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艺术与癫狂-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9页。
  疯狂心理与梦的心理都与艺术创作心理有某种近似,都是潜意识活动,都是变态心理。分析疯狂心理和梦的心理有助于我们理解艺术创作心理。
   。。

3 本能和自然中的理性(1)
下面我们还要进一步谈谈作为潜意识重要组成部分的本能是否具有理性的问题。我们认为本能也是有理性的。这一点,巴甫洛夫的先驱谢切诺夫在他的著名论文《脑的反射》中作了有力的论证。他根据自己的研究,得出了“对于思想的不依赖性”的本能动作是“有目的有理智的动作”的结论,他写道:“大概谁都曾听见过只能用存在着这种模糊感觉的观点来解释人的行动底故事。人们甚至列举出一些能有效地说明理智的参与有时竟破坏了本能运动之目的性的事实。例如,大家知道:月夜梦行症患者能以完全清醒的人所不能有的敏捷动作,完成最危险的凌空漫游。其次,据说酩酊大醉的骑手,行至道路危险之处,常比清醒的骑手更善于驾驭马匹。在这些情况下,意识的存在可能会因发生恐惧而妨碍运动的目的性,并引起—系列有碍前一运动的新的不随意运动。”所以,“有时不随意运动(即本能运动——引者注)不仅不逊于有意识的运动(即完全醒时所发生的运动),而且在这方面甚至要超过它。”可见,“月夜梦行症患者和醉酒骑手的全部危险旅行过程中的整个一系列合乎保护身体之目的的动作”,“是有理智的动作”。还有,“不会踩绳索的人在失去意识时所能做到的那种惊人的平衡动作”,也是“在思考能力活动时不可能有的,而只有无思考能力时才可能有的”。“那么这种运动不可能是任何其他别的,而只能是不随意的、反应的、本能的运动。”《谢切诺夫选集》第161—163页。照他看来,就是“机器式运动”似乎也是“有理智的运动,即好像以思考和意志为基础的一些运动”。同①第159页。稍微思索一下就可知道,迅速而精力旺盛的反射动作,对个体的安全及保存种族上都是极为重要的。倘若你在动作之前,先要思考,那么,你的性命会在突然来车的车轮下送掉,或者在你想出如何动作才能免掉一些东西威胁你的眼睛时以前,你就变成瞎子了。由此看来,尼采所说“在你的肉体中有更大的理性,强过你的最聪明的智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坎农(Cannon)的名著《躯体的智慧》一书,专门研究由不稳定的物质构成的躯体,处在变化多端、极不稳定的环境中却能保持平衡、稳定以利生存的惊人智慧,更为尼采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别林斯基也说:“往往有这种情况:我们的天性替我们发生作用,不等我们的思想或者我们的认识作为媒介参与其间,在看来不可能没有自觉思考而行动的时候,我们仿佛是本能地在行动着。”《别林斯基选集》第三卷第105页。不能否认,在有些场合,我们仅凭感觉和知觉所采取的行动似乎表现了最大的智慧。鲁道夫·阿思海姆证明:“在初级的感觉活动和高级的思维或推理活动之间,是有着某些惊人的类似之处的。这种相似之点是如此之大,以至能使许多心理学家误把感官单独所取得的成就看做是在理性思维能力的‘秘密’帮助下取得的。他们还把这种秘密帮助称之为‘无意识推理’或‘无意识计算’。……现在看来,有某些机制,不仅在理性思维水平上进行着,而且还在知觉水平上进行着。因此,类似概念、判断、逻辑、抽象、推理、计算等字眼,同样也应该适用于描绘感官的工作。”他还说,“知觉活动,在感觉水平上也能取得在理性思维领域中称为‘理解’的东西。”《艺术与视知觉》第55—56页。

3 本能和自然中的理性(2)
关于本能的理性问题,似乎在动物身上都观察得到,这是恩格斯早已指出的,他说:“整个悟性活动,即归纳、演绎以及抽象……对未知对象的分析……以及作为二者的综合的实验,……是我们和动物所共有的。就种类说来,所有这些方法……对人和高等动物是完全一样的。”《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84—185页。近年来不少动物心理学、生态学以及有关科学的专家进行了大量观察和实验,作出了动物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动物有智慧的结论。毫无疑问,解决问题必然以分析综合能力为基础。这证明恩格斯的结论是正确的。
  其实,不仅高等动物有理性,就是低等动物,甚至植物是不是有理性,都值得研究。我们知道,所有生物生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令人惊奇的,大而言之,就连整个自然界都是有理可循的。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生灭有序、循环不息、生生不已的,其美妙和微妙简直无以复加。这个问题,黑格尔早就注意到了。他曾指出:“例如接受了自然界分为动、植、矿三界的区分,我们在这三个阶段里就仿佛预感到这种符合概念(符合概念即符合理性——引者注)的自然界分野之中有一种内在的必然性,而不是停留在仅仅对一种外在目的性的认识。在这三界的繁复的形象里,……还朦胧预感到一种符合理性的前进过程,在动植物的等级次第如此,在各种不同的山脉形成也是如此。个别动物的形体,例如昆虫,区分为头、胸、腹、尾等,也使观照者朦胧预感到这是一种本身符合理性的身体构造;再如五官,第一眼看来像是一些偶然的杂多的东西,但是也可以见出它们是符合概念的。歌德对于自然和自然现象的内在理性的观察和阐明可以为证。他以卓越的智力,用朴素的方式,对自然事物进行了感性的观察,而同时却完全预感到它们的符合概念的联系。”《美学》第一卷第167页。这就是说整个自然界都是有理性的。恩格斯说:“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自然辩证法》1971年中文版第200页。难怪爱因斯坦对世界的神奇结构表示惊叹,并且要“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
  比利时学者普里高津博士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一个“混沌产生有序”的著名命题,他在一个生动的例子中,描述了白蚁是如何从无组织的活动中,筑成具有高度结构的蚁巢。开始的时候,白蚁在地面上随意爬行,这里停停,那里停停,积存一些“黏性物质”。这些黏性物的分布,纯是偶然的,但是这些物质含有一种化学引诱物,把别的白蚁也都吸引过去。
  就这样,这些黏性物质在一些地方积集起来,慢慢地形成柱状或屏障状。如果这些累积物彼此隔离,工作也就停止了。但偶尔两个累积物彼此挨得很近,形成了一个拱形结构,于是就成了一个复杂的蚁巢的基础。一种任意开始的行动形成了高度精心修建的结构。就如普里高津所说的,我们看到了一个“自发形成的相干结构”。这就是混沌产生有序,偶然产生必然,自发产生自觉,无意产生有意,非理性产生理性。《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404—407页。
  我们由人的本能的理性谈到动物乃至下等动物甚至还涉及到整个自然界的理性。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对于理性与非理性界限是愈说愈模糊,愈说愈不清楚。因此,那种轻易地否定人的潜意识,硬说潜意识违反理性的观点是多么没有根据,没有道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4 情中之理(1)
——情就是理写到这里,我们特别要谈谈感情的理性问题。感情活动是潜意识的。这,我们已谈了很多,这里不再重复。现在要说的是,依我们的观点,在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在艺术领域,情与理根本上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率性而行,理在其中,率性便是尽情,可以说有情即有理,合情即合理;无情即无理,逆情必背理。人们常说十年*是情感迷狂与理性冲突的时代,好像人们一时都丧失了理性,但仔细想来,是人们首先丧失了人情、人性,才丧失了理性的,没有人的感情,六亲不认,哪里会有什么理,所以没有理性正是没有人情的结果及其表现。情的基础是欲,欲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偏重物质的、生理的是欲;偏重精神的、心理的是情。情欲是不能分也不可分的。人不但有物质的、生理的需求,还有精神的、心理的需求。我们所说情中之理,乃是生理—心理之理。包括伦理之理,不是物理之理和逻辑之理。如上所述,抒发情感便是一种心理的甚至是生理的需求。而抒情只能是也必然是随心所欲的,一意孤行的,一厢情愿的,就像阿Q“要如何便如何”,“要怎样便怎样”那样。就是说,他只知从主观愿望出发而不考虑实际的、客观的可能。费尔巴哈说人的心情“并不懂得自己以外的任何规律,就像俗话所说的,狗急跳墙”。“心情除了心情之必要——渴望——以外并不知道什么别的必然性;心情厌恶自然之必然性,厌恶理性之必然性。”《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第181页。罗素有言:“情感的联结很少能够和外界的秩序相符合,它使我们用自身状态作镜子去看宇宙,忽而光明,忽而黑暗,全视反映的状态如何而定。”《哲学大纲》正中书局1948年版第238—239页。这正是一种生理—心理的需要,是符合规律的现象,为了这种需要,它不顾一切,不顾利害,不顾后果。这叫“情真之极,转而成痴,痴则非以理解矣。”刘永济《词论》。痴情最是看得不透,此所以为痴,在高兴至极会哭,悲痛至极会笑,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个人在极度思念、沉迷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入非非的时候,也会说出一些违反事理的“痴语”。痴语是很能表现人物强烈的感情和意绪的。李白诗:“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是他在山东送友人回长安的诗句,反映了他被谗离开长安后,对长安未能忘怀的强烈感情。从生活真实来说,有如痴人说梦,心怎能被狂风吹挂在树上呢?还有“南风吹我心,飞堕酒楼前”。这是李白思念他远在东鲁的女儿的诗句,同样是荒诞的痴语。但它又多么真实地道出了诗人恨不能一下子就回到东鲁家中的急不可待的愿望啊!再看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遣兴》:
  昨夜松间醉倒,
  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更是痴态可掬了。有一首藏族情歌:
  我日夜的相思,
  你是否在梦中看到?
  托流水捎去的话,
  背水时,你可用瓢舀到?
  人在梦中怎能看到对方的相思,清清的流水又怎能捎去心里的话,而心思又岂是可以用瓢舀得起来的?只因其相思之深才有这种痴语。它深挚、专注,所以说是痴,是因为它与附着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从常理看来是荒唐、荒诞的。如辛词中的愁:“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愁是春带来的,春既归去,为何不将愁带走?其实人们的愁,春怎能带走?傅庚生先生说:“痴者,思虑发于无端也,情深则往往因无端之事,作有关之想也。”他还举了不少例证来说明。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4 情中之理(2)
李益《江南曲》云:
  嫁得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