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绪义诗经 心得-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韩诗所述,赵苍唐意在讽喻魏文侯不要重蹈吉甫杀孝子伯奇的覆辙,而吉甫则是信后妻之谗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诗。这是西周时事,曹植在《令禽恶鸟论》有载,王先谦是坚信此说。但我认为既是西周时诗,魏文侯何以不知有此诗?而这个魏文侯恰恰又是史上一有名人物。战国第一个学术中心形成于三晋之魏的西河。这里有两个核心人物,一是魏文侯,一是卜子夏。礼贤下士的魏文侯也是魏国历史上最出色的一个国君。《史记·儒林列传》称“是时独魏文侯好学”。《汉书·礼乐志》说:“至于六国,魏文侯最为好古。”可以想像,如果是西周前诗,文侯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况且,此处魏文侯并没有杀击之心。击在中山,诉为太子,互不相干,反倒是赵苍唐提出要父子通使,赵讽此诗有些莫明其妙。以小人心度之,莫非还有挑起魏文侯杀击之嫌。赵云,“非敢怨也,时思也”,这句话也不通。连魏文侯一听就知:“怨乎?”,即文侯听出了诗里的怨意,马上质疑,赵一句“时思也”只不过是一种辩解。在我看来,这个赵苍唐纯是一小人耳。即便是一种“思”,明显不是那种子思父。与毛诗比起来,毛诗更切合诗旨。实际上,即便是今天看来,这种“思”也是一种忧思,一种带有天问的忧思。
  这首《黍离》,沈青崖说的好:“述其所见,既非托物,因所见而行为之靡靡,心为之摇摇,亦是实写其忧,而非由于黍稷引起,直是赋体,不兼有兴。”如果是子思父,则应该侧重思,而不是忧。而且,根据《诗经》的经验,写思往往多以比兴的手法。
  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一幅颓败的景象,而且这是一种无法修复的颓败,故都城阙已完全被“黍离”所取代,蓬蓬春色、葳蕤草木中透露着满目凌乱与荒芜,如同今天那无法修复的圆明园一样。彼,彼宗庙宫室。迈,行也。靡靡,犹迟迟也。摇摇,忧无所想。离离,散垂之貌。摇摇者,神魂之无主也;如醉者,意绪之俱迷也;如噎者,愤气之填满胸臆也。可见,愈是绿色离离,愈见出昔日繁华之瓦裂,见者之心都为之崩解。愈是春意盎然,愈是见出作者心中之冷。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做了肥黍的肥料。那么,导致这种剧变的到底是什么呢?“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人心里应该马上被唤回到当年那个烽火戏诸侯的年代。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黍离:悲悼故国的代表作(3)
此情此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忧什么呢?只不过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只不过是思往事,忧来者,只不过忧别人不理解我这种忧,还以为我别有所求。
  牛运震曰:“此诗纯以意胜,其沉痛处不当于文词求之。后人诗如‘山川满目泪霑衣,六朝如梦鸟空啼’之类,徒伤代谢而已,固无此怀古深情也。‘谓我何求’四字,说尽人世浅薄,一‘求’字误人,直到君国之义漠不相关,可惧哉。”
  此诗之奇就奇在这里。与其说是怀古,不如说是伤今。若今日果如离离禾黍这般春意盎然,倒也不必再问苍天,若今日已是一片秋意阑珊,倒应让诗人豪情满怀才是。诗人偏不写今日之风雨如晦,偏偏以禾黍离离之春意映出今日之如晦风雨。
  《诗经》时代的诗人不是为作诗而作诗,这一点与我们今人作诗绝对不同。诗人心忧为何,所求为何,指责何人,皆不一一道明,是情动于中,发至极处,语言自然流露。这种语言便是初民的原始语言,不同于后世之诗人靠推敲来炼字,炼成一种诗境。
  千载以来,每当碰到这样一种风雨如晦的时候,“黍离之悲”就起。哪朝哪代没有人唱过?左思刚唱完,杨衒之又唱;瘐信唱过,沈约又唱;杜甫刚走,刘禹锡又来;姜夔的《扬州慢》未停,吴梅村的《秣陵春》又响;而期间,四十三岁的文天祥所唱的更直追《黍离》:
  “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只不过场景由北国换到了江南,燕子还是那只燕子,离宫还是那种离宫,而只不过是把“黍离之悲”换成了另一个词“亡国之痛”。
  我读《黍离》之时,惜哉已不是春天,窗外的寒风和冷雨不时敲打着我的书窗,不禁冒出一身战粟:
  风也奇,雨也奇,风雨之中话黍离。风也真,雨也真,至今仍忆卢沟桥。
  

君子于役:女人天生的母性(1)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王风·君子于役
  有道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女人天生具有一种母性,不管是儿子远行在外,还是夫君行役在外,女人的母性总在这个时候表露无遗,即便是丈夫,也会被当成了不懂事的儿子。具有母性光辉的女人,总是最温馨最动人的。
  有过牵挂经历的人们,应该知道,一年之中,思念一个人最厉害的时候是在春天或秋天,春色撩人,秋景迷人,这样的季节最容易撩起两情相悦之间的互相牵挂,拨动男女之间的那根驿动的心弦;而一天之中,最容易激起相思和牵挂的时候不是早晨,也不是晚上,而是日暮时分。
  日暮时分,一切由喧嚣开始归于宁静。太阳的余晖仍在,黑夜还没有完全降临,在那隐约的光影中间,鸡们狗们都开始回家,牛羊也从山上下来,悠悠地往家赶,在外劳作的人们都拖着一身疲惫、披着一层日影走向家门,家的感觉在这个时候最明显最强烈。倘若回到家,看到的是冷冷清清的灶台,那人一定会生出一股凄清;倘若平时该回来的人没有回来,那心里自然陡生一种惆怅。日暮时分,最烦心的是,又是一天过去了,栏杆不知又望断了几根。
  在唐诗宋词的国度里,“日暮”一词在诗词中出现的比率是那么的高,令人吃惊。我搜检了一下,有136首宋词、496首唐诗写的都是日暮时分诗人的感慨。原来在游子的眼里,日暮时分也是他们最思念故乡、思念朋友、思念亲情的时候。
  日暮天寒,激起了游子浪迹天涯的凄凉和苦楚,“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飞鸟尚且知还,游子却欲归不能,怎能不生出“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的长叹?而那份悠长的牵挂,更令人愁肠百结。“垂天翼,飘然万里,愁日暮、佳人未归。”“扁舟日暮笑声远。对此令人肠断。”“旅行虽别路,日暮各思归。欲下今朝泪,知君亦湿衣。”“日暮无人伴幽独。光阴双转毂。可惜许、等闲愁万斛。世间种种,只是荣和辱。念足又愿足。意足心足。忘了眉头怎生蹙。”
  这样一种“日暮情结”,怎一个愁字了得?
  而《诗经》中的这首《君子于役》偏偏开了这种情结的先河。全是日常景致,字里行间却是满怀的思念和牵挂,浓得化不开。后人把它归入“思妇诗”,大概看到了诗中的“君子”二字。
  其实,这种思妇不同于别的诗里的思妇,要么有一种清怨,如深宫似的,要么有一种香艳,如春愁似的。而《君子于役》却是另一番景致。诗中充满着一种旖旎宁静的田园幽情,仿佛身处青山隐隐、绿水迢迢的桃源世界。这就让人坚信这首诗是一首民歌。
  连《朱子语类》都说:“大率古人作诗,与今人作诗一般,其间亦自有感物道情,吟咏情性,几时尽是讥刺他人。”这话深入现代人之心。然而,这不过是把古人作诗的背景置换在现代。依我看,古人作诗倒确实与今人不一般。今人为作诗而作诗,古人作诗则自有用途。古人作诗没有诗的概念,之所以作成这样的四字句、五字句,不是现代人那样故意把长句截成短句,在一个字一个词之间反复雕琢,而实实是他们的日常用语,实实是为了合乐可歌。
  把它当成民歌也未尝不可,然而,有一点必须明白,三千年前虽然有了都、城、郊的区分,但在那样一个农耕社会,即便是在都城,也不过是农耕社会的聚居区。那里的人们生活一如乡村,只不过多了些贵族的气息、多了些贵族的礼节。那里没有后世城市的店铺林立、莺歌燕舞,灯火通明。一到日暮,不过燃起几堆篝火,吊起几块打猎打来的野味,任其烤得油水直冒。一家人围炉向火,看小儿打闹,听蛩音低吟。
  我们看惯了而今的都市里,一到日暮,正是人们休闲游乐,寻欢问柳的时节,怎生晓得古人之愁与思?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君子于役:女人天生的母性(2)
我倒不禁想问问那些思想深处总是吊起所谓“人文关怀”大旗的人们,三千年前哪有那么多的民歌?即便是现代,人们的文化水平、思想觉悟、生活条件哪一样不比古人强得多,然而,现在的民歌又在哪里?难道在这方面今人还比不上古人?民歌并不等于人民性,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批有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知识者,不管其是贵族还是平民,他们就是那个时代文化的代表,他们作出来的诗就没有人民性了吗?那种一味以出身、阶级来看待人民性的观念是不是也该变一变了呢?人民性也存在于这些具有先进文化的贵族知识分子身上。
  现代人一看到“君子于役”的“役”字,就联想到“奴役”、“役使”、“役夫”、“差役”这样一些概念,以为“役”就是平民的差事,或者就干脆是“当兵”(余冠英)。《说文》释“役”,“役,戍边也”,这大概是“役”的本义。在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除了祭祀就是战争。战争是不分贵族与平民甚至奴隶的,贵族上前线一样是“役”。实际上在古代,“役”字的含义包罗万象。陆游有诗曰:“万物各有役,吾生何所营。”此处的“役”字就有职责(duty)之义。
  也有人看到诗中的“君子”家里还养着鸡呀牛呀羊呀之类,便断定这样的“君子”即便是贵族,地位也不高。他们不懂得在三千年前,鸡、牛、羊之类的东西正是财富的代表和象征,《左传》中说朝中官员贵族有一天吃两只鸡的特权,那么一般的平民家里恐怕是难以吃到鸡的。在那个生产力普遍低下的时代,一个奴隶可能还抵不上几只鸡。即便是到了现代的农家,牛、羊依然是家中的财富。你还说这是民歌吗?
  其实,古代的贵族一样是很辛苦的,虽然人们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但毕竟三千年前,国家大事、战争和外交,主要的职责还是由贵族承担的。他们虽然“出有车,食有鱼”,然而,一年到头奔波在外,在那样一种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几乎是算不出归期的。而途中之艰险,又远非我们所能想像到的。所以,一到日暮黄昏,他们的妻子就在家里牵挂起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正是这样一种没有归期的等待,最是撩人心魄,摄人魂魄。它不如我们今天,明确地算计出火车几时到,飞机几时几分到,他们只能以一天的太阳为度量,太阳下山,意味着这一天的等待又落空了。早晨起来充满着的希望,以为丈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