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鬃亩氛蠡幔刻觳怀苑埂⒉凰醯囟氛鲂∈保懈刹棵亲园鬃约旱奶拔郏园鬃约汉凸膊秤惺裁垂叵担迅刹棵亲园壮龅氖率担诖蠡嵘瞎ǜ妫么蠹叶氛W詈蟀压撞奶У酱蠡岢。剂怂园椎牟怀沟祝槐鹑硕氛隼矗蔷鸵背〔豢推赜寐夜鞔蛩浪!薄罢庋揭O氐摹园鬃氛硕破鹆俗畲蟮母叱保鞒隽司说某杉ǎ迅刹刻拔鄣氖率岛芸斓胤⑾至撕眉赴偌押凸膊秤泄叵档娜耍耆亟涣顺隼矗⑾秩仄摺税俑刹恐芯陀卸种坏娜撕凸膊秤泄叵怠U獯尾哦汲沟椎亍园鬃恕O乩镎飧龆氛顺保砩洗饺氐母髑迕恳桓鼋锹淅铩4宕宥伎恕园鬃氛蠡帷W芄菜憷矗毓灿邢右煞肿雍眉盖恕>庖淮卧硕伤愣挤⑾殖隼矗淖牟煌蛄烁龈删弧罡叱钡囊惶欤头⑾至艘磺Ф嗳恕!薄!∽詈玫膖xt下载网
二、巩固统治(12)
平遥县的“自白转生”运动迅速地被推广到其他县,县与县、村与村展开“转生”大竞赛。
有一位阎锡山的工作人员回忆汾阳县的“三自传训”运动说:“在第一批‘三自传训’中,为制造恐怖气氛,促进坦白交代,按照阎的指示,县训委员会在文庙操场召开了一次乱棍打死人的大会。所有机关、部队、学校、市民和参训农民全部参加。把早扣在警察组习艺室的六七个人,说成是参加训练不坦白的人,以拒不交代为八路军送情报罪名,乱棍打死在文庙操场。其中有一个是东遥庄庙上的尼姑,以窝藏八路军名义被打死。还有城内一个十三岁的*张冬花,本来是生活无着沿街乞讨的流浪儿,身带一包蓝色颜料,警察局就抓回以替八路军放毒罪名,也在这次被乱棍中打死了。
入闱之感
1947年4月,阎锡山奉派为山西省县长考试委员长。阎对县长考试非常重视,不仅亲临主考,而且亲读四子书,感慨不已。
4月14日,准备入闱主考时,僚属提出当此军政繁兴,可否依典试条例必要时得以变通之规定,委员长可到考场点名一次。阎锡山说:“政治军事固要紧,乃常事也,典试,特事也,任其事者,则当尽其事。且典试,大事也;县长,重任也;不可忽略。”他坚持要入闱。考试从4月14日始,于4月18日终,阎每日必去。
从其感想中,可窥见阎之脉脉思绪。
4月16日阎写道:
孔子对曾子子贡两次说:“一以贯之。”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是孔子对曾子以为他不知一,始告之,含有启问之意。曾子曰:唯。是表示已知之意。对子贡也含有启问之意,惜二贤均未问一者何!且曾子猜为忠恕,忠与恕已为之二。孔子虽以恕答一言终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忠恕皆是处人之法,不足以为裁成辅相之用。二贤未问,或孔子本不愤不启,未将一说出为何耳。究竟孔子的一以贯之是什么?不得而知!使学者无最后之目标,此实为儒学上一大遗憾!
“果使二贤问孔子一者何,孔子明白以告之,不只当时学者可有进一步的修学,或后来也不至如程朱陆王,显然分为两途。程朱陆王之分,虽是学的途径,一由内向外,一由外向内;果确定一的求学目标,途径亦不至程朱陆王之截然耳!更不至使后世欺诈揣测者,所谓一贯之道,一贯之学,而乱人之耳目。
“余意孔子讲的仁学仁政,而反罕言仁,或欲与二贤言仁乎?宇宙间,只有种子,抽了万物的种子,则无宇宙。所赖以裁成辅相者,就是理性。理性即仁的种子。物的种子不可思议,一颗谷子,一穗谷子,遍地谷子;一个鸡蛋一个鸡,可遍地鸡蛋遍地鸡。仁的种子,更不可思议,“立则见其参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等于蛋白蛋黄,变为鸡形;“如有所立,卓尔”,则成为鸡体;“从心所欲,不逾矩。”才是脱壳之小鸡,亦即所谓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小鸡脱壳后,其壳抛弃,有何惜焉!
或问:曾子子贡,何以不问?答:二贤之境界,探不到一,假使颜、孟,必追索之。问:何以知之?答:因颜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气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皆是不可解之语,非如曾子之忠恕,谁听亦了解为处人之理,且孟子曾曰:夫道一而已矣。”问:忠恕平易,而易懂,亦适用;颜子之“如有所立,卓尔”。孟子之“则塞于天地之间”。是不是使人懂不了,用不上?答: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则因其不易懂而不言。磨子上的一颗谷子,仅仅的是一颗谷子,人皆易懂,田地里的一颗谷子,假使在未种植之前,有人持而示之曰:“此谷子,三尺高,有杆,有叶,且有穗,是一千颗谷子,且是遮天盖地的遍地谷子。”谁信之乎?必曰,诳妄之语。曾子之忠恕是磨子上的谷子;颜子之瞻前忽后,卓尔所立,与孟子之浩然之气,充塞了天地之间,是田地里的谷子。就磨子上的一颗谷子说,即是遍地的谷子,亦不可信,亦不能解,就田地里的一颗谷子说,即是遍地的谷子,可信而也可解也。物的种子且如此,而况仁的种子乎?浩然之气,塞于天地之间,又何怪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巩固统治(13)
4月17日他又写到:
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人皆以为谏伐纣不可也;我以为谏不传贤,不可以伐纣也。玩其辞:“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禹由传贤而来,禹后而传子,故不言及商汤!尤其以暴易暴之语,更为明显,武王圣人也,岂能与纣比,常人知之,夷齐岂不知乎!孟子称伯夷圣之清者也,无论多清之圣人,尚能不主除恶乎?且愈清愈恶染。
所谓以暴易暴者,禹之子启固贤者也,而传至桀,则无恶不作矣;汤圣人也,汤放桀,因传子而易桀为纣,桀纣同暴也,言启与汤圣人也;言纣易桀,以暴易暴也。纣固暴,武王伐之,而仍传子,易为幽厉,以武王比纣,是圣人易暴君也;以幽厉易纣,是以暴易暴也。盖自禹传子之后,继之以汤,皆圣人之错误所造成,常人之错人易推翻;圣人之错,遂成为不可挽救之厄运,恐当时即使夷齐谏传贤,太公亦不敢变更传子也,不敢变即不肯以谏传贤传播于世。
我对此忆之久矣,提笔欲书而屡止之,盖以为如此揣测古人,倘若不中,呜呼可!又思假若夷齐此屈不明,吾之心际,又有何用乎!将本余之心际而笔余之揣测,以待君子之思考也。果以其谏不伐纣,任暴君横行而不伐,人类将灭绝矣!常人且不肯为,岂有圣人而为之者乎?
事之败,只能责备贤者,主政之极则,莫高于贤者。贤者,贤者知之,傅贤可为最高之极则。余对此历史上责备三人,第一禹不当不防子贤,而破坏传贤之制,禹应知其子启贤,国人定讴歌之,即当立一不传子之*或大命而限制之。此外汤武皆圣人也,当复圣制,且汤当鉴于桀,武当鉴于纣,其因传子而残暴人民惨重,应思之复传贤之圣制也,假使中国历史维持传贤之制于今,岂独中国人民之福,亦世界人民之幸也。
4月18日,阎写到:
中庸讲“中”、“和”两字,举得很高,“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实际中就是种子,和就是达出种子的作用来。如五谷,中就是有种子的谷子,和就是水土寒热,合其种子之生者。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理性即是大本,造化造物用的是理性,造化造人就是将理性分给人,即无所谓造化矣。故人之中,即宇宙之大本。
但理性在人身上,如谷子在谷颗中一样,得和就能不可忆而变为苗变为穗,以塞天地。人的理性种子,得和就能发达理性至不可思忆而还原造化。但非和不能把中的用达出来;故有子有‘和为贵’的话。也可以说,无中则无本,无和则无用。但中和不能全在身上讲,应在身上养,事上表现。身内是体,身外是用,无体则无用;有体而无用,亦等于无体,如无灯不明,但不是为灯是为明,如有灯而蔽其明,则有灯等于无灯。
由事之取舍上说,谋其事之所当为是中,尽其力之所能为是和;由事之施为上说,做甚务甚是中,做甚成甚是和。
喜怒哀乐中节为和。什么叫中节?就是不过不及,不自生障碍,如镜子照人,恰合客观。因不恰合客观,即是主观的喜怒哀乐,就成了事之障碍。不是事不顺利,是自做不顺利。允执其中,就是丝毫无主观,纯是就客观的事上,该怎样,就怎样。发而皆中节,就是允执其中,但非和不能中节,中是天性,和是人为的工夫,所贵于学,即在此。”
二、巩固统治(14)
从上述阎锡山读四子书感想中,可以看到,阎锡山的宇宙观是中的哲学,他认为,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的“一”就是中。中是仁之本,和是仁之道,无中则无和,无和则无用。用在实践中,谋其事之所当为是中,尽其力之所能为是和;用在行为中,做甚务甚是中,做甚成甚是和。他的政治主张是君子传贤,反对君位传子,认为夷齐谏武王不是谏伐纣不可,而是谏不传贤不可。禹不传启而传桀,演为暴君统治,长此以往,以暴易暴,传圣明的传贤制度不得复立,因此,必须确立传贤制度,君位传贤。
但是,感想归感想,行为归行为。阎锡山的这些感想,满口“仁学仁政”、“中道中节”、伐暴“传贤”,而联系到他强推“兵农合一”和惨施“三自传训”一想,又感觉是南辕北辙。既然孔子所言“一以贯之”的“一”是“中”,“中”应该是一以贯之的,那么言行不一怎为“中”?一面喊“政通须执中”,一面又残杀无辜,怎叫“得中”?
不过,阎锡山这些感想,倒是和正在进行的县长选拔不无关系的。4月26日,他对考取的县长进行了长篇训话:
诸君为此次考取之县长,即将按规定送省政府,候选任用,担任实际工作。县为施政之重心,县政之彻底,端赖县长之领导,任务至重。诸君在未出任之前,应努力以下三事:
(一)应有之修养
县长为亲民之官,又为官治自治的个交关处,民之情伪,须县长识别,政之得失,须县长衡量,民之所请求者,政之所施为者,皆须县长斟酌损益,措置得宜。所谓允执其中,政略之中固在上,政策之中即在县长,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皆适之,始能有利无弊,政通人和。
诸君今日有志于县政,今之县地方百里,有斯土,有斯民,君等足够一个位,而权亦够一个斧柯,诸君有此志,正可以有为之时。惟政通须执中,人和须己和,执中须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