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气象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的万千变化-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的遗产。一代一代的气象观测员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天天和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打交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预报,是气象工作者根据观测得来的各种基本的气象数据,把其整合绘制在一张图上,这就叫做天气图。在这张天气图上,预报员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分析、判别出各种各样的冷、暖、干、湿气团,在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以及地形地貌的影响,推测出未来冷、暖、干、湿气团的移动方向、路径、速度、在一地的停留时间长短以及交汇程度,判断出在冷、暖、干、湿气团内易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和交汇处的天气现象,这就是天气预报。预报过程是预报员辛苦劳动的过程,一次短期的预报,就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半点差错就会招来满盘皆输。现在的预报手段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天气图、云图、卫星图、雷达图、水气图、空气流动图等等应有尽有,较以前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候,预报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空气是一团规模空前庞大的流体,瞬息万变,情况异常复杂,并且所受地形影响更加突出,山能阻挡其前进脚步,河能加速其运行速度,沙漠能减少其水分含量,湖海能增添其饱和湿度。预报员每次预报,就是一次战斗,就是一次冲锋。何况每次预报都是在四维空间中运行实施的。一维是直线,二维是平面,三维是立体空间,四维是一个什么东西?我到现在还很难想象。预报为什么说是四维呢?就按预报雨来讲,一是定性,看未来是否有雨;二是定量,看未来是什么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阵雨或雷阵雨等等);三是定时,看未来什么时候有雨(6小时、12小时、一天、两天等等);四是定点,看未来雨下在什么地点(北京、上海、内蒙或一地的哪一个县、乡、村等等)。其它的天气现象预报同雨的预报一模一样。气象预报主要预报降水(各种雨、雪、冰雹)、气温(高温、低温、地温)、风向风速、雾、沙尘暴以及对农业有重要影响的干旱、洪涝,对森林、草原有重要影响的火险等级,对工业有重要影响的有强雷电,对人民生活有重要影响的有晨练指数、紫外线强度和空气舒适度等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结合农时开展各种农事预报,如小麦、水稻、玉米等播期预报,播期天气预报和收割期预报,收割期天气预报,上述作物产量预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气象预报的领域、范围和项目、覆盖面将越来越宽。气象预报将按照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服务理念,开展多轨道、集约式、无缝隙、精细化的预报,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的需求。
  服务是气象工作的永恒主题。根据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气象服务的方法、形式、内容也不断的更新,不断地与时俱进,有原来单一的天气预报向多形式、多领域、多方面、多梯次纵深发展。现在的预报有为领导提供的决策服务,有为人们生活提供的公众服务,有为特殊单位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农业气象服务,环境气象服务,卫生气象服务,海洋气象服务,森林气象服务,航空航天气象服务,旅游气象服务等等,一句话,只要与生活生命相关的,气象服务就有他的用武之地。现在气象部门为了做到“以人为本,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服务理念,各种服务做得有声有色。人工增雨气象服务成效显著,这项拦截空中水的举动较开采地下水、引进地表水更具深远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服务,更具有广泛的科学的价值,它不仅应用于农业(如苗情监测、土壤墒情监测、洪涝监测等等,还应用于作物产量预报)、工业,还应用于森林火灾监测,对保障国家和人民生活安全起着有效的保障作用。气象服务还有常规的长、中、短天气预报服务,雨情、灾情、墒情气象情报服务,防雷减灾安全气象服务,电视天气预报服务,121电话自动答询天气预报服务,关键农事季节天气预报服务,汛期天气预报服务,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手机短讯天气预报服务和重大节日天气预报服务等等。随着高科技的投入与使用,气象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越来越高,气象服务的形式和方法越来越贴近生活,气象服务的作用和效益越来越明显。气象部门正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气象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要求,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地搞好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气象服务等本职工作,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防安全和人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努力。
  在自然界中,水分在循环运动中不断地改变着它的状态:液态的水,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汽。液态的水可以凝结为固态的冰层和冰粒,也可以蒸发为气态的水汽,气态的水汽可以凝结为液态的云雾雨露,也可以凝华为固态的冰霜雪雹,而固态的冰霜雪雹可以溶解为液态的水或水滴,也可以升华为气态的水汽。蒸发和凝结,升华和凝华,融解和凝固,这种水态的转化过程,在自然界里是永不停息地进行着的。 自然界中暴露着的液态水和固态冰,每时每刻都在向大气中蒸发着水分,形成水汽。水分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的温度,性质和形状,空气中的温度以及风速、气压等因素有关。
  一般情况下,温度高,蒸发面水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因而容易跳出水面闯入大气,蒸发速度较快;温度低,蒸发面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因而不太容易跳出水面而闯入大气,蒸地球上的江河湖海以及陆地表面中的水分子受到阳光照射,不断地蒸发、升腾,混入大气中。水汽随着温暖的上升气流升入高空后,温度变得越来越低,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于是,水汽便在凝结核的作用下结成小水滴。无数的小水滴集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云。
  水,水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本世纪以来全世界淡水用量增长了8倍,其中农业用水增长了7倍,城市用水增长了12倍,工业用水增长了20,而且世界淡水用量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目前世界上大约有90个国家,40%的人口出现缺水危机。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234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在世界第109位,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64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300多个,严重缺水城市108个。
  根据大气中水汽的性质以及现在缺水的现实情况,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全国气象部门及气象专家积极探索利用空中云水资源进行人工增雨,经实践检验认为人工增雨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影响大的好方法。人工增雨是利用有降水天气的条件,也就是说有能下雨的云(低于0℃的云),通过人工干预,使云里面的水滴经催化剂(液氮)催化后,促使液态水滴出现冰晶,使低于0℃的云的局部迅速降温,引起象态变化。在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下,冰面的水汽压力要比液态水滴的水汽压力小,这样液态水滴表面的水汽分子向冰面运动,附着在冰粒上,使冰粒不断长大,然后变成小雪花存在焉,在沉降过程中越落温度越高,逐渐化成小水滴。在自然状态下,液态水滴很难变成冰晶,通过人工干预使它事成冰晶,在自然降水的情况下增加降水。
  现在全国气象部门都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人工增雨作业,达到抗旱减灾、蓄水补源、维护生态、保障民生的目的。
  

(2)第一章  气象知识
(2)现在我介绍几种气象知识:
  1、云和雾的产生以及降水是怎样形成的
  云和雾都是悬浮于空中的微细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为空中之雾,雾为地面之云,它们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区别只在于雾是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附近就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形成肉眼能够看得见的但又很难看得清楚的小雾滴,日出以后不久,雾由于受到阳光的照射而开始蒸发,常常被抬升为灰色的云层,进而升入高空,变成了云。根据空气达到过饱和的具体条件不同,雾可分为:辐射雾、平流雾、锋面雾、上坡雾和蒸气雾。在云块中,随着空气中的水汽的不断补充,过饱和的水汽继续不断地在云滴上凝结和凝华,使云滴继续增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由于重力作用,云滴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大的云滴下降速度快,小的云滴下降速度慢,因此大的云滴会赶上小的云滴,合并成更大的云滴。如此下去,云滴就象雪球一样越聚越大,最终落向地面,成为雨滴。此外还要判断降水性质,即阵性降水、连续性降水和间歇性降水等三种类型。阵性降水又称对流性降水,降水时间短促,降水强度变化大,骤降骤止,并伴有气温、气压、风等气象要素的显著变化,常降自积雨云和浓积云;间歇性降水表现为时降时停,雨量时大时小,但这些变化都很缓慢,常降自层积云和厚薄不均的高层云;连续性降水具有持续时间长,强度变化小的特点,常降自雨层云和高层云。
  2、雷雨是怎样产生的?
  在夏季晴朗的日子里,当某地存在暖湿气流时,便会产生对流运动。暖湿气流从地面生起,因绝热冷却达到过饱和而凝结成云,在下降气流控制的地区,空气绝热增温,空气相对湿度较小,云无法产生,于是便形成了一朵朵顶部凸出,底部平坦象馒头一样的淡积云。若对流运动继续发展,由于上升气流的中部比周围强,于是便形成了象山峦或宝塔那样的浓积云和更加庞大的犹如巍巍高山的积雨云了。在积雨云中,由于冰晶之间的相互碰撞,摩擦和发热,结果使冰晶破碎和分离,于是热的一端带负电,向云顶积结,冷的一端带正电,向云底靠拢,云层底部的正电荷区会在地面上感应出负电荷区,云中的电荷分离作用愈强烈,云底与地面之间的电位差就愈大,当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击穿空气的放电现象,造成闪电和雷鸣,形成雷雨。
  3、雷雨云中的空气放电为什么会引起闪电和雷鸣?
  在发生空气放电的瞬间,云底底部与地面之间会达到每厘米千伏以上的高压,空气温度会骤然达到摄氏一万度,甚至二万度,在这样高的温度下,不仅空气本身会很快地膨胀,而且云滴和雨水也会急剧汽化,所以我们会看到闪电,同时在闪电的通路上,空气一过又很快地冷却收缩,膨胀和收缩速度竟可达1000米/秒以上,这样一胀一缩,空气便会发生剧烈的振动,产生爆裂声,即雷鸣。
  4、为什么雷声总出现在闪电之后?
  在雷雨云中,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由于它们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差很大,因此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光每秒钟走30万公里,而声音只能走340米,所以闪电几乎是在空气放电的一瞬间就传到我们的眼里,而雷声则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传到我们的耳朵里。闪电与雷声出现的时间愈长,雷雨区就离我们愈远。
  5、雷雨云中为什么有时会产生冰雹?
  冰雹是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小冰球或冰块,能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