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步唐玄奘后尘:丝绸路上--西出长安望葱岭-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求神祗,降下雨来。苏东坡来到太白山顶替的天池,向龙王祈求降雨。下山之后不几日,果然下了一阵小雨。但旱情并未解除,心想是龙王的马屁没拍响,他又同太守上奏恢复太白山公爵之位,沐浴一番,派人从山上取一盆龙水回来。这回果然灵验,在他宣读祷文的朗朗声中,阵雨下遍了周围四乡,且连下三天三夜,枯萎的小麦和玉米又绿了。

  苏东坡为了纪念祈雨的场景,将官舍后面的亭子命名为“喜雨亭”,并写了一篇碑文。据说,苏东坡在凤翔祈雨只应验了这一回,第二年天旱,雨没祈到,他又到宝鸡的钓鱼台去请姜太公的在天之灵相助,也没奏效,让他很是失望。三年任满,苏东坡回到了京城,被卷入了宋朝新政的暴风骤雨之中。

  那篇碑文是人们熟悉的,至今这里还有一座“喜雨亭”,当然是后世修建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十  钓鱼台
人们常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钓鱼台在宝鸡伐鱼堡南,为磻溪河旁一巨大岩石,留有双膝跪坐痕迹,传说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至今,姜太公仍是中国老百姓相当欢迎的一个神祗。

  走在碎石垫脚的曲径上,想着姜太公的艰难生涯。他的家境十分贫寒,曾屠牛与朝歌,卖饮于孟津。后来虽做过几天小官,但因纣王无道,故弃官而居东海。晚年了,听说西伯侯甚贤,又善养志,便移此地隐居垂钓。

  这个每日垂钓于溪边的鹤发人,那钓线之端的银针却是直的,连樵夫也笑话他,你这样钓鱼是永远也钓不上来一条鱼的。谁都知道,将银针用火烧红打成弯钩,穿上鱼饵,线上系浮子,鱼吞食,浮子必动,钩挂鱼腮,方可得鱼。“且将香饵钓鱼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姜太公虽曰垂钓,意岂在鱼乎?”他不为锦鳞,只钓王侯,“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他垂钓的样子又很滑稽,背向河水,且又将直钩离水面三尺。他是一个仁慈、公正的人,如果鱼儿跳出水面三尺来上钩,那就怪鱼儿自己了。他认为,曲中取鱼非大丈夫所为,意在守青山而得路,拨阴霾而腾霄。

  伫立溪水边,我由衷地佩服古代大贤人的性情。脚下的钓鱼台是块花岗岩,从两道深深的膝印可以想到,老人多么耐得寂寞,年近黄昏却矢志不移,这恐怕是大器晚成者的奥秘了。悠悠九载之后的某一天,姜太公终于钓得一条大鲤鱼,当然也是愿者上钩的不凡角色。遂剖开鱼腹,却从中滚出一块鸡蛋大小的石头。钓者顺手丢弃,石头竟飞至一块开阔地,小头在下,大头朝天,变成一只大碗的样子立住了。且越变越大,擎于而立,石上闪烁着“孕璜遗璞”四个大字。璜是一种玉的名字,有发祥之征兆,如今游人多向“大鹫石”上丢石子,祈求赐福得子,并且说此神石乃在长。

  姜太公垂钓得璜,一传十,十传百,惊动了当朝的周文王,遂来造访。两人饮酒泉水边,谈道论世,话语十分投机。八旬老翁侃侃而谈,一整套的强国富民良策,让文王大为欢喜,只恨相见恨晚,请他出山辅佐周朝。文王将姜太公扶上车辇,亲自驾辕拉车,姜太公也不谦让推辞。不料车辇行至一处,车绳突然断了。姜太公问:“你拉我多少步?”文王说:“八百零八步。”姜太公笑了:“我保你八百零八年的江山。”

  自此,姜太公辅佐周朝,伐商灭纣,国泰民安,天下大治。周朝也果真待续了八百多年,有后人赋诗道:“白发苍茫钓渭滨,宅心非是为金鳞,丝纶昔日长多少,牵制周家八百春”。

  大钓本无钩,它悠然物外,却垂于乾坤。怀才不遇者在这里应该受到慰藉,樵夫也不敢失笑大贤了。

  这条叫做磻溪的小河,从秦岭流来,汇入了渭水。

十一  宝鸡
宝鸡,有人把它称为古丝绸之路的第二站。西出长安后,经咸阳的陶化驿、兴平的马嵬驿、扶风驿、龙尾驿、岐山的石猪驿、凤翔府驿,到达陕甘交界的陇县。从扶风开始,就进入了宝鸡境内。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北、西南的交通枢纽。

  这里的古代文化遗存很丰富,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也是诸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地,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相传是炎帝的出生地,渭河南岸的峪泉村有神农祠遗址。神农乡有天台山,如今是森林公园,有关神农、老子等名胜古迹多处。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人类除瘟驱病,140岁时还登上天台山挖草尝药,因误尝毒草“火焰子”而肝肠寸断,死于老君顶上。北首岭新石器遗址就在金陵河西岸的台地上,属仰韶文化晚期。

  宝鸡古称陈仓,即刘邦从汉中进攻关中的项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发生地。陈仓原有二城,一是上城,在斗鸡台东北,为秦武公所筑,用来祀祭鸡峰山上的古鸡;二是下城,在上城以东,为三国时魏将抗拒诸葛亮而筑。汉初韩信暗渡陈仓后,曾屯兵于城西凹地,旁边有马跑泉。陈仓峪高屋建瓴,虽遗址残余,其气势仍很壮观。

  我上过金台观多次,为明代道人张三丰修道处,现在陈列有许多西周先秦时期精美的铜器。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市景,山川河流尽收眼底。

  这里是八百里秦川的西尽头,西去列车在这里分为两岔,一条继续向西,经天水抵兰州,一条则折向南行,穿越秦岭,通往蜀地成都。一边是古丝绸之路,一边是李白所吟咏的“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秦岭是中国南北方的分水岭,北边水系为黄河,南边水系注入长江。东西绵延千里的秦岭,自潼关至宝鸡,峰峦叠障,南北宽度也有三四百里。仅在太白主峰方圆百里间,便有九条海拔上千米的山岭,从南向北依次是大散岭、秦岭、太白岭、兴隆岭、牛岭、凤岭、柴关岭、马道岭、土地岭,且均为古今必经之路。当年,狂放不羁、仗剑远游的李白来到大散关,咏叹道:“峭仞奔霆会益门,乱峰中凫一丝行,更登大散岭头望,无数群山此处迎。”可见大散关只所以被称为“秦蜀襟喉”、“川陕锁钥”的险峻。古隘口只有10米宽窄,地处空谷,峭壁悬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从秦汉至隋唐,争夺大散关的战事有数十次之多,韩信、诸葛亮、唐玄宗、黄巢义军、金兀术等将相天子、一代豪杰,都曾经在大散关留下或悲烈或落寞的故事。朝南去,还有武休关、五丁关、剑门关,横在入川的崇山峻岭之中。

  而向西的丝绸之路,也非坦途,充满了艰难险阻和神秘。

十二  过陇山
过了宝鸡,车是沿渭河河谷而上的。隧道多,弯度大,可以看见车的头和尾。川道里,正在修建铁路复线或新线,长长的一排桥墩竖立在河谷。旁边是一条高等级公路,黛色的,有黄的标识,为偏僻山区涂抹了一道现代的亮丽。古语道,泾渭分明,眼前的渭水清中有浊,流量越来越小。河川里的人家,看来是富庶的,屋舍和田地、绿树及村道上的行人穿戴,都可以感觉到这一点。高处的山麓土原,是由一片片补钉似的坡地构成的,退耕还林还草的春风还没有完全吹到这里。

  这也许就是唐诗里的陇上,边秋草白,塞近云黄,一驿过一驿,可以想见岑参诗中说的马在沙漠的碎石中行走,四个蹄子是怎么样被磨出血来的。

  若向西北行,便是泾州道上。边塞诗人王昌龄在考取功名之前曾乘马车走过这里,倦此山路长,白日落何处?他是饱览了泾水之滨白烟寒树之美景的。

  另一位诗人李商隐,逃出官场是非,作了泾原节度使的幕僚和女婿,却又受到派别上的非议,在去长安应试博学时被人穿了小鞋,又悒郁地回到岳父家。他借用庄子寓言说,那些醉心利禄的人,像以腐烂的老鼠为美味的猫头鹰一样,对凤凰猜忌不休。他长期漂泊在外,一生穷困潦倒。但我只所以喜欢李商隐,就因为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还是与丝路有关。

  去成都的铁路线是从宝鸡分岔向南去了,从朝西的小站名推断,早已入了甘肃地界。村妇们穿了车站服务人员的白大褂,在兜售当地苹果。因水土所致,人的脸蛋和苹果有一样健康红润的色气。一小篮子苹果两三元钱,应该说是不贵的,还带一个篮子,又有塑料袋装,数数有七八个之多。我们买了一篮子,吃起来却有点面,不那么鲜脆,是水分少的缘故。等打开袋子,才发现苹果的包装法非常巧妙,外实内空,呈拱状,象窝窝头的样子。人家也没论斤两买卖,按篮计价,并没有什么欺诈可谈。旅人们大呼上当,其实是期望值高了,以为占了便宜,不该被乡人戏弄。当商品化的春风无所不到时,发生在这偏僻小站上的苹果篮的故事,就显得并不好笑了。

  丝路,本来就是以商品交易为由头的。其文化的意义,是融化或附加的。它的种子,撒落在沿途的每一个角落,开花结果,常久不败。所谓的无奸不商,也可以被看作是精明巧妙,又何尚不可。

  陇山之隈的落日,是绚丽而壮美的。天,出奇地蓝。风,分外地清。一直到天黑,车窗外的地貌没有改变,逆着河水而上,山原迤逶而去,好似挥之不去的历史的背景。 。 想看书来

十三  陇东
陇东,在我的印象中许是荒寂的。要去那里,人们一般习惯走丝绸之路的北路,从渭城咸阳至乾陵折向北去,翻永寿梁,过大佛寺,前边就是陇东之壤了。当然,从宝鸡陇县也可以抵达那里的。

  我曾从北路过泾河,踏上了陇东的董志原。我的老家同官是旱原地带,沟上边的原野又宽又平。但老家人有到过董志原的,说那才叫大原,“同原八大原,顶不上董志原的原边边”。当我身临其境时,看见董志原极为开阔,四面的风景线勾成一个巨大的浑圆。

  董志原是陇东的“白菜心”,西峰镇是庆阳的行政公署所在地。集市和路上,见到许多人都戴了小白帽,这是个显明的地方打扮。据说是因为经常刮风,有宗教信仰的意思,实用方面也能挡风。男子汉大多皮肤黝黑,少女和妇人脸上有一团红晕,风多,也是离太阳近,这是高原人健壮的特点。陇东有周祖遗迹,风土古朴,“好稼穑,不多讼事”,土地贫瘠,人们却勤劳善良。门楣上贴有门神,剪纸窗花鲜艳好看。

  下董志原经驿马关集市,牛马如云,能想像到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的交融情景。周围是大幅度落差的沟壑莽原,庆阳城就踞于这沟涧辅辏之中。庆阳,为禹贡雍州之地,为周之先,至今颇有古豳之遗风。如大年初一帖画鸡,立春啖饼咬春,端阳插艾饮雄黄酒,清明扫墓戏秋千等,仍在沿袭着这些古老的民俗。

  地上贫瘠,地下却非常富有。长庆油田从这里安营扎寨,走向了大西北的广阔天地,在中国石油战线上屡建功勋。这里的环江是流向泾河的,它从沙漠中来,也是从历史的长河中流来的。

  在陇东,还有一座崆峒山,骤然耸立于平凉城外,是黄土原野上的神山。它的自然美来自山势和苍翠的植物群,其历史美则源于轩辕黄帝的传说。黄帝曾身裹豹皮,肩扛石尖长矛,骑着大象造访崆峒山。敲石击火以焚香草,操牛尾舞之蹈之,欲求得乘鹤天子的开恩,授其治理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