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鸿训心中不禁冷笑数声。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帮自己的敌人扫除障碍,简直就是视大明朝无人了,但脸上还是一团和气道:“东江孤悬海外,岛上还有数十万军民,即便要撤回中原,也不是一日之功呀。”

    “那如果要真的撤回中原,得需要多长时间?”阿敏不知道刘鸿训根本就是在逗着他玩呢。撤走皮岛驻军,皇上可是从来就没有想过,就是把毛文龙给办了,朝廷也不会撤走皮岛驻军,除非后金并入大明或许有这个可能。

    刘鸿训故作沉思了一下,然后伸出右手,正反这么一转。

    “五个月?”阿敏道。

    刘鸿训摇了摇头。

    “十个月?”阿敏接着道。

    “不够!”刘鸿训嘴里吐出两字。

    “五年?”阿敏有些沉不住气了。

    “不对,不对!”刘鸿训肚皮都笑破了。皇太极派这么一位二贝勒爷来谈判也不知道安的是什么心?

    “十年!”阿敏猛吸了一口气道。

    刘鸿训点了点头道:“应该差不多够了。”

    阿敏也不是榆木做的脑袋。坐下一想不对,皮岛上就那么点人,撤走那需要十年这么长的时间呀?忙揪住刘鸿训问道:“刘大人。这皮岛总共才多少人,撤走居然需要十年时间,这也太夸张了吧?”

    “夸张?”刘鸿训脸色突然一沉道,“一点都不夸张,阿敏贝勒知道皮岛上有多少人吗?”

    “大概就五六十万人吧!”阿敏也不知道具体数字,随口这么一 说,不断有后金治下地汉人百姓往皮岛上逃,皮岛上地人口数字地确是很难统计。

    刘鸿训没有在人口数字上跟他计较,点了点头道:“阿敏贝勒说的这个数字倒也相差不知道多少,你想呀,这毛文龙愿意撤回中原,那还好办,几十万人,有那个三五年也就都能撤回来了,而且还不能一股脑的撤回来,一下子撤回来,朝廷怎么安排,几十万人那是张着嘴要吃饭的,朝廷必须要有一个统筹的安排,周密的计划,分批分批的撤回来,这样才不至于出乱子,所以这时间上没有五年恐怕难以完成,万一这毛文龙不愿意撤回来呢,这可就难办了,皮岛孤悬海外,我们签订协议划分边界之后,我大明地百姓不能随意进入大金,你大金的百姓也不能随意进入我大明,更不用说军队了,这样一来,朝廷要撤出皮岛的军民,必然要先把皮岛打下来,然后再把人撤回来,而现在朝廷没有一直强大的水师,毛文龙在皮岛经营多年,上面防御坚固,所以只有等朝廷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收复了皮岛,这最起码需要五年的时间,这样算起来,十年时间还只能勉强够用呀!”

    阿敏听刘鸿训这么说头头是道,到还真是那么一回事,而且是有理有据,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自己居然一

    不到一字一句来反驳,顿时露出一副苦瓜脸,怔怔立 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刘鸿训把肚皮都笑破了,刚才那套理论是他年前回京过年的时候皇上对他面授机宜时候跟他说的,想不到在这个时候居然派上用场了,幸亏是单独面对阿敏,不然这一番话恐怕早就被戳地支离破碎了,谁让阿敏不信任自己两个汉官副手,一副一人独大地做派,什么主意都他拿 了,自然没有人帮他了。

    一般谈判现场周文元是很少现身的,一来他自认口才不佳,而来朱影龙派他跟谁是做刘鸿训这位谈判正使的情报工作地,所以每每双方在谈判桌上唇枪舌战的时候,周文元都是闭口不言的,因为他是副使,他不说话没有人觉得什么不对,虽然后金情报机关已经知道这个不说话的副使比刘鸿训这个正使说话的分量还要高那么一点,所以当周文元从门外走进来的时候,双方的谈判官员都停止了谈话,这个时候周文元突然出现在谈判大厅里,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情了。

    “对不起,本官打扰大家了。”周文元一脸冷漠的扫视了在场的己方和后金的官员一眼道,“本官刚接到朝廷八百里快马通知,皇上下旨中止谈判!”

    后金谈判专使,阿敏的副手汉官高士俊惊诧的问道:“什么?你们皇上何故出尔反尔?”

    阿敏等金官俱惊讶的看着周文元等着他的回答,而明廷一方的除已知实情的刘鸿训、黄锦之外,其余的也均都跟金人一样惊诧不已。

    “不是我大明皇上出尔反尔,而是你们皇太极大汗没有诚意,欺人太甚!”周文元冷冷的朝阿敏以及他身后的金官们道。

    “胡说八道,我家大汗如果没有诚意,何以首先提出和谈?”后金另外一位谈判副使,也是一位汉官胡贡明站出来指着周文元大声责问 道。

    “本官只负责传达皇上的旨意,其余问题一概不回答。”周文元依旧一副冷面孔道,长期从事情报工作,本来就不芶言笑的周文元已经养成了一副据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的脸,被暗影中人戏称为“周阎王”,因为他分管的是暗影中刑罚的工作。

    “来人啦。”刘鸿训知道下面该是自己出场了,于是朝厅外喝了一声道。

    片刻间,谈判大厅中冲进来两排全副甲冑的军士,将谈判双方隔了开来。

    “既然皇上已经下旨中止谈判,本使也只能遵从皇命,请诸位尽快离开了。”刘鸿训一副无奈的语气道。

    “哼!”阿敏对着周文元冷哼一声,带头走了出去,而周文元根本就对其视而未见,更是令走出去的阿敏对周文元对他那种漠视的态度恨的直咬牙。

    待后金的官员走尽,周文元这才松开他那张冰冷的脸,抑制不住淡淡的喜悦对着厅中诸同僚道:“本官刚接到雄大帅的战报,我大军已经攻陷锦州,生擒守将阿济格和抓获了一万多俘虏!”

    此话一出,顿时整个厅中爆发了如雷一般的欢呼声,许多在谈判中憋着一肚子起的官员都喜笑颜开,刚才的不解和疑惑,现在全都明白 了。

    阿敏等人率后金谈判队伍垂头丧气的出了宁远城,此刻的他已然知道锦州已经重新被明军夺了回去,内心的说不出来的那种颓败的滋味。

    熊廷弼率大军进入锦州城之后,一边出榜安抚百姓,一边下令取消原来的许多苛捐杂税,修缮被毁的城墙,立刻得到了锦州城百姓的拥 护,很快就取得了民心,由于抓的俘虏还不少,熊廷弼更是下令将被抓的后金俘虏全部运到宁远去,这些是地地道道的金人,万一皇太极率大军来攻,放在城中总是个麻烦。

    尤世禄、满桂斩获颇丰,特别是战马,虽然炸死了不少,但最后还是得到了近千匹优秀的战马,武器甲冑那就更不在话下了,熊廷弼下令给有功的将士记功,唯一没有被记功的是吴三桂,他擅自下令攻打锦 州,致使五千关宁铁骑活下来不足一千,他自己也是悔恨不已,甘愿接受军法、国法的处置。

    如果算战功,吴三桂当然不让是拿下锦州的第一人,再算整体的,以不到一万的伤亡拿下了城防坚固的锦州,这样的战果无疑更是骄人 的,但拿下锦州的后果谁也无法估量?对于吴三桂,熊廷弼也不知道如何处置他,麾下众将更是集体替吴三桂求情,他真是伤透了脑筋,唯有将此事写成奏折,请求朱影龙的圣裁,吴三桂也同时解除了带兵之权,随押送后金俘虏的大军回宁远。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cmfu。,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十一卷:驱虎吞狼之第九章:后金妥协(一)

    太极带着范文程急急忙忙赶回盛京,是因为他又接到 辽阳派出去救援锦州的三千前锋铁骑半路中伏,仅逃出包括主将在内的几十人,这说明什么,说明锦州已经落入明军手中了,阿济格也生死不明,他想重夺锦州的希望瞬间破灭了。//

    就一天一夜,一天一夜呀,两万多精锐的守城大军居然连一天一夜都没有能坚持到,皇太极现在不仅有将阿济格砍头的心,甚至连凌迟的新都有,怒气冲冲的将岳托快马奏报给他的折子狠狠的摔在崇政殿上的猩红地毯之上,汗座下大金的文武们是跪了一地,个个脑门上都或多或少的冒出疑点汗珠。

    “大汗,臣认为,目下之计,唯有出兵重新夺回锦州,以血前 耻!”大贝勒代善出班奏请道。

    “哦,依你看,需要多少兵马可再下锦州?”皇太极沉声问道。

    “臣认为,五万精兵即可!”代善俯身答道,倒是与大学士希福所说一般无二。

    皇太极内心也很想夺回锦州,这样谈判的主动权又重新回到他手 里,说白了,他还没有放弃从谈判桌上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于是问道:“代善,如果本汗给你五万精兵,你可令下军令状,保证拿下锦州 吗?”

    “这个……”代善顿时额头上又冒出一层油汗,犹豫起来。

    若是这代善愿立军令状,皇太极便不怕他心中有什么图谋,现在一说要他令军令状。便畏缩起来,可见动机不寻常,于是他不得不暗中升起一丝警惕之心,不动声色的道:“既然你无此把握,暂且退下吧。”

    代善如闻大赦,退而归入班列。

    “有何人愿意立下军令状,带兵收复锦州?”皇太极大声朝站在下面地文武问道。

    沉寂了一会儿,皇太极正倍感失望之时。突然一声:

    “臣多尔衮愿立下军令状。带兵收复锦州!”一向比较沉默的十四贝勒多尔衮出列高声道。

    “臣多铎愿意襄助十四哥前往收复锦州!”十五贝勒多铎也跟着跪下道。

    这些皇太极既感到一丝高兴。又感到一丝为难,众所周知,皇太极这个汗位原本是多尔衮的,是他逼多尔衮兄弟的母妃阿巴亥给努尔哈赤殉葬,夺取了汗位,所以他虽然不断的笼络他们兄弟,但也无时无刻不防着他们。

    努尔哈赤病故时。多尔兄弟已辖正黄、镶黄二旗和十五牛录,实力超过了三大贝勒,成为他、代善之外惟一可能问鼎的力量。甚至有说遗诏虽列多人候选,努尔哈赤临终口谕则是传位多尔衮,暂由代善辅 政。然在关键时刻,代善是被他的两个儿子岳托、萨哈连说服,接受了自己的交换条件宣布:立皇太极为汗。尘埃落定,他做地第一件事却是率诸贝勒赶赴阿巴亥所居之处逼她自尽殉葬。阿巴亥身为后金国母。权倾朝野。且年富力强、精明机敏、胸怀大志,知晓皇太极、努尔哈赤乃至后金军国地核心隐密,有她在。多尔衮地发展不堪设想。她只有死。

    年幼的多尔衮既失父又丧母,且降居为受管辖、支配的一般贝勒行列。年长20的皇太极则恪守对阿巴亥“恩养”多尔衮兄弟的保证。 他扶多尔衮作了镶白旗旗主,将两白旗纳入自己的保护和控制之下。

    皇太极回忆起自己登位之初这段往事,内心是起伏不定,他担心的是一旦多尔衮拿到了兵权,对自己将是一个巨大地威胁,到时候就算打下锦州,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到时候会受制于多尔衮,他这个弟弟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不然当初父汗临终口谕也不会立其为继承人了。

    “大汗,十四贝勒忠勇可嘉,但是他尚未正式领兵出战过,老臣并不是怀疑十四贝勒的能力,只是统帅五万大军不是一个小数目,老臣恐怕……”希福虽然没有继续说下去,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