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格斯说:“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
  当下中国仍然处于立宪政治时代,这是近代以来始终没有完成的一项任务。尽管中国有宪法,也有一些现代宪政制度的因素,但却没有形成完善的现代宪政政体框架;因此,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和平而理性的体制内讨价还价机制,社会利益的分化很容易演变为社会冲突,不管社会层面还是政治层面,都面临治理危机。
  宪政治理派致力于寻求权利与权力间的平衡:天真的自由主义因为追求个人自由而倾向于否定国家权威,宪政治理派则并不否定国家权力,但又试图限制和约束这种权力。它认为,政府的权力必须接受司法的审查;它要求国家尊重人民的权利,这样的权力不是光写在纸上,而需要由独立的司法机构予以切实保障。
  中国现在的危机有社会方面的人口问题、三农问题、公正问题、贫富分化;政治方面的权力扩张和腐败、潜规则对明规则和行政效率的侵蚀、公共权力对私域的侵害、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等等。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政治转型的经验表明,条件不成熟的民主化过程容易导致社会秩序紊乱和国力大幅衰退;越是规模大国,动荡与衰退愈甚。对于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的中国来说,政治转型期的混乱不但会导致国势衰落,而且可能使许多人的基本生存丧失保障,制造大量难民。
  一种决策没有任何争论、任何碰撞,它的可靠性总是难免有些可疑的;何况也许决策从一开始就明摆着潜伏了无穷的风险。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个总是觉得很痛苦的人,往往就是把幸福的底线画得太高的人,期望值过高,欲望太大,结果与现实产生较大的差距,于是痛苦就降临了。
  自由是什么?一定意义上说,自由就是无穷的可能性的敞开。只有无穷的可能性的敞开我们才有丰富的选择空间。
  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会变成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意;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第二十四章  官与文化
  24。1官与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的内涵如何界定?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尚不能得出定论。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文化仅指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
  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
  从空间角度上讲,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
  从社会层面上讲,有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边缘文化。
  从社会功能上讲,可以分为礼仪文化、制度文化、服饰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
  从文化的内在逻辑层次上讲,又可分为物态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次。
  从经济形态方面,又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之分。
  其他的还有什么规范性文化、非规范性文化、半规范性文化;黄色文化、蓝色文化;以及什么头脑文化、胸膛文化、腹部文化与下半身文化等等不同的划分方法。
  什么叫传统文化?它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什么叫中国传统文化?它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目前中国现代化进程正在经历着“社会整合”阶段。在这一阶段,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社会方式等因素,还没有融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具体地讲,有些因素,比如经济,可能现代化色彩更浓一些;而有些因素,比如政治与法律,则更多地具有传统色彩;清官政治的不断提倡,反贪的普遍化,甚至举报、上访竟会成为中国法律生活的常态。
  首先需要警惕的是,中国历史上缺少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启蒙运动,或者说,五四运动后期的转型——从文化转向政治,从科学转向革命——导致了中国的启蒙半途而废。启蒙没有完成,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就恰恰缺少了最不该缺少的现代化内核——公民及公民意识。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其他层面的现代化将注定是空中楼阁。
  其次需要警惕的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的丰富,注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弹性与无所不在的影响力,也就是说,传统文化的负面绝不会因为一次革命,一次运动就能完全改观和消失的。
  在集权统治下,“怀疑”是学者得以特立独行的首要品质。中国传统的集权专制之下,官不得私论、士不得私议、民不得私说。大家共用一个脑袋,一个思想;我们的传统就是报喜不报忧,就是为尊者讳。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一定要多一只眼睛,怀疑的眼睛、清醒的眼睛。历史经常不是记忆的工具,而是遗忘的工具,历史与其说是让我们记住过去的事实,不如说是规定哪些事实应该让我们忘掉。
  中国的“枪打出头鸟”、“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等处世格言,导致了国人重要天命,轻人力,无创新,怕变动。中国的政治格局中,最难过的,下场最不好的,一般都是改革家,所以一般官员信奉的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中国人稳重实在的一面是农业生产决定的。农业生产要求四时更替,对时间的精确性不作要求,所以中国人不讲精确时间,不重效率。正因为农业生产不需要时间的精确,效率的高效,相对应的,中国政治体制里才会出现官僚主义作风。一句话,小农与官僚是一对双胞胎,有小农就有官僚,有小农经济就有专制统治。这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生产方式与意识形态是互为作用的。所以,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小农的理想就是温饱问题,什么民主、自由都不是小农们最切实的目标。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体制为什么在中国可以根深蒂固的原因。
  现代学者认为,中国人只知有朝廷,不知有国家。陈独秀也认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只有天下观念,没有国家观念。因为中国百姓没有国家观念,他们也就相应地没有了爱国情感,至于朝廷天下,那是肉食者们考虑的;而肉食者们也相应地认为,天下就是他们的天下,就是他们的家,百姓只是他家的奴才。
  中国的帝王之所以选择集权,乃是由于中国法家思想的影响。法家把权、势、术融合为帝王专制术,导致了中国封建帝王先天就有了集权的意识与专制的基本功,农民运动推翻旧帝王,中国文化马上造就一个新帝王,新的还永远比旧的更专制,中国就这样让他们给专制完了。
  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其实这话反过来说也成立,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人民。严格讲来,集权政治下,中国出不了公民。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概念有三种互相区别的含义,而其最根本的含义则是指政治意义上的公民概念,它是指一个城市国家中有特定政治权力的成员。公民这个概念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一句话,集权体制下,百姓也就只有做奴隶的份儿了。
  奴隶分三种:愚奴、顺奴、猾奴。
  中国传统文化充当集权政治的帮凶,在愚民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孔子说: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老子也说:民之难治,以其智多;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声,常使民无智无欲。
  对统治者而言,牧民就是养群傻子,越傻越好,老百姓也还争气,叫傻就傻,集体犯傻,不傻也要装傻。
  执政者不傻,知道自己江山的安稳在于民众的驯服,这种驯服是需要统治者下一番功夫的,这就是牧民。
  中国古代政府的运作精神之一就是集体防范女人:女人不得干政。其实大家都忽略了,如果睡在皇帝身边的个把女人就足以对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行构成威胁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警惕的,是体制之不足,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女人的道德自律上。中国的朝代兴亡史,乃是体制的恶性循环,而不是女人祸败的。但是我们看到的局面是,一部朝代兴亡史,变成了一部女人挨骂史。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政治智慧,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早期的社会遗产——浓厚的专制官僚制因素和丰富深厚的古文化,通过战国时代社会分化推进,形成了“文吏”和“学士”这样两个主要的社会群体。这个分化对此后历史进程有很大影响。文吏群体的发达与国家机器官僚制化,呈现为同一过程;学士群体的发达也不仅与战国“百家争鸣”的辉煌文化,而且与其时与此后的政治变迁息息相关。就整个中华帝国的历史而言,王朝以学士为官僚的主要来源,以儒学为正统意识形态,也构成了其独一无二的政治特点,构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官僚政治形态。因此,忽略了帝国政治的文化方面,就经常无法透彻理解传统古代官僚政治的特有冲突与变迁。
  要认识中国当代政治文化,首先必须认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因为,人们对于政治的态度、感情和认识不是偶然的集合,是出于既存利益分配和“固有模式”心理制约因素两要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固有模式”就是接受和学习传统政治文化的问题,也即是传统模式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的问题。这便产生了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做一番清理工作的必要性。分析传统政治文化形成发展过程和特征,认识其结构和功能,了解其社会遗传方式,是政治文化研究本身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人的要求。对于认识中国传统社会,传统政治文化分析研究也将提供极大的帮助。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产生过系统的国家学说或政治学说,在严格意义上,中国古代甚至很难说有纯学术的理论体系,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浓重的政治色彩。各家学派,各种学术观点都旨在于强调政治。古代思想家都屈从于政治,不依附政治的思想难于存在。各种学派的融会贯通,于政治体系和运行交织在一起,共同构筑了当时的政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由此产生政治文化与文化总系统中其他分支形式间存在一种不平等层面的关系,政治凌架于其他之上,政治文化也凌架于其他文化形式之上,其他文化形式则围绕着政治文化的尽善尽美为核心。政治文化也就功能无量,包罗万象。
  每一种既定的文化,有其特征和模式。这种特征和模式由于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而生成。要想全面把握传统模式的内涵,要想了解文化的全貌,了解其形成中的制约因素和历史演化进程自然不可缺少,这是总系列的第一次序,是河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