的仗,立下这么多战功,直到今日才有资格传麒麟的补服,他一个名不经传,不就是在皇上做信王时候的跟前伺候的吗,居然一下子也穿了麒麟补服,满桂心中有些不服,颓然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朝廷别派一个绣花枕头来,督师呀督师,你这次可悬了,愤然一巴掌拍在坚实的城砖上,把身边的祖等众将吓了一跳。
“满疯子,你干什么?”满桂一上战场就疯狂,发起彪来,风云变色,与他工事的众将官都习惯称呼他为“满疯子”,当然低他一级的人可不敢这么喊,小心被他把肋骨给打折了,祖大寿与他平级,地位相当,这么喊他自然没有问题。
“祖大炮,你说这朝廷干什么,非得派一个人过来,把兵派过来,让我领兵去不就得了吗?”满桂不满的嘟囔道。
“满疯子,你少说两句,不要以为现在没有监军了,你可以信口开河了,朝廷现在还是文官节制武将,你我说话都小心点,要是让御史言官们听到了,又要参你一个妄言之罪!”祖大寿忙小声训斥了他一句。
“祖大炮,你外号叫大炮,老满看你胆子比针眼还小。”满桂不以为然的用小拇指对他比划一下道。
“我胆子比心眼还小,我可告诉你,你可小心的点看着我,我说不定哪天夜里偷偷的带兵就去驰援督师去了,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我妹夫在建酋的军营里受苦!”祖大寿狠狠瞪了满桂一眼眼圈一红道,想起可怜的妹夫、妹妹一家,祖大寿心里就平静不下来,他焉能不知道满桂来山海关其实就是为了看住他,不让他冲动出兵救援宁远而中了皇太极的奸计,也幸亏有满桂看着,如果满桂再迟来一步,恐怕祖大寿已经点齐兵马出发了。
“不说了,人到了,赶紧下去迎接吧,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眼下咱们千万不能得罪他。“满桂是胆大心细,外表粗放豪迈,实则细腻如发,不然袁崇焕也不会派他过来看着祖大寿。
熊廷弼骑在马背上,心情激动无比,时隔五年了,恍如就在昨日一般,今天,他又重临山海关了,五年前他意气用事差点落的一个万劫不复之地,还背上了不小的恶名,今天,原来的熊廷弼已经死了,只剩下为皇上尽忠的雄霸了。
满桂、祖大寿率山海关上合众将官匆匆从城门楼下迎接驰援宁远的大军。
熊廷弼策马在满桂等人面前停下,跳下马来,往两人走过去,这两个人他自然是熟悉不过了当年他任辽东经略之时,这两人就已经在他帐下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