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载。
当然,中国与古罗马之间的交流,决不仅是商业往来,也有不少文化交流。在这方面,最突出的莫过于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风格借丝绸之路而东传。“希腊式佛教艺术”连同印度佛教,随丝路的开通而传入中国。从新疆的克孜尔、库木吐喇直到甘肃敦煌、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等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从菩萨、飞天的形象到藻井、佛龛的形饰,都可以依稀看到西方古典传统的某些流风余韵。然而,从评价罗马文化的角度看,我们要强调的却是罗马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传为美谈的“西风东渐”运动中的贡献。因为中亚贵霜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初期都处于公元1至2世纪,此后从贵霜经阿富汗而传入中国的佛教艺术,实际上是在不断有从西方传来的新风格之影响下取得的新发展,犹如波浪之前推后涌,希腊化居于前,而罗马化则续于后。这时西方政治势力在中亚已不复存在,文化影响却借丝路而常见更新。
第一章 永恒的罗马(11)
在较长时间里,人们在中国石窟宝库中看到的魏晋至隋唐艺术中的西方影响,通常一律视之为希腊文化因素,实际上毋宁说得之罗马的为多。中国石窟造像和雕饰的某些浑圆流畅、动态鲜明和华丽雅致的西方古典风韵,其渊源实为罗马帝国古典艺术与巴洛克的综合风格。公元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中说:“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矣。”已经提到大秦的名字,不过作者杨炫之可能没有想到,就在洛阳城外的宾阳洞中,那些雕花镂藻的圆柱和驰神入幻的造像,其渊源即溯至遥远的大秦,它们形象地反映了大秦在古代“西风东渐”中的贡献。
另外,考古发掘的成果,弥补了有关文献的缺失。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牛津大学的著名汉学家德效谦提出,中国西部地区有一座大约2000年前建造的“罗马城”。德效谦在《汉书?陈汤传》中发现有这样的记载:
公元前36年秋天,由西域都护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率领的4万汉军,经长途跋涉到达伊塞克湖地区,在康居与匈奴郅支单于的军队对峙。在汉军营地,可以“望见单于城上立五彩幡帜,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
这个“鱼鳞阵”,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记载。要将军队列阵布局成为鱼鳞状,未经过严格训练并有相应条规指导,是难以做到的。像匈奴这样的游牧部落,打起仗来多凭蛮力硬拼,往往无章可循,他们怎么能掌握这种战争的艺术?
对于这支训练有素、会摆“鱼鳞阵”的军队,德效谦提出,汉军在郅支城外见到的“鱼鳞阵”,是典型的古罗马作战阵列——迭锁盾龟甲形攻城阵,这种阵列其他国家的军队都不曾用过。他们使用的是长方形盾板,其正面呈圆凸状,手持盾板上端的士卒并肩站在一起。这种景象在一个典型的中国平视绘画者看来,必然极似鱼鳞。1957年,他在长篇论文《古代中国的一座罗马城》中进一步指出:汉军在这次战争中斩杀郅支阏氏、太子、名王以下约1500人,生擒145人,降虏千余人,并将这些人分配给了派兵助战的各城邦国。他认为,生擒的那145人即会布“鱼鳞阵”的“百余人”,他们看到郅支被杀后,停止了抵抗,自愿降服于中国人。于是,他们被安置在一个特设的边境城镇,该城就以汉代对罗马国或罗马人的称谓“骊干”命名。这座中国西部的“罗马城”,到公元746年被西藏(吐蕃)人占领之前一直存在。德效谦的论点颇具说服力,然而不足的是,他没有讲清这100多名罗马士兵是如何流落到匈奴去的。
关于这一群罗马士兵的来历,数十年来,中外学者提出两种见解。以澳大利亚学者戴维?哈瑞斯为代表的基本看法是:这些士兵是在公元前54年以后流落到匈奴的。公元前54年4月,罗马“前三头”之一的克拉苏,虽已出任叙利亚总督,为了在军事上建立功勋以增强自己的实力,不顾他人劝阻,贸然对安息国(帕提亚)发动军事进攻。安息人起初失利,后来顽强抗击,以守为攻。第二年5月,在卡雷地区实施大规模伏击战,使罗马军队遭受重创,4.2万来犯罗马军队全军覆没(约2万人丧生,1万人被俘,另有1万余人败逃叙利亚),克拉苏也亡命沙场。由克拉苏的儿子率领的一支部队,经过10多年的曲折迁移,成为北匈奴的附庸。公元前36年汉军与匈奴一战之后,他们消失在中国境内。
中国则有学者认为,这一批古罗马士兵大约在公元前100多年来到中国。根据出土文物并参考有关记载,“骊干”城应为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0年)所置。有史书称,公元前2世纪末叶,罗马人与波斯人在西亚会战,一支古罗马远征军战败后东逃,但任何西亚史料中也查不到他们的下落。有人推测,这支部队的少数人最后逃到中国河西走廊地区安居下来。
1989年,澳大利亚戴维?哈瑞斯专程来华,他与兰州的两位史学家合作,借助一张公元前9年的汉代地图,找到并确认了“骊干城”。它位于兰州西北约300公里的永昌县,距县城60公里。古城遗址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10多米。土筑的城墙已大部分坍塌,南城墙的正中开有城门。据说,这座世人瞩目的河西走廊“罗马城”将在不久后开始发掘,以破解这个历史之谜。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性崇拜(1)
性崇拜是全人类文化不发达时期(主要是原始社会)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也属于性文化发展的初始阶段。这种现象存在于古罗马,当然也存在于古代中国,其表现形式与实质几乎是一模一样。
性文化就是人们对性的认识,性是怎么回事,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实现性的三大功能——快乐、健康和生育。对原始人来说,他们对周围的许多现象不能理解,例如为什么会刮风、下雨、打雷、闪电,认为必然是冥冥之中有神力或魔力存在并发挥作用,于是杜撰出雷公、电母、雨师、风伯的神话来加以崇拜。同样,他们也不能理解山何巍峨,水何奔流,石何坚硬,树何葱葱,于是出现了山崇拜、水崇拜、石崇拜和树崇拜。
同样,他们对性也有许多问题不能理解:一是人为什么有性欲、性冲动;二是性交怎么能产生如此高度的快感;三是女人的肚子里怎么会钻出个孩子来。这也就是中国的古书上所说的“男女相视,彼何凹,我何凸?以凸试凹,甚觉美快”。由于不能科学地、合理地解释这些现象,因而产生了许多错误的、幻想的观念,精灵、神、魔力等等,就是这种幻想观念的重要内容。这些错误的、幻想的观念,是以不发达的经济因素作为基础,是原始初民对自然界的无知、软弱无力和依赖性、被动性等消极方面的反映,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是一种文化现象。性崇拜是人类认识自己、认识性现象的开始,而且是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古罗马民族当然也不例外。
性崇拜的主要内容是生殖崇拜、性交崇拜与生殖器崇拜。
在原始初民的生活中,性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和大自然搏斗,是十分艰苦的,饥寒、病痛以及野兽的袭击,时时在威胁他们的生命,而只有性交能给他们如痴如狂的快乐。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巨大的快乐,认为一定有神力在,于是产生了性交崇拜。他们能直观地感觉到性交是男女生殖器接触的结果,于是又产生了生殖器崇拜。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原始初民还认识不到生育和性交有什么必然联系,只是看到从女人的腹中会钻出一个小生命而感到十分神奇,认为冥冥之中有神灵在起作用,从而又产生了生殖崇拜。以后,当他们逐渐认识到生育是性交导致怀孕的结果时,生殖崇拜也成为性崇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更加强了对性的崇拜。因为人丁是否兴旺,关系到一个氏族和部落的兴衰,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多,生产力就高,战斗力就强。所以,从这个发展过程可以看到,生殖崇拜、性交崇拜和生殖器崇拜,构成了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共有的古代性崇拜的三个主要内容。
生殖崇拜是性崇拜的核心内容,有些学者干脆就把生殖崇拜和性崇拜画上了等号。如果说性交崇拜只是基于男女在性交时所产生的高度快乐,生殖器崇拜只是对性器官的构造与功能不了解而产生的一种愚昧,那么生殖崇拜却涉及原始人的生存、发展和延续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添丁进口才能兴旺发达。而且这种观念一直流传到现代社会,如果要严格地划清界限,在现代社会中只不过是把生殖“崇拜”稍稍修正一下成为对生育的“重视”而已。
千万年以来,生育和生命起源的神秘性是自然神秘性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说从人类诞生的时候开始,这个最深奥的自然之谜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而且有各种各样的推测。在所有的宗教中,最深刻、最受人重视的自然属性就是生育和生殖能力。圣保罗说:
第二章 性崇拜(2)
一个男人……应喜悦他的妻子,他们俩应是一个肉体,这是一种伟大的神秘性!
对女人的尊重,几乎可以叫做现代人的自然宗教,这是由于男人承认或无意识地本能地承认,女人在某种表现意义上是男人由之而生的种族的类型、代表和象征,是掩盖男人秘密的不朽而神秘的生命的象征。女人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个人的品质,而是因她母性的美德,母性把她奉献给了种族的利益。
女人,任何女人,每个女人都妙不可言。当我们思考她们所具有的一切时,把她们的纤细同男人的粗糙相比较时,她们身上惊人的创造力——她们的母性,她们的优美雅致,连同她们富于牺牲的精神和忍受痛苦的能力,会使我们任何一个男子身上的担子显得微不足道。上帝知道,甚至她们中间最不怎么样的人,也值得男人屈膝去崇拜!
所以,人类历史上存在的生殖崇拜,总是和女性崇拜、母性崇拜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们经常谈到“大地之母”,最早的希腊神话中就有关于地神盖亚的传说,这种传说在许多民族、许多国家中都很相似。在古埃及,有个神叫玛或莫特,她是大地,是“善良的母亲”。印度人的圣书《梨俱吠陀》中说,梵天和玛雅相结合而生万物,玛雅是“众神和万物的善良母亲”,至今在印度还受到崇拜。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也崇拜她,但是她的名字变成了迈亚,即阿特兰提斯的女儿。对她的崇拜之后遍及整个欧洲,如法国和西班牙的玛耶、英格兰的梅女王等。在史前墨西哥,她被当作玛由尔即“神和人之母”来崇拜。自6世纪以来,对她的崇拜已被大部分基督教徒以圣母玛利亚之名正式承认,她成了上帝的母亲、天后。
“玛”的意思是大地或自然,对她的崇拜意味着感激大地之母产生、哺育和供养万物。值得注意的是,“玛”这个音或类似的音在全世界都是指母亲,应该说这不是偶然的。
圣母崇拜是基督教化的母性崇拜。“Ma Donna”(圣母)是意大利词。圣母在雕塑品中一般被表现为抱着孩子的形象。有时她戴着王冠,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