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第4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周宁的改革,朱影龙持鼓励态度,朝堂之上的声音朱影龙负责摆平,古有皇帝好商的,明朝也出了一位,皇家也有商铺,以前大都交给东厂或者宠幸的太监去经营,自从朱影龙下旨将这些皇家商铺全部移交给户部去经营之后,后宫一段时间几乎靠朱影龙原来的产业的收入支撑,后来在田氏姐妹的经营下,资产不断增加,财富也曾几何级数增加,就是朱影龙本人也不知道如果自己不做皇帝的话,现在有多少财 产。

    不过朱影龙有个担心,后宫经商的话,天下哪有商人敢与之竞争?一旦缺乏监督,权力泛滥,绝对可能酿成巨祸,商政是相辅相成的,不可能分的那么清楚,除非在自己手中废除帝制,或者君主立宪,把皇帝只变成国家的元首和象征,这样的话,后宫从商的话或许能在商业竞争中公平一些,再加上一定的监督,或许可行,不过这样也不可能完全杜绝,唯一可做的就是立法,加强法制,减少人制这才是根本之道,但几千年来的人制,要向的法制转变恐怕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几十年,甚至几百上千年,或者更久,朱影龙自信自己不能活的那么长,只希望给后来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已。

 第二十卷:变法自强之第十章:金屋藏娇(一)

    老哥,听说了吗?”

    “什么听说了?”

    “懿安皇后因为思念先帝爷,悲伤过度,身体每况日下,最近宫中传出消息,说娘娘得了重病,太医们束手无策,可能不久之后, 哎……”

    “那新进的女太医也不行吗?”

    “娘娘那是心病,女太医固然医术高明,但这心病需要的还是心药医呀!”

    “懿安皇后娘娘是天下少有的贤后,怎么会这样呢,难道好人真的不长命吗?”又一声叹息传来。/ //

    “先帝虽然不肖,但与娘娘倒是夫妻情深,十分恩爱,只是现在可惜了……”有一茶客摇头道,不知道他嘴里的可惜究竟指的是何意。

    “哼,如今先帝爷的骨血早殁,当今圣上已经没有正统之忧,娘娘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不知道何人居然如此大胆,居然敢在闹市茶楼之中公然抨击当今圣上,顿时众人皆寻声望去,只见一道紫色的身影一闪,便没入茶楼外拥挤的人流之中,再难找寻。

    “怎么样,消息放出去了吗?”朱影龙负手而立,站于格窗之下,朝刚刚办万事回来的徐应元问道。

    “现在街上百姓都在谈论懿安皇后娘娘突然病重这件事,许多百姓都表形的非常悲痛,不过奴才听闻有人借这个故意诋毁皇上,说……”

    “说什么,可是说朕地位牢固了,什么正统不正统已经不重要了,懿安皇后是先帝正妻,她已经对朕无用了,是时候杀了,免除后患 了?”朱影龙冷笑道。

    “是。是的,他们还说娘娘的病是皇上命人暗中下的毒,所以奴 才,奴才不敢有所欺瞒。”徐应元颇有些紧张的回答道。

    “可知道是何人所为吗?”朱影龙沉声问道,他本意以假死让张嫣脱身出来,与自己做一对长久夫妻,却想不到会有人在这上面做文章,想浑水摸鱼。

    “奴才不知道,听说传出这些谣言的人个个行踪诡异,奴才打听了许多人。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些人地身份,只是知道他们喜穿紫色的袍服。”

    “紫色的袍服?”朱影龙面色顿时凝重起来,因为他想起了一个 人,一个差不多要遗忘的人,这个人的手下都是穿紫色的袍服,当初抓捕之时,因为天黑的缘故,还因为他穿的是黑色,直到看清楚之后,才知道那是紫色。

    这个人就是蓝霖。还有他手下的无为教徒。

    难道这些人是无为教的余孽?朱影龙心中有了些计较,这些人不 除,始终是个祸害,尤其还在“严打”期间顶风跟朝廷对着干。胆子也真是大地可以。

    尽管这些所谓的谣言相信的人很少,也动摇不了他这个皇帝地位的根本,原本他大可听任之,不过想起后世邪教蛊惑人心的能力。起先都是注意的不够,最后险些酿成巨患,因此朱影龙决定对宗教严格监管。取缔非法宗教和集会。建立严格的申请报批制度。对像无为教这样有政治目的的宗教更加是予以严厉打击,并且给之定性为“邪教”。列为“严打”的重点照顾对象。

    “清狱”和“严打”之后,朝堂内外都将获得一个相对廉洁地空 间,也让许多郁闷不得志的官员们纷纷有了一个展露才华,报效朝廷的机会,不过摆在皇帝面前的是两个巨大地难题,一个是“土地”,另外一个是“税收”。

    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加上全国土地面积减少(实际上只有增,哪有减的道理),百分之七十的土地集中在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地手中,加上明朝的户所制度,一户是农,只能从农,再闭关锁国,朱程理学对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地极力压制,重农抑商,导致两百多年 来,赋税都处在一个极低地水平,还有就是税制不合理,课税繁重,最终导致内政烂,武备不修,空有亿万百姓,却让一个关外小族发展壮大,成了华夏主宰,开始了长达三百年给人当奴隶地苦难命运,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大明是个农业大国,这一点毋庸置疑,可以说,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也就是大明,但最大地国家却不是最强大的国家,这听起来有些讽刺的味道,但事实上,明朝现有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制度都已经走到了尽头,按照朱影龙自己的理解,大明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改朝换代,换一个皇帝,延续个几百年,第二,就是彻底改革现有的国家制 度,首先要做的就是阻止土地兼并,第二是放开户籍制度,允许工、农和商之间随时互换身份,当然低级的贱户、奴户还有妓户在一定时间内还存在,但这也是要取缔的,当然这也是有限制的,对于世界大形势 下,奴隶贸易的兴盛,巨大的经济利润下,朱影龙可没有想过对所有民族都是平等对待的,至少东面那个邻居,他就很想把那上面的男人变成奴隶,女的变成妓女。

    在现有的国内形势下推行“土改”不能采用激烈的手段,只能采取一些比较温和的手段,这一点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可以借鉴的,用新的技术或者其他高利润的产业从大地主中将土地换了出来,然后以国家的名义分给农民耕种,逐步的让失去土地的农民获得土地,并且清理全国耕地,对没有地契但无故占有土地的人,不管是官还是民,多出地契的部分予以没收,然后发还给农民,同时下旨土地买卖必须经过官府,严禁私下买卖土地,在户部下增设国土资源司,负责清算和丈量全国的土地资源,超过一定数额的土地买卖须上报批准。

    当然,朱影龙清楚现在的大明学日本“明治维新”的那一套还比较难,因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时候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国内改革的思潮已经形成,且没有严重的思想包袱,而如今大明却不一样,朱程理学仍然大行其道,读书人思想僵化,被“存天理、灭人欲”的那一套理论毒害,又太过于理想化,以自我为中心,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极力排斥,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搞“明治维新”那一套只能是个辅助的改革,真正的中坚力量,还是强行丈量土地,没收“黑土地”,然后深化推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还有就是“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已经税收混乱以及课税繁重两大难题。

 第二十卷:变法自强之第十章:金屋藏娇(二)

    居正是有明一朝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当然最令后人 他领导的变法改革,其中两条法令对朱影龙这个后世之人更是耳熟能 详,一条是“考成法”,所谓考成法,就是对中央朝廷发出的各项政 令,进行考成。检查执行的情况,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犷做出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给出一定的等级(或者说是分数),优异者留任或者升迁,不及格着贬官或者罢官,这有点像后世的“问责制”,只不过考成法是在张居正以个人威信下强行推行下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发掘任用了许多像海瑞一样的清官,不过,封建王朝那种典型的人治制度,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好的政令往往不能延续下去,糟粕反到能生命力愈来愈强,张居正一死,“考成法”霎时间没有了继承人,又由于“考成法”极大的伤害了许多当了官就有了钱途的官员,于是“考成法”逐渐留于形式,成了空法;还有一条是“一条鞭法”,编法、明编法、总编法等。后“编”又作“鞭”,间或用“边”。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徭役,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张居正完全取消徭役;里甲体系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实质含义上都不再存在;任何残留的人头税都将并入田赋之中。而纳税人可以通过分期支付单一的、固定的白银来履行对国家的义务。

    一条鞭法改革主要是役法改革,也涉及田赋。明代徭役原有里甲正役、均徭和杂泛差役。其中以里甲为主干,以户为基本单位,户又按丁粮多寡分为三等九则,作为编征差徭的依据。丁指十六至六十岁地合龄男丁,粮指田赋。粮之多寡取决于地亩。因而徭役之中也包含有一部分地亩税。这种徭役制的实行,以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广泛存在及地权相对稳定为条件。明中叶后,土地兼并剧烈,地权高度集中,加以官绅包揽、大户诡寄、徭役日重、农民逃徙,里甲户丁和田额已多不实,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针对这种现象,不少人提出改革措施,国家从保证赋役出发,遂逐渐把编征徭役的重心由户丁转向田亩。

    一条鞭法的实行。在役银编征方面打破了过去的里甲界限,改为以州县为基本单位,将一州县役银均派于该州县之丁粮。编征时并考虑民户的土地财产及劳动力状况,即所谓“量地计丁”。

    差徭和田赋,对农民来说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剥削。在未实行一条鞭法以前,差徭之中虽然有一部分摊派于田亩,但所占比重很小。实行一条鞭法后,役银由户丁负担的部分缩小,摊派于田亩的部分增大,国家增派的差徭主要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已初步具有摊丁入地地性质。它不只减少了税目,简化了赋役征收方法,更重要的是赋役性质的变 化。这种变化具体反映了两个过渡,一是现物税和现役制向货币税过 渡。一是户丁税向土地税过渡。但除少数府州县外,绝大多数地区的人丁还须承担多寡不等的役银,清代实行摊丁入亩后,这一过渡才最终完成。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有明一代,一条鞭法未能认真贯彻执行。赋役改革触及官绅地主的经济利益,阻力较大。后来张居正进行了大规模的清量土地之后。改革速度才有所加快。但由于张居正身死,加上官绅千年来不纳税的暗规。偷报、漏报土地数量严重,加上土地兼并,朝廷**,皇帝昏聩,天灾**等等,本来是良法也都变成了恶法,为了即得利益,又哪会管别人死活呢?官绅勾结,官*商*勾*结,在已实行的地区,有地地方官府仍逼使农民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