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涯忝侵冈鹞颐堑难月酃剂耍忝且材苷庋雎穑磕忝怯姓庋恼渭曳缍嚷穑磕忝怯姓庋牡柯穑俊保ㄋ模�12月23日稿中有个地方涉及英共领导,讲“英国共产党执行委员会一月十四日的声明说什么中国共产党没有接受苏共关于‘进行共同讨论’的要求,这种说法完全是毫无根据的捏造。尽管我们对英共是尊重的,但我们仍然不能不指出这一点”。书记处讨论时,大家觉得这段指责英共的文字还需斟酌,虽然后边补了一句“我们对英共是尊重的”,但说英共执委会是“捏造”,语气仍嫌过于生硬。当会上议论用这样或那样较为委婉的辞句代替“这完全是毫无根据的捏造”这个说法时,小平同志灵机一动,根据我们当时所掌握的一个内部情况,提出可在这段文字中加一句话,改为:“据说,这是另一个兄弟党告诉他们的。我们必须郑重指出,这完全是毫无根据的捏造。”加了这个短句,不仅为英共作了某种开脱,而且“这完全是毫无根据的捏造”这一反击的拳头主要不是打在英共身上,而是着实地打在别人身上了!(明眼人不难看出这恰好打在苏共领导身上。)这种写法,可谓神来之笔。 txt小说上传分享
“前七篇”的起草经过(11)
这篇文章定稿后,作为《人民日报》社论,于1963年2月27日见报。
《再论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及《列宁主义和
现代修正主义》的起草经过
毛泽东提笔写道:陶里亚蒂等同志执意地要把公开的争论继续下去。那么,好吧,就继续争论下去吧。
“前七篇”中有两篇不是由8号楼写作班子起草和送审的。陈伯达主持起草了《列宁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作为第二篇答辩文章,以《红旗》社论形式发表;接着他又主持起草了《再论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关于列宁主义在当代的若干重大问题》,以《红旗》编辑部名义发表。(按照毛主席的意见,为了让大家有时间仔细阅读《再论》这篇文章,《人民日报》于1963年3月1日至4日分四天连载了这一长篇论文。)
《列宁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是一篇以列宁主义为武器从理论上批判现代修正主义的概括性较强的评论文章,通篇只在一处点了一下南共的名字,没有点苏共及其追随者的名字,而是在当代几个重大问题上把列宁主义的理论同现代修正主义的观点对照起来,分析和揭露现代修正主义的实质及其危害。熟读马列经典的陈伯达经常喜欢模仿经典作家某一篇文章的笔法及标题,《列宁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这个标题很明显地是模仿列宁1908年4月3日写的《*主义和修正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报刊宣传中明确打起“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旗帜是从1958年5月5日《人民日报》社论《现代修正主义必须批判》开始的,当时是直接指向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领导人的。这是一种方式。1960年纪念列宁诞生90周年发表的“三篇文章”,矛头也是直接指向“南斯拉夫修正主义”,但实际上也针对苏共领导的某些错误观点。这是第二种方式。到1962年底1963年初,欧洲几个兄弟党的代表大会上出现一股攻击中国共产党的浪潮,我们连续发表文章予以回答和反击,直接指向这几个党的领导人,间或用无人称句式揭露和批判苏共领导的言行,但仍未点苏共领导的名字。这是第三种方式。至于《列宁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这篇文章批判的锋芒则是指向现代修正主义思潮,实际上包括了所有当时我们认为是现代修正主义者的观点。这也算是一种方式。
陈伯达主持起草的《再论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关于列宁主义在当代的若干重大问题》,是一篇思想理论分量很重的大文章,它包括八个部分:一、引言;二、这一次各国共产党人争论的性质是什么;三、当代世界的矛盾;四、战争与和平;五、国家与革命;六、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七、两条战线上的斗争;八、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篇洋洋十万余言。文章主要以陶里亚蒂的一系列观点作为论文的由头和批判的对象,同时也涉及现代修正主义者的其他论点。文章引经据典,系统地阐述了我党多年来提出和坚持的关于当代重大问题的理论和观点,是对中苏两党关于意识形态问题分歧和争论的一个初步的总结。
《再论》的引言主要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毛泽东在审阅此文时,把大标题《列宁主义在当代的若干问题——评陶里亚蒂等同志的论点》改为《再论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列宁主义在当代的若干问题》,并在引言部分加写了几段气酣力满的文字,指出:“我们没有料到,陶里亚蒂等同志这次竟然利用自己的党的代表大会向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公开的攻击。他们既然这样直接地向我们挑起了公开争论,我们有什么办法呢?难道还能如过去那样缄默不言吗?难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不行,不行,不行。我们一定要回答。他们逼得我们没有别的路走,我们只好公开回答他们。为此,我们的《人民日报》在1962年12月31日发表了《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的社论。”“陶里亚蒂同志和其他某些意共同志对这篇社论很不满意,他们又接连地发表了几篇文章攻击我们。他们说我们是‘教条主义者和宗派主义者,用过激的革命词藻掩饰自己的机会主义’,等等。陶里亚蒂同志执意地要把公开的争论继续下去。那么,好吧,就继续争论下去吧。”“总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不行的。(原来这里还有一句“只许老爷开腔,不许小的吭气,是不行的”,后来去掉。)从古以来也没有这样一条被公众承认的不公平的道理。何况,我们共产党人之间的分歧,只能采取摆事实、说道理的态度,而断断不能采取主人对待仆人的态度。全世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一定要团结起来,但是只能在莫斯科宣言和莫斯科声明的基础上,只能在摆事实、说道理的基础上,只能在平等协商、有来有往的基础上,只能在*列宁主义的基础上,才能够团结起来。如果只许主人向仆人挥舞指挥棒,口中念念有词,说是‘团结,团结’,那其实说的是‘分裂,分裂’。国际无产阶级是不能接受这种分裂主义的。我们要的是团结,坚决不允许一小撮人闹分裂。”
“前七篇”的起草经过(12)
《再论》第二部分原小标题为“马列主义者同修正主义者、机会主义者的二次大论战”,毛泽东审稿时改为“这一次各国共产党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文章着重阐明了当前这场争论是*列宁主义者同现代修正主义者的国际规模的论战。《再论》的第三部分,在讲到核武器和核战争问题时,重新引用1960年《列宁主义万岁》中的一段话:帝国主义发动罪恶的战争,始终是我们所反对的,因为它会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牺牲。但是,如果帝国主义把这种牺牲硬加在各国人民头上,我们相信这种牺牲是会得到代价的。“胜利的人民,在帝国主义死亡的废墟上,将会以迅速的步伐,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制度高千百倍的文明,创造起自己真正美好的未来。”苏共领导及其追随者曾抓住上述 “废墟”二字,大肆歪曲和指责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再论》在这里给予了驳斥,指出他们的诡辩手法是把帝国主义制度死亡的废墟说成是“人类的废墟”,而恩格斯就说过“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制度,并且在它的废墟上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列宁也讲过“无产阶级要在资本主义的废墟上组织社会主义制度”,难道恩格斯和列宁都错了吗?《再论》的第四部分讲当代世界的矛盾,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中间地带”的理论,提出“美帝国主义者的奴役政策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矛盾,美帝国主义者向全世界的扩张政策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矛盾的焦点”。《再论》第五部分讲国家与革命,重申*、恩格斯关于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用什么代替被摧毁的国家机器的有关论述。文章直接批评“结构改革论”,实际上是批评苏共二十大的“和平过渡”论点。《再论》第六部分,阐述了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点,强调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再论》的第七部分阐明如何正确对待*列宁主义,如何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如何在坚持原则性基础上,实行必要的灵活性,并指出机会主义者、修正主义者讲的灵活性,实际上是抛弃原则的政策。
毛泽东在《再论》的最后部分,把小标题改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并挥洒自如地提笔补写了一大段生动的文字,给陈伯达起草的这篇理论性文章增加了浓郁的政论色彩和鼓动力量。现把毛泽东在结尾部分所加的整个这段文字抄录如下:“一种很有趣味的现象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普遍地出现了。什么现象呢?就是那些自称手中握有全部*列宁主义真理的英雄好汉们,却十分害怕他们所使劲地斥责的所谓‘教条主义’、‘宗派主义者’、‘分裂主义者’、‘民族主义者’、‘托洛茨基主义者’们为了答辩他们的攻击所写的文章。他们不敢在他们的报纸、刊物上发表这些文章。他们胆小如鼠,害怕得要命,对我们的答辩文章,不敢让自己国内的人民同它们见面,严密封锁,水泄不通。甚至用强大的电台干扰,不使人民听到我们的广播。可爱的掌握了全部真理的朋友们,同志们,你们既然肯定我们的文章是错误的,何不将这些错误文章通通发表出来,然后逐条予以批驳,以便在你们自己国内的人民中间能够引起痛恨,痛恨那些被你们称之为‘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反*列宁主义’的‘邪魔歪道’呢?你们为什么不敢这样做呢?为什么要封锁得铁桶一般呢?你们怕真理。(原来写的是“你们怕鬼”)一个‘教条主义’亦即真正的*列宁主义的巨大幽灵在全世界徘徊着,这个幽灵威胁着你们。你们不信任人民,人民不信任你们,你们脱离群众,所以你们害怕真理,害怕的情况达到那样可笑的程度。朋友们,同志们,好样的,站出来,双方互登对方一切批评自己的文章,让全国全世界人民去思考去判断谁是谁非。我们希望你们学习我们的榜样,我们就是这样做的。我们敢于全部全文地登载你们的东西。在登载你们一切痛骂我们的‘伟大’作品以后,然后逐条地或者扼要地驳斥你们,当作我们的回答。有时我们只登载你们的文章,我们不作回答,让读者们自己去思考。这难道还不算公平合理吗?现代修正主义的老爷们,你们敢不敢这样做呢?好样的,就敢。心亏理怯,色厉内荏,表面上气壮如牛,实际上胆小如鼠,那你们就不敢。我们断定你们是不敢的。是不是这样的呢?请回答吧。”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前七篇”的起草经过(13)
毛泽东对陈伯达主持起草的这篇文稿多次提过修改意见,并亲笔加了几段话。到2月20日,陈伯达把最后修改稿送毛主席审定时,毛主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