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板凳,一年年坐下去,把行情一点点降低;最后去跳牛肉场。再不然,”经纪人很严肃地说:“你就先别太高估,从跑龙套干起,好好表现,慢慢往上爬。”
你有多少斤两?
在台湾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我在电视公司上班的时候,总不平。为什么有些年轻人从演员训练班学起,几年下来,也跃不上荧幕?又为什么有人连摄影棚都没进过,却一下子被发掘,突然当上主角?
制作人给我的答案很妙:
“有幸,有不幸。你如果自认有才具,是凤凰,就可以拿乔,非枝头不站。如果没把握,就由树根爬起,说不定有一天也能站上枝头,变成凤凰。”
他让我想起一位美术系教授的话:
“作为一位画家,画价可以由你自己定。你可以自视很高,才毕业,一张画就卖十几万。你也可以很保守,由一万块钱标起。但是你也得知道,前者可能几年卖不掉一张,有一天又突然大红,成了名家。至于后者,你可能卖得好极了,但从起初,就被定位成‘市场画家’,一辈子也翻不了身。”
他所说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是:
“记住!从一开始就认清自己的能力,再为自己定个价。如果定错,可能影响你一生。”
看重自己与认识自己
每次看见自视甚高的朋友,一再拒绝不合他理想的职位,终于怀才不遇。或是在结婚生子,家庭的压力之下,居然放弃半生的坚持,做了令人难信的选择。我在想:
一个人应该先看重自己,立志成为伟人呢?还是应该随时认识自己,为自己定下个适当的价码?
谈智能
那些智商高,又有傻劲,
看到一个苹果落地,
就去想出“万有引力定律”的,
可以成为牛顿。
那些自恃聪明,就不学不思的,
则成为了“钝牛”。
天才与白痴
有位朋友被他孩子的老师请到学校谈话。
“你的儿子太让我头痛了!”老师劈头就说,“有一次我讲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很穷……’话还没完,你儿子就问:‘他有没有爸爸、妈妈爱他?’我说:‘有!可是死了。’你儿子又问:‘那他有没有朋友帮他?’”老师摇着头说:“天哪!我这故事才讲一句,他已经问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问题,害我一堂课,故事才说了一半。”
最后老师作结论:“你得把他送进特殊学校。他不是智能不足,就是天才。”(后来他进了天才班)
很平凡的人可以是天才
隔不久,我在美国华盛顿的一份报上,看到个有意思的消息,也是关于天才——
一个在威斯康辛州中学毕业之后,就跑到纽约当*的二十岁女孩子莉特,痛恨许多人认为她是“波大无脑族”,居然参加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大*合举办的“智商比赛”。结果以一百九十六分压倒四所大学的顶尖高手,得到第一名。
莉特拿了一万美元的奖金,继续当她的*,据说因为“闯出知名度”,还身价大涨。
然后,我又看了达斯汀·霍夫曼演的《雨人》。所谓“智障”的达斯汀虽然看起来呆头呆脑,却表现了异于常人的聪明。我记得很清楚的一幕——
一盒火柴打翻在地上,达斯汀只看一眼,就准确地说出火柴的数字。数数看,一点也没错。
据说“这种人”常有特殊的计算能力。好几位数连续加减乘除,他们能像计算机一样,快速地答出来。心理学家的分析是:他们的脑海很单纯,所以东西进去,完全不受干扰,而能整齐地排列、组合。
于是我想,天才与白痴,表面看有什么分别呢?天才太会联想,你告诉他十件事,他可能只记得一件,因为那一件已经让他“想不完”。结果他死心眼地想来想去,把一般人认为简单无比的东西,想个没完,活像什么都不懂的白痴。爱迪生小时候,不就被这样认为吗?
牛顿与钝牛
但是相反的,天才又可能因为一想就通,而懒得去想。
美国有个天才人协会,里面全是智商特高的。但是许多人不但没做特别用脑的工作,反而做粗工。原因是,他们在学校看什么,都瞄一眼就懂了,于是不下工夫,功课奇烂。到社会上,也难得专注,到头来没一样专精。
我儿子有位绝顶聪明的同学就是这样,高一、高二时猛玩,只要考试前看看书,就能拿满分。可是上了高三、高四(美国高中为四年),成绩却一落千丈,后来连人都不见了。原因是,有些东西可以靠聪明,有些东西不能只靠聪明。当他每样都“十窍通了九窍”,学问做得不踏实,到头来反而“一窍不通”。
所以那些智商高,又有傻劲,看到一个苹果落地,就去想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可以成为牛顿。那些自恃聪明,就不学不思的,则成为了“钝牛”。至于天生愚笨,却能用这与生俱来的“空空头脑”,不断努力,往里面堆学问的,也能有过人的成就。
人的伟大,在于自我的超越
二十多年前,当我在高中做导师的时候,班上有个学生,手指总缠着纱布,不是这根指头,就是那根指头。有一天,我好奇地问他原因。他说:
“因为当我不用功的时候,就恨自己,用刀片割一下手指。过不久,又不用功,我就又割一下,所以总是有手指包着纱布。”
我把他训了一顿,不准他再用这种苦肉计,并偷偷观察他。我发现他其实很用功,当别人睡午觉或打球的时候,他还猛K书。只是他可能真不聪明,就是考不好。
我偷偷盯着他,看他皱着眉,读两句,就扬起脸想,想不通,摇摇头,又低下头念。有时候,还不断用拳头敲自己脑袋。
起初,我觉得同情,觉得好笑。但是渐渐地,我对他产生一种敬意。
世上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呢?我们长得聪明、漂亮,都不值得骄傲,因为那是父母给的。真正值得骄傲的,是我们自己的努力。
当别人读三遍就会的东西,我要读三十遍才通。我就硬是读三十遍,用我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
这,才是我之为我啊!
向迟钝处下工夫
有一天读到曾国藩的话:
“为学不可全恃明快,要思量到迟钝处。”
真是拍案叫绝!曾国藩是何等智慧、何等学问,却能说出这样的话。或许也正因为以他的聪明,还能如此想、如此下工夫,才能有曾国藩的成就。中国绘画理论说:“大拙便是巧处,大巧便是拙处。”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一个人无论天生聪明或驽钝,他如果能有过人的成就,必然在“迟钝处”下过苦功。别人不去想的,他去深思;别人不曾做的,他去尝试;明明办不到的,他硬去办。
我相信,这些成功者之中,必定有许多带傻劲的天才和下苦功的笨蛋。但是,他们的成就,可以完全一样。
谈创造(1)
为什么运动会上,
我们的“草上飞”“翻江蛟龙”和
“铁布衫、金钟罩”都不见了呢?
为什么我们后门的喜马拉雅山,
总由外国人征服?
写一本我们的秘笈
初中时,我常偷看武侠小说。母亲一不注意,就掏出武侠小说,听她走近,再把小说藏起来。
武林盟主
看武侠,我最爱的情节,是身负血海深仇的少年,被仇家一掌劈下悬崖,醒转时,发现自己正巧掉进一个洞穴。突然闻到异香,循香找去,原来是由一个奇怪的果子散发出来。这时正饥肠辘辘,也顾不得那果子是否有毒,一把摘下来吃了。突然腹痛如绞,拉了一泡奇臭的大便之后,居然觉得身轻如燕,原来吃的乃是千年才成熟一次的灵芝仙果,不但脱胎换骨,而且顿时增加了一甲子的功力。
接着往洞穴深处走去,看到一位坐化的老僧,身边留下一本秘笈,或在岩壁上刻着许多图像。少年磕头拜了师,把师父埋葬之后,便照着秘笈和图像练功。由于灵芝仙果的帮助,没多久就练到“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境界。于是轻轻一跃,便飞出洞穴、飞上悬崖,以少年英雄之姿,锄恶去奸,雄霸武林。
“多好啊!”我常阖上书想:“谁能猜到这迷倒天下女子的俊美少年,竟是不久前,被仇人追杀落崖,手无缚鸡之力的笨小子。而当他一出手,各大邪派的高手掌门,就一一倒下,又是多么过瘾的事?”
我想,这正是青春少年,都爱看武侠小说的原因吧!那里面有另一种公主和白马王子,让我们幻想自己也能这样一步登天。
他可不是一步登天吗?那是多么亿万分之一的机运。落进山洞、吃到灵芝仙果,得到武林最高的秘笈,天下最美好的事,全落在他身上了。
只是,我偶尔也会想,他自己的努力在哪里?难道一本秘笈、一个仙果,就能把一个毫无武功的人,一下子送上武林盟主的宝座?
“壁虎功”与“传音入秘”
那时候,同学们也常在一起“臭盖”,有人拿出《易筋经》,说练了之后可以缩骨,连手铐也铐不住,监牢也关不了。
也有人说书上讲,在地上挖个深坑,脚上绑铅块,每日站在洞底,试着往外跳,有一天跳出来了,“轻功”就练成了。卸下铅块,能一跃就上房顶。
还有人说练“壁虎功”,是先拿一条木板,斜靠在墙头,每天走上走下。隔一阵子,就把木板靠近墙,立得陡一点,还是在上面练走。就这样,木板愈立愈直,最后根本贴在了墙面,那就是练成的时刻,可以像壁虎一样,“吸”在垂直的墙壁上游走自如。
更有人学着尖声讲话,说这是练习“传音入秘”,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之外,跟特定的人说话,而旁人听不见。再不然,则是拿树叶扔来扔去,说有一天可以练到“飞叶伤人、米粒打穴”的境界。
说者目光如炬:“要知道,中国高手若是跟洋人过招,一拳打过去,表面没事,却能让对方五脏移位。西方拳王如果一拳打来,中国高手根本不用躲,一运气就能把对方弹出几丈;再不然用吸星*,让敌人的拳头被吸在高手的身上,怎么用力也抽不走。”
跟着有人附和:“可不是吗?别以为洋人篮球打得好,据我老头说,以前某队有个点穴高手,洋人运球到篮下,高手轻轻一点,洋人就像个雕像一样不会动了。”
大家都眉飞色舞、眼睛冒出奇异的光彩,好像中国突然变成天下第一强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谈创造(2)
只是,有时候我也想,为什么运动会上,我们的“草上飞”“翻江蛟龙”和“铁布衫、金钟罩”都不见了呢?为什么我们的“异人”都在高山,而就在我们后门的喜马拉雅山,却总是由外国人征服呢?
我们在哪里?
几十年了,这些疑问总袭上我的心头。每次在运动场上,看中华健儿败下阵来,我都这样想。
近几年研究中国体育史,看早期“马王堆”出土帛画上的“道引术”,我更想:为什么中国人有那样玄妙的吐纳、采补的功夫和“炼丹”“辟谷”的方法,却在以前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呢?
学国画时,我们要临摹“名家巨迹”,学习古人创造的各种“叶点”和“皴法”;学书法时,我们要临法帖,学“永字八法”;学功夫,我们要练拳法,跟着师父摆出“白鹤晾翅”“抱虎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