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子兵法与养生治病-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还有很多,而且多有简便易行的特点。如用艾灸足三里穴(膝下外侧三寸处)可以改善肠胃功能,增强体质,所谓“要想身体安,三里永不干”。
  ◎“药食同源”——食疗
  中医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任何食物调配得当都可达到防病强身的目的。
  食疗方 制法 功效及注意事项
  野*沏水代茶 用滑石六份、生甘草一份(称“六一散”),煮水服用,可以清热而预防中暑 清头明目,春天最宜饮用
  生姜红糖水 生姜与红糖加水小火烧开 散寒气,淋雨受寒后应饮一大碗,能预防感冒
  秋梨膏 去皮鸭梨制成梨蓉和梨汁,加入姜丝、干红枣、冰糖小火慢煮约30分钟,滤渣取汁后加蜂蜜饮用 润肺止咳,预防因秋天气候干燥引起的咳嗽
  莲藕冰糖水  莲藕焯水,去皮后竖切成长条,与冰糖一起煮 润肺,对咳嗽痰中带血的病人有治疗作用
  涮羊肉 入滚开的水中涮熟食用 羊肉是热性食品,冬天吃涮羊肉可以御寒,夏天不宜
  紫苏叶、生姜 洗净生吃 能解鱼蟹毒,吃水产品时可配合食用
  枣仁橘皮茶 炒枣仁同橘皮煮水 健胃安眠
  蜂蜜山楂水 蜂蜜与山楂同煮 既能润便,柔化血管作用,老年便秘之人,食之最宜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防于未乱,治于未病(3)
食疗方 制法 功效及注意事项
  苡米粥 生苡米煮粥,或将生苡米配合大米煮粥 预防和治疗慢性肾炎和冠心病
  当归羊肉汤 将当归、生姜、羊肉同煮熬汤饮用 治疗妇女因虚寒而月经崩漏不止
  枸杞酒 枸杞子泡酒 久服有补肾功效,能治肾虚阳痿。年轻火旺之人不应饮用,否则容易出现头晕、目赤、耳鸣等症状
  显而易见,防与不防是大不一样的。未病先防,对于个人来说,可以抵御疾病的侵袭,增进健康,延年益寿;对于国家来说,可以增强国民的体魄,减少疾病的流传,乃至于提高生产力。而且,与“渴而穿井,斗而铸兵”相比,未病先防显然容易得多,有效得多,可谓事半而功倍。在某种程度上来看,防病比防敌更加困难。敌人往往是明确的,疾病却往往看不见摸不着,需要更加耐心、细致地防备,切忌事不大而不为,害不大而不防。
  ◎疾病防治和中医养生
  中国医学自古就善于运用药物、针灸治疗调整人体脏腑经络平衡,强调以养生来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健康目的,实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的防病思想。疾病产生的主要因素,却在于人体虚与不虚。因此预防疾病不仅要避免外来的致病因素,更重要的是如何保养正气,达到养生的目的,形与神俱,终其天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七情过度,精神过用,可以伤神,以至形体损伤。《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意思是要少思寡欲、胸怀宽广、乐观,以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使精神始终保持正常状态,从而使神明而形安。
  《上古天真论》中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饮食不节可以伤形,即“形食味……味伤形”;起居失常也可以伤形,即“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不节,尤能耗伤精血致形败神伤。因此我们不可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不可房劳过度。要有适宜的生活规律,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劳逸适度。《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之说,疲劳过度会影响健康。然而,不劳动同样会影响健康。华佗云:“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气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说明适当的体力劳动,不但能够锻炼体格,使精力充沛,而且有预防疾病的积极意义。
  除了以上三点外,还有就是避其邪气,也就是避免外邪对形体的损害。还应运用气功强身。气功具有舒利筋骨、强身健体、充实精力的功效,起到正气存内、精神内守等良好作用。
  中医养生的精髓在于调摄人体自身的精气,控驭人体自身的情志,以维持平和的状态,颐养天年,可以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2.兵家重防微,医家重杜渐(1)
“微”就是微小。然而对待微小的不同态度常常成为智与愚之间的分水岭。早在《孙子兵法》产生之前,被誉为兵家鼻祖的姜尚在其《太公兵法?金匮》中就指出:“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看到了“微”是祸端,不可低估。历代智谋之士无不重视防微杜渐。因为“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后汉书?丁鸿传》)。这是无数历史教训的总结。唐玄宗忽略了这一点,结果导致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其实,早在安禄山任平卢兵马使时就有人指出他有谋反之心,但是唐玄宗不以为意,反而被安禄山的甜言蜜语所迷惑,竟然使他同时兼任三镇节度使,掌握十五万大军。这真是养虎遗患。所以,公元755年安禄山伙同史思明在范阳起兵谋反时,唐玄宗仍然沉浸在轻歌曼舞之中,完全没有戒备,以致叛军势如破竹,一举攻破洛阳。虽然经过郭子仪等将领长达八年的奋力反击,终于平定了叛乱,但是大唐江山也因此而大伤元气,一蹶不振。这其中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而且是有广泛借鉴意义的。
  在医学上,中国传统的医家们很早就认识到,病邪通常是由表入里的,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坐失良机,疾病日趋深重,恢复也就不易。例如,感冒表面上看起来是小毛病,不少人不予重视,不加任何调治,以为抗几天就会好起来。殊不知,肺炎、气管炎、肾炎、时肌炎、风湿病等等,往往就是由这小小的感冒进一步发展而成的。不但外感病是这样,脏腑有病也是这样。脏腑有病也会相互传变。肝病会影响到脾,脾病又会影响其他脏器。所以,《黄帝内经》指出:“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治五脏者如攻城,系不得已而为之。这一主张的核心是要求对待疾病除了平时注意预防外,还要进行早期治疗,这样才能在病情容易治疗的时候一劳永逸,或者防止病情恶化。反之,则危害至深,难以治愈。
  中国古代有一个关于“讳疾忌医,病入膏肓”的故事——扁鹊见齐桓公,形象地说明了防微杜渐,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史记?扁鹊传》记载说,战国时名医扁鹊,有一天去见齐桓侯。他发现齐桓侯气色不太好,直言说:“您有病!这病在皮肤里,现在还不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恐怕就要恶化。”齐桓侯冷冷地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齐桓侯很不高兴地说:“做医生的总喜欢把没病的人平白地说成有病,以显示他的医术高明。”
  过了五天,扁鹊又去见齐桓侯,严肃地说:“您的病进入血脉了,若不赶快治疗,就会更严重。”齐桓侯还是不信。
  又过了五天,扁鹊再去见齐桓侯,惊叫道:“您的病已经深入到肠胃了,再不治,就有危险了!”齐桓侯完全置之不理。
  又过了五天,扁鹊一见齐桓侯,话也不说,转身就走。齐桓侯反而觉得奇怪,便派人向扁鹊问个究竟。扁鹊说:“病在皮肤,是容易治的,用热毛巾敷一敷就行了;病在血脉,也不难治,可以用针灸的办法;病到了肠胃的时候,也还有办法,吃几服汤药,仍有治好的希望;然而病入骨髓以后,就什么办法也没有了。现在桓侯的病就是已经到了骨髓里了。”
  五天以后,齐桓侯果然病情加重。急忙派人请扁鹊,扁鹊早已不知去向。不久,齐桓侯就病死了。

2.兵家重防微,医家重杜渐(2)
这个故事是有典型意义的,发人深省。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就十分推崇这个故事,并在《伤寒论》中作了深入的分析。他说,“通常疾病刚刚侵入人体时,风寒既浅,气血脏腑尚未受到伤害,及时治疗自然比较容易。如果任凭邪气深入,则邪气影响体内的正气,并与之混合在一起。这时,欲医治邪气则妨碍正气,欲扶持正气则帮助邪气,即使邪气逐渐消失但正气也已经受到伤害。如果得病之后,不加注意,继续操劳,使病情加重,以致病上加病,那就尤其危险。”他告诫人们,如果稍有不适,必须及时调治,切不可象齐桓公那样讳疾忌医,以为病小而不加重视,以致逐渐深入;更不可勉强支持,使病加重,造成无法医治的后果。这是人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而医生则更应当注意对病人进行早期治疗,将病情遏制在萌芽状态。
  在医疗条件有了很大发展的今天,防微杜渐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人们不仅强调早期治疗,而且进一步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简称为“三早”。许多事实证明,只要做到“三早”,即使对令人谈之色变的“不治之症”——癌症,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定期进行体格普查及疾病筛检,则既可使一些肺结核、肿瘤、肝炎等疾病的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缩短疾病过程,提高疗效和减少费用,同时还有利于防止疾病蔓延。
  ◎上医治未病
  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就叫“未病”。“未病”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未病”为“无病”,即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也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状态。二是“未病”为病而未发,即健康到疾病发生的中间状态。三是“未病”可以理解为已病而未传变。
  “治未病”的说法起源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灵枢?逆顺》也提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后,“治未病”的思想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与完善,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浩瀚的中国医学宝库中,“治未病”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辨证施养、平衡阴阳、精神内守、正气为本六个方面。
  中医主张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护人体的阴阳平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通过精神调控,使真气从顺,从而使疾病不能发生或发展。
  “治未病”强调人们应该注重保养身体,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抵御病邪能力,达到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生病之后防止进一步发展、疾病痊愈以后防止复发的目的。中医“治未病”运用于亚健康、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养生,可以消除或减少精神、心理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致病因素”的影响,达到维护人体健康状态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3.守我岩疆,先安未病(1)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最主要的是十二脏腑。《黄帝内经》中一段颇有意味的对话,生动形象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这十二脏腑的功能及相互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