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得到内在的解脱。据《八正道经》,这八正道是:
一、正见:正确的知见。
二、正思惟(维):正确的思惟。一般人所发的思惟,多由妄念而起,修养者以善法正智发动思惟,
使真智增长,断除迷惑。
三、正语:正派的言语。离诸妄语、恶口、两舌、绮语等不良语言而得正语,则口业清净。
四、正业:端正的行为。远离恶行,积极修持善行。
五、正命:正当的职业。
六、正精进:正确的努力。
七、正念:正义清静的信念。
八、正定:集中精神,作正当的禅定;心里不起杂念,不胡思乱思。
2008年1月12日发布于搜狐博客
368 关于四无量心
368 关于四无量心
郭旭东
博友留言:通过学习明白了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是不正确的,因为人的佛性是平等的,所以人是平等的,
因此以人学识、地位、金钱、容貌、年令等为依据把人划分为高低贵践是不确的,是大我慢的行为。我们在修持的
过程中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不断升华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为建立人人平等、互相帮助的人间乐土的伟大理想而
努力奋斗。老师能具体讲一讲四无量心吗?谢谢老师。
以下仅供参考。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四无量心】……一慈无量心,能与乐之心也。二悲无量心,能拔苦之心也。
三喜无量心,见人离苦得乐生庆悦之心也。四舍无量心,如上三心舍之而心不存着也。又怨亲平等,舍怨舍亲也。
此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又平等利一切众生,故名等心。”《俱舍论&;#8226;二十九》:“无量有
心:一慈,二悲,三喜,四舍。言无量者,无量有情为所缘故,引无量福故,感无量果故。”《智度论&;#8226;二十》:
“四无量心者,慈悲喜舍。”《仁王经&;#8226;下》:“修四无量: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
由上可见,所谓四无量心,即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慈无量心就是不断给予众生欢乐之心
(能与乐之心);悲无量心就是不断救拔众生之苦之心;喜无量心就是不断见人离苦得乐而生庆贺喜悦之心;舍无
量心,就是对上面的功德也不执著不居功自傲之心。
四无量心对修养者的意义重大,特别是慈悲之心,是善根与修道的根本。南本《涅盘经&;#8226;卷十四》:“一
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善根,慈为根本。”《大智度论&;#8226;卷二十七》:“慈悲是佛道之根本。”
《观无量寿经》:“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既然四无量心这么重要,我们就应该积极地学习它们,并努力付诸于实践。首先应该修习慈心,从而得到
心态的禅定(慈三昧)。
如何修持慈心呢?《禅法要解&;#8226;卷上》:“何等是慈三昧?观一切众生悉见受乐……云何但言愿令众生得
乐?答曰:初习慈心愿令得乐,深入慈心三昧已,悉见众生无不受乐,如钻燧出火,初然细软干草,火势转大,湿
木山林一时俱然,慈亦如是。”大意是说,什么是慈三昧?就是观察众生,努力使其得到快乐。为什么之说使众生
得到欢乐就是慈心呢?回答是:开始学习慈心的时候,愿意众生得乐,就会使内心处于慈心的定态中,由此就会发
现自己与更多的众生都处于欢乐之中,就像火种点燃了干草,进而火势转大,整个山林都可以烧着一样。慈心的修
持就是这样,通过培育,正如火势越烧越旺,越烧越广。
所以,我们应该如此增加自己的善心,同时不以小善而不为。建立更加高尚的价值观,衡量好慈心奉献的
价值,不断总结方法和经验,使其不断增长,加强自身定力,处于慈心的安态中,从而不断向更高的生命境界前
进。
当然佛家还有金刚相,调伏众生的内容,那是需要社会正常的因缘的,例如根据实际情况,老师对待学
生,家长对待子女,严格管教,甚至进行严厉打击,使其真正弃恶向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2008年1月14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369 关于常乐我净
369 关于常乐我净
郭旭东
请问老师:常乐我净是什么意思?是佛的境界么?是无余涅槃的真实境界么?
以下仅供参考。&;nbsp;
所谓常乐我净,是指去除四颠倒之后的真正的常乐我净。&;nbsp;
所谓四颠倒,“凡夫不知一己与世界之真相本为无常、苦、无我、不净,而生之四种谬误见解。常,
以为人将永远存在;乐,以为人生是快乐的;我,以为有自由、自主、可掌握的主体之‘我’;净,以为身心是清
净的。此亦即四颠倒。”(《佛学大辞典》)为对治这四种颠倒,佛家教众生修习“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
常、观法无我”等四念处。
去除颠倒了的常乐我净,才能达到真正的常乐我净,即所谓四德。《佛学大辞典》:“【常乐我净】
大乘涅槃与如来法身所具足之四德。又称涅槃四德。达涅槃境界之觉悟为永远不变之觉悟,谓之常;其境界无苦而
安乐,谓之乐;自由自在,毫无拘束,谓之我;无烦恼之染污,谓之净……”可见,作为涅槃四德的常乐我净是佛
的境界,也应该是去除了习气之后的无余涅槃的境界。&;nbsp;
那么对于常乐我净,佛家为什么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呢?
《涅槃经》:“汝等比丘,当知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亦复
如是。为大医王出现於世,降伏一切外道邪医,诸王众中唱如是言:我为医王欲伏外道,故唱是言,无我无人众生
寿命养育知见作者受者。比丘当知,是诸外道,所言我者,如虫食木偶成字耳,是故如来於佛法中唱是无我,为调
众生故,为知时故说是无我,有因缘故亦说有我,如彼良医善知於乳是药非药,非如凡夫所计吾我。凡夫愚人所计
我者,或言大如拇指,或如芥子,或如微尘,如来说我悉不如是,是故说言,诸法无我实非无我,何者是我,是法
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
大意是说,佛说,比丘们,你们应当知道,佛也是这样的。佛作为大医王出现于世间,为了调伏外道
邪医,针对他们的错误见解而讲无我、无人、众生、寿命、养育知见、作者、受者等内容。为什么呢?因为外道所
说的“我”,如虫子吃木,偶然成字,并非自觉、主动地去成字。所以,佛在佛法中讲“无我”,这是为了调伏众
生,从而根据时机而对他们讲无我,但又根据众生的接受能力,有因缘时而讲有我。这就像良医对症下药一样。我
所说的“有我”不是常人所说的“我”。常人往往认为有人体内有一个固定的有形物质作为“我”而存在(如被称
为灵魂、神我、元神等),或者其认为大如拇指,或者认为其大如芥子籽,或如微尘。我不这样认为。这些说法迷
失了真正的主人公,执着于非我为我。所以,我说诸法无我,不是真的无我,而是有我。那么什么是“我”呢?那
就是不生不灭(常)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真心佛性。&;nbsp;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理解什么是四颠倒,进而远离四颠倒,从而达到真正的常乐我净。为此,我们不
妨从现在就做起,远离私我,向大我前进。不断增加我们的慈悲心,开扩我们的心胸,珍惜时光,不断提高我们的
业务能力和修养,同时也积极劝化更多的人这样做;同时,使自己逐渐成熟起来,驾驭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做一个
缺乏自制,喜怒无常的人;不断净化我们的心灵,永远保持纯洁的本性;积极乐观向上,不悲观,更不可以懦弱自
杀。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真正的常乐我净四德。&;nbsp;
当然这也许是非常长久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信念坚定,守住本性,谦虚、勤奋、节俭,克服虚荣
心,积极反思自我,积极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稳重沉着,克服各种不良习气和嗜好,真诚待人,稳扎稳打,增强
责任心,肯于付出,为人随和,那么就一定会矢志不移地前进的,即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退缩。
2008年1月15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371 永远做善良的人
371 永远做善良的人
郭旭东
博友留言:郭老师讲解的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让我从一种愤恨的心态中解脱出来,郭老师的言行进一步
为佛法精神做了证明:佛法是慈悲一切众生;佛学精神是众生平等的。您没有世俗人的爱憎偏见,无论是对待大
盗、苦难的百姓、为非作歹的官僚,都是同一慈悲、没有检择,只要有机缘,就要宣扬向善的道理,让众生获得大
利益。你的厚德载物的博大博爱胸怀,不为原来心怀分别、憎恨的我所理解的。在此为自己的无知和轻慢深深忏
悔,深深恭敬郭老师处乱世安忍、慈悲普度的真实境界,我愿跟寻您的教导,阐露慈悲,心不怀分别,同等恭敬,
爱护佛法,抓住任何机缘,让受苦的人、作乱的人、欺压百姓的人、杀人的人等听闻善法,生善根,获得解脱。老
师我的理解对不对呢?
上面留言的朋友过奖了。不过我确实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nbsp;
我在尽最大可能决裂自己自私的心理和行为,朝着更高的目标和理想前进。为此,我一直是乐观、积
极而并非颓废的。我也一直在不断地思考着人生的哲理,一直在感恩和回报于这个世界。
我的能力很有限,甚至很浅薄,但我会积极主动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我尽我所能在上理解、关心照顾
好老人,在下照顾好孩子,在周围和同事、朋友们处好关系。不断自责,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断忏悔,不断精
进。&;nbsp;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思想,并不断以此激励自己的言行,与小时候受的家庭教育有点关系。在我很小的
时候,大约五、六岁吧,爸爸对我说,他在军政大学读书的时候,陈毅校长接见了他和别的同学,他兴奋得几夜没
有睡好觉。他说,和陈毅校长见面很不容易,校长很忙,很少有时间在学校,何况自己是学校的一名普通学生。从
那以后,他学习和工作更加卖力了。他对我说,你长大了,一定要服务于天下劳苦大众,永远做善良的人,不要为
做好人而后悔,要向陈毅校长和更多的好人那样,为人民的幸福和平做贡献。&;nbsp;
我当时不懂事,很不以为然。后来,稍微大了一点,我才知道这些话对我多么重要。爸爸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