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战中国-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月二十三日,郑成功率领第一梯队从金门料罗湾出航,领航的是澎湖游击洪喧。

  三月三十日,郑成功留下陈广、林福、张在等率兵3000人、船12艘驻守澎湖,又率领水师启航。

  四月一日,乘涨潮之机,顺利地通过鹿耳门,进入台江。这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胜利。鹿耳门水浅滩多,不便通行,荷兰军队用沉船堵塞了航道,以为郑军会从正面进攻,所以只主要兵力都放在台湾城(今安平镇)。通过鹿耳门之后,郑成功军队就可以直接攻击防守只有500人的赤嵌楼(今台南市),并将荷兰军队一分为二,台湾城(今安平镇)只是一个小岛,如没有补给便不攻自破。

  四月一日,郑成功军队在赤嵌楼(今台南市)附近开始登陆,同时,在鹿耳门也登陆扎营,以防台湾城(今安平镇)敌军进攻。台湾的汉族和高山族人民见郑军到达,争先恐后地“出来迎接,用货车和其他工具帮助他们登陆”。

  此时的形势是,荷兰军队被分割成台湾城(今安平镇)和赤嵌楼(今台南市)2部分,荷兰军队若要互相策应,必须打通这2个地方的海域,郑成功当然也明白这一点,于是,双方海军进行了一场决战。

  四月初三,双方进行海战,荷兰海军当时是世界第一的,郑成功的海军也不弱,且数量远占优势,荷兰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荷军在连遭失败之后,被迫龟缩在赤嵌楼和台湾城,再也不敢出战。

  郑军乘胜围攻赤嵌楼,并切断了荷军水源。描难实叮被迫率部投降,受到郑军宽待,并派往台湾城劝降。揆一拒降,并妄图以年年纳贡并奉送劳师银10万两为条件,诱使郑军撤出台湾。对此,郑成功予以严辞驳斥,并强调指出“土地我故有,当还我。”

  四月初七,郑成功除留一部分兵力扫清其他地方的荷军外,亲自督师,围攻台湾城。郑军粉碎了荷军的反击,在台湾沿海立住了脚。郑成功以28门大炮猛轰台湾城,摧毁了城上的大部胸墙,击伤许多荷军。荷军也进行顽强的反击,用火炮进行齐射,迫使郑军后退。郑军弹药告乏,部队伤亡较大。

  郑成功鉴于台湾城池坚固,强攻一时难以奏效,为了减少部队伤亡,进一步做好准备,决定改取长围久困,且耕且战的方针。他一方面派提督马信率兵驻扎台湾街围困荷军,一方面把各镇兵分散到各地屯垦,以解决军粮不足的困难。 

  五月初二,郑军第二梯队黄安、刘俊、颜望宗、胡靖、陈瑞、陈障等率军六镇,统船20艘,兵6000人,抵达台湾,并从台湾城南面逼近该城城堡。郑军在兵力得到加强,供给有了补充之后,从五月初五开始,在所有通向城堡的街道都筑起防栅,并挖了一道又宽又深的壕沟,以利对荷军的围困。同时,还准备了攻城器械和炮具。六月初,郑成功又三次写信给揆一谕降,但荷军等待巴达维亚派兵增援,仍拒绝投降。 

  巴达维亚调集700名士兵、10艘战舰,在雅科布&;#8226;考乌的率领下,于六月初十出发,赴台湾增援,七月初五到达台湾海面。至七月十五日,有5艘战船进入航道,在台湾城前碇泊,并卸下了大批士兵和作战物资。小艇“厄克”号触礁沉没,艇上荷军士兵被郑军俘虏。郑成功从俘虏口中得知荷兰援军兵力情况后,抓紧进行围城和打援的部署。 

  荷兰侵略者得到增援之后,力求迅速改变台湾城的被围状态。 

  七月二十三日,双方在海上接战。荷兰人当然不是郑成功军队的对手,大败而归。其余来援的荷舰逃往远海,再也不敢靠近台湾城。 

  十月五日,揆一为了挽救行将覆灭的命运,企图与清军勾结,夹击郑成功后方基地。雅科布&;#8226;考乌率领在海上漂泊的5艘舰艇前去攻袭厦门,船队行至澎湖时遇大风,有3艘舰艇因脱锚又回到台湾城。而考乌则逃之夭夭,返回巴达维亚,夹击郑军的计划宣告破产。 

  这时,荷军的处境更加困难,能作战的士兵只600人,而且多分布在城堡、外堡和木栅担负守卫任务。城内荷军待援无望’,士气更加低落,有些人投奔郑军,“以救活命”。郑成功从这些降兵中了解到荷军设防的详细情况,便修订了攻城计划,除在鲲身集中兵力外,还“增建了三座炮台,一座在乌特利支圆堡南端,两座在其东端,共配备二十八门巨炮”,并挖了许多壕沟。 

  郑军围困台湾城8个多月,并进行了充分准备之后,便开始发起总攻。主攻目标是乌特利支堡。该堡是台湾城周围的外堡之一,坐落在台湾城南侧一个小山上,位置险要,是控扼台湾城的锁钥。荷兰人认为,该堡一旦被占领,“热兰遮城堡(即台湾城)也必将失陷”。 

  十二月初六清晨,郑成功下令炮轰乌特利支堡。经两小时激战,在南部打开了一个缺口,当天占领了该堡。郑军立即将此堡改建成炮垒,居高临下地向台湾城猛烈轰击。荷军困守孤城,已是水陆援绝,力竭难守。揆一慌忙召集紧急会议,与会者皇皇无主,乱作一团,对“当时形势已完全绝望”。揆一见大势已去,决定由评议会出面同郑成功谈判,并签订了18款投降条约。根据条约规定,揆一于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率部投降。至此,沦陷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伟大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百战中国之87_清朝_天京之战
百战中国之87_清朝_天京之战

  得分项 得分 权重

  战略意义 28 30

  战争规模 18 20

  伤亡规模 15 20

  战争知名度 13 15

  将领知名度 15 15

  总分 89 100

  兵将 清朝 太平天国

  双方兵力 21万 数十万

  伤亡兵力 数万 全军覆没

  将领 曾国藩 洪秀全

  战略意义

  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这场农民起义,不仅造就了天王洪秀全,成就了曾国藩,更树立了湘军在中国今后100多年历史中的强大影响力。

  战争规模

  清朝

  主要是湘军,有21万。曾国藩的直辖部队12万人(其中曾国荃5万多人)。李鸿章淮军7万人,左宗棠楚军4万人。3支主力共计21万,其他偏师加在一起共有50万左右。

  太平天国

  数十万。

  伤亡人数

  清朝

  湘军损失数万。

  太平天国

  几乎是全军覆没。

  将领

  清朝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府人。1833年22岁考中秀才,1834年23岁考中秀才,1838年27岁殿试考中进士,1847年36岁,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1849年38岁,升授礼部右侍郎兼署兵部右侍郎。1853年41岁为*太平天国创建湘军,1860年49岁以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1864年53岁攻破天京,加太子太保、一等侯爵,1868年57岁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任直隶总督。

  曾国藩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37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

  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

  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功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梁启超:“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毛泽东:“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足为吾人之师资”。。

  太平天国

  洪秀全(1814年—1864年),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福源水村人,年少时屡应科举不中。1843年29岁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帝教”。1851年1月11日37岁生日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1853年39岁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64年50岁病逝,天京被攻破。

  
  战争进程   

  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这场农民起义,不仅造就了天王洪秀全,成就了曾国藩,更树立了湘军在中国今后100多年历史中的强大影响力。

  天京之战,史称天京保卫战,是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在1862年至1864年进行的防御作战。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会数万人在金田村“恭祝万寿”起义,是为金田起义。洪秀全称天王,建立“太平天国”。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

  1852年12月,太平军攻克益阳、岳州。

  1853年1月攻克武昌,2月弃武昌沿长江东下,攻克九江、安庆。3月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4月攻克扬州。

  1856年4月破江北大营,6月破江南大营。9月天京事变,太平军内杠,东王杨秀清被杀,北王韦昌辉处死和燕王秦日纲被处死,翼王石达开出走。

  此时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正是政府军队的机会。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朝廷应付洋人都来不及,没有精力去对付太平天国,也给了太平天国喘息之机。

  1856年12月,湘军攻占武昌。

  1857年12月,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朝廷疲于两线作战,天平天国这一战线,就完全依靠湘军了。

  1858年5月,湘军攻占九江。

  1860年6月太平军攻克苏州,10月朝廷和英国、法国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朝廷自此可以全力以赴对付太平天国,战争的局势开始转变。

  1861年9月,曾国荃的湘军攻克安庆。

  1861年11月朝廷以曾国藩统辖苏、皖、赣、浙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督以下各官,悉归节制。

  曾国藩定三路军进军之策:“以围攻金陵属之国荃,而以浙事属左宗棠,苏事属李鸿章,于是东南肃清之局定矣。

  1861年12月太平军攻克宁波、杭州。

  1862年5月曾国荃回家募兵2万,回到安徽,会同鲍超的霆军,克复长江南北各城,一直杀到天京城下的雨花台。

  天京的防御,固若金汤。四周城墙,大多数修筑了石垒。北面的防御格外坚实,钟山上修建了一座大城,名叫“天保”。山脊入城处也修了一座大城,名叫“地保”。太平军守着这两座大城,可以出兵挫败敌军在其他方面的攻势。

  1862年8月,李秀成从苏州率领数万大军来解围天京。曾国荃军驻扎雨花台,人数不过两万。李秀成此次攻打湘军营寨,有2件武器,一是西洋火炮,一是地洞埋炸药。湘军也是2件武器防守,一是高墙厚寨,一是对挖地道。双方陷入僵持之局,湘军虽在战斗中处于防守和不利,但可以从安庆、芜湖等地获得补给,太平军则由于水路被湘军控制,粮草补给很困难,10月份之后天气转凉,可谓饥寒交迫。

  1862年10月,李秀成撤兵。

  1863年开春,曾国藩自安庆东下,检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