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路、港口码头以及海底隧道等;中信集团大力发展工程承包业务,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一系列重要工程项目,涉及冶金、化工、电力、有色金属、基础设施、社会住房等;中信集团的资源能源业务涉及石油、煤矿、电力、铁矿、锰矿、盐湖、电解铝、铁合金、超导材料等领域,具备一定的规模和优势;中信集团的重型机械、特钢、水泥、动力电池、汽车零部件等制造类业务,保持较好发展势头。
中信集团的服务业主要包括贸易、旅游和咨询等业务。其中,贸易业务稳步增长,特别是在机电产品出口、国际工程招投标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中信旅游信托有全国的旅游网络及其在国内外的良好声誉,开展观光旅游、商务旅游、专业旅游、特种旅游等多种业务;在咨询方面,作为新中国第一家专业化经济咨询机构,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为众多跨国公司的数千个项目提供了服务,促进了中外经济合作。
中信集团已形成了以金融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战略。首先,金融是企业集团的主导产业,金融业的竞争力是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其次,中信集团建立了有效率的金融风险控制机制;再次,中信集团的实业投资成了集团战略的一个基本的战略单元,实业投资支持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长、巩固和提升。
从中信集团的案例可知,产融结合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做强做大的基本战略选择。在这些走在前面的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身上,成功的产融结合,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第一,牢牢把握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即培育、巩固和增强企业的核心价值创造能力战略;第二,金融业或实业必须成为实体企业或金融企业的一个基本战略单元,使其有效地支撑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第三,建立有效率的金融风险和产融结合风险预控机制。
案例2:GE的产融帝国发展历程
1980年,GE收入的85%来自制造业,只有15%来自服务业,且主要以售后市场服务为主。GE金融业务只有10家企业,资产110亿美元,只在北美地区发展。80年代,GE产融结合的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由过去主要为母公司提供消费信贷服务开始向投资活动转变,并从此步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GE抓住了美国金融管制放松的机会,进一步推进GE的产融结合,90年代获得了强劲的发展,使其以制造业主导的经济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GE金融服务集团发展成为多种设备管理企业,从卡车、有轨车到飞机,几乎无所不包,并跨入私人信用卡领域,扩大房地产活动。2000年,GE金融业务拥有分布在48个国家的24个企业和3700亿美元资产。2003年,GE产业部门销售收入为亿美元,而金融业务销售收入达到了亿美元,占集团总收入的45%。同年,GE产业部门实现利润亿美元,金融业务的利润则为创纪录的亿美元,占集团总利润的1/3强。
2004年,GE旗下的金融服务集团分为有着独立业务的四个部分:商务融资集团、消费者金融服务集团、设备管理集团和保险集团。每个集团都有明确的业务范围,财务独立结算,同时受到严格管理。商融融资集团总资产超过2000亿美元,在超过35个国家发展融资业务;消费者金融服务集团主要经营对消费者的消费信贷业务;设备管理集团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设备融资和经营性租赁业务,在26个国家拥有260多亿美元的资产;保险集团从事人身保险和退休保险业务。在2001年遭受“9?11”事件打击后,GE开始逐步清理旗下保险业务,到2006年,GE已全面退出保险业务。
8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靠市场份额领先已经无法保证利润的来源,价值增长的潜力已转移到下游服务和融资活动上,利润正从产品本身移往产品售出以后的过程。利用这种转移,GE改变了价值获取机制,提出了为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口号,所谓全套解决方案就是要为客户提供产品以外的服务,其中最主要的是提供金融服务。
GE的金融服务业务并不是一项独立的业务,GE也从来没有彻底地割裂金融业和产业之间的关系,工业和基础设施同样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融资和贷款。GE产融结合的模式被人称为“交叉销售”模式,是指通用充分利用客户信息资源,销售更多种类产品与服务给同一客户,通过售后、租赁、消费信贷等服务,获取产品以外的更多利润。
回顾GE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永恒的主题是金融与产业紧密结合。GE金融业务的成功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二是与产业紧密结合。GE对金融业务的总体设想是:将从制造业所产生的现金流和金融创新结合起来,发展壮大公司。
GE产融结合的重要心得是:用来自工业企业的人才将金融部门发展成拥有交易和经营技能的企业。GE金融业务的高层领导中,有一半是从工业领域成长起来的。收购一直都是GE金融的核心,大量金融投资人才和充足的工业企业经营人才,使GE金融服务集团从一个纯融资场所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交易和经营技能的企业。
。 想看书来
战略协同
中国企业有一个通病,那就是重经营、轻管理。经营只能体现为利益的增加,是关乎企业利益多和少的问题,而管理则是解决企业生和死的问题。然而,很多企业看不到这一点。由企业内部各活动的功能耦合而成的企业整体性功能,远远超出企业各战略活动的功能之和。企业整体协调后所产生的整体功能的增强,称之为协同效应,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1》2”,即公司的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的价值之和。正是这种隐性的、不易被识别的价值增值,为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
企业战略体系包括战略指导思想、战略方针目标、战略措施和战略规划。企业要有一个清晰的战略体系,即要根据战略指导思想和方针目标,制定详细的战略规划和战略措施,也就是进行长远的战略布局,即在整体的战略规划下实现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价值链和产业周期三个方面的战略协同,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节 核心竞争力协同
企业协同性是建立在企业之间资源共享的共生互存关系之上的,强调企业的整体价值。企业的战略过程应当适应其组织环境,以通过合作实体之间的共享能力,来巩固合作者彼此之间的竞争地位。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并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企业可以凭借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优势,进行产业平移,从而实现核心竞争力协同。
如今,大部分产业已进入微利状态。即使是过去享受着50%~100%的增长率的IT企业也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由于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具有所有的优势资源,因此除了协同好本企业内部的资源单元之间的关系外,同其他企业协同所获取的外部资源应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企业中的战略联盟、资本运营、结构调整、管理重组等运作手段都揭示了强化企业内外部协同,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之,协同战略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外部资源、挖掘内部资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具体来说,企业的资源协同战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呈现出以下的特征:
(1)企业的资源协同战略是实现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内部组织协调管理的交互作用,而获得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的互补体系。同时,企业核心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内部资源之间,和内部、外部资源之间的协同效果的影响。
(2)企业对资源的协同能力是判断其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准。企业的竞争力是来源于其企业资源的异质性,其具有的资源不同,导致了其竞争力的差异,资源的差异性决定了企业的优势。企业的竞争力就是企业具有的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复制性的特殊资源,以及低于价值的价格获取资源的优势。
(3)构建核心竞争力能够实现协同性的传递。
首先,由于核心竞争力的建立,通过协同效应的传递,下属企业之间各类不同形式的相互联系都有可能使公司取得协同效应。公司可以实行前向整合或后向整合的战略,通过控制原材料供应或销售渠道获取协同效应;公司也可以利用规模经济,通过使不同下属企业在生产设备、研究开发或其他服务等方面采取资源共享、降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协同效应。
其次,通过专业技能或专有知识的共享或相互转让,使各下属企业在生产制造、市场营销或其他领域获得新的或更好的运作手段。例如,雀巢公司通过把其在某一类产品或某一个市场所取得的经验向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其他下属企业进行推广,使公司不断利用在产品促销、广告宣传和市场调查方面的技术优势赢取利润。
建立了核心竞争力,通过协同性的传递,使各自独立的下属企业从公司良好的整体形象和卓著的产品质量信誉中受益的公司品牌战略,是一种协同;通过协调各个下属企业的经营战略,实现单一下属企业所不能实现的利益,也是一种协同。下属企业间所有这些横向联系的方式都属于协同的范畴。
(4)核心竞争力具有溢出效应与协同效应。
唯有核心,才有溢出,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协同。一旦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使相关的技术领域和新的创新大获利益。因为在生产实践中,企业可将核心能力组合到不同的创新中,构建新的创造和发展的基础,继而在某一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地推出创新成果,极大地促进自己的发展。
日本正是依赖企业积累起来的核心能力奠定了日本产业的技术基础,继而强化其企业资源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带来了日本产品的竞争优势。在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佳能在光学透镜、微处理器、超微摄影术方面的核心能力,使其在照相机、显微摄影装置、复印机、印刷设备等方面都受益匪浅,这就是典型的溢出效应。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案例:雅昌:从艺术印刷到艺术品网站
雅昌原来是一家印刷厂,1993年在深圳成立。当时,雅昌的业务定位是印刷,聚焦于一个细分市场——彩色艺术印刷。上世纪90年代,雅昌在中国拍卖业的印刷市场份额高居95%,几乎形成独家垄断,当时的雅昌已经成为一个极具竞争力和赢利能力的艺术印刷公司。
十多年来,雅昌在书画、文物、拍卖、摄影领域积累了大量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和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在传统的印刷业中被当做无用的垃圾,但雅昌从最早做印刷时就积累了这些资源,光是一个雅昌中国艺术品图片数据库里就有艺术品图片1000万张。2000年,雅昌在中国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