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纬国平和的性情与他的出身和经历有关。他是蒋介石的过继儿子。蒋纬国随养母姚氏居住在奉化县城时,进了培本幼稚园,这是当时奉化惟一的一个幼稚园,同学不过十数人,全是有名望、有地位人家的子弟。蒋纬国很活泼,骑木马,玩沙土,摔跤……他都有兴趣。他挺聪明,识字很快,过目不忘,一个姓商的教师最喜欢他。姚氏携蒋纬国迁至宁波,蒋纬国开始入小学。不久,姚冶诚又领他搬往上海,住在张静江的别墅里。这时蒋经国已来到上海,蒋纬国便在7岁那年(1923年)随哥哥入上海万竹小学读书。蒋纬国有时也到其父第三夫人陈洁如那里,称陈为“庶母”。蒋介石与姚冶诚离婚后,蒋纬国随姚氏居住苏州,在那里落户。他进入苏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读书,直到赴德国留学为止。他是这所附中的走读生,热心于戏剧活动和公益事业。蒋纬国还是童子军分队长,他喜欢出风头,每逢学校开运动会,总骑着自行车东奔西跑,传递讯息。蒋纬国附中毕业后,又进入东吴大学理学院物理系进修学习,并到文学院政治、社会、经济学系旁听有关课程。
1937年9月,21岁的蒋纬国遵从蒋介石的指示,携带朱家骅介绍函,远赴德国留学,研习军事。这段经历对蒋纬国影响很大。直到老年,他还能以相当流利的德语,追述当年就读于慕尼黑军事学院的情景,以及在第98“猎人军团”受训的情形。欧战前夕,蒋纬国又奉命赴美,入美陆军航空战术学校受训,并至美装甲兵训练中心练习装甲战术。1940年底,蒋纬国回国,入西北军胡宗南麾下,担任步二营“少尉排长”,开始往返于重庆、潼关之间。此时,他与西北富豪、纺织界大亨石凤翔之女石静宜结为连理。由蒋介石、宋美龄主婚。在抗战胜利后期,蒋纬国的岳父石凤翔由于颇有财力为政界所瞩目。蒋、石两家成为亲家之后,石凤翔的地位,自然更加显赫。抗战胜利后,石凤翔又在上海建立了“大秦纺织工厂”,但在工业方面“水土不服”,地位当然今非昔比了。不过蒋纬国对石家很关照,后来石静宜因难产早逝,蒋纬国仍执子婿之礼,待以岳父之尊;但毕竟已是有名无实的“国戚”了。石氏趋于平淡,这也是正常现象。
据说,蒋纬国与石静宜在一次从西安搭火车时邂逅。当时,石静宜正看一份英文报纸,蒋纬国向她索借,石小姐见是一位军官,丝毫不予理睬。但这次相遇为他(她)们的结合打下了最初的基础。一位是蒋介石的二公子,一位是大企业家的千金,终于成婚。蒋纬国任“装甲兵司令”时,石静宜被尊称为司令夫人。她的豪迈个性有男子风范,穿着长筒马靴,常与装甲兵袍泽聚会,自己开车而不用勤务兵。装甲兵们在台中时常会见到这位司令夫人。石静宜过惯了富裕生活,她是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传说她利用装甲兵旅采购物资的便利,自国外进口若干舶来品贩卖,以资挹注。后来又有传说,因美援军服的问题被老蒋发觉而被赐死。是实情抑传闻,外人无从探究。不过,石静宜确系在1952年逝世。另有一说是,石静宜怀孕后,在预产期之前,蒋纬国奉派赴美考察。当时石静宜的预产期为当年农历九月中,而农历九月十五是蒋介石的生日。石静宜为了自己的子女能和蒋介石同一天生日,乃请示医生为她控制产期。但是到了农历九月十四晚上,仍没有阵痛,她又请医生进行催生。可能安胎药和催生药物发生了什么作用,石静宜的医生发出了“病危”通知。蒋纬国因赴美国考察不在台湾,只好通知了蒋经国,但蒋经国赶到中心诊所时,石静宜已经停止了呼吸。经过各种急救,终于回天乏术,胎儿也死于腹中。
蒋纬国的第二次婚姻生活是在丧妻5年之后,婚礼于1957年在日本东京某教堂进行。新娘芳名邱爱伦,是一位中德混血儿。据说,蒋纬国早在1955年就在台北与爱伦小姐结识,并进而订婚,订婚之后邱爱伦即赴日本学习音乐。1957年2月,蒋纬国本拟与邱爱伦在台北举行婚礼,但蒋介石有意避免过分铺张,认为在日本成婚为宜。蒋纬国就在戴安国的陪同下,一起赴日,娶回邱爱伦。1962年蒋纬国与邱爱伦生一子名蒋孝刚。他是蒋氏家族“孝”字辈的兄弟中最小的一位,他的年龄与蒋经国的孩子孝文、孝章、孝武、孝勇相差一大截,是蒋纬国46岁时与第二任夫人邱爱伦所生的独子。蒋纬国“晚年得子”,所以对蒋孝刚钟爱异常。
蒋纬国本人也是个谜,在他挂满笑容的后面,似乎有深沉的孤独。这在他的婚姻上也是如此。虽有爱情,却也寂寞。蒋纬国夫妻长期分居,邱爱伦住在美国,并常与宋美龄过往。蒋纬国则独自一人在台,过着单身的生活。蒋纬国于1997年9月病逝于台北,邱爱伦曾于其病重期间返台悉心照料。蒋纬国病逝后,邱爱伦与其子为之料理完丧事后,再度飞赴纽约。她时而前去陪伴百岁高龄的宋美龄,这会使同样孤独的婆媳俩消除片刻的寂寞。
蒋孝文夫人徐乃锦
蒋孝文的夫人徐乃锦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徐锡麟的孙女,是个中德混血儿。蒋家与徐家是邻居,蒋孝文与徐乃锦一起长大,后来两人先后赴美国留学,二人情投意合,更加亲密,很快成婚。婚后生一女蒋友梅,完成学业后,双双回国。蒋孝文从政,她则参加社会工作,夫妻恩爱。但后来蒋孝文突然大病一场,虽然外界传言纷纷,但徐乃锦始终无怨无悔地侍候左右。她个性独立果断,精通多种语言,对音乐和歌剧颇有心得,事业心很强,一心希望获得成功。她所表现出的特质是蒋氏家族中最难得一见的品质。
蒋家第三代中最没有福气的是蒋孝文,自1971年起便病魔缠身,饱受恶疾的痛苦将近20年,终因患咽喉癌救治无效,于1989年4月14日在台北去世,蒋孝文1935年12月14日出生在苏联,小名唤做“爱伦”,孝文这名字是他返回中国后由蒋介石取的。他本是蒋家第三代中头脑反应最灵敏、仪表也最为出众的一个,蒋介石和蒋经国对他极为钟爱,并且寄予极高的期望,如果不是身罹恶疾,经过蒋家的悉心栽培,是很可能成为另一个有影响的第三代“强人”的。蒋孝文童年时代,随母亲在溪口生活。1948年在溪口武岭学校读书。1949年他去台湾后就读于成功中学。当时他外向好动,曾惹出不少是非,屡屡遭到蒋经国的严责。据蒋孝文后来自己说,他父亲一生起气来,经常把他绑起来打。蒋介石爱孙心切,将他送到“凤山陆军军官学校”接受磨炼,但他并没有最后完成军校的学业。1955年至1956年间,他前往美国旧金山留学。
蒋孝文的夫人徐乃锦,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徐锡麟的孙女。他的父亲徐学文早年留学德国,母亲是德国人,因此,她是个混血儿。她比蒋孝文小3岁,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两家住得近,还经常一起游泳或一起做其他消闲活动。但性格并不投合,只是普通朋友而已。不过,蒋经国对这位准儿媳妇早已看中,认为她将来必能协助蒋孝文共创大业。蒋孝文小时候十分贪玩,有如一匹脱缰野马一般,而徐乃锦正好驾驭他。这一桩心事,经常在蒋经国心头萦绕。徐乃锦从女师附小毕业,到台中静宜文理学院高中部念英文,毕业后,她先到德国待了八九个月,再转至美国加大(U·S·U)心理学系,后来进入心理学研究所。在美期间,她与蒋孝文在一个很巧合的机会中再度相逢。此时,徐乃锦已长成了大姑娘。蒋孝文与她终于谱出一段恋情。消息传到国内,蒋经国为此欣喜不已,立刻致电蒋孝文,建议他好好珍惜,交往一段时间,不妨一边成家,一边念书。不过,没想到徐乃锦的家人反对这门婚事,认为蒋孝文是花花公子,嫁给他很难保证将来不会闹纠纷。蒋孝文与徐乃锦为了此事,均感到相当困扰。徐乃锦的家长要她休学回国,蒋、徐两家为此一度闹得有点僵。但是,蒋经国最后使出一个高招,使得徐家无法再反对。他轻车简从,提了一篮水果,亲自到徐家求亲,使得徐家大为惊讶,认为这实在担当不起,因此不看僧面看佛面,准许了这门婚事。徐乃锦与蒋孝文成婚后不久即怀孕回国待产,生下女儿蒋友梅之后继续赴美念书,完成学业后,与蒋孝文双双回国。蒋孝文开始从政,她则参加社会工作,夫妻甚为恩爱。有人说,徐乃锦嫁到蒋家,完全是政治婚姻。但接近徐乃锦的人都会发现,她非常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她在教育研究所任教时,教学认真,对学生很照顾,但学生都不知她的背景。尽管她在蒋家的声望极高,但她没有很重的权力欲,因此,可以算是个温和人物。
就在一切都美满的时候,蒋孝文突然大病一场。市井之间对蒋孝文的病情即有种种传说,有人说他得了西贡玫瑰、国际梅毒,有人说他早已残废,变成植物人……种种臆测不一而足,越荒诞越有人相信。蒋孝文的突然生病,对于比他小3岁的妻子徐乃锦是毕生最大的打击。徐乃锦是一位心地善良、意志坚定的女性。她辞去工作,在丈夫5个月住院期间,整日镇守病房,陪侍照顾。此后十多年来,她对蒋孝文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夫妻感情仍很密切。她以妻子的角色,协助蒋孝文克服疾病痛苦。她遵照医生指示,以各种不同游戏,协助训练蒋孝文的反应、记忆。她地位特殊,然而,自蒋孝文病发,她克服异于常人的心理症结,走过那样漫长的岁月。她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曾经到徐乃锦家赴宴的友人指出:“他们家请客,蒋孝文都和大家一起用餐,他们夫妻俩感情甚笃,不时有亲昵的称呼。”“她是一位爽朗的女性。”一位接近她的朋友说:“自蒋孝文病后,她表现出女性少有的坚强与独立。”了解徐乃锦的朋友分析,“她的童年受母亲影响甚大”,是她童年看着母亲无私照顾朋友的亲身感受,使她在丈夫病发后,能够长期如一,毫无怨言。她经常说:“我对人生的看法是积极的,再大的挫折都不能放弃,上天总会给我路走。”不过蒋孝文的病,对她总是很大的打击。那时,她还年轻,但是,虽然发生这种事,她还是勇敢地活下去。
徐乃锦嫁到蒋家后,对一名女性而言,她尝到了别人所未能体会到的“第一家庭”的生活,但是,比其他人更难以领略的,是她度过十几年不为人知的艰辛。“你为什么能度过那一段日子?”她的朋友问她,她总是这么说:“因为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徐乃锦的父亲徐学文个性内向,到台前,在上海开药房。1949年左右,她的父母迁居台湾。到台后,有个药房里的学徒自行创业,赚了些钱。但不久生意做垮,妻子病倒,这位前学徒带着四个小孩无处可去,最后还是找上她父亲。她母亲清扫出后院的一间小屋子,收留这不幸的一家人。这位学徒在那间小屋子住了七八年,然后再创业成功。人是有感情的,这是人的天性,尤其在落难时。那位学徒后来事业成功,每星期都会去探望她的父母亲,希望聊表感恩之情,但被婉拒。这位学徒搬出她家后,后院的小屋子她母亲让给她的同胞德国朋友住。这位德国朋友带着一个女儿,身无分文,搬进她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