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坤倒转,父亲指挥十五兵团四十军和四十三军攻打薛岳部。
当时主席给四野发电报,要求吸取金门战役的经验,一次渡过一个军的兵力;主要用机帆船;争取在二月份解放海南岛。但是前线指挥部研究,这三条实现起来都很有困难:第一,时间问题,四十军、四十三军打完广东、广西,又回头挥师向东在雷州半岛集结,已经是12月底了,这一两个月训练时间肯定是来不及的。再一个机帆船的问题,普通船都没有,机帆船就更没有了。当时提出到香港去买船,四野也派人带了几十万银元到香港买船,结果买不到。第三个问题是一次过海一个军,要需要几千艘船,不可能有那么多船。后来反复研究,他们就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主席也同意了,就是以准备好为前提。
他们的工作做得很细。北方来的兵一看到海浪,都吓得往后退,还晕船、呕吐。后来战士们就在海上练,在陆地上练,训练荡秋千。同时还训练吃饭,有三个班吃饭,一个班吃饱,一个班吃半饱,一个班不吃饭,看哪种情况下不晕船。再一个改装机帆船,他们从十轮大卡车上把发动机拆下来,安在机帆船上,做土炮艇。这个土炮艇起了很大作用。在大规模渡海之前,有个叫鲁湘云的渡海英雄,驾驶土炮艇碰到过国民党的军队。他们等着国民党的炮艇接近以后,突然开火,结果把国民党的炮艇打跑了。关于作战的样式,他们提出分批偷渡。当时海南有个琼崖纵队,先小部队偷渡,和琼崖纵队配合上。第一次两个营偷渡,第二次是两个团,第一次偷渡的部队接应上了,第二次偷渡也成功了,后来考虑到再晚季风就要反向,因此决定4月17号大规模登陆。当时国民党上头有飞机,下面有军舰,最后强行登陆。但是他们不是蛮干,他们想了很多办法。 。 想看书来
烈烈军魂…采访邓华的家人(5)
父亲提出,在陆地作战,一次不行,还可以组织第二次进攻,海上就不行了,第一次进攻不顺的话,就没办法组织第二次,必定全军覆没。他要求兵团、军,都成立气象站,了解海水的潮汐、气象情况。第二次偷渡的时候,有一个加强团,一开始顺风,到敌人的海军、空军火力之下。这个师长当时动摇了,就问司令部是不是回来,我父亲就说:“继续前进,否则我就枪毙你!”可见当时渡海,指挥员的决心一定要坚强,部队遇到什么困难都一定要过去。
第三次大规模渡海的时候大概有几万人,有一两千条船。
记者:当时邓将军的作战决心是非常大的,为了准备渡海,想了很多办法,听说邓将军还亲自试航过水陆两用的汽车?
邓穗:当时部队通过关系,买回一些水陆两用汽车,直接运到了兵团司令部。作战科长杨迪看了以后觉着不错,但是得试航,就和我父亲准备把水陆两用汽车开到珠江去试航,父亲说他要亲自去才能体会到底行不行。试航的时候,他们感到这个车还是比较差的,遇到风浪就摇摆很厉害,下潜以后通风不行,很快就缺氧,里面的人都很难受。当时十五兵团副司令洪学智知道后,狠狠批评了杨迪,说你怎么能把邓司令叫过去,多危险啊。
记者: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解放海南的重要意义在哪里呢?
邓穗:大举登陆以后,我们占领了海口,部队继续向全岛发展,我父亲带着前指挥部从大陆到海口。杨迪讲,当时我父亲站在军舰的船头,两手叉腰,迎风站立。杨迪站在旁边就想邓司令的心情,这几个月他承担了多么大的重担,现在的心情该是多么高兴啊。当时的情况很复杂,哪一步棋走不好,就会影响全局。实际上解放海南这一仗打得特别好,两次偷渡成功,最后大举进攻,时间也选得特别好,4月17号大举进攻,5月1号全岛解放,6月25号朝鲜战争爆发,7月底美军舰队就进驻台湾海峡。海南岛如果晚两个月解放,可能就成为第二个台湾,对咱们整个东南沿海就是威胁。
记者:因为海南战役打得特别好,邓将军很快就被调到东北组建边防军了,刚刚从北方打到南方,立刻又从南方转回到北方,这种军人的生活你们能适应吗?
李玉芝:那个时候我们把这就当家常便饭。他在前线打仗,打来打去,我们家属带孩子在后方。打仗总是要休息,休息就到后方,休息完了就又走了。我们那个时代,对于革命,我们只想到光荣,为革命牺牲、挨饿都是应该的,现在的年轻人体会不到。
邓英:我们5个兄弟姊妹出生地都不一样,我大姐是在延安生的,我二姐是在辽宁本溪,我在天津生的,我弟弟是在广州,而我妹妹又是在沈阳。这也可以反映出,我父亲跟随部队走南闯北、南征北战这么一个历程。
为彭德怀拍案而起
庐山会议上,在彭德怀遭到猛烈批判的时候,常务副总参谋长邓华站了出来:“同志,请不要诬陷好人,彭老总根本就不懂外语,怎么会与外国人串通?事情很简单,他和苏联人说了什么,翻译可以作证!”
记者:1959年,庐山会议打出一个“彭黄张周”集团,还有一个军事俱乐部“邓洪万钟”,都是彭德怀军事俱乐部的成员。邓华将军被划到了彭总那一边,并因此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撤销军内所有职务。他为彭总打抱不平,平时他同彭总的关系怎么样? txt小说上传分享
烈烈军魂…采访邓华的家人(6)
邓穗:彭总当志愿军总司令员的时候,我父亲是副司令员,他很欣赏我父亲的作战才能。彭总脾气很大,谁都骂,就是没有骂过我父亲。父亲作战很细,所以彭德怀说邓华是个好帮手。
庐山会议后,1960年我们被发配到四川,1963年彭总到成都,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实际也是闲职。彭总去理发,理发员对他讲,听说邓华也在这里,彭总就想去看我父亲。走到我们家的楼门前,彭总就在门口来回踱步,最后没有进来就走了。可以想象彭总的心情啊,他既想见我父亲,又怕再连累他。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父亲在医院,彭总的夫人去看他,就拿了一个镀金的烟盒。那是我父亲访问南斯拉夫时人家送给他的一个烟盒,我父亲把它送给彭总作纪念。彭总落难的过程中,这个烟盒还一直留着,最后还写了一个条,说:“这是邓华同志送给我的。”彭总的夫人拿着这个烟盒看我父亲,专门讲这个事,说彭总让我见到你再给你,当时我父亲很感慨。
记者:就因为和彭总的关系,“*”中*进一步排挤打击他,他被下放到四川,又分管自己特别不熟悉的工作,他怎样对待这种不公正的待遇?
邓穗:当时我父亲是沈阳军区司令,被撤了职。后来*在军委会上讲,邓华这个人我反复考虑,留在军队上我不放心,要把他开除军籍,分配到地方。当时*是书记处书记,说你到四川吧,四川是个大省,到四川当副省长。
他原来是搞军事的,打仗几十年,对军事很熟。到四川让他分管农业机械,实际上是给他一个闲职,让他休息就行了。但是他又从头学农业机械。我记得很清楚,他学着看拖拉机制造、柴油发动机制造等方面的书,认真地学习这些农业机械知识。有时候带着我一块儿下乡,小四轮啊,小拖拉机啊,他自己也去试一试,并没有觉得自己蒙冤就怎么样了。四川农机厂的技术员、工人,只要一说到他,觉得他确实是为四川的农机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李玉芝:他那时经常说“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这是其一;第二,我是为革命,虽然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处理,但是我仍然为人民做工作。虽然他不在军队了,对毛主席还是忠心耿耿。
记者:邓将军对军队有种特殊感情,对吗?
邓英:我父亲一辈子都跟着军队打仗,所以跟军队的感情很深厚。受彭德怀案件的牵连后,他也感到冤屈,明明自己为党为革命,从来不考虑自己的生死,却落得这么个结局。离开军队了,他就把他所有的军装都染成黑色的了,包括上衣、裤子、帽子全部都染成黑色的。将校服那种,没法染,他就全都装到那个包裹里,放在箱子底下,不愿意再翻出来。
虽然黄军装染了黑颜色,或者染了深蓝色,但从他那个角度可能还有另外的意思在里面:军装虽然染成黑色的,但它还是军装,我还是要穿它。对军队那种割舍不下的感情,我觉得还是一直存在于他内心里的。
记者:后来他终于又回到了军队的怀抱,黑色军装的日子终于结束了,他一定很高兴吧?
邓英:后来是毛主席又说话了。我记得,有一次回家,我父亲坐在凳子上和我哥哥说话,父亲就特别高兴地给我说:“英英啊,我要回部队了。”当时我一听,也觉得特别高兴。因为毕竟这么多年了,父亲受冤屈*了,我也替他高兴,他自己也特别高兴,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他那么发自内心的高兴,喜笑颜开的那种样子。
邓穗:那是在成都,他正准备买衣服,想买个单帽。后来他说,不要再买帽子了,我马上就要回部队了,回部队军装、军帽就全部都有了,不再需要地方上的那种便帽了。
“我就是不死”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一次昏迷之后,70岁的邓华不断背诵着陆游的这首诗。他对守护在旁的妻子说,我刚才梦到打仗了。半昏迷状态的时候,他自己不断呓语:“可惜啊,可惜啊。”
记者:1978年,邓将军终于回到朝思暮想的部队,离开那么多年,他还是像从前那样热爱军队!
邓穗:当时军委下令让他重新回北京,重新回到军队,他很高兴。回到北京以后,调到军事科学院担任副院长。他很认真,虽然离开军队很多年了,但他还是抓紧时间看书,看资料。有时候他跟院里的干部谈话,讲现在的军事科技,国外发展得很快,美国的飞机怎么样,坦克怎么样,装甲指数怎么样,说得很细,以至于装甲有多厚,飞机的战斗半径有多大都说得出来。
开军委会的时候,我有一次去。在电梯上,看到他和洪学智一块儿讲话,我父亲当时笑得很开心,我父亲说你要抓国防工业,在朝鲜我们是光着脑袋打仗,要抓飞机,要把国防工业搞上去。
记者:但是回到部队没多久,他就病倒了,到他1980年7月去世,他工作的这段时间也就是两年的时间,他后来一直说“可惜”,他可惜的是什么?
邓穗:他昏迷的时候,我们听到他一直在讲:“我就是不死,我就是不死。”我当时在旁边,我想他还是在想着军队的工作,想着他给军委写的关于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设想,他一直还想着为军队工作。有时候半昏迷状态他自己讲:“可惜啊!”他可惜的是离开军队十多年,回来不长,就病重了。这种情况下,他自己心里很着急。有时候他昏迷了,听到他一直在讲:“我就是不死,打也打不死,斗也斗不死,整也整不死,我就是不死。”
邓华的部下、当年作战科长杨迪一直记得这样一个场面:1950年登陆海南岛以后,邓华来到海口,他站在军舰的船头,两手叉腰,迎风站立。
未染硝烟的将军…采访李克农的子女(1)
未染硝烟的将军——采访李克农的长女李宁、次子李力
采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