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不了多久就蔫了;二是果盘,但果盘里的水果没一个是洗过的;三是蛋糕,吃了会变胖。于是他朋友就做了件简单事,把水果削好,做得跟鲜花一样,既美观又有营养。这一看似简单的事情就可为他带来更多利润,因为他创造了新的价值。
所以创业赚钱最重要的就是想怎么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只有你为别人创造价值了才能获得收益,有了收益利润才能让企业做得更好,去发挥更大的价值。就业也是这样,只有在岗位上不断创造更多的价值,你的职位才能不断提升,社会地位才能不断提升。很多时候创业和就业的一个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创造更多的价值或者不可替代的价值。
6身价过亿
当大多数80后(1980年代后出生)还处于懵懂和幻想阶段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崭头露角,开始登上财富舞台,并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商业新星。从作家韩寒,到互联网新势力代表李想、戴志康等人,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些财富新贵的头衔、名声和摆出来的姿态,更多的是不同于60年代、70年代生人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现实主义价值观,这种自我实现的生活方式或许将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不论是文化市场,还是新经济市场,当许多人还认为是60后或70后人的天下时,80年代出生的人已在不知不觉中浮出水面,并试图用自己的实力证明新一代的崛起,其中李想无疑是80后新锐的典型代表。
现在,“李想”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1981年出生的他,1999开始创业,在短短几年时间,他率领团队使自己的网站一跃成为全国众多IT专业网站里的第三名。2005年公司利润达到一千多万,2006上半年利润是去年全年的两倍。而创造这一商业奇迹的就是仅有高中学历的李想。作为泡泡网首席执行官(PCPOP),李想的身价将近两个亿。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章 创业初期的艰辛(14)
“两个亿是媒体按照20倍的市盈率算出来的,事实上这个数字是不靠谱的。”李想告诉《财经时报》,“即使有,那也是纸上财富,目前公司价值接近这个数,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个人有那么多少钱”。
李想表示,所有的钱都会用于公司的发展,自己不会留什么积蓄。“我现在每个月花费大概三四千元,”他指着自己身上那件淡红色的衬衣,“这件衣服也不过两三百块钱”。李想还透露:“我从未买过1000元以上的衣服,据我所知,戴志康他们也差不多,都没有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和爱好。”
对于李想的异军突起,有些人认为纯粹是运气,而事实上,任何成功都绝非偶然,从某种程度来说,甚至是一种必然。
泡泡网正式成立之前,李想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赚钱,当盈利不成问题时,李想开始琢磨如何才能使公司的利润保持高速增长。“2002年算是闭门造车吧,自己懂些技术,办网站纯粹是一种兴趣爱好。”李想告诉记者,“泡泡网正式商业化后,我们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作为我个人来讲,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领先的技术加上自身的勤奋,泡泡网的实力和规模迅速壮大,公司员工也从最初的50人发展到现在的一百三十多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管理有明显纰漏”,李想回忆说,“最主要的问题是我和员工沟通不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请人对员工进行培训,现在来看,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及时的”。
《财经时报》记者采访李想的过程中,李想不止一次说起“踏实”这个词。一直以来他不觉得自己是个商人,自小在农村长大,这段生活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变得“像农民般正直”。公司每到一个发展的坎儿,就有一个得力伙伴准时加入,正因为诚恳待人,“所以这些人才都一直跟着我。”李想敢说,在所有IT网络媒体中,PCPOP是惟一一伙不跟厂商收钱的队伍;任何人收了钱会被这个团队自动排挤出去,这里有一股过于“理想”化的风气。
“我认为我比一些四五十岁的企业家还踏实,”李想说,“我一步一步,每步都很踏实,因为我很清楚,创业是一个过程,不是说只要去创就会有业。至于问我算不算成功人士,我的回答是,在我脑子里就没有成功这个概念,只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记者问他什么是该做的,李想的回答毫不含糊:“创一次业,做一次并购,实现一次上市。”他重点强调:“我现在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实现这几个目标。”
目前,创业有成的李想一周要上六天班,每天和普通员工一样打卡签到,他指着胸前的工作牌,“每天8点半到公司,晚上7点左右下班,如果开会的话,会延迟到10点多,算下来平均每天要工作10小时以上”。李想还告诉记者,他从来不看小说,只看工具性的书和一些杂志,像《时尚先生》和《环球企业家》之类,“有读小说的时间,我还不如去想想我应该做的事”。看上去稚气未脱的李想目光里却透着少有的坚毅,“我现在心态很好,我的座右铭是:直面困难”。
李想身上有着和这些大人物同样的理性,能够理性的面对财富。
韩国首富、现代集团创办人郑周永虽腰缠万贯,却异常节俭简朴。他在创业时曾以“喝咖啡浪费外汇”为由,告诫部下要勤俭节约。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省下更换鞋底的费用,他给自己的鞋底钉上铁掌。至今,他仍穿着20世纪70年代穿过的工作服,家中用的电视机还是1998年生产的17英寸电视机。
在亚洲富豪中位居首席的李嘉诚,其许多个人理财秘诀值得大众学习借鉴。他认为,一个人在30岁以前,所有的钱都要靠双手勤劳换来。20至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才是开始重视理财的时候。因为这时候赚钱已经不重要,而如何理财则显得比较重要。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虽拥有巨额财富,但他始终保持锱铢必较的理财态度。他的各种花费开支都要记录,就连三分钱邮票也不漏记。因此,他的记账本从不离身。人们发现,他的每本账都记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正是这一“绝招”,令他在经营石油公司时,总是能准确无误地掌握成本与开支、销售与利润等数据。
曾经有人计算过,像比尔·盖茨那么有钱可以怎么花,结论是:可以买3157架航天飞机,或者344架波音747,拍摄268部《泰坦尼克号》,买156万部劳斯莱斯产的本特利大陆型豪华轿车;但是事实上,富可敌国的盖茨夫妇生活很俭朴,惟一可称得上奢华的只有他们位于西雅图郊区价值5300万美元的豪宅。不过据到过盖茨家的人介绍,豪宅内陈设相当简单,并不是常人想象的富丽堂皇。盖茨曾说过:“我要把我所赚到的每一笔钱都花得很有价值,不会浪费一分钱。”
成功的人是与众不同的。所有的人都想挣更多的钱,大部分人只喜欢赚取自己喜欢的钱,轻轻松松就伸手能拿到的钱,而与众不同的人不仅做自己喜欢的事,赚自己容易赚的钱,也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赚那些知难而上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