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追忆赤壁-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卿。”这既是对他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对弟弟孙权的期望。只是他没想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这一语竟然成谶,成为孙权毕生最精准的写照。

  江东进入了孙权时代,父兄给他留下巨大的财富,也使他长期活在父兄的阴影之下,他比任何人都需要一场胜利来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时光的车轴又来到了建安十三年,孙权在击破黄祖之后并没有急于占领江夏并进取荆州,而是做着更为谨慎和周全的擘画。只是时间再也容不得他多想。曹操南下、刘表死去的消息接踵而来。孙权身边的鲁肃先急了,自告奋勇以吊孝为名前往荆州,欲与刘备联盟共同防范曹操南下。就在鲁肃前往荆州的路途中,荆州降了,刘备败了。鲁肃日夜兼程,终于在当阳长坂迎上了溃败的刘备。而面如此破败的军队,心怀联盟愿景的鲁肃心中只有暗暗叫苦。

  下一章:赵子龙,从侍卫长到战争之神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赵子龙,从侍卫长到战争之神
与《三国演义》和电影《赤壁》不同,据史书上的记载,鲁肃与刘备相遇的地点不是在他鞍马休息时的江夏,而是在他丢盔卸甲时的当阳长坂。此情此境,身为江东政权派出的时局“瞭望塔”,鲁肃一方面目睹了刘备逃亡的窘相,一方面也从刘备及其属下的顽强抵抗中看到了一丝希望。这其中就一定少不了赵云的表现。而他一生的表现不仅成为刘备政权大厦的坚实砖石,也使他的形象在他死后逐步戴上“战争之神”的光环。

  一如诸葛亮、关羽等许多三国人物,赵云的形象也经历了一个从人到神的变化过程,而顺着这一过程倒溯,剥离到史书中最本源的描述,我们会因面对一个如此简陋的介绍而惊讶。《三国志·蜀书》的第六篇是我们熟悉的“五虎大将”的列传,但赵云的传记不仅名列末尾,且仅有寥寥三百余字的内容。从这几百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将军平淡而普通的一生,这与我们所津津乐道的那些传奇大相径庭。

  赵云并非很早就得到刘备的礼遇,也从来没有被抬高到仅次于关、张的地位。在他弃公孙瓒而投刘备之后,史书上记载,他“为先主主骑”。从字面来理解,他好像是为刘备主掌骑兵,地位举足轻重。但综合多种观点,这里的“骑”并非骑兵正规军,而是指护卫主公的轻兵卫队。这支队伍人数应该在百人左右,并不承担冲锋陷阵的作用,只是用来保护刘备及家眷的安全。因此,在当阳长坂一战,赵云不过是刘备随身的侍卫长,不仅跟关羽、张飞这样的一线将领在地位上有天壤之别,而且也从来没有机会参与正式的战争实践活动。

  赵云人生的转变出现在当阳长坂之战。此战中,在刘备已经“弃妻子南走”的情况下,赵云依然能够“身抱弱子”,保护夫人,使其成功逃难。简短的几句话造就了而今不断被渲染的“赵子龙大战长坂坡”的最初素材。在此之后,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获得了成为将军应得的荣誉。

  赵云真正作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则是在赤壁之战二十年后的北伐战争。然而,尴尬之处在于,这位“百胜将军”在史书上没有留下任何战绩,唯一的出战记载却是一次败仗。这次战役的失利完全是诸葛亮调度失误造成的。诸葛亮出师北伐,扬言由斜谷道口进兵,因此引来了曹真大军的抵御。而诸葛亮却让赵云、邓芝率弱旅前去迎敌,自己则率主力攻打祁山。赵云、邓芝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战败于箕谷。尽管如此,赵云仍“敛众固守,不至大败”,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蜀军的尊严,尽管如此,赵云仍遭到贬职。2008年,由刘德华主演的电影《三国之见龙卸甲》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许多评论者对剧情中诸葛亮利用赵云牵制敌军的“阴险手段”表示十分不理解。而这,或许才是真正的历史。

  白袍白甲,一身是胆,百战百胜,白璧无瑕。关于赵云的这些刻板印象早已深入人心,伴着正统的嘴脸进行形象矫正也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我们不得不佩服那些民间艺术家的想象力,当人民需要英雄形象来拯救灵魂,来唤醒他们对残酷现实的残存愿景时,苍白的寥寥数语中也可以被挖掘出一个传诵千秋的风范大国民。从裴松之将民间野史《云别传》作为《三国志》中赵云传记的引注时起,关于赵子龙传奇的传播就从来没有在民间停止过。伟大的人际传播将人们对英雄所有的理想都化身在赵云身上,而史书对赵云叙述的单薄也恰好为民间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战争、灾难、疾病、苛税、专制、*等邪恶元素交织的中国下层社会,赵云存在的意义恐怕就是: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下一章:

  象征性的英雄——张飞 。。

象征性的英雄——张飞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细节:当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之后,曹操对其大加赞誉。此时的关二爷却谦虚的说,这比起他的三弟张飞来差多了。曹操就好奇追问张飞有多么勇猛?关羽形象地描述“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曹操大惊,让随从左右把张飞的名字写在他的衣服里,以防忘记。

  张飞到底有多猛?演义和史书共有一个经典桥段,即张飞怒喝当阳桥。演义在史书基础上又添加了夏*被“雷”死的料,民间传说又添加了什么“喝断当阳桥”、“一声怒喊水倒流”的料,使得这出戏相当丰满有味。只是张飞喝退敌军便把马而去,了不得使读者有些遗憾,张三爷手上功夫到底如何还是没有抖搂出来。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演义不惜照搬克隆许褚马超之战,虚构了张飞与马超大战葭萌关的武戏,以证实关羽在曹操面前所言非虚。但在史书中,我们只能找到义释严颜和大破张郃两场胜利,没有能够看到足够地能证明张飞“万人敌”的战争实例。

  张飞,其象征意义远远超过了他作为一个猛将的实际价值。当我们乐于谈论张飞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具有戏剧因素的行事风格之时,他的猛将属性似乎已经退居二线,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即便没有像关羽斩颜良那样生动的斩首记录,根据史传中对张飞粗犷、豪放而又颇有义气的性格刻画,我们还是可以自然地认同“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的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国志》夏侯渊的传记中,裴松之引注了魏国史官鱼豢所作《魏略》中的一则轶事:建安五年,夏侯渊之子夏侯霸有个本家妹妹才十三四岁,因为出门采樵而被张飞所获。这个女子后来成了张飞的妻子,她为张飞生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后主刘禅做了皇后。当夏侯霸投奔蜀国的时候,刘禅还指着自己的孩子跟夏侯霸攀亲戚关系,说“此夏侯氏之甥也”。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再加上敌对阵营之间的不伦之恋,这么好的八卦素材罗贯中没有用到《三国演义》中去,惜哉。

  下一章:

  外交使、内务官、大元帅,诸葛亮人生的三级跳

外交使、内务官、大元帅,诸葛亮人生的三级跳
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认为在刻画人物上有一缺陷:“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鲁迅老先生对古典小说的评判大体是站在新文化运动的大批判立场之上,多少受了一些时代局限性的影响。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很难说“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是《三国演义》的缺点还是特点。坦白地说,如果没有那些对诸葛亮理想化、浪漫化的描写,《三国演义》一定会逊色不少。也许鲁迅老先生认为这样一部基于史实基础之上的长篇小说不应受怪力乱神的影响而丧失了其严肃性,但他不会想到,在今天泛娱乐化的社会里,正是由于这些使正常人变得神乎其神的元素才使得严肃的历史题材故事易于为大众接受。而将那些“近妖”的表演性和仪式性的行为删掉,保留着“近妖”的内在趋势,这便是电影《赤壁》中诸葛亮形象的建构基础。于是我们看到的金城武版诸葛亮,不仅英俊潇洒,器宇不凡,而且还具备了全片中最大的幽默看点,再加上演义中原有的神秘色彩,这样的人物已经具备了吸引大众消费文化下的观众群的最大价值。

  史实中的诸葛亮远没有像他的拟态形象这样吸引人。同时,他也并非天生奇才,他的人生轨迹和许多普通人一样,完全符合*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变化规律,呈现着深化、拓展、向前推移的进程,实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简要言之,根据他自身才能挖掘和自我功能实现的阶段性不同,诸葛亮的人生轨迹大致可分为外交使、内务官、大元帅三个阶段。

  在经过名士及好友徐庶的推荐,一代枭雄刘备得以躬身造访,求教于诸葛亮。史书上一句“凡三往、乃见”五个字就造就了《三国演义》长达两个章回的“三顾茅庐”佳话。诸葛亮为刘备谋划了“先取荆州后取川”的远景规划,听起来固然是畅快淋漓,但明显与刘备所面对的现实不相匹配。刘备当时寄居刘表檐下,兵微将寡,吃人嘴短,要看人眼色行事,又居于荆州对北的要冲,时刻面临着曹操势力南下的危机。如何摆脱现实的窘境恐怕才是刘备更为关切的。而诸葛亮话语中明显带着理想主义色彩和超前思维,一番论述侃侃而谈,一会要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一会要并分两路,直取中原。一篇“隆中对”实际上替刘备完成了他所有的政治意淫,也使他后半生的人生道路开始有了方向感。但甫一听完,刘备确实有点懵了,他的回答只有干脆利落的一个字:善。

  然而诸葛亮并非一出山就成为刘备的首席智囊,也未见他对刘备集团目前的发展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罗贯中似乎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非要把刘备在博望坡打的一场埋伏战计在诸葛亮的头上,成为“初出茅庐第一功”。实际上,诸葛亮的第一功却不是为刘备擘画的,而是为刘表的大公子刘琦出谋划策。刘琦因不得宠于刘表而深感苦恼,还不惜用“登楼抽梯”之计来逼迫诸葛亮献计。诸葛亮无奈之下,只得劝刘琦外出驻军,效法公子重耳故事。正巧黄祖被孙权攻破,江夏无人驻防,刘琦遂为江夏太守。可是谁又能料到,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若非刘琦的这一举动,刘备在逃亡之时还真连安身立命的巢穴都没有了。这恐怕是连诸葛亮都没有料到的一箭双雕之策吧。

  一叶扁舟将鲁肃从江夏带回柴桑,同时也给江东政权带来了刘备的使者诸葛先生。外交使是诸葛亮第一阶段的身份特征,外交上的成功也是他在初入刘备集团时建立的最大功绩。在这一时期,苏秦、张仪在诸葛亮身上灵魂附体,诸葛亮以纵横家巧舌如簧的说服策略触动了孙权决意一战的那根神经。经过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曹操南下的目标是荆州,并未将矛头直接对准江东政权。在江东政权对待曹操南征的问题上,也不单存在着降与战两个选择,还可以有许多虚与委蛇、周旋应对的外交策略。但在众多的可行性之中,孙权偏偏选择了一战,诸葛亮的外因不可忽略。当然,鲁肃的劝谏也是重要因素,这将在介绍鲁肃的章节讨论,暂且不表。

  好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所有事迹就报告完毕了。不错,其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