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运用机变以通其务。他把忠贞与机变这两种互为矛盾的观念调和在一起,随时而用,各得其所,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伦理观念。
  书中还提出一些诸如广开言路,听纳谏言;持法公平,不徇私情;选用良吏,久居其任;宽刑缓政,减免役税;亲近贤臣,斥远小人等等改善政治的主张,并用历史实例论证了实施这些措施的利处和暴政虐民的严重后果,这对于改善劳动人民生活状况也是有利的。
  《宋书》中的民族思想比较复杂。它一方面存在着大汉族主义的偏见;另一方面又承认民族区域划分的现实,反对民族间的征伐战争,认为处理民族关系应以羁縻和防御为主。这反映了当时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趋势已经被人们所认可,也反映了当时南方士族的衰落,无所作为。
  《宋书》的缺点除思想倾向比较保守落后而外,最突出的是对政权鼎革之际史实的记载多所回护,歪曲和掩盖了很多历史事件的真相。
  《宋书》到北宋时已有很多缺失。后人杂取《高氏小史》、《南史》等书作了增补。现在的《宋书》虽仍为百卷,但有些篇章已非原帙。
  四十:《南齐书》
  “类叙得法,有补益于世”
  《南齐书》原称《齐书》,后人为了与《北齐书》区别,才在书名前冠一“南”字。它记载南朝齐政权23年的历史,起于齐高帝萧道成立国(479年),终于齐和帝萧宝融被废(502年)。全书原为60卷,《自序》一卷早已亡佚,今存59卷,有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作者是南朝梁人萧子显。
  萧子显字景阳,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他是南齐的宗室,是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齐亡时,他14岁。在梁朝,他因好学多才,而得梁武帝的器重,历任记室参军、司徒主簿、太尉录事、国子祭酒、吏部尚书、仁威将军、吴兴太守等职。他出生于齐武帝永明六年(488年),病故于梁武帝大同二年(537年),享年60岁,因其恃才傲物,得谥曰“骄”。
  萧子显才思敏捷,勤于著述,一生撰有《后汉书》100卷,《齐书》60卷,《普通北伐记》5卷,《贵俭传》30卷,《孝经义疏》1卷,《孝经敬爱义》1卷和文集20卷等。可惜,现存之作只有《南齐书》了。
  在萧子显撰《南齐书》之前,江淹曾受齐明帝诏撰史,他写成了《齐史》十志。另外沈约有《齐纪》20卷,吴均有《齐春秋》30卷,王逸有《齐典》5卷,熊襄有《齐典》10卷。
  这些都给萧子显撰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可取的撰述经验。
  梁武帝天监年间吴均要求撰写齐史,未获准许,萧子显自告奋勇承担了这个任务。经过几年的努力,书成上奏,武帝下诏付秘阁收藏。
  《南齐书》的史料比较真实可靠。书中的许多史事为作者所亲历目睹,是亲见亲闻的第一手材料。齐梁嬗代,未经战乱,原始档案材料保存完好,萧子显撰史又得到政府许可,所以他的文字材料是完整而又具权威性的。《南齐书》成书之时,南齐的遗臣大多数都还健在,就是梁武帝萧衍本人,也是身历宋、齐、梁三朝的人物,这些人既可以为撰史提供活的材料,又可以对《南齐书》的历史记载进行检验、鉴别。《南齐书》经时人认可,才被作为国家典籍收存,可见它的历史记载是大致可靠的。
  书中对于生产斗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有所反映。如《沈文季传》记载唐璘之领导人民起义,揭示人民在残酷的压迫下,奋起反抗斗争,资料珍贵。《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叙述追逋租、征赋役、兴水利、垦荒田等情况,反映农业生产、阶级剥削等状况,提供了可贵的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书中无《食货志》的缺憾。《张敬儿传》言及镇压蛮人的情况,列传中有《蛮》、《芮芮虏》、《河南氐羌》等传,记载各民族事务,虽很简略,仍能反映民族状况、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
  《南齐书》中的一些文化史记载颇有价值。萧子显为科学家祖冲之立传,在传中记录了他创造指南车、千里船、水碓磨的过程和机械特点。又在传中全文引用祖冲之的《上大明历表》,详细向世人介绍了创大明历的指导思想和大明历的具体特点,为人们研究科技史留下了珍贵资料。萧子显用很多篇幅对佛教进行宣传,对佛教传入中国及与中国传统思想融合的过程作了介绍,对于研究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是有一些用处的。
  《南齐书》在写作上受到沈约《宋书》很大影响。萧子显在书中也设立了八个志,它们是《礼志》2卷,《乐志》1卷,《天文志》2卷,《州郡志》2卷,《百官志》2卷,《舆服志》1卷,《祥瑞志》1卷,《五行志》1卷。其中与《宋书》不同的只是去掉《律历志》另立《舆服志》,和把《符瑞志》改名为《祥瑞志》而已。《南齐书》的八志总体上看比《宋书》八志要单薄一些,但在本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提供了南齐一代典章制度史的重要材料。八志之中,《州郡志》与《百官志》内容较为充实。《百官志》对于重要官职的职守、设置及变迁作了系统详细的记载,还详记了各职官的人数,它的记载较《宋书·百官志》为详,对于研究南朝官制有重要价值。
  《州郡志》记载郡县设置、沿革的历史情况,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制度、行政区划,以及古代的历史地理情况,提供了翔实的材料。其它六志内容各异,其中《祥瑞志》、《天文志》、《五行志》多记载一些祥瑞符命、阴阳灾异学说,是书中的芜累。
  《南齐书》的列传在写法上有些可取之处。书中较多使用类叙法来记述各类人物,是颇得史法的。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9《齐书类叙法最善》条中,对此作了分析:“《孝义传》用类叙法尤为得法。盖人各一传,则不胜传,而不立传,则竟遗之,故每一传辄类叙数人,如《褚澄传》叙其精于医,而类叙徐嗣医术,要精于澄。《韩灵敏传》叙其妻卓氏守节,而因及吴康之妻赵氏、蒋隽之妻黄氏,倪翼之母丁氏,传不多,而人自备载”。《南齐书》行文比较简洁,这也是它的一个特点。
  《南齐书》的论赞在形式上模仿范晔的《后汉书》,在思想见识上,则相差甚远。当然萧子显作为一个史学家,对于历史和现实问题,还是有一些独到看法的,这在《南齐书》的论赞中有所反映。他对东昏侯萧宝卷推行暴政、恣意杀戮和奢侈淫欲,导致南齐政权灭亡的历史教训,在《东昏侯本纪》的论赞中做了很好的总结:“史臣曰:'……东昏侯亡德横流,道归拯乱,躬当剪戮,实启太平。……'赞曰:'东昏慢道,匹癸方辛。乃隳典则,乃弃彝伦,玩习兵火,终用焚身。'”对于帝王之子从小养尊处优、脱离社会,造成孤陋寡闻、无德无能的严重后果,他也有很清楚的认识,并在书中作了较好的分析,这些对于统治阶层应是有所教益的。
  萧子显在宣传神学迷信方面,与沈约是一脉相承的。齐梁之际佛教兴盛,萧子显迎合当时的统治者口味,在书中极力鼓吹佛法的力量。《南齐书·高逸传论》是一篇颂扬佛法的专论。他把佛教与儒家、阴阳家、法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道家相比,论证佛家是最优胜的。他论述佛法胜过儒家学说:“佛法者,理寂乎万古,迹兆乎中世,渊源浩博,无始无边,宇宙之所不知,数量之所不尽,盛乎哉!真大士之立言也。探机扣寂,有感必应,以大苞小,无细不容。若乃儒家之教,仁义礼乐,仁爱义宜,礼顺乐和而已;今则慈悲为本,常乐为宗,施舍唯机,低举成敬。儒家之教,宪章祖述,引古证今,于学易悟;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璅相袭。”从《后汉纪》、《宋书》到《南齐书》对佛教宣传的不断升格,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佛教势力从魏晋到南朝不断发展,并取得国教地位的历史过程。佛教势力的扩展,真切反映了统治者自身的腐朽和没落。
  与《宋书》一样,《南齐书》中也存在着大量歪曲史实之处。萧子显是南齐宗室,他在为其祖父写的《高帝本纪》和为父亲萧嶷写的《豫章文献王传》中,都极力进行褒美虚夸,文中不惜使用上万字的篇幅,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百般夸饰其功绩,而对篡权夺位之类丑行,则千方百计曲笔讳饰,淹没其迹。对于其他人物,书中也经常按当时的利害得失,决定对其的取舍与夺。史德的亏缺影响了《南齐书》的撰著质量,这对于史家来说是个值得记取的教训。
  四十一:《梁书》
  “曲折明畅,一洗六朝芜冗之习”
  唐初史学堪称繁盛,唐政府集官私之力,撰成了纪传体正史八部,占去整个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梁书》和《陈书》是其中的两部,它们名为官修,实际却是姚察和姚思廉父子劳动的成果。
  姚察(533年…606年)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杭州西北)人。梁末任原乡令、著作佐郎,在陈历任散骑侍郎、中书侍郎、秘书监领著作郎、吏部尚书等职。入隋为秘书丞。他是个学问很渊博的史家,平生著有《汉书训纂》30卷,《说林》10卷,《西聘道里记》、《玉玺记》、《建康三钟记》各1卷,文集20卷。姚察在当世以精于史学著称,陈亡入隋后,受诏撰写梁、陈两代史书。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未及完成二史就因病去世。临终时,他嘱咐儿子姚思廉继承他的事业,完成修撰梁、陈二史的任务。
  姚思廉继承了父亲遗志,为父亲守丧期满,即上表陈述父亲遗愿,请求继续修撰二史。隋炀帝下诏准许后,他一直在为此努力工作。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他又受诏同秘书监魏征同撰梁、陈二史。在父亲遗稿的基础上,他进一步采择谢昊、顾野王诸家旧作,经编纂校注,于贞观九年(635年)修成《梁书》、《陈书》。这两部史书的总论为监修魏征所作,其余部分都是姚氏父子几十年心血的结晶。
  姚思廉(557…637年)。名简,以字行。幼时随父姚察攻读《汉书》,扎下了深厚的史学功底。姚思廉在陈为扬州主簿,入隋历任汉王府参军,河间郡司法书佐,代王侍读。唐高祖定京师,代邸僚属皆作鸟兽散,只有50开外的姚思廉护卫在代王左右。兵士拥上殿来,他厉声喝止,引得唐高祖十分感动,“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阁下,泣拜而去。”(《旧唐书·姚思廉传》)唐朝建国,他为秦王府文学,从此成为唐太宗的文臣,历任文学馆学士、太子洗马、著作郎、弘文馆学士。
  《梁书》、《陈书》修成,加通直散骑常侍,又拜散骑常侍,赐爵丰城县男。姚思廉的节义、文才深得唐太宗赏识,太宗即位后,他得以绘像列入十八学士,褚亮为撰赞语云:“志苦精勤,记言实录,临危殉义,余风励俗。”(同上)对他的去世,太宗深悼惜之,为之废朝一日,赠太常卿,谥曰“康”,赐葬地于昭陵。
  《梁书》有本纪6卷,列传50卷,合56卷。记事起于公元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于557年陈霸先灭梁。
  《梁书》的纪传论赞,多有“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字样,可知全书的编撰多出于姚察之手,思廉所作可能多是笔削加工的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