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禹王的神州九鼎代表什么?代表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威啊!
当年楚庄王兵锋横盖华夏,可是却依然不敢妄自称帝。还要亲自带兵前去问鼎。而后数千年,神州大地无不以九鼎来作为至高无上王权的象征。
当然,这神州九鼎若是放到现在,除了让国人惊讶,考古学家疯狂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可是秦旭现在是什么?是大秦帝国的皇帝啊!他的皇位虽然经过对菟裘家的镇压已经得到巩固,可是依然有人对他的身份暗自揣摩。特别是他将秦父秦母接到咸阳之后,这种风言风语更多。
可如今,就在他秦三世皇位稳固,大秦帝国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得到了大禹王的神州九鼎!这不但意味着他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更意味着他的皇位将更加稳如磐石。再也没有人可以动摇!
“快,黄爱卿,打开它。。。。。不,不,不,搬上它。把它搬回咸阳!”秦旭简直快语无伦次了。一会儿说要打开,一会儿又说要搬走。
子楚轻步上前,道:“陛下,听听黄大人怎么说吧?!”
“哦,对。”秦旭稳定了一下纷乱的思绪,忙对黄禄道:“黄爱卿,这,这大禹王的九鼎。。。。。唔?不对啊,礼部不是说蜇龙陵是六个方形的墓室吗?怎么?”
黄禄不知道是紧张的还是因为空气的闷热,擦拭了一下额角的汗水:“启禀陛下,这正是臣要汇报之事。按照礼部提供的图纸,这里就是蜇龙陵所在。可是不知为何,这里竟会出现这面硕大无比的青铜壁。微臣探查印拓壁上文字一看,这的确为大禹王的九鼎之一。可是这又与礼部图纸不相吻合。只是大禹王神州九鼎关系重大,臣不敢到处宣扬,只能请陛下移驾至此定夺!”
秦旭一听,顿时对这个黄禄生起了好感。
这个黄禄,显然考虑到了这神州九鼎所代表的意义。是以不敢随意张扬。拿这种奏折yin*秦旭前来。虽然有诱骗帝王的嫌疑,只是神州九鼎一向是帝王统御天下的象征,若是让有心人知道得了去,那对大秦伤害将是巨大的。嗯,这个黄禄有这份保密意识。很不错呀!
秦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这个黄禄是按照礼部图纸寻到这边来的。可是冯去疾不是说由于山川改动所以很多皇陵位置都已经移位了么?虽然前几年四川是生过一次强烈地震,但是似乎应该没有道理能把蜇龙陵震到陕西来的道理吧?
想到这里,秦旭突然瞪大了眼睛,再看子楚,也是一副惊骇的表情。
“这,这莫非就是长生陵!!!???”秦旭突然大喊出声。
“嗯?什么长生陵?”黄禄惊异地看着秦旭和子楚。
秦旭这才想到,这个黄禄可不比终黎佐天,季常,冯去疾等人。始皇遗体放在长生陵的事情可是大秦最高机密。
秦旭没有对黄禄解释什么。他现在心乱如麻。
原本以为这是蜇龙陵,可是陡然却现这好像又是长生陵。这就让秦旭犯难了。
虽然他一直都想给始皇移陵。但这个始皇生前雄才伟略也就罢了,死后也这么高瞻远瞩。深知一旦自己的陵寝暴露,那必然会遭后人损毁。所以把自己的遗体放入大禹王的神州九鼎中。这样,即使后人现,也顾及于大禹王九鼎的威名和影响力不敢肆意破坏。
这一招简直是阴谋和阳谋的完美组合啊!
秦旭越想越有可能。这恐怕就是长生陵所在。
那既然这是长生陵,这陵开还是不开?里面又有什么?
即使贵为大秦三世皇帝,在面对始皇帝的时候,秦旭也犯了难。
“呃,这个,黄爱卿啊。你在此负责挖掘工作这么久,可探查清楚,这个东西,它到底是什么?有多大?”秦旭打算先问清楚情况再说。
黄禄一愣,不知道秦旭怎么突然问起这个。这些情况他记得奏折上已经写的清清楚楚了。他自然不知道秦旭现在心乱如麻,根本想不起来奏折上说的是什么。
黄禄不敢怠慢,忙让侍从去拿过工作记录,一边看一边道:“启禀陛下,微臣所能探明的有:此壁必定是大禹王九鼎之一的一侧。此鼎高二十丈,顶部宽十八丈,腹部宽三十六丈,鼎下有三足,占地二十五丈。这都是用现代探测成影技术探明的。同时采用地底探测仪器探明,此鼎并排有三,竖排有四。总数为七。”
说到这,黄禄合上工作记录,躬身道:“只是若要挖开所有鼎,其工程量非小,必须用到更加先进之技术。这样一来,动静绝对不能瞒过中华政府。故而臣不敢妄自下令挖掘。”
“啊?”秦旭干瞪眼。他今天所接受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一下子真的有些接受不了。
怎么会有七个鼎?礼部图纸即使因为始皇故意为之,所以漏掉了长生陵,但是也不可能会随意多出一个鼎啊!如果说它是蜇龙陵,可这有七个。图纸上明明是六个。
而说它是长生陵,始皇迷信五行学说,大秦以六为至尊数。不可能有七这个数字才对啊!
这下秦旭也不敢断定这到底是长生陵还是蜇龙陵了!
(ps:哈哈,以大禹王的神州九鼎做棺椁。这个构思够大胆吧?!接下来生的事会让大家觉得更爽的!请继续支持
正文 第一百四十二章 秦陵地宫(十六)
第一百四十二章 秦陵地宫(十六)
思考半天,秦旭也没有做出决定。这件事实在事关重大,他不得不好好深思熟虑。
他倒是有想过和终黎佐天,季常等人好好商量一下。可很快就摇头否决了这个想法。
先是这条甬道只是刚刚打通,连那些需要用电的现代仪器都是用的电池运作。如果要把他们找来商量,那咸阳的政务和迁都事宜怎么办?要知道从咸阳到这里,至少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呢!迁都在即,少了他这个不管政务的帝王没什么,可是却少不了终黎佐天他们。
其次是叫他们来估计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见解。冯去疾那老头肯定不同意移陵。终黎佐天这个丞相估计也是反对的。特别是找到大禹王的神州九鼎,乖乖,这可是大禹王的鼎啊!而且还含有天星,即炼制黑金战甲所需的黑洞铁。这可是无价之宝啊。估计除了季常和工部那些工匠们,没有人会同意秦旭打开这个皇陵的。
一股股繁杂的思绪不断充斥在秦旭脑海里。让他万分苦恼。
这时,秦蛰上前道:“陛下,娘娘,。已经辰时,将士们开饭的时间到了,陛下和娘娘是否也用点膳?”
“啊?这就辰时了?”秦旭有些讶异。“嗯,。那就开饭吧!黄大人,朕和爱妃就要叨扰你一顿了!”
黄禄点头哈腰地道:“哪里话哪。里话,天下都是陛下的。陛下这也是食用自家的食物而已。不过此处不比咸阳,没有那么多细致美食,还请陛下万勿怪罪!”
“呵呵呵呵,爱卿不用担心。朕当年在古兰拓也是吃。着压缩饼干就着白水过来的!”说着,秦旭拉着子楚在黄禄的带领下寻到一处干净所在。
这里是整个山洞的最南面。秦蛰已经命人将那里。收拾干净,还铺上了白色的地席,上面支起了桌案。菜肴果然简单。两碟煮熟切成片的牛肉,一罐水果罐头,一碗白米饭,一碗水酒。这还是因为秦旭是帝王,所以多了一碟牛肉。其他士卒都是席地而坐,一人只有一碟牛肉,一个罐头,一碗白米饭,一碗酒。
按照黄禄的说法,这样的饮食是户部定量准备。的。而底下的军士们没有丝毫的怨言。这些军士都是来这里挖掘当工人的,自然不能天天吃压缩饼干。所以能分配到牛肉和罐头。以调理膳食。而军士们在大秦时每顿能吃到的可是一些糙米,有时候甚至连糙米都吃不上。跟别说肉和酒了!而今却可以顿顿有酒有肉,这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天堂般的日子。
大秦的军士们所要求的真的很少。
了解到这些之。后,秦旭只是叹了口气。没有更多表示。他站起来对一众将士大声道:“朕敬各位将士一碗。诸位将士挖掘有功,等此间事毕,朕皆有封赏!”
秦旭可没有说什么感谢之类的话。在这些秦军将士心里,为帝王办事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什么该不该或者想不想的。若是秦旭说感谢他们,他们才会心惊胆战无地自处呢!
众将士见是皇帝敬酒,忙也都起身,单膝跪地轰然道:“谢陛下!”
吃饭时,秦旭和子楚,黄禄闲聊,也更加了解了一些这天星的事儿。
天星之事乃是自炎黄二帝之后逐代贵族之间传递的秘闻。到了商周时期,这个事情更是只有真正的统治者才能知道。春秋战国不论各国如何攻伐,始终都是贵族坐在统治者的位置上,了解记录这个秘闻。
直到大秦灭亡,刘邦竖子,以浪荡儿之身坐上皇帝宝座。而六国知道这一秘密的贵族都已经被始皇帝迁至咸阳,然后秘秘密处死。是以自汉之后根本无人知晓天星以及甬道之事。
而天星,即黑洞铁的秘密也就此堙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当然,始皇当年是知道天星加入青铜中,可以加大青铜的韧性和可塑性,但并不知道加入了天星的其他东西竟然在两千年后能够克制热兵器。秦人聪明,但也没想到天星可以溶入铁器中。或许这就是固有形态对人的制约。秦人自炎黄二帝开始就是把天星加入青铜器中,青铜时代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在固有的思维下,谁也没有想到其实可以把天星溶入铁器中。等到大秦霸业之势已成,东方六国即使想到天星可以加入铁器中也不再可能。大多数的天星都已经被大秦所夺。
秦旭甚至想,古代那些鱼肠,太阿,干将莫邪等等神兵利器或许就是加入了天星的青铜兵器或者铁制兵器,所以拥有其他兵器不可比拟的锋利度。当然,这些都是猜测,秦旭没有心思去求证。
他现在只知道,这座蜇龙陵或者说是长生陵是他必须要得到的。
原因就是那些天星。
龙鼎山陵中原本存储了大量天星石。足够大秦军使用。可自从将黑金战甲的秘密公布给中华军之后,大量黑金战甲的制作都需要大秦提供原料。这是大秦制约中华的一个有利因素。但也因为这样,龙鼎山陵的天星石库存量已经快用光。按照季常的计算,龙鼎山的天星石至多可再造一亿副战甲。虽然足够装备军队,但这只是一个泛泛统计,不包括一些应该损耗的数量。而且中华军据说在研制新的武器,所以需要更多的天星石。这样一来,天星石的消耗恐怕更加让人心惊。
原本秦旭打算再提供中华政府两千万副战甲的天星石之后,就以没有原料为由停止继续生产黑金战甲。
怎么说也要留一点起来为大秦将来打算。虽然欧美两地的白金战甲产量也是惊人,其军备之快之简直让人产生一种欧美拥有数之不尽的黑洞铁的错觉。或许大秦的扩张步伐也会因为天星石的不足而停顿下来。但涉及到大秦帝国未来百年的布局展布。秦旭不得不谨慎。
可这七个庞然大鼎的出现,和鼎中的可能存有的海量天星石的出现又将会是另外一番局面。
“唔,根据季常的推算,龙鼎山陵的天星石储量是按照三十万秦军备份的,那这如果是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