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第4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没有敢作弊了,因为就算考中进士,也需要在国子监学习半年才能正式授官,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内,什么秘密恐怕都保不住,凡是涉及到科考的官员个个都小心谨慎。不敢想以前那样跟考生伸手了。

    科举舞弊要想杜绝恐怕没有那一个人敢说这样的大话,就算阅卷的考官也会示心情的好坏给出不同的分数等级,这里面又没有绝对标准地答案,误差还是有的。还有的一些考卷上写上一些离经叛道的话语,说不定主考官连看都不看,就直接给枪毙了,而近万科举考生。就算朱影龙什么事情不干,每天也最多看一百份,也要看三个多月。就是自己也未必能做到完全公正。还有那些主考、副考。哪一个不是沾亲带故,门生故旧的。碰到熟悉的字眼,熟悉的风格,笔下松一松,就上去好几个名次了,真正公正的考试,也只有给出最标准的答案,计算机随机抽取试题,这样的考试只要监考官严格公正,舞弊或许可以降到最低,但即使这样,也不能做到完全杜绝舞弊,只能相对来说对参加考试人相对公正公平一些。

    一下子进京准备参加会试地举子之间顿时产生了一种相对紧张的气氛,尤其是年纪相对大的,已经多次参加会试没有高中的举子绝对产生无可估量地影响,而且这一次可能也许是他们最后参加会试的机会了,因为这一次礼部加试的面试不对中进士有任何的影响,不过从下一次乡试、会试都将加入面试,凡笔试合格而面试不合格者,一律没有举人或者进士身份,可以重复考试,但有年龄限制,举人不得超过三十岁,

    得超过四十五岁,超过年龄地就算考中了,也不算取

    朝廷不是养老院,召进来一些白头翁干什么,不能干事,还霸占着位置,同时也逼迫一些读书人选择放弃科举这条路,经商也好,种田也好,从军也行,让天下的读书人明白,读书科举做官并不是唯一的出 路,还有许多比科举做官更好地前程,也让这个时空少出几个腐儒。

    科举要改革,这是绝对不容许任何人破环地,朱影龙自认自己应该算是一个强势地君主,史可法事件后,内阁首辅韩爌引咎辞去首辅职 务,杨鹤本想当这个首辅,不过朱影龙又岂能让他出头,改任礼部尚书徐光启任首辅,礼部管的就是科举,杨鹤等人也不好越权行事,就算他还是内阁成员,内阁中也只有他一人独木难支,韩爌去职后,内阁并未增加一人,故而,虽然杨鹤等人将史可法从顺天府府尹地位置拉了下 来,但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好处,原以为徐光启升任内阁首辅之后,礼部尚书的位置会空出来的,杨鹤的心思是让周廷儒顶上,以礼部尚书的身份顺利进入内阁,但是朱影龙并没有去掉徐光启礼部尚书的职衔,反而让他兼着,这让杨鹤等人的一番计划落空,而现在的内阁比韩爌在的时候更加团结,内阁里面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皇帝的声音,纵然杨鹤有反对意见,也不敢说出来,只能忍气吞声,比之韩爌在时更加孤立无援。

    因此在科举改革,加入面试这一环节之时,杨鹤根本没有说话的机会,因为大家都赞成的事情,他如果反对就更加孤立自己了,这种蠢事他是不会干的,尽管他有着一肚子怨气,也只能以沉默来抗争了。

    这是在国家选才制度上,朱影龙对科举动了一小刀外科手术,而在教育上面,朱影龙自己拿出后宫经营各项产业的利润的三成,其中两层用于建立学馆,试行一种他认为的开放式教育,一种异想天开的教育模式,只要是有大明公民身份的人,无论年龄大小,无论男女,只要愿意进入学馆学习,一律免费,学馆提供书本,笔墨自备,老师(自愿)或者聘请(费用由朝廷或者内库出),这是大众化的教育,称之为“扫 盲”也可以,还有一种,就是适龄儿童入学,不以盈利为目的,可升 学,县学到府学再到省学最后到大学院,礼部编订教材,因材施教,根据入学者不同的天赋选择自己的将来,科举、经商、从军还是做研究都不限,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才教育体系,当然没有数十年之功是不可能完成的,就算看到成效也要在几年之后。

    这种方式有点像后世的希望小学,希望中学之类的,他起了个头,有了个表率后,自然会有人跟着效仿,真心也好,换取一个好名声也 好,受益的终归是普通老百姓。

    还有一成就是进入田氏姐妹共同管理的“星火基金”,这本来是也是朱影龙相当看重的一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句话可不是到了后世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同样,在任何一个社会,资本主义也要,社会主义也好,还是封建王朝,只要他掌握了时代最顶尖的科技,并且能把实现出来,这就是财富,也就是权力,所以“星火基金”为一些有奇思妙想的人提供研究的资金,以及将他们的研究发明运用到实际当中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大明才能有新希望,才能超越自我,才能开创盛唐万国来朝的盛世雄风。

 第二十卷:变法自强之第十二章:划时代的变革(二)

    然任何一项改革都离不开钱,没有钱什么事情都做不 白手起家又另当别论,关键现在龙骨已经搭好了,上面本来有一层腐 肉,除了自己慢慢腐烂之外,还不断腐蚀这龙骨,而朱影龙要做的就是把龙骨上这层腐肉挂掉,并且修复好龙骨,最好是给上面再刷上一层防腐漆,然后慢慢的换上新肉,让巨龙重新焕发活力腾飞。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钱,而且还是天文数字的钱,国家来钱的方向一个是税收,另外一个是国家经营的矿产等大型工厂的收入,现在又加上了海关的税收以及海上贸易的收入,而税收是指望不上了,国家边患不断,已经快要把老百姓的身家底给掏空了,现在正是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候,国家经营的矿产虽然不少,但也需要大的投资下去,从长远来开无疑是一块巨大的收益,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投资大,来钱慢,剩下只有一条路,海关税收和海上贸易,这一条是最为可行,来钱也相当快,投资也不小,风险也大,但是利润也是巨大的,一次出海航行就能带给朝廷上百万两的收益,这还只是到达东边的日本而已,若是远赴欧洲,也不是一支船队,十支,上百支呢,甚至还有民间私人组织的船 队,海上一个来回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一年的收入,只要没出以外,平平静静的,就能给朝廷带来起码一亿两白银的收入,想想朝廷一年包括税收在内的总收入才不过两千万两,而只要一年出海一次就能给朝廷带来超过五倍的收入,这还是保守估计。

    孙慎行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朱影龙改革的,因为他看到不仅仅是国库会因为银子多的装不下,更多地看到的是朱影龙决定把这些钱用在何处。修路,造桥还有建学校,只要凡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都去做,他甚至发现就算每年把这些钱让他用,一分银子掰成两分都不够用,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以前朝廷没钱,只能拖着、欠着甚至把本来改用的挪作他用,现在有钱了,反而这钱到不够用了。年度一预算,乖乖,户部基本上就空了。

    还有铸造铜钱,过去的崇祯三年铸造了四千万枚,市场流通还不够用,孙慎行已经准备上书朱影龙,今年铸造铜币计划达到了一亿枚,堪称有明一朝铸钱最多的一年,朱影龙并没有想取代铜钱的想法,不过他更多的是想调整现在的货币政策。准备筹建帝国中央银行,发行新地货币,名字都想好了,龙的传人。自然以龙命名,是为“龙元”。

    新货币体系采用的黄金本位制,以元为基本单位,十进制。根据现有市场中金银流通的兑率,铸造七种硬币,十元金币。一元银币。五十文铜币、二十文铜币、十文铜币以及一文的铜钱。还有少量发行十 元、五十和一百元的纸币,对等进入流通。逐步取代市面上流通的元 宝、通宝之类的铜币还有银元宝和碎银和银票,并且下令全国,任何人不得拒收新发行的硬币和纸币,新发行的货币更是将这个时空能用地防伪技术都用上了。

    新货币发行第一个是用在给官员发放俸禄上面,朱影龙更是下诏通令全国,官员俸禄以及俸粮等一些列涉及官员俸给的发放以后全部都将以新货币“龙元”结算,而且官员发放俸给也不将交给新成立的帝国银行,官员自动在帝国银行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帐号,若官员不能按时领取,则俸给就会自动转到他地帐号之中,并且官员若不急用,将俸给存放在银行中,还会给与一定的

    当然,要在诺大的大明朝一下子将帝国银行开到每一个县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先期筹备也只在北方几个省去,并且只能开设到省会城市,逐步地向南方以及府、县架设,这没有个十年八年的恐怕也是难以完成,尤其是偏远的小县城,可能需要更加长地时间。

    由于新地机构,新地衙门不断涌现,朝廷的行政机构已经到了不能不改地地步,像吏部吧,管着官员的考核和升迁,这在以前那可是一个实权的衙门,现在呢,成了最六部中最清净的衙门,反倒是原来认为是最清净,也最没有油水的工部衙门简直忙的是热火朝天,今天修路,明天挖运河,再后天修黄河堤坝,忙忙碌碌进进出出,以前黄尊素还羡慕周顺昌是七部尚书中最悠闲的一个,现在反过来,六部加上理藩院没有人再比他忙了,朱影龙来之后世,深知基础建设的重要,故而在改革初始加大了对工部的重视,尤其是多灾多难的大明朝来说,一些防患于未然的大型工程是绝对不能掉以轻心的,特别还在工部下面挂靠了一个防汛指挥厅的机构,著名水利专家袁应泰主持整个大明防汛以及防汛工程建设的工作。

    改组内阁,改革六部,还有京城许多衙门一下子都换了名字,内阁该承政务院,设政务院总理大臣一人,副总理大臣四人,总理大臣徐光启,副总理大臣:黄尊素、孙慎行、杨鹤、周顺昌,理藩院改称外交 部,刘鸿训称总理外交尚书大臣,六部之中,户部改称财政部,下设几个税司,帝国中央银行,财政尚书大臣还是孙慎行,工部分拆,一为水利部,袁应泰为尚书大臣,一为交通建设部,尚书大臣任为周顺昌,刑部不动,不过增加一部为巡检部,统领整个大明朝所有的巡检司(拿现在来说就是公安部),吏部暂不动,礼部更名为教育部,主管全国教育以及科举人才的选拔,在这七部的基础上增加工商部、科技部和农业 部,这十部隶属新成立的政务院,另外都察院、通政司、太仆寺、大理寺等都有一些变动,只不过暂时没有更名,就拿大理寺来说,它的职能相当于最高法院和最高军事法庭,但因为军政的分开,所以大理寺其实已经变成了两个不同的审讯机构,分左右二丞,只不过军制改革还未完成,这军民两个审讯机构暂时还没有分开,还有通政司,他的职能基本上完全被邮政司取代,只不过他暂时还肩负了百姓直接上达天听的重 任,故而才留了下来,拿后世的职能来说,这个衙门应该称上访司才比较确切。

    至于太子东宫詹事府,还有像教坊司这样的衙门能精简的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