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行记-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了,而且联想到他的勤快和吃苦,我便深深地同情起我的这位同堂弟弟来了。
  既然家庭的状况是这样,那么他的勤快、节俭和吃苦是在所难免了,不过稍后他又说:他的妻子还是十分地担心她的儿子会因他们的离婚而受苦,于是她还是隔一段时间就开来车子见她的儿子,当然,她是不会进这个家的,那原因倒不是她胆怯,而是儿子不让她上楼,因此,她每次来见儿子都是事先用手机跟儿子约好并在楼下等的。她每次见到儿子总会带他到酒店里吃饭,还给他一些钱,最后还会送他回家,不过她还是不上楼,只是站在楼下目送她的儿子一个人上去。从他的话中,我觉得他的妻子还算是个牵挂儿子的女人,良心还没有泯灭,要是她能以对待儿子那样来对待他的话,我想,他的心也不会冷得如同坚冰,迟早会消释融化的,因为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想有个温暖的家,他是吃过许多苦的,更是如此。他是很需要有个温暖的家,也很想有个温暖的家,也应该有个温暖的家,只不过是他还不知道该怎样来修补这个残破的家,不清楚修补这个家该从哪儿开始罢了。
  他是应该复婚或再婚的,因为他只有四十七岁,还不算老,他的青春和年华尚在,他应该去追求他的幸福生活。
  第八章 老二养狗、鸟儿和金鱼完全是为了生计
  现在是九月中旬,这在我的家乡还算是盛夏,天气一定还是热,不过成都的天气已有些凉快,气温保持在22…28度之间,多潮湿,气侯比较温和,是很适宜于人们生活过日子的。成都城市区域颇大,人口众多,许多名胜古迹和秀丽风光,她是一个旅游休闲城市,我们家乡每年有许多游客在到峨眉山和九寨沟的同时也一定会到成都来。然而,成都却有许多不同于我家乡的地方:这就是时差、少太阳和多雾。成都早上亮得迟,夜里暗得晚,同我家乡的时差大约一个半小时,上午多雾,即使是晴天,那太阳出来也得八九点钟了,因此,成都人是不太把事情放在早晨去做的。
  不过我是东南沿海的人,我已养成早晨起来做事的习惯,可天气还没有亮,我不敢起床,免得吵醒老二和他的儿子,于是我每天早晨醒来的时侯总还是静静地躺在床上,这结果却是大伤了我的脑子,因为我躺在床上无事可做,我的脑子就只好去回忆前一日白天里所发生的事情:我就这样地住在老二家有几天时间了。但是几天来,我发现老二并不是我所想象中的那样的人:他每天早晨总是天一亮就起床,这自然是为了给儿子买早点,好让他上学,但也是为了他的狗、鸟儿和金鱼,而狗、鸟儿和金鱼似乎更值得他起早床。这好像不是现在他才这样,而是从来就这么做的。他对狗、鸟儿和金鱼这么的热心,这很不同于一般的成都人,这就使我对他的狗、鸟儿和金鱼发生了兴趣,我想问问他,于是一天我便起了个大早。
  那时已经七点钟了,儿子已经上学,他刚好在客厅的窗台边给鸟儿喂食,于是我过去就问他:“你每天这么照料鸟儿,为什么呢?”然而他说:“这你就不知道了,这鸟儿如不早晨喂食就会掉膘,掉膘地鸟儿就会发瘦,就不好看了。我给你说,这鸟儿要是在八九年前很值钱,每只得二三千元哩。当然,现在不那么值钱了。还有狗,你别看它平时汪汪汪地直叫,这在八九年前它的身价有上十万元咧!”接着,他给我讲了他养狗、养鸟儿、养金鱼的缘由来。下岗那年,他就开始养狗、鸟儿和金鱼。当时,成都人很爱好狗、鸟儿和金鱼,而且货源很吃紧,于是这狗、鸟儿和金鱼便在市场上走俏了。那时一只稀有的狗能卖上十多万元的钱,而一只鸟儿也能叫价到大几千元,至于金鱼的价格也很昂贵,有许多成都人因此发了大财。不过,他养狗、鸟儿和金鱼已经晚了,于是当市场一变化的时侯,他只是挣了一些饲养的辛苦费,然而直到现在,他还能每月靠着这鸟儿挣上几百元钱哪!这几百元就同他的下岗费一起成了他家庭的经济来源,但那狗和金鱼倒是因为卖不出去而留下来了。
  原来他养狗、鸟儿和金鱼是为了钱,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生活,而绝不是他的雅兴所致,而先前我却把它当作是在玩他的“大少爷的脾气”或是因他像女儿那样地赋有音乐才能,想欣赏鸟儿的歌喉而去养鸟儿的,我误会了,我深深地感到对不起他。
  现在,我才真正地知道了他为什么不敢和妻子复婚,不想再娶妻的原因了。然而,这天下午,当我把这事告诉给姿英后,妻子便于当天晚上他儿子自修回来给他儿子二百元钱,以表示她对他和他儿子的同情。可是,对于生活的困苦,这有用么?我知道这二百元钱只能帮助一时而不能解决一世,在生活面前,这二百元钱是那么的脆弱和渺小!但在目前,依我们的经济条件,我们只能是如此了,然而这却是我们的一片心意。
  住在他家,不但能领略到成都的气温、空气和时差、少太阳、多雾,还能体会到他养狗、养鸟、养金鱼的欢乐和悲哀。自然,日子是一天天地过来了,可时差、少太阳、多雾以及狗、鸟儿和金鱼时常会在梦中打搅我,但舒适的气温和空气总是能将它们暂时驱逐走。不过,我住在他家直到离开成都,我却始终未能依靠着这舒适的气温和空气而排除掉一件事——这就是从成都街上的火锅店和各家各户飘散出来呛鼻的辣味了。要是没有这辣味,成都无疑是一个更好的城市了。
  第九章 想不到老四比老二更惨
  十七和十八日两个晚上,我们分别在老三和老四家吃饭。
  先是去老三的家。在叔叔的这一班子女中,要算是三家的经济条件最好了,这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但当我们第二天下午到了老四家,我的心情便阴郁了起来,因为老四的家实在是苦得不成样子了。
  老四家的房子是个小套间,在底层,面积只有五十平方米光景,即旧又破,还相当的潮湿和黝暗。听婶婶说,这房子是六十年代叔叔来这里物资局工作时分配的,至今已有四十个年头了。后来,叔叔下调机电设备公司,但家仍是在这里。一九八九年叔叔去世后,她和老四还是住在这里。这里是他们母子俩唯一的栖身之巢,立命之地,也是他们的希望所在。
  然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机电设备公司不景气走下坡路,而物资局又同机电设备公司脱了钩,于是这房子便成了婶婶的一块心病了,因为物资局总认为叔叔已在机电设备公司工作,不是物资局的人了,婶婶和老四也就不再是物资局工作人员的家属了,况且叔叔已经去世,物资局就更没有照顾叔叔的遗属——婶婶和老四的义务和责任了,因此物资局要收回房子。可是婶婶和老四手头没有钱,买不来别的房子,没有能力搬出去,于是他们就只好屈就在这里了。然而,物资局总是催搬,而且这房子因旧城改造要拆迁,这就难住他们了。为了房子,他们焦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日夜不得安宁。
  其实,他们是大可以不搬的,即是拆迁了,物资局或有关部门也应该予以解决住的地方,因为叔叔当年支援三线工作的就是物资局,只不过是他现在已经不在人世罢了。可物资局能这样干吗?这岂不是太狠心了?叔叔要是健在的话,他还是个离休干部呐!离休干部,国家是有政策规定要照顾的,可物资局这样做算是哪门子的理呵!他们早就将叔叔给忘记了,这太叫人心寒了!
  我还听婶婶说,因叔叔死得早和老四下岗,老四至今还是孤身一人,没有娶妻,可他已经四十二岁了,这样的年龄还没有成家如何是好,说着说着,她的眼圈儿红了起来。看到婶婶这样子,我的心简直要碎了!
  婶婶中年丧夫,经济困难,又是那样子,这引起了我们深深的同情,于是姿英情不自禁地从袋子里拿出了二百元钱给婶婶,然而婶婶是百般的推辞,但终究我们的执拗,婶婶只好收下了。
  我真没想到。在这一家子中,老二的离婚已够烦人了,而老四的个人问题竟是这样子,比老二更惨,虽然老二离了婚,但他有儿子,有下代,而老四却是什么也没有,这就更加地叫我难受了,为此,我在老四家吃的这一顿饭,我喝了许多酒,想借酒消愁。我平时是不大喝酒的,在家里,要不是来客人,饭桌上是见不到酒杯的,而前几天,我在老大、老二和老三的家中,尽管他们都很好客,但对于酒,我也只是礼节性的稍微喝了点,但今天我却咽下了许多酒,这很不合我的脾性,的确有些意外了。是的,我西蜀的故人——叔叔的一家人特别是老二、老四和婶婶,生活竟是如此的悲惨和不幸,我的心真是碎了,于是今天的酒我就超量了。然而,我酒喝的愈多,我的心就愈发地不能安心,内心就更加地痛苦,这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了。是呵,我虽白天同他们有说有笑,但一到晚上,当我躺在老二的那张床上时,我就感到心头很沉重,好像被压上了千斤重的石头似的,虽然我们给了婶婶二百元钱,但这只是杯水车薪,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我的内心终究得不到平衡,这结果却是我在老二家的九天里,有一小半的夜失眠了……
  第十章 父辈们曾经都是英雄
  叔叔原本不是章家村人,而是玉环栈头村人,婶婶则是鲜迭人。因家境不好,他在年幼时侯就到章家村小公家当养子。一九四七年,他离开家乡去当兵。由于他思想进步,作战勇敢,立过许多战功,被提拔为干部。调往三线前,他是玉环楚门武警中队中队长。我父亲入过伍,也当过公安兵,但时间是在一九四九初,比他要晚两年。虽然叔叔的岁头要比我父亲小,可资历还是叔叔的老。在章家村,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的关系就很好,在部队上,他们的关系就更好了,而且退伍后,他们依然保持住这种关系。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听父亲说在遥远的天边有我的一个叔叔,这话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就像是神秘的童话一般,于是我总是在不断地以自己那颗童心去猜想着我的那位叔叔到底是什么样子,想见到他,但这天边到底在哪里?我不知道,只觉得是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因此叔叔的音讯便成了我幼小心灵中的一个心结。不过那时我年轻,不会做事,与叔叔之间的事都是父亲亲自操劳的。然而,那时的我却对三件事情有着深刻的记忆:这就是通信、寄照片和寄年货。信自然是父亲写的,年货也是他寄的,这两样事由于不是我亲手所为,而叔叔的“回手货”当然是捎给父亲了,因而我只是印象而已,但照片父亲却是从不单独享用的,他总是把它放在了写字桌的玻璃镜下,全家人都能看到。叔叔个子虽没有父亲那样的高挑,但风度翩翩,而且穿上军衔式的戎装更是威武潇洒,这很打动我的心。是的,那时的我是很把叔叔的这一身戎装当一回事了,因为我从小就崇拜军人,为他们的英雄气概所征服。后来,父亲过世,这写信,寄东西就成了我的两大事情了。那时我十六岁,初谙人事,自然也就从双方的往来信中明白了一些世事。自然,每年我寄给叔叔的是鳗鱼干和目鱼干,时间一定是在春节早半个月,收到几天后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