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矿集团一方面深挖固有的金属矿产贸易优势、积极拓展上游矿产资源并介入中游金属生产加工领域,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产业链的同时,另一方面又以横向型的思维方式向房地产、金融业、货运等领域进军,实行多元化的战略。
但对于五矿集团来说,首先实现并做强其专业化的核心业务当是关键。2009年,五矿集团以亿美元收购澳洲矿业公司(OZ Minerals)的部分资产,无疑是具有典型的战略经营的意义。因为,对五矿集团而言,澳洲矿业公司主营的铜、铅、锌、银、金等资源与五矿高度契合,通过收购还可能进一步勘探潜在的矿产资源。
以五矿集团为例的混合型全价值链战略模式,一般都是目前大多数央企所采取的一种转型与再造模式,从专业化上可以深挖,从多元化上可以降低市场化风险。但这种模式的挑战似乎要比横向型和纵向型都要大,最核心的挑战就是容易给企业的管理系统造成某种形式的“瘫痪”——因为此种模式既具有纵向型的风险又具有横向型的风险,其压力和实施之难可想而知。也正因为如此,持有这种战略模式能够做强做大的企业,至少在目前还是凤毛麟角。
当然,上述三种全价值链战略模式,其中还有一定的交叉,即某一企业以纵向型全价值链战略模式为核心和主体的同时,还有一定横向型的业务或业务群,只是并没形成全价值链态势而已。
案例:中粮:“从田园到餐桌”的全价值链
海关总署统计司2009年1月4日发出预警,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在加强。以美国ADM、美国邦基、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为代表的四大跨国粮商,利用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已控制了中国近60%的油脂企业。此外,国际粮商在掌握国内大部分植物油压榨能力和销售终端渠道后,又开始大规模掌握国内粮源,并在各地建立或收购面粉厂、大米加工厂,在沿海港口城市和中部粮食主产区建立了大型粮食物流企业,巩固了粮食购销网络,并用植物油的销售渠道进入粮食消费市场。
四大跨国粮商在进行了一条龙的集团化运作后,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己的运输通道等流通环节,掌控了整个链条。 他们建立了全价值链的商业模式,通过对粮源、仓储、运输、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获得了定价权,并把掌握粮源的优势延伸到加工和销售领域,增加了对整个市场的掌控度。
四大跨国粮商的全价值链战略模式所形成的对市场的控制力,在进一步威胁到中国粮食产业安全的同时,也对中国相关领域企业的战略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启示。中粮集团就是国内企业通过建立全价值链而形成行业翘首的成功典型。
成立于1952年的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2004年底,中粮开始从单一进出口公司到国内最大粮食贸易、农产品及食品加工、生物质能源生产、房地产开发和金融服务等多元化企业的转变,涵盖了从种植养殖(上游)到生产、加工(中游),再到市场营销、储运(下游)等诸多环节。目前,中粮已经形成小麦、玉米、油脂油料、稻米、大麦、糖和番茄、饲料、肉食等八条产业链,再加上2009年投资蒙牛乳业,可谓是“食品产业航母”,真正实现了“从田园到餐桌”的全价值链。
2005年,中粮集团确立了“集团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的发展战略。所谓有限度,就是中粮今后不搞过度多元化,新进任何行业都要慎之又慎,集团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好主营业务。所谓相关多元,就是中粮的业务虽然有分类和多元,但行业之间要具备相关、协同性,要有逻辑关系,能互相支持,形成合力。而专业化的业务单元,就是每一个业务单元要形成自身发展目标和行业竞争战略,找准行业标杆,明确自身定位,在所在行业中形成行业领导地位,在一些形不成领跑地位的行业逐步调整退出。通过资源分配,中粮集团把资源配置到有发展前景的业务单元,支持业务单元专业化的发展。
战略的实质就是如何布局。在“集团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的发展战略的指引下,2006年,中粮开始了产业的整体布局,对企业业务进行了调整——把原来的43个业务单元整合为34个,由集团总部直接管理业务单元。2006年3月,中谷粮油集团公司正式并入中粮,成为中粮的全资子公司。2006年11月,中粮入股丰原生化,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化工产业拓展。2006年底,“中粮国际”完成饮料业务和农产品加工业务的注资。
2007年1月,中粮集团将34个业务单元集中成九大板块。其中包括:经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中粮粮油有限公司,主营品牌食品和酒类的中国食品有限公司,主营食品加工和生物燃料的中国粮油有限公司,地产酒店板块,负责土特产加工贸易的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负责培育潜力业务的中粮发展板块,以番茄和糖类加工为主要业务的屯河公司,中粮包装和金融事业部。
2007年3月,“中粮国际”分拆形成两家上市公司——主营品牌食品饮料业务的“中粮国际”(后更名为“中国食品”)和主营粮油加工业务的“中国粮油”,为中粮两大核心业务构建国际融资和兼并收购平台,使上市公司更加专业化,更专注于产业战略,整合管理资源。在并购中谷、中粮国际更名的前后,中粮还收回了上海福临门,成立中粮食品营销有限公司,致力于中粮集团在国内生产的“福临门”、“四海”、“滋彩”等系列厨房食品的营销推广和品牌运作等事务。
中粮从核心业务农产品贸易出发,突破粮油食品的代理和自营进出口业务领域,向国内粮食贸易以及物流各个环节延伸。同时,在粮食加工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对粮食贸易形成支持与互补。重组中谷集团,构建内外贸一体化的大粮食产业化体系;重组华润酒精、丰原生化,进入生物质能源产业并成为这一行业的领跑者。 通过产业整合,中粮进一步清晰和完善了粮油食品贸易、粮油初加工、品牌消费品等行业之间的商业逻辑,在粮食的加工产业里面,做到了从贸易、流通、生产、销售到食品的全价值链,如图4…3所示。
图4…3 中粮集团粮食加工产业全价值链
2009年3月31日,在“百家食品企业践行道德承诺活动网上行?中粮集团篇”发布会上,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称,“中粮的全价值链模式以消费者为导向,控制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过的种植采购、贸易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环节,以打造“安全、放心、健康”食品产业链,建立从“物料源头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控制体系和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中粮特有的全价值链商业模式的特点体现在:第一,突破粮油食品的代理和自营进出口业务领域,向国内粮食贸易、物流各个环节延伸,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粮食贸易形成支持和互补,成为真正的国际大粮商;第二,建立国内粮食采购与分销渠道,使粮食贸易与粮食初加工业务和品牌食品加工的原料采购业务,共享这个渠道,降低成本,形成协同;第三,根植于粮食、农村、农民相近的产业,逐步产生出新的产业链,如介入生物质能源领域;第四,基于业务现状和经营能力建立的商业模式,是符合市场要求和集团战略发展的,是可复制、可持续、有生命力的。
中粮集团的全价值链,降低了企业整体成本,真正实现了企业在文化上、财务上以及业务上的协同性,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并最终在粮油进出口贸易、加工、生化能源、果蔬行业形成领导地位。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节 构建企业生态链价值网(1)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概念,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由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两大部分组成。而活的生物群落是构成生态系统精密有序结构和使其充满活力的关键因素,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生命舞台上各有角色。同样,一家企业不能孤立的存在于社会中,它必然要存在于周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之中,和周围的环境产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将企业与周围的环境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构成了企业的生态系统。
企业外部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市场、技术、政策等的不确定性,正迅速改变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在这种局势下,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开拓新的视野,要能尽快调整组织结构,根据外部的变化迅速地做出决策。通过虚拟、联盟与外界其他企业进行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各种各样的企业在发展中互相依赖,结成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企业之间互相利用,相互制约,共同成长和发展。因此,企业如何在生态系统中进行战略定位和布局,实现生态管理,整合内外部资源,以构建企业自身的价值网,需要了解企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管理过程。
建立企业生态链
如果将商业“生态链”与生物生态链相类比,那么,传统企业可以是商业“生态链”中的某一元素,如:某一种植物、某一种动物、或是一条河流。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应该摆脱孤立地生存与发展的局限,着眼于企业布局和不同企业之间的互补,从而构建起企业“生态链”。举例来说,摩托罗拉要在天津投资设厂,那与摩托罗拉合作的物流公司、公关公司、广告公司、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都要同步进入大陆,形成一个企业生态链。中国的手机生产商要与摩托罗拉竞争,就要与这样一群全球最顶尖的企业展开竞争。
当今社会很多产品都是由材料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零售商等等这些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完成的,大企业不可能单独完成企业生态链各环节的工作。企业生态链内的企业相互依存,专业分工。
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就颇具代表性。这个生态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四个厂为核心企业,其中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建立起“纸浆——造纸”、“肥料——水泥”和“炼钢——肥料——水泥”等企业生态链,既避免资源浪费,降低了治理污染费用,企业也从中获取了不菲的经济收益,可谓“一举多得”。
还有沃尔玛和微软,他们都不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内部能力上,而是关注它们所参与的商业网络的整体特性。而且,它们扮演了这个“生态链”的网络核心角色,将商业网络视为一种有机的生态系统,而不仅仅是传统的供应链伙伴的联合体。这些结构松散的网络由供应商、分销商、外包公司、相关产品的生产商或服务商、技术提供商以及许许多多的其他组织构成。这些网络影响着企业产品的制造和交付,同时后者也反过来影响前者。
在这些企业生态链中,成员包括核心企业、消费者、市场中介、供应商、风险承担者等,在一定程度上还包括竞争者,这些成员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