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与皇室大臣、外交官和其它政府高级官员一起看戏。他最终不必再委身于那些普通的包厢客人,包括总想把安徒生占为己有的寡妇卡瑟琳娜?布热尔,现在他已经不再需要她了。“欢迎和我们一起去野餐!”索瓦尔德森在安徒生环视他的新席位时对他说道。海军准将伍尔夫则带着一些粗鲁和玩笑的味道说:“我们这儿怎么有这么多该死的作家!安徒生阁下居然也坐在这个座位上,到底是谁给这些人座位的?”但安徒生认识伍尔夫,于是回答道:“有两位绅士给我们座位,阁下您的座位是国王陛下给的,我的是上帝给的。”同时,他拿出国王给他的带有16颗钻石的胸针,炫耀说:“这些钻石里有一颗最大,四颗特别漂亮,其它的小一些!”这枚胸针是在皇室接见他时给的,当时J*9郾L*9郾海博格和作曲家J*9郾P*9郾E*9郾哈特曼得到的是宝石。
但是,面对这突然而至的桂冠,安徒生却没有时间充分享受其中的乐趣。他在1840年1月和2月间的作品数量,给我们的感觉是一位自负和贪婪的作家在“批量生产”文学作品。因此,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不得不为他的“信债”,即写信少而道歉,而这也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一生中所欠下的唯一“债务”。很容易理解他为什么在写作上感觉有些不堪重负了。1840年1月,安徒生为学生联合会写了几篇作品,以悼念已故国王腓特烈六世,其中包括一部关于国王为解放农奴而指挥战斗的清唱剧。几个星期后,当学生联合会再次请安徒生写一部喜剧以纪念忏悔节时,他才打算婉言谢绝。因为此时,他还要为H*9郾P*9郾霍尔斯特的晚会写一首诗,要为女演员安娜?尼尔森写一篇后记,要为演员路德维格?菲斯特写一篇轻歌舞剧独白。因此,他勉强同意为学生联合会起草一篇忏悔节戏剧的提纲,名为《空无》。他匆匆写了几幕,其中有些对白,剩下的学生自己补全。除了这些每天的小事,安徒生全身心投入了下一部名为《西班牙女郎》的大型戏剧。他希望这能够成为在皇家剧院的又一成功之作: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皇家剧院的成功(3)
“《黑白混血儿》已经把我提到了它的肩膀上,但现在我必须再上一层!为了飞向另外一个星球,前进,前进,否则便死去,我一直在这么想。你知道,我决定不再出国旅行,除了瑞典,直到国王举行加冕典礼。我认为在国内过得挺好,而且《黑白混血儿》给我带来的收入还不够旅行之用,《西班牙女郎》成功后可能就够了。我喜欢写戏剧。在我的脑海中,我经常见到那些强壮的西班牙女郎,听到西班牙爱尔罕布拉宫里飞溅的水花;我看到了摩尔人的全部传奇故事,为他们生活中的不幸而心碎;无疑,我必须把我内心涌动着的形象表现出来。”
。 想看书来
海博格夫人(1)
海博格1840年夏,约翰娜?路易丝?海博格(海博格夫人)———约翰?路德维格?海博格的妻子,丹麦戏剧界毫无争议的第一夫人,在她丈夫的授意下,告诉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一些关于他的戏剧艺术的真实情况。她丈夫是个头脑冷静的人,喜欢用自己的作品代言,因此直到安徒生于1840年12月离开丹麦,前往慕尼黑后,才敢让安徒生和他的艺术去见鬼!在海博格的《新诗集》里,其中有一首诗叫《一个死后的灵魂》,诗中摩菲斯特(歌德《浮士德》中的魔鬼,浮士德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了他。———译者注)告诉“灵魂”地狱是什么样,说那里有个剧院,有人在给苏丹的妻子朗读《黑白混血儿》,而给那些即将被勒死的人则朗读《西班牙女郎》。
安徒生这部关于“西班牙女郎”的戏剧标题最终改成了《摩尔少女》,主角是为海博格夫人所写。1840年圣诞节前,该剧首场演出并以书籍形式出版,此时安徒生正在前往近东途中。该剧序幕是在他出发前几天,他正处于一种极度自怜的状态时写的,安徒生称之为“我的病态作品”。在该剧后来的版本中,他明智地删掉了这些介绍性语句,但其中有些话确实是他的肺腑之言,比如:
“当我离开时,我对上帝祈祷,希望我的灵魂在返回祖国时能够拥有更大的力量,能够写出将我的敌人变成朋友的作品。”
他离开之前的四五个月里,安徒生与海博格夫人之间发生了一系列争论。作为战略家和战术家,约翰?路德维格?海博格和安徒生实际上不相上下,但海博格要比安徒生更能控制自己,安徒生则像一本打开的书。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海博格经常通过剧院和杂志圈内外的种种关系网来暗中行动。尽管如此,《摩尔少女》这个例子说明,海博格并不总是独断专行,但会运用他的全部力量来实施自己的计划。1840年8月,剧院经理乔纳斯?科林不顾顾问穆尔贝奇和海博格的反对,接受了安徒生的戏剧,决定几个月后在皇家剧院演出,而此时海博格在这件事上还没有最后决定权。当排练在9月开始时,海博格与往常一样与其它演员一起进行戏剧的第一次全剧通读,这时他便抱怨说手写稿笔迹有些潦草,要求重新把《摩尔少女》抄写一遍。这是该剧第一次被延期,但并不是最后一次。
但是这种不怀好意与海博格夫人拒绝扮演主角时,安徒生所受到的侮辱是无法相比的。事实上,她根本就不想参加这部戏剧的演出,因为她不再对安徒生的戏剧感兴趣,并在其回忆录中说,甚至在《黑白混血儿》里扮演塞西莉时就已对他的戏剧反感,尽管当时并没有人看出来。
“如果你想走在世界的前列,那就得委曲求全!”这一直就是安徒生在走向成功过程中所奉行的黄金法则。1840年夏,当《摩尔少女》即将走向成功、安徒生也即将前往近东时,克里斯钦的海博格仍然不同意在剧中出演主角。9月29日,星期六,安徒生拜访了这位著名女演员,一是为其再一次朗读戏剧全文,一是争取她出演该剧首席女演员。但海博格夫人没有同意。早在春天,安徒生前往索克瓦瑟斯时,她就曾敦促安徒生将剧中安静内向的小女孩改成活泼年轻的少妇。安徒生认为他已经这样做了,但海博格夫人认为《摩尔少女》中拉斐拉一角是个“男孩子形象”,并将这部戏剧本身称为是一个“大瘤子”。安徒生心中十分不快,并流着泪请求同意,但毫无结果。海博格夫人拒绝做出让步。
安徒生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次耻辱。与1831年爱德华?科林拒绝用非正式的“du”称呼安徒生一样,这次海博格的拒绝是作家一生中最为痛苦的回忆。当安徒生步入老年后,他曾向一位年轻朋友尼科莱?博讲述自己与海博格夫人的冲突,而且几乎记得争吵中的每一个字:
“‘海博格夫人,你简直让我绝望了!我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你出演主角上了,如果你拒绝出演,这部戏剧就会失败,我就得不到所需要的钱。我非常需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必须出国来获得这一机会,必须去希腊,去君士坦丁堡,必须有钱才能去这些地方。你可以给我带来这些钱,所以我恳求你扮演这个角色,就演5场。我求你了。’‘我不能,也不愿意!’她回答。‘噢,海博格夫人,你要我怎么求你才行呢?我怎么对你说你才答应呢?告诉我,如何才能进入你的心扉来说服你!如果你不同意,我就有可能会输掉整个演出。’她回答:‘也许是吧,但我不想演,我已经告诉过你了。’他继续恳求:‘你要我怎样卑躬屈膝你才能答应呢?我知道自己微不足道,但是告诉我,我如何卑躬屈膝你才能答应呢?’她回答:‘真是不知羞耻!你竟然说你在卑躬屈膝地求我!’‘难道不是吗?’他大声说,‘我为这样恳求你而感到羞耻,但这次演出对我非常重要,所以我才“拜倒”在你的面前,真心地恳求你。你就答应了吧!’海博格夫人却回答:‘我不演男孩角色!’安徒生愤怒了,大声说:‘噢,海博格夫人,你怎么能这样侮辱我?你一点同情心也没有!你是个混蛋!但你要明白:现在你虽然站在幸运之轮的顶端,冷酷而傲慢,但要小心!最后你可能会跌到万丈深渊,我却可能升到最顶端,到时我会把你捏得粉碎!’看到他威胁的眼神和魔鬼似的表情,她倒退了一步,随即转身走出房门,说:‘请你马上离开这里,你这个混蛋、魔鬼!你这个道德败坏的家伙!’他对她大声叫道:‘是的,我是个魔鬼,是你让我变成魔鬼的,因为我本质上并不是魔鬼。’”
海博格夫人(2)
不能怪海博格不愿出演这部戏剧。《摩尔少女》的故事发生在13世纪的科尔多瓦(西班牙城市———译者注)和格拉纳达(西班牙南部一座城市,位于科尔多瓦东南。———译者注),当时摩尔人和基督徒正在进行战争,但它与《黑白混血儿》在艺术上是无法相比的,因为《黑白混血儿》具有高超的戏剧艺术性和构思巧妙的角色及对话。当最终于1840年12月上演时,批评家对之进行了大肆抨击。
当安徒生于1840年10月离开丹麦时,他给海博格夫人写了封短信,告诉她,他对她的拒绝感到非常失望。同时,他预言,如果他们两个将来能再次相见,她会主动伸出自己的手,就像他现在的这封信一样。这就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外表冷漠,内心善良;有些狡猾,又非常真诚,但后者占据主导。事实上,作家几乎时刻都想与自己的大敌和解。多年以后,海博格夫人在回忆录中对这次巧妙的和解进行了评论,说她觉得有些可笑,因为安徒生竟然敦促她主动伸出自己的手与他和解,她感觉真正被侮辱的是自己,而不是他。
在J*9郾L*9郾海博格和安徒生去世后,二人在天堂每天注视着彼此时,海博格夫人又对二人的权力之争进行了评论。在爱德华?科林关于安徒生的书于1882年出版之际,她给科林写了封信,信中她先是对这本关于安徒生和科林家族关系的书给予赞扬,之后便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意识到海博格为什么不会同情安徒生这种犹豫不决和性格软弱的人,相信他们不会因为海博格所缺少的东西而怪罪他。他的批评并不是出于对安徒生名扬海外和前途无量的嫉妒,对这些他一点也不感兴趣。”
这种将安徒生的软弱性格与其艺术水平,主要是其戏剧艺术水平联系起来的观点,在海博格夫人的1891~1892年回忆录中再一次出现。其中,她写道:“安徒生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戏剧作家,因为他的性格有些过于女性化。”对此,爱德华?科林回答说,他可以证明安徒生如果没有J*9郾L*9郾海博格的支持是不会成功的,而安徒生也非常清楚J*9郾L*9郾海博格在丹麦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在科林看来,在19世纪30年代,安徒生对J*9郾L*9郾海博格是极为尊重的,但在40年代,当安徒生得到承认并蜚声海外时,两者的关系发生了转变。
“名望是他衡量一位作家价值的准绳,对他来说,获得名望是一位作家的任务。这种对前途的追求扰乱了他的内心,他把自己看成是丹麦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甚至是最伟大的作家,而他所衡量的这些作家恰巧在丹麦以外并不是十分有名。这正是他的悲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