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妇-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迁到了城外?同张家结亲也不至于这样。这是怎么一回事?这说不过去啊:“搬到哪里了?”

“下洼子。而且,贾太太自贾氏嫁到张家后便到庙里礼佛诵经。”

“这没什么。”母亲在父亲去世后也是沉浸在佛事当中。

“可是,贾太太却住在庙里。”

住在庙里,这里头却是有些不同寻常,先是搬家,再者住到庙里,这是……

“侯伯,你知道贾太太现在在哪个庙里礼佛?”

“下洼子那有个三圣庵,就在那里。”

“侯伯多谢你了。”

侯伯道:“小姐这是老奴应当做的,哪里当什么谢不谢的。”

“对了,侯妈可好?”

提到侯妈,侯伯面上浮起一丝悲色:“没了。”

“没了?”这才离她离开家多少日子,怎么就会没了,“侯妈的身子一向很好啊。”

“她是叫车子撞死的。”

“怎么会这样?”

侯伯深深的叹了口气,伸手擦了擦眼泪:“早就知道是这样,小姐,我出来太久了,要回去了,下回我再来看你。”

“你快回去吧,省的弟弟他不高兴……哦,我这里有些茶叶蛋,你带回去给他,他从来就喜欢吃”

侯伯应下:“小姐,你对少爷这般贴心,不枉少爷平日里对小姐尽心。”

“你说什么?”锦华怎么都觉得侯伯这话好像说反了。

“小姐只当少爷是那忘恩负义之人?少爷那是为了帮你啊。就是上回我给小姐的银子,也是少爷让我给小姐的。”

“我以为,那是你……”

侯伯苦笑道:“小姐,我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银子。”

她还真是没注意。

“如果不是三少爷吩咐我注意贾家的事情,我哪里能查出这么多的事情。小姐,少爷一直都在帮小姐呢!”

锦华抿着嘴,她只当弟弟在嫌弃她,而他所作……他只有十二岁啊,十二岁就担起了这么重的担子。她怎么就那么的误解了弟弟,他是什么样的人,她难道就不清楚了?

侯伯走了,临出门的时候又同林君复打了个照面。

林君复看着这个从锦华房里出来的老者,锦华的房门没关,她垂首静静的坐在那。

他们说了什么?显然两个人是认识的。她是京城人?

他以为她到京城来同他一样是报仇的。她在京城有认识的人,为何还要跟自己住在一块?

她靠近自己难道是有什么目的?

第十六章 情报(中)

锦华细细的想着侯伯的话,这话里包含了无数的消息,每一样消息都让她百转千回,每一条消息都让她摸不着边,可是心里却觉察到这里头的不寻常。

贾家跟自家是一样的情况,没有了男主人,女主人带着孩子艰难的生活着。女儿嫁进张家,日后便会有好日子过了。可是,过好日并不要避到城外,难道她们想要生活的好娘家人就不能待在城里?又不是说她们娘家的父兄在朝廷里担任什么重要的官职,两家联姻会有什么不好,贾氏跟自己一样,父亲都没有了。

难道说这里头有什么别的隐情?这个隐情深怕会叫人知道。知道什么?

锦华一直在琢磨这个隐情。

锦华很快又否认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是有隐情的话怎么会叫她这么容易的想出来。如果说真的有什么隐情,为何单单贾氏没事?而她却成了不贞的人。这不是什么有隐情怕叫人知道,而是其他的原因。

可是这个原因是什么呢?

锦华想了又想,仍旧是想不出什么旁的来,便打算明日往三圣庵去一趟,到那去看一看,想必能有些什么新收获。

第二日,锦华起了一大早,她提了个篮子出去。在她出门的那一刻林君复也跟着出去了。

锦华一夜没睡,他同样的一夜没睡。锦华有想不明白的事,他心里同样有想不明白的事。

他紧紧得跟在锦华的身后,她走,他跟上,她停下来,他亦不走。往前赶路的锦华似乎觉察到身后的不对劲,几次停下来往后看去,都没有发现到什么。她有些奇怪,总是感觉身后有什么,可是回头再看的时候,那种感觉又消失了。

三圣庵在城南陶然亭北,空气中除了香烛味外弥漫着油饼油条炸糕的香味儿,锦华赶到三圣庵,时候已经不早了,上香的香客早就离去。

锦华拜佛到在其次,更多则是想四处的走走。她从前殿一直跪拜到后殿,有神必拜,有佛必磕头。她这样,尼姑只当她是个虔诚的信徒,到也不理会,由着她走。

很快锦华便觉得自己的乱逛是丝毫没有用处的,她先要知道贾太太是在哪里修行的,这就要……

锦华寻了个尼姑,未语双手合十,再念了声佛:“师傅好。”

尼姑亦合十问好:“施主好。”

“师傅,不晓得归庵收不收带发修行的俗家人。”

“阿弥陀佛。施主,只要心中有佛,在家修行在庙修行又有什么区别?”

锦华抿了口:“我父去世多年,并未有子嗣留下,我也已出嫁,母亲了无心愿,愿意到庙里修行,为我父祈冥福。”

“阿弥陀佛。”尼姑只是念佛,锦华弄不清楚她到底是什么意思,只得跟在后面念佛,随后又想起来母亲在世的时候给过庵里的姑子香油钱。

她家虽然不富裕,但是手里一旦宽裕一些,母亲都会给个几百钱送到庵里,请姑子念经。听说族里富裕的人家给的更多,姑子往那里跑得也勤快。

这出家人也不是什么四大皆空。

锦华从身上摸出五百钱,算作是香油钱。那尼姑只是念佛,说什么施主积德行善,日后定会有好报之类的话。

这话锦华却是不相信,若是论念经对菩萨的虔诚,她母亲绝对不比旁人少,可是母亲有什么好报了?她跟着母亲念经诵佛也不少,而她如今又是怎样的一种境遇?

她晓得尼姑是瞧不上这一点钱,可是她手里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银子来。难道说今日就这么无功而返?既然是来了她就一定要寻出点蛛丝马迹来。

辞别了尼姑,锦华在庙里走着,算作是瞻仰着庙里的一切。虽然这个时候的香客不多,可是依旧有人前来,锦华看着那些人直往后院去,而尼姑们也不拦着,便也跟随而去。

后院,一棵高大的槐树出现在眼前。这不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槐树,而是一棵挂满红丝线的槐树。

这是一棵姻缘树。

那两个香客从怀中拿出一条红带子,郑重的跪下,默念着,再将带子高高的抛弃,轻薄的带子哪里能抛的多高,还未碰到树枝便飘然而下,那两人不由的露出失望的表情来。

“施主,且用本处的喜袋,定能让您心想事成。”尼姑很是有眼力的送了喜袋来。

长长的红带子一头各系了一只绣着双喜的喜袋,再一抛,果然抛了上去。颤颤巍巍的在枝头上晃来晃去。

香客忙向尼姑致谢,尼姑只是说什么她们心诚,又说这是有缘,是佛祖保佑,并不是她的功劳。香客自然掏出些钱,表示自己的感谢。

锦华愣愣的看着那棵姻缘树。真的有这么灵么?

尼姑收了那两人的银子后,目光落在了锦华的身上,便笑着走过来:“施主可是求姻缘,本庵的这棵姻缘树是最灵验的。”

“这样啊。”

锦华淡淡的口气听起来就晓得她并不相信,尼姑更是努力的说着,试图让锦华相信,她见过很多如同锦华一样的人,都是不信,可是总有法子让她相信,那就是……

“施主,你瞧见那最上面的一个红色丝带了么?”

锦华点点头。槐树的最顶端就有一条红色的丝带是最显眼的,它迎风飘扬,向人展现它的高贵,鸟瞰其他尽在其下的丝带。

“这是前朝的一对善男信女所抛,这两家原来是世仇,若是成亲,家中自然容不得,可怜这对男女,在毫无法子之下,听闻庵中姻缘树灵验,特地拜求。丝带一抛就上去了,这是佛祖保佑。后来他们成亲了,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白头到老。就说这丝带,这么多年任凭风吹雨打都挂在枝头。”

锦华笑笑。

尼姑见她还不信又道:“就是京城的大户人家若是要结亲,除了排八字,还要拿了男女的生辰八字到咱们这里求问姻缘树。别的不说,但说最近寿宁侯世子成亲,寿宁侯太夫人就命人拿了世子夫妇的八字来。”

张延裕贾氏!

张延裕同贾氏的八字到这里来问,贾氏的母亲在这带发修行。

尼姑见锦华面上有了变化,晓得她是动心了,再加了一把火:“施主若买了这个双喜袋,定然能找个如意郎君,如同寿宁侯世子一般。”

“这个多少钱?”

“不贵。五两银子。”

五两还不贵?她要卖多少茶叶蛋。

锦华笑了笑,买了个最便宜的,却是不抛,只是说道:“我想亲自在庵里诵经十日为亡父亡母祈福,不知道……”

尼姑点了头:“施主有心。不过进来寿宁侯太夫人的替身在本庵诵经,师傅说不许外人进驻。”

又是寿宁侯府。

这三圣庵同寿宁侯有些联系。

贾太太在这带发修行,寿宁侯府太夫人的替身在这诵经。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不对头?

第十七章 情报(下)

一条条线索让锦华的头脑变得晕乎乎的,她越来越迷糊,越来越不明白这里头的关系,她摇摇头,干脆放弃想明白这里头的关系,既然到了这里,就往下洼子去一趟,将贾太太现在的居住地找出来。

锦华打算往下洼子去,可是她不能贸然前去,要……锦华看了看三圣庵门口的小摊子,买了些丝线,两三个顶针将自己扮成卖针线的人。

她一面走着,一面小声的唤着,到也有些人出来问她买线,有些人还想要寻些旁的东西,锦华却是没有。

“那你有什么啊?胭脂水粉有么?”

锦华依旧是摇摇头:“我本钱小,只能弄些这个,对不住了,您若是要,后个我带来。”她知道人家并不一定非要她带来,这里时不时的有货郎挑着担子走东窜西的,那些货郎手中的东西肯定是又齐全又好。她只是想跟这些人说说话,想知道贾家在哪里。

果然,人家听了她的话摇摇头:“没有就算了。”

“嫂子,你这鞋面真好。”锦华不想就此终结谈话,她打量着小媳妇大姑娘终于发现有一处不大一样,硬生的同人拉话。

那媳妇瞧着快三十了,听了锦华这么说到是高兴:“这只是普通的花样。”

“我到不是看花,而是这绣的针法。”

媳妇到是奇怪,像她们这里的人从来就是看别人的花样,琢磨着别人的花是怎么绣出来的,今儿还有人问她是怎么绣的,又笑道:“这没什么。”

媳妇这两句话就短短的几个字,这话根本就进行不下去,锦华换了个法子:“真是这样么?可是我总觉得跟我平日里见到的不一样。”

她这么一说,说的还有些肯定中带有疑惑的意思引起了旁人的注意,大家都凑过来看,人都有些奇怪,当一个人说奇怪的时候,有些人会盲目的附和,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

有人点点头,有人摇摇头。

媳妇抿口道:“这我可不知道了。是我家小姑子做的。”

锦华忙拉住她:“好嫂子,你行行好,告诉我这是怎么做的,回头我赶几副出来,还能换钱使……。”

不等锦华说完,那几个人也拉着那个媳妇央求她让她们好生的看看,平常大家都没事,都琢磨着怎么绣花,如何绣的好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奇的花样子,一旦晓得对方有什么新鲜的花样,或者是会什么新的针法,大家都一窝蜂的跑去。

她们是熟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