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才回到故乡英国,所以她对东方有浓厚的兴趣。我于是给她发去书信,开始了我们偶尔的书信来往。我知道自己并非是想获得什么文学上的教益,无非是试图增加自己的谈资而已。我是个庸俗的人,对这一点我是有自知之明的……总而言之,我的大半辈子,就这么荒荒唐唐地过去了。
一年多前,也就是2001年1月,我远在南部非洲做生意的老父亲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用罕见的严厉口吻将我狠狠批评了一顿,大意是说,一个男人即便没有干一番事业的豪情壮志,至少也该找一个合适的女人,组建一个较为稳定的家庭,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这样的人生才勉强说得上完整……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葵儿,我已七十有余,尚未能抱上孙子,即便抛开我不说,你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怎么还能继续荒唐下去……”我的老父亲不曾料到,实际上,那时候我正好已经对长期的浪荡生涯感到厌倦。对卡萨诺瓦也早已经丧失兴趣。他所代表的“非道德,追求享乐,自私自利,敢于冒险,自主的无政府主义”等等对我来说陡然都显得很无趣。我在声色犬马、脂粉裙钗、酒肉朋友中虚度多年,深感那样的生活犹如一场虚无缥缈的盛宴,觥筹交错中是无尽的虚伪敷衍,醉生梦死后是无边的孤单寂寞,回头看看,年华流水而过,除了残羹冷炙,杯盘狼藉,什么也没能留下。因此,我其实很愿意结束往昔的荒唐。2001年2月,我从欧洲返回中国,打算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然后洗心革面,过正常人的日子。
而就在那时,一个女人走进了我的生活。
我第一次看到那个女人的时候,便被她的美丽给惊呆了。那是在去少林寺的路上,我往山上走,她往山下走,路很窄,我们擦肩而过。她身上弥漫着一种天然的女人的体香。她身材高挑,不施粉黛,目光沉静如水,几乎就在一刹那间,我发现自己爱上了她,对于我这样一个浪子来说,你不知道,这是一件多么稀罕的事。
当时,我就在山路上发起了呆,一点不加掩饰地凝神看着她的背影。她的第六感出奇地好,察觉到我在看她。她侧过脸,冷冷地看了我一下,然后就走了。她的背影在少林寺下的这条山路上越走越远,最后仿佛一阵轻烟,完全消散。
我之所以要去少林,完全因为在海外时看到的电影《少林寺》的缘故。自从60年代李小龙开创功夫电影之先河以来,70年代香港的功夫片、80年代大陆与香港合拍的《少林寺》,确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功夫乃至古典文化的魅力。尤其是《少林寺》,在国外也掀起了一轮旋风,巴黎甚至受其影响办起了“贝尔西武术大会”,据说如今已经搞了十六届了——或者甚至不止——我在巴黎居住的时间很长,深深为此感到自豪,因此,在国外时,我就多次暗下决心,一定要回大陆看看少林寺。这和去那些灯红酒绿的地方不同,我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夙愿,压根儿没有想过要在少林之行里遇到心仪的女人,然而,却偏偏就这么遇到了,而且是真正地爱上了她。
为了认识她,我创造了无数次“偶遇”,反正我有的是时间和钱。
从少林寺归来三月后,我雇佣的私家侦探帮我查到了她的所有背景资料。她叫蒋芹芹,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英语系,热爱西方文学,特别喜欢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其次就是哈代,此外还有乔伊斯等英语作家。她如今在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当初中英语教师。川大附中就在川大里面,于是,四个月后,我在她所在的城市——成都——买了一套住房。住房位于紧临川大南门的郭家桥,是一套150平方米的电梯公寓,成都房价不贵,每平方米就3000元人民币,所以这套跃层的大房子只花了我45万元。我想,不管我能否和她有较深入的关系,我都打算把这套房子在合适的时候作为礼品赠送给她——那时,我确实完全没有足够信心能拥有她,毕竟,她太冷淡了,我想送她房子,仅仅因为我查知她还没有自己的住房。
正是因为我的这种诚恳,当然还因为其他一些原因——比如,我可以和她谈论多丽丝·莱辛以及她的《金色笔记》——半年多前,也就2001年10月,她成了我的女朋友,并跟我一起去了欧洲。在欧洲先是四处游历了一圈,我和她还在日内瓦见了我的父亲,父亲对她很满意,一再督促我们早日完婚。我本来打算带她在我最喜欢的巴黎香榭丽舍住下,但是,芹芹却对法国毫无兴趣,她只对英国情有独钟,于是,我们决定在英国定居。我在伦敦帕玛街附近购置了一套住房,帕玛街是伦敦市中心的一条街道,以俱乐部众多出名,我想芹芹在这里或许会开心一些,她总是过于忧郁,我希望她能多一点笑容。另外,我们家族在英国萨默塞特郡以东、巴斯以南的乡间有一些房产。说来有趣,这一片地方,正好就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当年主要的生活区域,1840年6月2日,托玛斯·哈代就出生在多塞特郡,他父亲是建筑工程的小包工头,我家购置的一幢老别墅,据说就是当初哈代的父亲承包修建的。
这一带的田园风光十分美好,哈代的几乎所有小说,比如《苔丝》,比如《远离尘嚣》,写的都是这一带的事儿。因为哈代,也因为英国乡间的美丽景致,芹芹很喜欢到那乡间的别墅去,几乎每个周末,我都要陪着她到那里呼吸新鲜空气。
2002年1月的一天,我和芹芹在我们乡间房产附近的卡斯特桥遇到一个年轻的中国男人。他叫小雷,是来英国学“中国历史”专业的——我一眼就看得出他也是个混日子的人,学中国历史要到英国来,这不是开玩笑么,总之,我从第一眼起就不太喜欢他,何况我从小四海为家,从来不觉得在国外遇到个中国人有什么值得兴奋的,但芹芹不同,她是第一次出国,在异国碰到国人自然有些欣喜。几句话过后,发现那个小雷居然也是成都的,用四川话说,是“正儿八经的老乡”,这么一来,彼此更是热情起来,芹芹非要请他到别墅里坐坐。我心里不大乐意,但也不好拒绝。于是当晚小雷就来到我们乡间的家中做客。我想,这一切可能都是天意吧。
就在那天晚上,芹芹对小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因很简单,当时小雷随身带着多丽丝·莱辛写的那本《金色笔记》。而那恰恰是芹芹最喜欢的书。
实话实说,我并非不学无术,恰恰相反,除了对经商毫无兴趣之外,我在各大学科涉猎颇广,比如莱辛写于1962年的这本书,我是读过的。这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相当复杂的作品,从形式上讲,在小说中插入大量的资料、时事、论文,甚至直接摘录了许多报纸上的文章进来,显得很不像是小说。从内容上讲,它具有多层结构和多重主题——从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反省到50年代中西方左翼知识分子所经历的幻灭;从当今世界的纠纷冲突到所谓的“性战争”;从挖掘集体潜意识的精神分析到关于人类未来的预言,可以说包罗万象。必须承认,我不大能读得懂其中的许多玄机,不过这不奇怪,《金色笔记》本来就非轻松读物,真正读懂的人,肯定没有几个,只不过多数人不像我这样坦然承认罢了。
而芹芹呢,我估计她或许是读懂了的,她是个女人,而且很女权主义,她或许比较能理解莱辛吧。至于那个小雷,打死我也不相信他读得懂,他不过是像我一样附庸风雅而已,并且比我虚伪,不肯承认。可是,芹芹却偏偏被这个只会耍嘴皮子的小雷迷惑住了,那晚,他俩从莱辛的第一作品《青草在歌唱》一直说到最后的一部小说《黑暗前的夏天》,不时发出热烈的笑声,让我几乎插不上话。他俩还为莱辛连续数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却总由于种种原因未果而打抱不平。
为了不至于完全被排除在谈话之外,我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于是就告诉他们我认识莱辛,一说出来,我就后悔了——本来,这个小雷,在这里住一夜,明天早上我们一送客,他就从此走出了我和芹芹的世界,而现在,他和芹芹几乎异口同声地要求我引见一下,我找不到任何理由拒绝。第二天,我们不得不留下了彼此详细的地址和电话。这个小雷,居然也住在伦敦帕玛街附近。
这么一来,回到伦敦后,无论如何,也算是朋友了。小雷经常约我们到帕玛街逛逛,我们住地一两里外便是驰名的咖啡馆聚集之地,知识分子们在那边读报纸,就政治或学理做生动有趣的讨论。再往西边走下去便是海德公园、皮卡狄利(伦敦有名的购物去处)、喷泉花园和干草市场(伦敦著名的剧院,全名为皇家干草市场剧院),女王剧院也在附近,总之,那一带是男女培养感情的好地方。我原本希望在这里使我和芹芹的感情更加茁壮地成长,没料到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许多次,我不想与小雷一起散步,但一想到芹芹和他单独散步,我更加不放心,于是只好同行,弄得我反而像一个“第三人”。我心里憋闷极了,想要发作,却又不好丢了绅士风度。正在我左右为难时,不久后的一天,小雷突然告诉我们,他父亲的投资公司破产了,无法继续支持他在英国混下去,他必须走了。走之前,他希望能去拜访莱辛女士一次。芹芹也在旁边不满地嘟哝:“怎么搞的,说了这么久,现在都还没能安排我们见一见啊?”
世界上总有些东西是金钱不大使得上劲心的,比如见莱辛女士这种已经没必要考虑金钱问题的大牌作家。而我虽说与她通信多次,毕竟以前也没见过,所以安排一次会面并非易事。好在终于还是成功。按照事先的约定,我们在2002年2月19日下午4点来到莱辛女士的家——伦敦北部西汉普斯泰德一幢典型的英国式住宅。按过门铃之后,应答器里很快传来一位老妇人的声音:“上来吧,我在楼上。”在二楼楼梯口,我们见到了这位大名鼎鼎的女作家——身材矮小、有些发福、身着普通家居服的莱辛女士。她引我们进入客厅。这儿,几乎没有任何装饰,只有显得有些破旧的沙发和扶手椅,到处都是书,一堆一堆的书。一只黑猫正躺在地毯上犯懒,看到有客人来,它只是睁开眼瞧了一下。莱辛女士对我们说:“这是一只怪猫,它有过痛苦的经历,它非常不愿洗澡,连我给它洗澡也不干……”那次,我们拉拉杂杂地谈了好一阵子。莱辛女士的如下一些话给了我强烈印象:
莱辛语录
“我不认为小说将被任何东西所取代,我从来都不为小说的未来担忧,我认为,事情永远都会是这样,总有一部分人会对文学感兴趣,尽管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欢。而且文学本身也有不同种类,一些所谓高品位的和一些大众文学。”
“小说创作的手法是在变化的,实际上总在变化。在过去的20年中,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突出的代表就是南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另外科幻小说、太空小说都十分活跃。还有不同种类的黑人小说、妇女小说……我毫不怀疑,小说一定会经久不衰。要知道,小说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不墨守成规,它有多种多样的变化形式,有极强的适应性,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我认为,小说现在正处于新闻写作的边缘,这是一种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