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鞯娜硕嘉奘蔽蘅潭晕颐切纬煽捶ā⒆鞒銎兰郏⑹沟盟堑囊饧推琅杏跋焖嵌晕颐堑男形绞健R桓鋈顺渎惹椤⒋撕蜕啤⑸朴诮煌旅且脖厝焕忠庥胫哟ァ⒏杞细咂兰郏幌喾矗绻桓鋈俗运绞评诵榍榧僖猓Υμ岱溃敲赐旅嵌灾沧匀焕淠耷槠鹄础>底佑涝妒亲羁凸邸⒆钫媸档牟握瘴铩�
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古龙先生常常妙语惊人,他说:“其实每个人都有同时存在的两个'我',一个是自己心中的'我',一个是别人民中的'我'。”的确是精辟之至。
我们身边的同事中总有人在抱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大有不被理解和体谅的痛苦。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别人错了,还是自己的认识方式出了问题?
一些心理学家在讨论心理成熟时所使用的一个标准就是你对自己的看法与别人对你的看法不应有太大的距离。二者没有距离有时被看作是自我了解的一个标志。原则是,如果你对自己的看法与别人对你的看法有出入,那么你可能就是在自我欺骗。
不妨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麦克32岁,在英国南部一家大制造公司做管理工作。他喜欢他的工作,可是得不到提升,最近一个下级同事又得到升迁,这使他很不满。在一个为时两天的管理训练课程中,麦克和布赖恩(麦克直接对之负责的上级主管)都参加了一个自我/他人定义练习。在这个练习中,参加者被邀请从一系列形容词中选出一些来最恰当地描述他们的人格,然后试着互相作同样的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检验他或她自己的形容词与其他人为他们选择的形容词相比较。
这个练习的第二步,是请其他人按1至5分给他或她作自我描述的形容词打分。这样如果我给自己选了“可爱”,则这个组的其他人每人都要就可爱程度给我打分(愿意的人可以匿名)。下面是麦克列的词以及布赖恩给他的打分。
麦克怎样看自己 布赖恩给麦克的打分(1…5分)
守时
5
勤奋
5
创新的
1
合作的
2
礼貌的
2
能干的
4
有理解力的
2
坦率的
5
诚实
5
幽默
1
忠诚
1
友好
2
自信
5
抑郁
4
下面是布赖恩为麦克选择的词例。
布赖恩怎样看麦克
不守成规的 不忠诚的
寡然无趣的 自信的
勤奋的
冷漠的
诚实的
防御的
守时的
可靠的
无创意的
固执的
不敏锐的
郁闷的
麦克自己心目中的麦克与布赖思心目中的麦克判若两人。问题在哪里?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悟出麦克何以得不到他自认为应当得到的提升?布赖恩也认为麦克勤奋守时、诚实可靠,但显然不认为他忠诚、创新、有理解力。那么是不是麦克和布赖恩对这些事情的定义不同?或者是麦克没有把他令人满意的品性以布赖思所能认识到的方式投射出来?还是他可能根本就不具备这些品性?
也许麦克所认为的优良品性——他的坦率和自信——却可能实际上被布赖恩当作消极的东西来看待?也许这些品性正是布赖恩所说麦克的不守成规。显然麦克和布赖恩需要进行一些很严肃的交谈。
我们一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与同事共度的,忽视了同事这面镜子,我们将永远看不清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
好交情离不开“好镜子”
正确的评价他人,才能充分的展现自己。
—— 戴维·丰塔纳
我们总是过多的倾向于从同事那里获得所有我们想拥有的东西——恭维、热情、信任、赞美……却又十有八九的难以如愿以偿。这也是有这么多职业和同事关系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们大多都总是给自己一个比别人的评价更好的定型。例如,像幽默感、诚实、漂亮、客观、善良等等的评价我们更愿意留给自己,而不是送给别人。却又往往忽视了公平。客观地评判他人的重要性、孰不知只有首先严肃认真地做一面他人的好镜子,然后才能真正照清自己。让我们接着以上一节中麦克和布赖思的典型遭遇为例:
在看了上次那练习的结果之后,老师这样帮助了他们二人,麦克被要求去注意那些他在自我评价表上声称自己具备而布赖思觉得他缺乏的品质。例如,他被要求写下最近他对公司和布赖思忠诚无二的三个例子,同时布赖恩被要求写下三个麦克不忠诚的例子。
练习完成后,他们每个人都要审阅另一位写下的例子并作出评论。麦克的例子之一是拒绝申请到一个差不多的组织去工作,尽管得到了这样的邀请,他还给出有力的暗示,说明他的申请是会被接受了。布赖恩读了这个以后,表示对此一无所知。麦克反诉说他曾就此事给布赖恩写过一个便笺,但是布赖思抗议说他从未见到过个便笺,并接着对麦克没有亲自把此事告诉他而表示惊讶。麦克反驳说,布赖恩似乎不鼓励他的下级为了非业务上的事去找他。略作抗议以后,“布赖恩终于接受这一点并同意将来要更令人容易接近些。
这也揭露了麦克和布赖恩的另一重要分歧,即前者是否有创新能力。麦克强烈地感到他是足智多谋的人,而布赖恩却认识不到这一点,因为他感到这对他构成威胁,这使他阻止麦克的晋升。
这个练习从而使得麦克和布赖恩看到他们是如何彼此误解的。在这里只有布赖恩一个人有错,麦克也从中认识到他推销自己的观点时通常过于坦率和尖锐。两个人都认识到:首先,他们并非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善于评判他人;其次,他们并不总是发出适当的社交信号。他们俩都表示乐于在将来努力改变,并确定了用什么办法做到这一点。
可见工作中常常互不敢贸,彼此隔阂的两个同事间其实未必有什么深仇大恨,而仅仅是因为彼此都不能正确的评价他人,准确、认真地为对方做一面好镜子,最终导致误解,自然也就难以形成融洽的好关系了。
因此麦克和布赖恩确定了他们究竟需要做什么,以使彼此以及和他们的同事相处得更好。通过公开化,他们互相作出了承诺,这样更刺激他们向好的方向努力。例如,布赖恩就保证要引人一种机制,使得他的下属能就他们的创见作出书面建议。他答应单独会见有关这些建议的每个人,并且不但在口头上而且以书面形式陈述他的打算。他还保证要引人机制使人们更容易了解将来的计划,并且在作出与下级管理者有关的决定时,要更程序化地与他们商讨。
麦克同意写出一个他所理解的忠诚于公司的详细定义让布赖恩审阅并提出意见,然后依照这个书面准则行事。
如果没有这个管理训练教程,麦克的事业可能依然不景气,不是因为缺乏能力,而是因为他不知道他留给别人一种错误印象。至于布赖恩,他就不能充分发挥麦克的长处,可能对他的团体中的其他成员也是这样。他承认,他太专注于生产以及生产与工作有关的事情了,以至于他几乎忘记了人本身。他本来是一个友好、体谅他人的人,却在对更大商业利益的追逐中丧失了大半个自我。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归根结蒂,公司也是为员工而存在的,并非只为卖出它的产品。
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注意到麦克和布赖恩无须怒目相向(这可能引发更大的误会)就能解决他们的误会。在适宜的情境下,他们能够达成谅解,因为每个人都看到另一方并不对他构成威胁。
麦克和市赖思现在都感到心满意足,因为他们知道两个人现在都感到不但彼此之间相处得更好了,并在总体上与他们的同事也相处得更好了。而且,布赖恩作为管理人员在个人关系方面的新进展使得工作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在周围激发了更强的团队精神和更欢快的气氛。
处世比学历重要
“处世的道理深奥莫测,能入其庙堂的人,就能成为生活的主宰,否则,也只配随波逐流了。”
——《临机应变的奇招妙术》
有许多人满怀雄心壮志,自许是“实力胜过学历”。
所谓实力胜过学历,事实上是指做人处世而言。高学历(其实只是读书较久罢了)者的自尊心,会排斥对别人的奉承阿谀,因此,不受人欢迎,也不能飞黄腾达。学校里的秀才也只是学校的秀才,踏入社会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虽说“知识爆炸”的年代里没有人会否认学历越高发展的机会越多、知识越少赚钱的渠道越灵活,但也不可否认许多人由于过份看重学历、学识而忽视了人际交往,同事关系的重要性。结果却做了“工作中的专家,交往中的矮子。”而有些人虽然没有高深的学历,却由于深谙处世之道,反倒在工作中远远地比高学历的人更有向心力和成就感。
我有一位朋友R君任职于保险公司的组训人员。他对外勤拉保险的女性,经常一副伶牙利齿,既严格又咄咄逼人,但是,受训女员工却个个心服口服,毫无怨言。
斥责激励女推销员,却被视同奉承,R君的技巧已近乎神技了,甚至,我还看过有人因而感动得落泪的情景。对方把R君的训话,以真诚的心意接受,换言之,R君已经牢牢地抓住对方的魂魄。
轻柔甜美的措辞,常识性的奉承,大概也不会如此地引起对方的共鸣吧?
而R君的学历并不高,也没有显赫的背景,但是他那低沉富震撼力的语调,却能博得对方的好感,使自己成为榜样。这一定是因为学历不高而谨慎谦恭,及自我体验的心得两相辉映而成的效果。
R君凭借的不是学历,而是以生活的智慧与经验赢得了赞赏。
在多数情况下,欲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必须依赖其它同事的帮助,与你合作的同事愈多,高效迅速完成工作任务的可能性就愈大。如果你又能正确地选择对你有用的同事,那么成功之路应该是畅通无阻的。
善于为人处世的人们总能首先认识到同事间不仅存在着利害关系,而且少不了“友谊”和“相互尊重”。每个人都有其擅长和不擅长的部分。如果一定要求所有同事都达到自己的要求和标准,而不管对方是否有能力做到,总是只知要求,不知体谅感恩,甚至斥责,贬损同事,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同事寒心,失去优秀的合作者。
假使你希望有人和你站在同一阵线上,那就有必要了解对方同事一直在努力争取的目标和理想是什么。一旦你更确定了那些目标,及你正在交际的是那种人,你就可以把你的观点表露出来。但是你得要非常小心,你要介绍那些他最可能同意的观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你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首先当个好的,敏锐的和温和的听众;然后,加入一些你自己的看法,好像你们彼此很接近一样。之后才可能把你较不熟悉。或较不受欢迎的想法讲出来。因为你已经先建立好了最可能的相互理解的桥梁。
只要别人发觉和你在一起很安全,而你又打心底赞成他们,他们便开始更加打开心房。每个人都需要和别人分享他的感受,但是大部分的人害怕一旦他们开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