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人民各有异心,而鬼神没有主人,国君虽然独自丰备,有什么什么福呢?国君姑且修政,亲善周围的兄弟国家,可能会免于国难。
随侯听季梁这么一说,心凉了半截,又怕又恨,于是,不再提追楚军了,当即听从了季梁的建议,采取了一些内部治理措施,随国由此稳定下来,民众和乐,楚国暂时也不敢伐随了。楚随隔汉水相安的局面,维持了二年。
这二年间,随侯也履行先前与楚的协议,亲自到周,为楚国请,周天子没有听从。武王听了,很是愤怒,就当着随使的面,对群臣大声说道:“我们楚国的祖先鬻熊,是文王的师傅,在其早卒后,成王又重用我先公熊绎为贤佐,后来因功,受封在楚,受子男之爵,都于丹阳,数百年来,我楚列祖列宗,敬神爱民,荜路蓝缕,才有今天的国泰民安,蛮夷率服,楚之疆域扩大数倍,可是周天子仍然轻视楚国,不把楚国当回事,既然如此,我们就自己尊重自己,择日告太庙,我熊勇自立为王。看朝廷能若我何。”熊通自立为王估计为三十七年春,在《左传》所记当年夏沈鹿之会前,《史记》载“三十七年,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或有误,一是自立为王,这样大的事,通常应当在宗庙,即便在沈鹿之会上,但由于会后就去*随国了,时间短,《左传》桓八年记载随国季梁与少师在与楚军对阵时的言语里面都提到了“王”,这说明随较早就知道楚自立为王,且基本认可。因而,不大可能在沈鹿之会上自立为王。(当然,《左传》为后人所记,依据的史料,或许还是楚国史,后人记前事,也可能将季梁与少师的话中涉及楚武王的称呼易为王。这里从前说。)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武王自尊(1…2…4)
二、武王自尊(1…2…4)
在自立为王后,武王常为为两年前,侵随未遂感到羞愧,于是又想动用武力了。这次,他改变了战略,先以召会盟的形式,如果汉阳诸姬不来,就有借口*了。
三十七年的夏天,楚武王在沈鹿举行会盟,周边小国都来了,随国与黄国没有来。想到,随侯办事不力,武王就来气,在派薳章去责让黄国后,就带兵顺势伐随。楚大军驻扎在汉水与淮水之间,南向随国都城,摆开阵势。
随侯见楚人来势汹汹,问计于群臣。季梁献计道,“不如先放低身段与楚求和,如果楚人拒绝了,我们不得不战,那么,就可以激怒我方士卒,骄怠楚人了。”随侯接着又问少师,少师则主张速战,临阵示弱,必然将受困于楚师。随侯最终听从了少师。
在阵前,季梁又向随侯献计,“楚人以左为尊,楚君与猛将必定在左边,国君最好也以左为尊,这样就可以避免与楚王及其精锐部队相遇,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攻打楚人右边的弱势部队,楚军右边溃败之后,整个就会败逃。”
随侯还是不听,因为少师对他说,如果不与楚王正面相当,国君没有尊严,是向楚示弱。临战时,少师为随侯车右。结果,果如季梁所言,两军战于速杞(今湖北应山县西),楚军左面的主力很快击败随军,随侯败逃了,楚将斗丹俘活了随侯的战车和少师。
速杞之战后,随在季梁指挥下,迅速组织防守,楚军虽逼近随都,但攻城进展不大,这年秋,随侯派人来求和,楚武王本不想答应,但斗伯比也觉得师久不克,士卒疲惫,何况随少师已去,季梁用事,随更难以攻克了,是时侯退军了。于是,就答应了随侯的求和请求,要求随以楚为盟主,不得背叛。并割让濮地(今汉水以南)给楚。
楚沈鹿之会,特别攻随,逼随城下这盟之后,楚武王在诸夏名声传开,开始引起了各国的注意,楚武王也显得更加自信了。
第二年,巴子(巴国或在湖北省襄樊市附近,或非今重庆。从童书业《古巴国考》)使韩服来告,请结交邓国,邓国虽是武王夫人的父国,但夫人早嫁武王,邓国历久变故,再有,楚向来是蛮夷,因而楚与邓,一直以来也不大通音问,沈鹿之盟后,巴子欲讨好楚武王,于是主动请求为楚结好邓国。
楚武王就派道朔率韩服去访问邓国,在进入邓国南部境内后,邓国南部鄾人看中使者随身携带的钱财,就谋财害命了,把两国使者都杀了。楚武王一听,大怒,就派薳章去责让邓国,邓人并不买账,不接受楚国的指责。薳章回来把邓人的据傲告诉楚王后,楚王迅速联合巴国,命斗廉统帅两国联军,围攻鄾人。邓国也派将军养甥、聃甥帅师救鄾。三次向巴军冲突,都没有打败巴军。楚斗廉就设计,让楚军精锐杂混在巴军阵中,在邓军攻打时,楚国佯败,邓人以为楚军真的败了,就舍巴军直追楚军,这时,楚军回头与巴军前后夹击邓军,邓军大败,鄾人看到邓军战败,连夜溃逃了。
此役进一步树立了楚在汉阳诸姬的权威,楚国势力进一步拓展到汉阳一带。
由于晋曲沃武公杀了晋小子侯,周桓王命卿士虢仲*曲沃武公,当年*曲沃武公后立了晋侯缗,这年秋,虢仲又与芮伯、梁伯、荀侯、贾伯带兵攻打曲沃武公。此次*结果,史未载,应是武公坚守,王师不克。
又过了二年,这一年夏五月,郑伯寤生卒,郑国发生了立储之争,最后宋国执获了郑卿祭仲(足),逼迫他立了郑公子突,是为郑厉公,公子突(昭公)出奔卫。
再看楚国,这一年,楚国继续扩大其在汉水一带的势力范围,或战,或盟。但也并不是都顺利,郧(今湖北京山县西北)、绞(今湖北郧县西北)、州(今湖北监利县东之州陵城)、蓼(今河南省唐河县南八十里)等国,还有与楚盟的随也不甘心,都联合起来,计划如何*楚师。而楚莫敖(司马)屈瑕正想通过结盟的方式使贰(今湖北应山县境)、轸(今湖北应城县境)二国归附。郧人看到机会来了,就联合上述诸国准备*莫敖率领的楚军。此时,郧人驻扎于蒲骚(郧国地名,今湖北省应城县西北三十五里)。莫敖很是担心,问计于斗廉,斗廉献计道:“郧人驻杂在蒲骚郊外,必定没怎么防备,而且寄望于绞、州、蓼、随四国兵来,莫敖现在驻军于郊郢(今湖北省钟祥县郢州故城),离蒲骚甚近,如果,我军以精锐夜袭郧军,郧人寄望于四国军,必无斗志,袭败郧军后,四国兵也必定败退。”莫敖还是担心,兵少不济,回答道:“何不请求王派兵增援。”斗廉继续说道:“行军致胜在于内部和顺,不在于多。夏桀不敌商汤之军,商纣不敌武王之军,莫敖是知道的。只要我军齐心协力,上下一致,何愁不能战胜郧军,有必要请求增援吗?”莫敖还是有些拿不准,“这样,卜一下吧。吉则战,不吉则不战!”斗廉反驳道:“占卜是用来决疑的,现在的情形,本没有疑虑,有什么占卜的呢?”这终于打消了莫敖的顾虑,于是出奇兵,夜袭郧军,一切如斗廉所料,不仅袭败郧军,四国兵也闻风退走。最终与贰、轸结盟而还。
二、武王自尊(1…2…5)
二、武王自尊(1…2…5)
屈瑕取胜而归,楚武王甚是欢喜,对屈瑕爱宠有加。第二年,楚武王愤于绞参与往年伐楚之谋,带领屈瑕出兵伐绞,楚军迅即推进到绞国都南门。屈瑕对楚王说,绞国小而轻率,轻率则少谋略,请用不设防卫的采樵兵去引诱绞人。”楚王听从了屈瑕的建议。绞人果然上当,楚军趁机进攻,大败绞人,逼绞人达成城下之盟后退军。
四十二年春(…699),武王又打算*罗(熊姓国,今湖北省宜城县西之罗川城),起因是去年伐绞时,楚军在分兵渡彭水(后名筑水,今南河),罗人想趁机袭击楚军。还派其大夫伯嘉来侦测楚军虚实。望着楚军数三遍。这时,武王有些老了,不便出征,便派屈瑕将兵前去。斗伯比,送屈瑕出征,返回途中,对他的御者说,莫敖这次必败,趾高气扬,心必定不踏实,心不踏实,必失败矣!”于是进宫见楚王,告诉了他的看法,建议楚王派兵增援,武王当时正宠信屈瑕,对他的能力深信不疑,没有答应斗伯比的增援请求。楚王退朝后,把斗伯比的话说给夫人邓曼听了,邓曼随口说到:“斗伯比关于师克在和不在众的话,意思是说国君要以信义抚慰人民,以德行训教有司,对像莫敖的军事将领,要以刑罚威胁之。莫敖必定自高自傲于蒲骚之役,必然轻视罗国,大王如果不训诫他,他必定不小心,不防备。斗伯比所谓国君在统率士卒时擅于以威镇抚将领,就在于此,请大王,派人追莫敖军,告诉他谦虚谨慎,告诉他,天道并不是时进都眷顾宽纵他的。要是上天时时眷顾的话,楚军早就天下无敌了。”楚王使赖(国名,今湖北随县东北厉山店)人携命追击莫敖,没追上。
莫敖越是刚愎自用了,竟然在军中宣令,如果进谏的话,要受军法处置。在到了鄢水(今湖北省保康县西南蛮河,汉水支流。)后,渡河混乱不以次序,又不在行军四周防备警戒,在到达罗境后,罗与卢戎(南蛮国,(女为)姓,今湖北省南漳县中卢镇。)两国军队突然夹击楚军,莫敖大败,败退到荒谷(今湖北省江陵县西),畏罪自杀。逃回来的将领们自囚在冶父(今湖北江陵县南),以待处罚。楚王对莫敖深感自责,前有斗伯比提醒,而自己依然轻信他,没有及时追回。于是全部免除了败军将领们的责任。
屈瑕的死,给武王的打击很大,伐罗之役,也是武王即位四十多年来,遭遇的第一次重大败绩,他重新思考楚国的前途,伐罗的败军,要数年才能恢复,斗伯比也老了,不能带兵出征了,而自己也年近古稀了,没有早些年的血气了,虽然,从心里,他很想为莫敖复仇,以雪首败之耻,可是,数十年的治国行军的经验告诉自己,绝不能因一时愤怒而兴师伐罗。这次楚在诸侯国的声名受损,是越能让他们团结起来的,以楚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进行一次复仇之役,不仅如此,对汉水一带的其它诸侯也不能进行征伐了。武王决定,先休养生息数年,待楚的实力恢复了再说。
这些年,在诸夏,各国都接连发生一些重大事件。在齐国,齐釐公禄父卒,太子诸儿立,是为齐襄公。在卫,卫宣公杀了儿子急子与寿,宣公卒后,公子朔立,是为卫惠公,但左右公子不满,于是作乱,立急子的弟弟公子黔牟。宋与郑不断交兵,互有胜负,郑厉公因不满祭仲,反而让祭仲逼走了,公子忽返回即位,是为郑昭公。在晋,晋侯缗虽在在位,但晋政基本上由曲沃武公把持。在鲁,鲁桓公赴齐,被齐襄公所杀,鲁继立庄公。在周,周桓王崩,周庄王姬佗即位。在宋,宋庄公冯卒,子湣公捷立。
五十一年,武王又有意北伐了。八年前,伐罗之耻犹在,而这些年,随也越来越不听话了,事实上,上次与楚盟之后,随对楚的态度很快就转变了。到后来,压根就不理会楚国。这一年春,周天子召随侯如周,指责随当时认可楚自立为王,随侯认错,没有为楚自立辩解。武王觉得是随侯在周天子面前,明确背叛自己。虽然自个年老,可是楚国实力犹在,岂能受此大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该再一次出击,再不出击,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