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似简单的应对,可却听得奕訢心下咯噔一声,以至于看着李鸿章长达数秒都未曾说出话来,难道说,他李鸿章……

    若是说先前谈论银行还算是朝政的话,那么现在两人却是真正进入了正题,心下寻思着,奕訢便继续说道。

    “哦,原来唐浩然今日所行皆是与言官之间的恩怨!”

    奕訢的面上全是如梦初醒似的神态,而后他又看着李鸿章说道。

    “可我听人说,这唐浩然统监朝鲜后,其心思明,表面是为巩固藩蓠,实则却因其早怀逆心,且有人言称,其父实则为发匪余孽,其于朝鲜所行所为,无不是为造反!”

    奕訢的这一句“听说”,实际上是在告诉李鸿章,在唐浩然的问题的上,朝廷是不可能做出让步的,至于其它问题,大家还有谈的余地。

    “老中堂,咱这大清国的江山,可是当年曾文正公和老中堂您好不容易保下的!”

    恰在这会载澄则于一旁插话说道。

    “老中堂您自然也不会容旁人造咱大清国的反不是!”

    “这是自然!”

    李鸿章一抱拳说道。

    “鸿章世受朝廷重恩,自当忠君报国!”

    这话说的冠冕堂皇,可听在奕訢耳中,却知道李鸿章是在和他打哈哈,虽说对于这阵子八督在干,他并不清楚,可地方上的满臣却接连密报朝廷,地方督抚无不互相串联,大有沆瀣一气之势,而带头的是谁?

    除去李鸿章,还能是谁?

    纵是心里有数,奕訢却不得不装作不知,现在的大清国不是百年前的大清国,对于如李鸿章之流疆吏汉臣,全无任何钳制之能,过去靠的是朝廷那后一点脸面以及汉臣自己的忠君之心去维持这个平衡,可这一切,现在都被他唐浩然打破了。

    这唐浩然着实……该杀!

    “然言朝国朝之事,纵是鸿章亦已难为!”

    话峰微微一转,言语推切李鸿章看着恭王说道。

    “国朝之事,稍为更变,则言官肆口参之,西北回乱,俄人涉之,方才始设电报;自法之役,始设海军。其后平静一二年,便又有言官参之更变之事,如此谋国者敢以从事之?”

    李鸿章引事说事,直接扯到了言官的身上,奕訢的心底越发的暗叫起不妙来,于是便苦笑道。

    “言官阻事,本王又岂是不知?”

    那些年主持总理衙门时,奕訢自己也未少受言官弹劾,甚至“甲申易枢”正百太后借口言官弹劾,方才对他下的手,这言官空谈确实误国误事,但……

    “但,这毕竟是祖宗之制不是!”

    奕訢试图为言官们开脱着,与其说是为言官开脱,倒不如说是在想方设法的保着朝廷的脸面。

    “再说,如若言官无据而弹,这责自在言官,朝廷到最后也是会给大家作主的,如老中堂一般,忠心为国朝办事的,朝廷焉能不知?又岂能容他人胡乱弹劾?”

    可每一次无不是小心翼翼,无不是诚惶诚恐,对于朝廷来说,那言官的弹劾便是他们拿捏地方疆吏的手段之一,这言官是祖制……就如同每年靡费数千万“经世之兵”八旗与绿营一般,两者除去靡费数千万外,又有何用处?

    或是在过去,李鸿章或许会一笑了之,甚至连提也不提,可这一次他却与过去有所不同,他之所以来京城,就是为了开一个头,今天晚上,其它七位总督的电报就会从电报局送往军机处,而那电报,实际上在他来京前就已经发到了天津,只不过天津未曾“转发”,换句话来说被“暂扣”了。

    之所以会“暂扣”那七份电报,实际上却是为了给李鸿章亲自向朝宫廷表明汉臣疆吏心思的机会,还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吗?

    “议政王大臣会议亦是我大清之祖制!”

    几乎在李鸿章的声音落下的瞬间,筷子便猛的从载澄的手中跌落了,不过三十出头的他那曾想过李鸿章竟然道出这句话来,任谁也能听出他话里的意思——“八王议政”,所谓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实际上就是“八王议政”。

    从顺治爷那会到雍正爷,为了取缔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可谓是用尽了一切法子,就那也是用了一百多年方才废掉这个“祖制”,现在,他李鸿章提及此事,又是为何?

    “此制已废,断不容再提!”

    奕訢沉着脸,他盯着李鸿章,心底暗自敲着鼓,难道真的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吗?

    “王爷,当初我大清国一统天下,用兵频繁,军情险急,若无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焉有我大清?今日值此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我大清自当思变,以……”

    李鸿章的话只让奕訢脸色越来越沉,他知道,眼前的李鸿章已经做出了选择,或者说汉臣已经做出了选择,虽是如此,他依然尽可能的试图挽回这一切,他知道,对方所图的绝不是恢复“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祖制”,那是满洲人的“祖制”,可不是汉人的“祖制”,他要的恐怕是“议政大臣”,而这“议政大臣”又将由谁任之?如当年的议政王一般,恐怕非“天下八督莫属”。

    “今已有军机处,凡军国大事,皆由军机处决之,如若……”

    不待奕訢把话说完,一直沉默不语的李经方则于一旁适时的插了一句。

    “王爷,那以军机处之贤能又何解当前之局?”

    (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月票,无论您看的是不是正版!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欢迎你的加入)

 第196章 手腕(第一更,求月票)

    一场连绵数日的大雨,将北京城的空气洗得干干净净,清清亮亮的,只令那到了夏日便臭不可闻的空气中难得的带着些清爽,全不见夏日的闷燥与刺鼻的臭味。

    而就在这清爽的天气里,李鸿章进到了宫里,没有去见皇上的,先前内奏事处已传懿旨:太后召见李鸿章与恭王。在宁寿宫外,两人匆匆见面,谈不到几句话,已经“叫起”了。不过实际上两人根本也谈不了,而且昨个李鸿章透露出那句话后,还不待恭王做出反应,那边军机处便接到了其它七督的电报。

    那几份电报的到来,给恭王造成的打击,甚至不逊于李鸿章话里透出的意思,纵是精明如恭王在接到电报后,顿时也都有了想要归山的念头,之所以会生出这种念头来,却是因为七督的电报里虽说皆未明说要“八督议政”,可那电报里的意思,却是在逼着朝廷表态,逼着朝廷让权与地方,与总督们议政。

    这不,昨个他与一干王公在宫里头呆了三四个钟头,饶是平素眼睛一转便生出几个主意来的恭王,昨天也是没了主意,可再没主意,这李鸿章都要见,他可是八督之首,甚至恭王相信,这七督的电报之所以在他前脚来,后脚到怕还是出自他的安排,换句话来说,唐浩然或许开了一个头,但李鸿章这“弃主之人”却把这戏唱了下去。

    虽说明知道李鸿章的打算,可无论是恭王也好、醇王也罢,纵是慈禧也没人敢提“擒贼先擒王”之类的话语。反倒是如丧考妣主张安抚。有些道理谁都明白。若是他们当真擒了李鸿章。这大清国不出两日必定亡国,且不说叶志超会如当年吴三桂一般放唐逆进关,就是天津等地的淮军便能攻下这京城来。

    而在另一方面,每一个人都非常清楚,这朝廷的将来完全存于李鸿章的一念之间,过去朝廷一念能夺其官位,而现在,李鸿章一念却能存废大清。地位的转变着实让恭王等人心有不甘,但纵是不甘又能如何?现在大清国除了靠李鸿章,谁也靠不上。

    进殿先看慈禧太后的脸色,黄纱屏掩映之下,不甚分明,只听得慈禧太后微微咳嗽,声音发哑而低,李鸿章凝神静听着,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当真如过去一般有着屏营战兢之感。可在内心里。李鸿章却发现自己的心态却与过去截然不同,过去每每入宫当真是忧心忡忡。而此时入宫,虽有战兢之感,但又倍觉轻松,似乎这战兢之感完全只是长久以来的习惯而已。

    想通这点后,已经由“臣子”迈向“权臣”的李鸿章那因年岁和习惯而微微躬起的脊梁也不禁挺了起来。

    这一幕未尝一丝不落的落在慈禧的眼中,不过她倒是没有恼,反倒变得更加冷静了,把持朝政这么多年的她又岂不知这个时候恼也好怒也罢,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眼下最当紧的是把李鸿章拉回来。

    “现在国事艰难,多亏了李鸿章您,这祖宗留下的江山才不至从我这孤儿寡母的手里丢了。”

    慈禧太后一开口,便如过去一般似在透着可怜,全如一般妇道人家似的。

    “虽说我读书不多,可瞧着史书上却写不尽的这孤儿寡母的守着天下,被旁人夺去的,你们汉人说的宋朝,那不也是大周朝的孤儿寡母禅让给赵宋的吗?”。

    跪于地上的李鸿章此时已经意识到今时与往日的不同,往日太后会先询上两句,然后便赐座,而现在非但没有赐座,甚至还提周朝,柴氏,赵……想通这一点,李鸿章的心思一沉,顿时露出诚惶诚恐之色来。

    “是!”

    虽说不知太后是意思,但瞧着诚惶诚恐的李鸿章,恭王便于一旁应声附和道。

    “赵宋江山确实是由柴周禅让。”

    跪在地上的李鸿章这会才真正体会到那种战兢之感,在进宫之前他曾设想过无数种可能,可绝对没有想过那手腕老道到即便是他自己也为之佩服的太后,居然会在他的面前如一般妇道人家装起了可怜来。这倒是让他原本满腹的打算顿时都化了空,只得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

    “李鸿章,你说这唐浩然领着十万虎狼之师,欺负起我这孤儿寡母的算本事?难道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难道他唐浩然当初就没受这朝廷的恩惠吗?”。

    这下该李鸿章犯起难来,这话该如何说?对于一生皆将忠义道德视为信条的他来说,现在慈禧这一招恰恰是卡住了他的命门,表面上的慈禧说的是唐浩然,实际上指的却是李鸿章和其它七督,她甚至都没有说其不忠,而是言其不义、不仁,换句话来说,她说的是德,暗指李鸿章和其它人的“德行之亏”,这暗喻如何能不让李鸿章老脸一红,半晌竟说不出话来。

    “回太后,唐浩然固然德行有亏,可这兵家之事,总归还是兵家之事。现今关外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地可战之练军、防军不过三万出头,而唐逆所携十万逆军,兵强马壮,自其起兵沿途更所向披靡,无人可挡……”

    被慈禧暗指德行有亏的李鸿章猛的一咬牙,却是装作不明其意似的,反过来顺着其话言语起来,既然她说唐浩然,那就说这个人吧。

    “旅顺之战,臣无能至旅顺为其所袭战,辽阳之战,逆军更败左宝贵两万大军,以至于奉天再无可战之兵,虽臣苦心调以兵伍于锦州以阻逆军,而逆军却由海入河直夺锦州,现下,关外皆为唐逆所据,其兵锋当前直指榆关、威迫京师!臣实是无能,以至连战连负,请太后治罪!”

    看似跪在地上叩着头请着罪的李鸿章。实际上却是在赤裸裸的告诉慈禧。你那所谓的“妇道人家”、“孤儿寡母”不过只是在装可怜。现在就别装了,他唐浩然的十万大军就快打到京城了,再装,这北京城不见得还能容下你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