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人有精,女人也有精。一般来讲,没“精”的人,首先是眼睛没神。再者,这种人脸色发黑、发暗,脸上看起来好像蒙了一层灰,仿佛没洗脸似的。在这里,我指的是没化妆的状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熊猫眼,眼圈周围特别黑。这都是女性失“精”的表现。
  在普通的情况下,女人的精指的就是她*分泌的润滑液。这种*润滑液在一定程度上有滋润和保护*黏膜的作用。当然,在*生活中,它也起润滑的作用。但是,如果这种“精”流失过多,或是有一些细菌、病毒的感染导致*内不停地分泌这种黏液的话,她一样在失精。所以,过度*的女人也会失精。包括白带、黄带分泌过多,*感染久治不愈,或者是女性宫颈糜烂,这都是失精的表现。
  还有一种情况会导致女性失“精”,这就是早产和堕胎。正常的怀孕和生育对女人和孩子都是有好处的,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如果是人为的终止妊娠,比如做药物和人工流产,这是最大的失“精”。我见过很多患有抑郁症的女病人,她们中大部分是因为流产过多或是流产不当造成的。
  失“精”会对一个人的情绪产生影响,而且这还只是初级的影响,它最终会伤害到女性的“神”。但是,现在很多人都不把这当回事儿。上午堕完胎,下午该上班、该喝酒、该跳舞,她照样该干嘛干嘛。其实,堕胎跟生育一样,是小产。这时候人的身体是最虚弱的,它跟坐月子一样,得养。但很多人压根就不去养,所以就落下了病根,这是极端的失“精”。
  人“汗出如油”的时候最危险
  还有很多种失“精”的现象,包括我们身体分泌的很多体液,比如说老拉肚子,或者出大汗。现在很多人锻炼身体都以出汗为目的,出一身臭汗就觉得好,其实这也是在伤“精”。在古代,两个高手比武,不是说谁把谁打死了谁就赢了,而是看在比武的过程中,谁先出汗,谁就输了。人到快死的时候会出现一个症状,叫“汗出如油”。就是人到快死的时候,最后那点精液出来了,人就完蛋了。所以,有些老年人身体特别虚弱的时候,你看见他全身都是汗,那是很危险的。
  还有的人会出现盗汗现象,睡着了以后会出一身的汗,然后,整个衣、被都汗湿了,这也是流失肾精的一个表现。
  很多年轻朋友以为,浑身都是汗,穿的衣服都湿了,这是晚上太热了的缘故,都不怎么放在心上。那同样的温度,可能白天温度还要高一点,为什么在白天衣服就没被汗湿呢?估计有很多朋友没有认真的去想一想这个问题。这背后的学问大着呐。这不是自然界温度的问题,而是你身体的自我控制机能出现了问题。
  先“补”后“益”,才能制止漏精
  当人们把这些宝贵的“精”守在体内不让它外露的时候,这种制止漏精的方法就叫“补”。我们现在理解的“补”的意思和它的本意是不一样的。我们说吃点补药,这个补其实是“益”的意思。

第四章 大自然中有哪些东西在跟你过不去(9)
假如把人比成一口锅,如果锅破了,它会遗精、带下、出汗、流浓鼻涕、流口水,或者是不停的出血,这些都是在漏精。我们先要像补锅一样,用补药把它补住,这叫“补”。补好锅以后再往锅里面加水,这叫“益”。补、益相结合,才能让“锅”不漏。现在人“补”和“益”已经不分了。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益”这个词儿,全都以为往里面加东西就是“补”。
  中医里有个重要的方子叫“补中益气汤”。它的意思就是先把漏洞补住,否则你往里面加就等于白加。“酒肉穿肠过”,加了又流走了。有些人吃了很多补药,很长时间都不见效,结果发现小便里面有蛋白或者是红白血球,这都是在漏。
  怎样才知道一个人的小便里面有蛋白呢?古人没有显微镜,也不会对尿进行化验。但是,他们发现有些人的小便踩上去是黏的。还有些人小便完以后,蚂蚁会往他尿的那个小便上爬。后来,又有医生去尝了这类人的小便,说是甜的。这就是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小便里面有蛋白,那尿就是浑浊的。很多人的小便也是澄清的液体,但是他在小便的时候泡沫特别多,肉眼虽然看不见它的细微蛋白,但是有泡沫,这都是漏精的表现。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是先用补药把它给补住,然后再用“益”,也就是往锅里加水的方法,来达到守住“精”的目的。
  失什么也别失神
  焦虑、忧虑会导致人失神。惦记这个人,惦记那件事,这个人就神不守舍了,或者叫失魂落魄,严重点叫魂飞魄散。身体在这儿,心思根本就不在这儿。
  要想不失神,首先你要有积累,你的仓库里面要有“粮”。第二,“神”如果呆在你的体内,外面有点风吹草动,“神”的反应就很快,什么病毒、细菌、虚邪、贼风,它马上就把它们赶出去了。
  什么叫“跟丢了魂儿似的”
  “精神内守”说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守精,一个是守神。守精就是说大家要把人体宝贵的“精”守在体内不让它外露。那“守神”是什么意思呢?神的内守反义词就是失神。失神就是说这个人恍恍惚惚的,心不在焉,再严重点叫失魂落魄,就像老百姓说的“这人跟丢了魂儿似的”。这种人的表现还有就是注意力极其不集中,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去完成一项工作。老是坐卧不安,然后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期待一件事要发生,但是那件事又没有发生,这种状态叫焦虑,这种情况会导致人失神。有的人则是因为忧虑而失神。忧是老担心一个坏事要发生,虑是老期待一件好事要发生。他本来应该把心神收在体内的,结果他叫之发于四野,全放在外面了。惦记这个人,惦记那件事,这个人就神不守舍了。所以,精神内守的反义词叫“神不守舍”,或者叫失魂落魄,严重点叫魂飞魄散。身体在这儿,心思根本就不在这儿。
  很多人一提到神,说这个不科学。但是,你又能明显地感觉到有些人他的确跟另外一些人不一样。他也在吃饭,他也在走路,他也在挤公共汽车,挤得还挺有劲,但是,实际上你老觉得他跟旁人不太一样,两只眼睛直勾勾的,感觉很迷茫。
  现在有些时尚杂志很过分,它们总在强调一种眼神迷离的状态,然后告诉大家说这是一种“美”。我觉得这样特别不好,这是一种失神的、病态的“美”。任何一个社会总有一种畸形的、病态的发展,当这种病态影响的人多了以后,它就会形成一种文化,一个圈子。而当这种病态人又是有钱人的话,它就会引领一种潮流。
  所以,很多人本来心神挺好,两眼炯炯有神的,一看时尚杂志,原来现在流行“模糊眼”,于是,非要把自己弄得眼神迷离。这简直是在浪费你的心神。
  “眼睛一亮”的时候很舒服
  当一个人看到一件令自己喜欢的事情或一个让自己动心的人的时候,瞳孔会不由自主地扩大,会感觉眼前一亮。相反,当人们对一件事情、一个人已经没有了感觉和触动的时候,他的瞳孔也会放大,眼睛也会发亮。但是,如果他要向对方表达一种“我对你很着迷”的意思的话,怎么办呢?他点散瞳剂。比如说一个女的在约会之前,要让对方感觉自己对他有感觉,但是自己又装不出那种感觉,她就会在约会之前先点散瞳剂。
  小时候,我们配近视眼镜就要先点散瞳剂。这时候你看什么东西都是恍惚迷离的,因为你的“神”聚不住。但是别人看你呢,很迷离涣散的一种美态,让人感觉这个人对我着迷了,于是就会产生“哇,这个人对我着迷了,我好有魅力”这样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
  所以,青年男性朋友们要注意了,如果某一天,有一个女青年两眼迷离的来找你,你一定要搞清楚:首先她是不是近视眼;第二,如果她不是近视眼,两眼却这么迷离,那她很有可能不是因为迷恋你而眼神迷离,而可能是因为一些别的原因,比如她用了散瞳剂。所以,男青年要带眼识人。
  现在这种“神散而不常”的人我见得太多了,他们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而活着。可以说,这些人都属于精神有问题的人。
  要做到“精神内守”,首先你要有积累,你的仓库里面要有“粮”。第二,“神”如果呆在你的体内,外面有点风吹草动,“神”的反应就很快,什么病毒、细菌、虚邪、贼风,它马上就把它们赶出去了。
  

第五章 生有喜,活有乐(1)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把每一秒过好,你这一辈子就会过得很好——“志闲而少欲”
  志是记忆或对将来的图谋
  “志”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对过去的记忆,我们说写日志,原来就是指记载过去发生的事情。还有,每个县都有县志,记载这个县的风土人情。所以“志”的第一含义是“记忆”。中医的五行理论讲“肾主志”,也就是说肾有掌管人的记忆力的作用。
  虽然小孩子不懂事,但是他背点东西,记点东西,终身都不忘。小时候学的、背的东西就如同刻在了石头上。我们中医都有*功,很多中医在很小的时候,都有去背《汤头歌诀》啊、《药性歌赋》啊、《三频湖脉诀》啊什么的。小时候,我妈妈就教我去背“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夹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那时我6岁,背的东西是什么意思,我一点也不懂。现在我40多岁了,完全能理解它们的意思了。
  你比如说,很多人小时候都背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它是“曲项向天歌”,而不是“曲颈向天歌”。这个颈和项是不一样的,脖子的前面叫颈,后面叫项。所以,鹅它不可能弯着后脖子“向天歌”,而是要把前面的脖子抬上来。
  “志”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对将来的图谋。我们经常说这人很有志气,有远大的志向,就是说你将来要干什么。但前提是你要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的身心健康法
  所谓志闲,就是说你要把过去那种沉重的记忆放一放,不要老纠缠在过去那些特别不好,或是特别牛的事情当中。“好汉不提当年勇”。还有的人整天生活在幻想中,想着我将来要做什么事。这些都是没有活在当下的表现。
  有的人成天嚷着:“我要上春晚,我要上春晚。”这是他们的志向,但是他们没活在当下。所以《黄帝内经》告诫大家说,要想身心健康,活得愉快一些,就得把过去的和将来的东西都抛在脑后,认真面对现在的、眼前的东西。
  比如说在吃饭的时候,大家应该想着这菜做得这么好吃,它是怎么做的,应该再加点什么调料啊等等。可是,很多人吃这顿饭时就想起小时候被他妈打过,一下勾起了痛苦的回忆,然后,这顿饭就咽得慌;还有很多人吃饭的时候,老在谈生意、谈未来。实际上他们没有懂得好好的享受这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