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才有自己的外在表现,外在表现是“受欢迎,能成事”。具体到每一个人,决定其潜质的基本素质是仁爱、虚心、自强不息,有了这三点,就有利于他获得成功。如果他从事科研工作,这三点有利于他在科研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如果他从事体育工作,这三点有利于他“更快、更高、更强”地为体育事业做贡献;如果他从事普通的劳动生产,这三点也有利于他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这三点是人才需要的,也是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最看重的。这三点是人才的源泉,是根本。至于他的长相美丑,出身贵贱,毕业于哪所学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这三种品德,将来他就很容易干成事;没有这三种品德,他就很难干成事。如果他缺少仁爱之心,进入某个单位,就会使单位失去团结;如果他缺少虚心,会做事马虎,很难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果他缺少毅力,那么常会做“半截工程”,半途而废,造成浪费。这三种品德不仅是人才的宝贵财富,进入单位,也是用人单位的财富。因此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时不能看走了眼,否则人才就或多或少地不尽如人意。
当然,我们看到:招聘人才时,也要结合自己单位的工作特点。如果招的是写作人才,除了具备这三种品德之外,还要测试他的写作能力;如果招的是体育人才,除了这三种品德之外,还要测试他的体育特长;如果招的是科研人才,除了这三种品德之外,还要测试一下他的科研水平等等。这样我们招来的人才,才能够更好、更及时地发挥作用。但是我要强调的是这三种品德是人才的根本,是人才成事的动力源泉,是核心,其他附加条件也很重要,但并不是最根本的条件。比如招来的科研人才,改行让他从事体育工作,给他一定的时间学,他也会在体育方面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贡献;同样,如果招来的是体育人才,改行从事科研工作,他也会在促进科研方面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有人认为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即便拿了世界冠军,后半生又怎么样呢?怎么样?照样会续写辉煌。不信你看一看奥运冠军退役后的作为就清楚了。“体操王子”李宁退役后,创办了李宁公司,任董事长,2007年年底该公司市值达200多亿元人民币;邓亚萍退役后任国际奥委会官员,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熊倪退役后任湖南省体育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推动了湖南体育事业的发展;郎平退役后到美国排球队当教练,创造了美国女排的奥运奇迹……其实,一枚金牌的获得,不仅需要运动员有自强不息的毅力,而且需要在超越自我上有强烈的求知欲。能成为世界冠军不是一日之功,不仅需要体质好,还要心理素质好,品格过硬,“胜不骄,败不馁”,既能理解队友,又能理解教练,还能理解国家,有很强的仁爱之心。绝大多数的奥运冠军的语言、行动是爱国的,性格是谦和的,做事是负责任的,很有爱心。不是奥运冠军造就了他人才的地位,而是他的仁爱之心、虚心、自强不息的毅力形成了他人才的品质,造就了他奥运冠军的功绩。如果他们继续保持这些品德,定会续写辉煌。
品德就是人才
现代社会不缺乏高学历,已经不是专业知识匮乏的时代。你会开车,别人也会;你会电脑,别人也会;你会外语,别人也会。专业知识即使不会,在实践当中学起来也很快。在人才选取中,才的分量在降低,德的分量在提高。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术”的东西已不再是大的筹码,品德越来越被人看重。品德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而且品德有稳定性,易于一贯保持。
事实上,我们早就应该认识到,品德远远比才更重要,因为品德是才的根本,是才的方向。有仁爱的品德,常会有团结他人的能力;有虚心的品德,常会有很高的学习效率,有丰富的知识。有好的品德,就会用在多为社会做贡献上;而道德败坏,常会把能力用在祸害人民、祸害社会上,不仅不是人们称颂的人才,反而是被人憎恨的“恶狼”。我们夸奖一个人时常说:“这个人是一块好料,是一块好钢”,是把钢材比喻成人才,品质好的钢材才会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品质不好的钢材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就像建楼房、桥梁的钢材,如果品质不好,就可能造成房倒桥塌。虽然过去也强调品德的重要性,其实强调得不够,我们说用人要德才兼备,把德和才放在同等的地位上来看,其实是降低了德的身价,抬高了才的身价。
德才兼备作为选人标准的提法是对的,有德有才方能用。但培养人才、理解德和才之间的关系时,不能简单地把德和才一分为二,更不能对立起来看,德和才是不能完全剥离开来的。一个人的品德好坏主要是通过行动和语言展现的。一个人的品德不是虚的,而是实的,要用事实证明他的品德是好还是坏。证明他有好品德,需要他有良好的行为,这个良好的行为是一种才能。
有的学校把德与才对立起来看。有师生认为德育课浪费了学生学知识的时间,认为德是虚的、轻飘飘的,不管用。其实德也是知识,而且是人类最根本、最重要的知识,是最基础的知识,把德的知识学会、用实,学其他知识会更快,应用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倘若德的知识没有学好,问题就大了,像“范跑跑”那样毕业后连最起码的仁爱的道德知识都没有,还自认为自己是人才,毕业后怕劳动怕吃苦,玩世不恭,认为自己追求的是“自由”和“公正”,其实他追求的只是他个人的自由和公正,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表现。在危难之时忘掉自己做老师的责任,还把自己的自私当做明智的选择,只讲获取,不讲奉献;只要个人自由,不尊重他*利。所学的那点知识用于狡辩,推卸责任,与他人、与社会格格不入。
现在很多学校、部门对道德重要性认识的不足,他们认为有才就可以做国家栋梁,这种思维非常危险。连做人的根本都不知道,仅懂得一点书本知识,想成就事业,成为国家栋梁是不可能的。成功就像建大楼,德是钢筋水泥等组成的骨架,才是大楼精美的外形和装饰。富丽堂皇、高大耸立的外表全靠德的积累和支撑。不论多么成功的人士,只要德出了大问题,都免不了轰然倒地的结局。陈希同、*过去算是人才吧?结果呢?
世界上成功的大公司、大企业,无一例外地把品德作为人才招聘的根本条件。他们不直接拿出“品德”这样一个社会规范的词语,但强调的人才标准都是中国人说的品德范畴。注重品质、品德,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坚持得非常好,企业用人时,对不讲诚信、不负责任的人,一票否决,而我国很多企业还做不到这一点,认为有“才”,不用太可惜;品德不好,只要能力强也是人才,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对人才不能苛求过多。“允许犯错误”这个观点是对的,但品德不好,既不仁爱又不虚心,做人的根基都没有,不是一个小问题。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不能重用品德差的人。若不相信,并委以重任,最后出了大问题,再去捶胸顿足地后悔。
我们强调品德,还有一个原因:品德是一种性格,它有稳定性和延续性,虽不是永久不变,但可以长时间保持。幼儿时期,说错话、做错事都可以得到原谅,不会被人戴上“品德差”的帽子,因那时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品德;但我们到了成年之后,自身的品德就有一个稳定性,这时候我们的言行常常会被别人拿来作为定格品德的依据,来预测他将来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比如说你刚接触一个陌生的中年人,你看到他做了几件好事,可能在心里认为他有仁爱的品德,会更乐于与此人交往,心里认定与之交往不会上当;如果你见到一个人做事能坚持到底,你就会认为他很有毅力,将来有事情交给他办,他一定会把此事办得有始有终。事实上,品德的稳定性是我们预测他人未来行动的一个科学理论依据,经常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品德包括很多内容,我们强调的只是促进成才的根本品德,即仁爱、虚心和自强不息。让想成才的人们朝着这三方面努力,其结果是:人们更有爱心,更受群众欢迎;更虚心学习,不断进步;更自强不息地做事,更能坚持到底,为社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所以,我还是强调:与其说德才兼备不如说品德就是人才。这既有利于修炼品德,也有利于提高才能。
我在公司时经常强调一句话:虚心就是能力,品德就是人才。。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节 人才观察
第二节 人 才 观 察
实事求是才是创新型人才的根本
农民中有很多人才
品德是成就领导人才的根本
经济管理人才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谁能成为真正的科研人才
不比速度要比结构
2008年,中国男足最缺什么?
人才标准破解大学生找工作难的问题
实事求是才是创新型人才的根本
时下,“创新”成了一个非常时髦的词语,人人说创新,处处讲创新。有的企业干脆把创新当成了企业理念,认为创新就是一切,把创新作为企业的最高追求。近来在人才标准上,也用上了创新,叫做“创新型人才”,甚至出现“唯创新论”,即只有搞出创新的人,才算是人才。
有人上了很多年学,觉得自己是创新型人才,刚分到企业工作,接触实践不到一个月,就止不住提意见、搞改革。如果“开明”的老总听其建议搞改革,企业很快就会乱了方寸,乱了阵脚;如果老总不听其建议,他就闹情绪,瞎议论,说老总不开明。而他没有从自身思考,自己刚接触实践,既不了解局部,也不了解全局,只凭着奇思妙想,凭着自以为是的“创新”,就要搞翻天覆地的改革。要是改革失败,单位垮掉,谁负责?
我在清华大学企业家研习班学习时,也同学员们探讨了这个问题。一位汽车公司的总经理(美籍华人),他让我招一些员工,我说那太好招了。他说:“我只要高中生。”我问为什么,他说:“高中生是一张白纸,执行公司工作规程更认真更坚决。”至此我似乎明白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执行力。企业强调创新,更多的是工作规程、企业理念的坚守,员工执行是第一要务。即便搞创新的人,也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一步步走来的。坚持实事求是,水到渠成。绝不是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地搞“创新”。学校里讲企业欢迎创新型人才,也不假,但创新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轻飘,不是灵机一动就创出来了。
“唯有创新才有一切”的论调是不科学的。如果我是站在民族发展的高度、企业生存的角度考虑,我就会有点寝食难安。事实上,创新得要,坚守也得要。唯有创新,没有坚守,只会脱离实际,只会做一些基础不实、根基不牢的无用功。
创新离不开实事求是。很多人一味地求新、求异,难免脱离实际、瞎编乱造,抛弃了我们现有的基础工作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