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喋血湘江-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一军团的指挥员们正研究着下午五时军委下达的抢渡湘江的命令。
  漆黑的夜幕里仍飘着霏霏细雨,寒风一吹,冷气袭人。前堂厢房内不时传来“滴滴答答”的发报声,在寂静的深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报告,总司令部急电!”机要员行毕礼,将电文呈送给参谋长左权。
  左权一字一句地念道:
  林、聂:
  1据最近所得情报,全州仅有桂敌之两营干训队及民团二联队防守,兴安亦无大股敌军。
  2全州为战略要地,占领全州可保证野战军迅速渡过湘江,并使湘敌一、二路失去侧击我军的机会。
  3你们必须立即详细侦察占领全州之可能性。你们最后的估计应于明廿六日午前电告。
  4如据你们估计,以现有力量能占领全州,即应准备廿七日晨占领之。否则,仍按廿五日十七时作战命令执行之。
  朱德
  廿五日廿三时半
  正专心致志观看地图的*闻声身子微微一颤,游动的铅笔停住了,旋即将马灯、铅笔搁在桌上,直起身子,拢着两手不紧不慢地来回踱起步来。
  “用兵之道贵在神速,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以谋略制胜。可事到如今,‘独立房子(指李德)’才仿如酣梦中惊醒,这仗还让人怎么打!”聂荣臻一掌拍在电文上,没好气地说。
  脚步仍不紧不慢地来回游动着,*的那两道剑眉拧得紧紧的,几乎成了一字形。
  脚步来回游动着,布满了血丝的眼球忽儿瞟一眼地图,忽儿瞟一眼漆黑的夜幕,紧闭的双唇始终一言未语。
  左权两眼紧随着*踱来踱去的身影游动着:“此地相距全州县城一百余里,若现在出发急行军,至少要到二十七日上午才能抵达全州县城。”
  脚步声忽然在桌前戛然而止,*冷峻的目光紧盯着地图:“左参谋长,命令红二师四、五、六三个团立即轻装出发,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到石塘一带宿营,二十七日凌晨从全州大坪渡口渡过湘江,四团南下抢占界首,五团北上抢占全州县城,六团渡江后驻守二美滩一带以作机动,红一师二团渡江后驻守洛口看守大坪渡口,从而确保从全州到界首地段所有湘江渡口牢牢控制在我军手中。军团司令部随四团跟进。”
  *不紧不慢、一字一句地下达着战斗命令,神情果断而自信。
  “告诉钟学高和易荡平,能否先敌抢占全州县城,是湘江之战成败的关键!”*瘦得筋骨凸显的右手拿起铅笔,在地图标有全州的字眼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左权的身影迅速消逝在宗祠外的夜幕中。
  聂荣臻立即指挥司令部的工作人员收拾电台、文件、地图。
  *怔怔地站立在天井前,消瘦的脸庞上紧绷着焦虑和不安,显得更加苍白,两眼一动不动地望着淅淅沥沥的细雨直出神,那神情仿若一尊泥塑的菩萨,周围工作人员紧张忙碌的身影晃来晃去,他视若未见,仿佛与他丝毫无关。

铁流涌进 三(2)
此刻的*一想到全州,便想起了毛泽东,想起了毛泽东的先见之明。
  十一月三日,红一军团前锋直指湘南门户汝城。
  对蒋介石用兵之道了如指掌的毛泽东审时度势,立即向军委“三人团”提出:乘各路敌军调动之际,薛岳、周浑元两部尚未靠拢之时,“红军从文市北上攻占全县后,不要渡灌水,也不要过界首渡湘江爬越城岭,而应该在黄沙河过湘江,经庙头,攻白牙市(今东安),沿夫夷水东岸北上直取宝庆。接着可以向东北攻两市镇、永丰,也可以继续北上酿溪(今新邵),再穿过湘中丘陵,攻打蓝田,并在此摆开战场进行决战。待粉碎‘围剿’之敌后,或在湘南中部建立革命根据地,或返回中央苏区去。”
  与此同时,红军指挥员中的另一位高级将领彭德怀也看出了湘江之战这步危棋,心急火燎地与“三人团”据理力争:以三军团迅速向湘潭、宁乡、益阳挺进,威胁长沙,在灵活机动中抓住战机消灭敌军小股,迫使蒋军改变部署,阻击、牵制敌人;同时我中央率领其他兵团,进占溆浦、辰溪、沅陵一带,迅速发动群众,开辟战场,创造根据地,粉碎敌军进攻。否则,将被迫经过湘桂边山区,同桂军作战,其后果是不利的。
  正如时任红三军团教导营的李志民所言:红军从出发到遵义会议前,有两件事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一是把到湘西去和红二、六军团会合当做唯一的出路,二是队伍在行军中的排列顺序,即一、三军团为左右路前卫,八、九军团为左右两翼掩护,五军团担任后卫,居中是中央两个纵队的“甬道战术”。
  毛泽东、彭德怀的正确建议,与“三人团”的决策背道而驰,很自然地遭到了当时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最高决策层“三人团”的否决。
  洋顾问李德不顾一切地指挥着中央红军这支长龙慢吞吞地向湘桂边境的湘江蠕动着,硬要直面去闯蒋介石调集重兵精心设置的死亡阵地。
  于是,血战湘江成了唯一的选项!
  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战争,被人为地导演成人类悲剧。
  当然,这时的*并没有先知先觉的特异功能,不可能预先知道湘江之战会在“三人团”的瞎指挥下,打得一团糟,以致在中央红军军史上留下一道永远也难以愈合的伤痕。否则的话,哪怕是冒撤职、查办、甚至杀头的危险也要据理力争的。
  此刻,*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地察看、琢磨透桂北的地形图后,凭着多年的作战经验,脑海里只有两个字——全州。
  在李德的紧箍咒下,*仍力图使出孙猴子的七十二变,变相地实施毛泽东的策略——占领全州。
  然而,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一个半小时了,也就是说“三人团”整整耽误了十一个半小时,才迟迟下达抢占全州的命令。军情瞬息万变,等红五团二十七日赶到全州县城时,全州还是一座无兵把守的空城吗?
  假若湘军何键也晓得全州是座空城,令刘建绪部抢先占领全州,那么我军将变得更加被动,全军强渡湘江,必将是一场恶战、血战,其结局恐难以预料!
  绞索?望着地图上那条标志湘江的蓝色细线,仿佛变成了一条置红军于死地的红色绞索。
  脑瓜子里冷不丁地冒出令人心悸的字眼,这位素以谋略取胜的“常胜将军”,顿感心神不定,徘徊彷徨。
  自一九二五年投笔从戎,身经百战,*还是第一次如此忧心忡忡,忐忑不安,对这场即将来临的大战竟然毫无必胜的把握。

铁流涌进 三(3)
其实,早在十一月二十三日进驻在道县的野战军司令部便作出了沿红六军团旧径进军桂北的决定,并命令八、九军团抢攻江华、永明等地,摆出一副全力攻占恭城、富川、贺县、深入广西腹地梧州、桂林的阵势,以调动在兴、全、灌湘江沿线的桂军主力不得不向南撤退,着重防守恭城、富川、贺县一线,从而确保中央红军顺利渡过湘江。
  然而,作出进军桂北的决定,已整整过去了两天,中央红军仍在湘南地域举足不前,徘徊彷徨,直到二十五日下午五时才迟迟下达抢渡湘江的命令。
  两天,红军在湘南绕来绕去,踯躅不前,延宕时日。
  红军从十一月三日进入汝城地域,到十一月二十三日准备进行湘江战役,在湘南整整走了二十天,连“追剿”军总司令何键都说:“匪的人数甚多,行动甚缓,我们堵截的部队一定可以如期赶到。”
  至于延宕两天的后果,二○○六年九月,笔者在采访方国安老将军时,九十五岁高龄的老将军说过这样一段话:
  红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
  “在延安的时候,彭德怀老总对我们讲,湘江我们是可以提前一个星期过去的,军委纵队跟不上,在郴州、宜章这个地区转来转去耽误了几天。耽误了几天,敌人就发现了我们的目标,马上调部队围来。何键的部队从长沙向南边调,广西白崇禧的部队调到桂林这边来,广东陈济棠的部队从广东的北面向后面追来,这样子时间一长,给我们过湘江造成好大的困难。”
  这一点,李德在其《中国纪事》中也不讳言:我们通过无线电侦察得知,蒋介石三四个师的兵力由周(浑元)将军指挥在我一侧平行方向进行追击,并力图夺取位于广西北部的县城全州,同时打算渡过湘江,在这里堵住我主力,乘我军渡江之际消灭我们……然而这期间又过去了两天宝贵的时间,出其不意的时机也失去了。而且由于在此期间桂军的大批人马迅速赶来,向我们的左翼发起进攻,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红军原本可以兵不血刃顺利渡过湘江的天赐良机,却因为“三人团”的优柔寡断,轻而易举地丢弃掉!
  大错已铸成,血战已在所难免。
  湘江,注定要以“血江”二字记载在共和国的军史上。
  这也许是湘江的命运使然,也许是中央红军的命运使然,或许更是毛泽东的命运使然!
  尤其是二十五日中午,红一军团已将侦察科长刘忠报告的军事重镇全州无兵把守的情况,电告军委“三人团”,建议立即抢占全州。但“三人团”置若罔闻,并未给予重视,仍迟迟不下达抢占全州的命令。直到十一个半小时后,“三人团”方如梦惊醒,匆匆下达抢占全州的命令。
  战机稍纵即逝。十一个半小时,“三人团”仍在犹豫不决,惘然不顾骤变的敌情。
  血江?*眼帘前那条标志湘江的细长蓝线,渐渐由清澈变成一片殷红,心中忽的隐隐约约地冒出一种不祥之念。
  忽然一阵寒风裹着冷雨自天井吹来,*冷不丁地打了个激灵。
  *苦笑着摇摇头,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情。
  无可奈何的*,忽然又想起于都河旁毛泽东那无可奈何的一瞥。
  一九三四年秋,江西于都县城北门傍河的一所灰砖瓦房里。
  刚从瑞金红军总部开完会欲返回前线的*、聂荣臻特意绕道于都去看望毛泽东。
  三人在小院内的长凳上坐下来,已怀身孕的贺子珍倒上茶水。

铁流涌进 三(4)
望着面容憔悴的毛泽东,聂荣臻说:“我和林军团长到总部开会,顺路来看看主席。”
  *腼腆着脸,两眼期盼地望着毛泽东,开门见山就说:“总部只命令我们做好战略行动准备,但不知向何处去?”
  毛泽东深邃幽深的眼神紧盯着*,目光中隐隐闪过一丝无可奈何的神情。
  良久,沉思不语的毛泽东猛吸了一口自卷的宝塔牌香烟,吮吮下唇说:“去命令你们去的地方。”
  旋即,毛泽东爽朗一笑道:“你们来得正好,瞿秋白新开了一家图书馆,走,一起去看看!”
  身为红军高级将领的*当然清楚,自己心中十分仰慕钦敬的大恩人、中央苏区的缔造者——毛泽东,此时早已大权旁落。无论在中革军委还是在中央政府中,毛泽东虽然还挂着政治局委员、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的空头衔,却无任何实权,甚至连发言权也被剥夺了。
  莫斯科归来的百分之百布尔什维克者们,经过精心策划,巧妙地通过三次会议,便一步步剥夺了毛泽东的军权,并一步步将他架空,最后索性将他一撸到底,晾在了一边。
  赣南会议,撤销毛泽东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职务;
  宁都会议,撤销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
  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