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菜,并威镇群痞,开设胡庆园菜馆、胡元泰茶叶庄等14家大商店。更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红顶(二品)商人”胡光墉(字雪岩1823——1885),是后期徽商的代表人物。他是绩溪县临溪镇湖里村人。发了大财后,便在杭州开阜康钱庄、胡庆余堂中药店,营造芝园别墅,穷奢极侈,享尽人间富贵欢乐,但从未返里,做点造福桑梓的善事,所以绩溪人就把胡雪岩淡忘了,当作杭州人了。此二胡不知该入绩溪何宗?有待徽学家研究了。
总之,诚如绩溪人士所说“邑小士多”,此言不虚。笔者仅在踏访龙川、上庄胡氏后裔中,不意引出了这么多的胡氏一姓名人,如一串串璀璨的明珠,可见徽州学(地域包括歙县、休宁、黟县、绩溪、祁门、婺源6县)之涵盖天地、博大精深了。
上庄胡适,明经胡氏第42世裔孙
虽然明经胡氏是“李改胡”、“假胡”,但由于特定历史环境铸成的已有1000多年的事实,“假胡”自然成“真胡”了。其缘由是应该追究一下的。
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年),也是唐皇朝覆没前夜,节度使、原黄巢起义军叛将朱全忠(温)以 歧兵逼畿甸”为由,逼迫昭宗李晔由长安迁都洛阳。李晔不想东迁,奈他左右都是朱温的心腹,他们都紧促启驾,只好于正月下旬,携后妃及诸子离开长安。迤逦东行,行至郏县,已是三月,传来京城长安宫阙乃至官廨俱被拆毁的消息,木料沿渭河、黄河而下,朱温发两河诸镇壮丁数万,在东都大兴土木,建造宫室。何皇后对昭宗说:“自今大家夫妇,委身贼手矣!”他们自知,此去东都必死无疑,并将遭灭族之灾。两人商量,将何后所新生在襁褓中的第十子“效绔中儿,护以御衣,侑以瑶玩,匿讳民间”,托付给近侍婺源人胡三(清),速速逃匿。果然,同年仲秋(已由天复改元天佑),朱温在洛阳指使属下追杀了38岁的昭宗李晔,立傀儡太子李柷为昭宣帝(没有改元)。宫廷政变的悲剧持续下去,朱温于天佑二年(905年),在九曲池畔一一缢死昭宗的九个儿子,抛尸池中,接着又在积善宫弑何太后。天佑四年(907年),朱温用毒酒处死唐昭宣帝,禅位称帝,结束了289年的李唐朝天下,建立朱氏后梁,为五代之首朝。
再说胡清逃得快,潜入他的故乡徽州婺源,在考川(现江西婺源县紫阳镇西考水古村)住了下来。胡清作为义父,精心抚养李氏皇家最后一丝血脉,也为安全计,将“皇子”弃李姓归姓胡,并取名“昌翼”,意为“大得覆翼”。昌翼在这个“龟蛇”把谷口、四面青山环抱、三条小溪纵贯的山村宝地潜心读书,到21岁时,已是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赴科举,以《易》登明经科进士第。这时他的义父胡三“授以御衣瑶玩,以示太子实”,让他明白自己的真实出身。昌翼劫后余生,心灰意冷,“遂不仕,隐居考川”。胡昌翼在考川生活怡然自得,活到96岁,旁观战乱争纷五代十国历史结束,又过了宋朝太祖、太宗两代,直到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十月三日才归天。可谓封建战乱历史上的“世纪老人”了。他在学术上很有建树,一生倡导明经学,尤精邃《易经》,著有《周易传注》三卷、《周易解微》三卷、《易传摘疑》一卷。后世子孙尊称这位世祖为“明经翁”、“为世儒翁”。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曾拜题考川为“明经学校,诗礼人家”。胡昌翼还给考川留下了三首七绝,颇有唐诗遗风。
家住乡庄深僻处,就中幽景胜他人;林园满月犹堪玩,丘亩当门渐觉新。
醉乡往往眠芳草,归路时时送夕阳;倘若异时咸得志,林泉惟愿莫相忘。
绎思斋中寻古义,畅情池上钩金鳞;人生但得长如此,任是湖边属汉秦。
明经胡氏是无比显赫李唐皇家的后裔,近千年来已为世人所允认,然而却无见于正史记载,诚如其41世裔孙胡祥蛟(铁花)所说:“吾家旧谱所记,始祖本是唐昭宗太子,避朱温乱改从胡姓;二世祖仕宋,卒封王爵,事迹不见于史册,与曾氏始祖关内侯据略同故。”原文正公曾国藩的湘籍宗谱载,曾氏十五世孙避王莽乱南迁,为南州诸曾之始,也未入正史。
胡昌翼有三子,长子胡延进,又名延政,在宋太祖开宝末年(975)年任绩溪县令,明经胡开始与皖南大山中的绩溪结缘了;不过他后来又赴浙江任建德知军(1002年),卒于任上。延进的儿子胡忠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迁往绩溪龙井村(现上庄镇宅坦村)定居。这样,明经胡氏的第三代就开始在上庄的山地繁衍子孙了。
查阅明经胡氏宗谱及参照有关专家考证,自胡忠之后,经历了胡昉、胡文谅两代,宅坦胡与上庄胡是同宗共祖同村的。之后因居住不同,而同宗分支了。明经胡氏的第七世孙胡德真迁入与宅坦仅一公里之距的上庄村杨林桥一带定居,第八世孙胡七二成为上庄胡氏裔孙的始祖。自此,明经胡氏遂分龙井(宅坦)、杨林(上庄)两分支,但他们的共同始祖就是胡昌翼,而且一至五世,都同宗共祖。明经胡氏传至胡适(1891——1962),已是第42世了。以杰出裔孙而论,一般认为龙井支以第41世孙胡宝铎为代表;杨林支以第42世孙胡适为代表。胡宝铎(1825——1896)宅坦村人,幼时有神童称,清同治十年(1871年)登进士第,分发兵部武选司,官至军机章京总理各国衙门行走,特赏三品衔,胡适父亲胡铁花中年踏上仕途,是他引荐吉林吴大 而肇始的。他与胡铁花是同宗兄弟,甚为相知。
上庄村,踏访胡适故居(1)
1992年仲秋,我在胡适侄外孙法德先生的引导陪同下,以团结报地方记者的身份来到上庄村采访胡氏故居。当时“故居”是县文物保护单位,到90年代末,升格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对待胡适的社会背景,据我局部所知是,上一年11月上旬,恰逢胡适诞辰100周年,在安徽绩溪县举行了一次“胡适学术讨论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三年来首次研究胡适的学术###——后来消息进一步证实,该会是由中国社科联、安徽大学等十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变批判胡适为研究胡适,这是学风上的了不起的变化。据说,各地胡适研究中卓有成就的中青年学者,如白吉庵、易竹贤、沈卫威、朱文华等50多人与会,大家评读了20多篇论文。这些论文涉及研究胡适的方方面面,如胡适与中国文学,胡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学,胡适与墨学,胡适与徽学,胡适与中国传统文化,胡适与中国公学,以及较为敏感的胡适的“科学人生观”、胡适的实验主义等等。与会者实事就是研讨述评了这位大学者、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给中国文化留下的深远影响。据说台湾胡适研究会董事长陈宏正先生也来到绩溪与会,表示要为修缮上庄“胡适故居”向海外筹款。在这之前,大陆已陆续出版了有关胡适的著作40多本,其中评传20多种,估计有1600多万字。我因为得悉消息迟了一个月,错过了赴会采访的机会,所以“亡羊补牢”——采访绩溪,踏访上庄——尤为心切。也是在这一年,一家把研究胡适作为徽学研究组成部份的“杭州徽州学研究会”登记注册,正式成立。我因为对胡适、黄宾虹有兴趣,与该会有往来(后来加入该学会)。在杭州徽学会的促成下,终使采访成行。
我们的越野车从绩溪县城开出,向西北方向丘陵山地行进一个多小时,就到上庄镇了。进上庄镇之前,有人叫车子停有一下,指着路畔一个孤冢说,那就是胡适的红颜知己曹诚英的墓哩,我们都下了车。胡适与曹诚英1923年在杭州烟霞洞相恋回肠荡气,曹诚英此后终身未嫁,情眷“ 哥”,临终遗言, 归葬上庄村口。她没有子女,乡亲们照办了。这是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后面有专节叙述)。我在这座衰草孤坟前肃立默思。
继续驾车前行。上庄现在是镇的编制,有600余户2000多人口。上庄村胡适故居则坐落该镇中段。我们在镇政府前一个广场下了车,就步行曲曲弯弯有近百年历史的青石板铺成的巷道,拐过一座又一座建于19世纪的徽式高墙庭院。望远处,则是青山逶迤,绿水涟漪。俯脚旁,时有和驯的黄狗在伴行。约摸走了20分钟光景,程法德先生兴奋地说:“外公家到了!”这是一座200多平方米的典型徽派民居,粉墙黛瓦,二层通转楼房(即楼上南、东、西均有走廊通转),砖雕门楼,石砌门框。大门口挂了一块竖牌“胡适故居”系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手迹。
程法德先生告诉我们,此屋并非胡家世居故屋,是胡适父亲胡铁花将军甲午殉国后,二外公,即胡适二哥绍之先生动用铁花公宦囊遗银于1897年建造的,之后不久,胡家兄弟分家析产,房屋完好保留,如今也是三个朝代的百年老屋了。
我们穿过一个浅浅的天井,便进入前厅堂。厅堂正中上方,悬有一块沙书“胡适故居”匾额。匾额之下,挂了一轴上海画家叶森槐绘制的中晚年胡适肖像的中堂,胡适戴了眼镜,身穿深色西服,打着领红黑相间的领带。中堂两旁,是著名美术家钱君匋1987年书写的一副对联:“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此联原为胡适1933年所撰。此联背后
,有一段他们53年前在沪杭列车上相遇的故事。笔者1995年在浙江奉化溪口宾馆采访钱老先生时,承他告诉:1933年,我从硖石(海宁)上火车到上海去,不意在车上与大名鼎鼎的胡适博士相遇了。我恭恭敬敬地叫他“胡先生”,他也很客气地回答。他丝毫没有大人物的架子,因此我们竟也谈了一阵天,下车时,我叫来“红帽子”提我们的行李。胡适笑笑说:不用了,我在美国读书,下火车都是自己拎箱子的。我听了十分感动,几乎热血滚动全身。道别时我大胆提出求字要求,他答应了,说回北平后寄给你。后来果然寄来了,就是这幅对联。可憾的是“文革”时被造反派毁掉了,现在我补写,挂在“胡适故居”,以慰先生昔日对我后学的扶掖和鼓励。中堂、对联之下是一张布满岁月痕迹的搁几,上置一口指针停在6时30分的自鸣钟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上庄村,踏访胡适故居(2)
(胡适于1962年2月24日下午6时35分逝世)。程法德先生说:,搁几上原来还有一对花瓶、帽筒——花瓶为紫红色土瓷制作;帽筒为直隶总督张之洞所赠,烧制有张氏的题款手迹。搁几之下便是一张八仙桌、一对太师椅,桌上有块大砚台和一锭微墨,都是黄山的特产,应现在展方人员加上去的。家具估计是原物,都非花梨木、红木等高档木料,可见胡家当年的经济状况。左、右板壁,展方悬挂了一些镜框,计有:“胡适传略”、“胡适直系近亲简介表”、“胡适家世源流直系图”、“胡适兄弟子侄简介表”等,特别是一幅手书的胡适诗《希望》(1921),令我趋近,吟读一遍——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