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阎锡山大传-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永祸晋期间,阎锡山为了取信于袁,保住自己的权位,对袁世凯派来的打手金永采取了以屈求伸的韬晦策略。 公开场合丝毫不去得罪金永,而且在金永面前,假装无能,故意显示自己对权利不感兴趣,以使金永把他认作是庸碌无能之辈,容易对付,不足为虑,只是在暗地里进行了一些斗争。如他暗嘱平阳镇守使董崇仁与金永的警备队统领相对抗。董与金永均与袁世凯有旧,因而互相向袁攻讦对方等。对于金永滥捕滥杀革命党人,阎锡山表面上也不敢稍予反对,仅施暗里保护。据南桂馨回忆:“此时,正在赋闲的原督署军马处长杨彭龄,甚为金永所注意,岌岌可危。阎令我转杨,请他离省回鲁,并由阎助资五千两遣行,始免于难。” 又有一次,金永开了一个过去曾参加革命的名单,内有谷思慎、续桐溪、弓富魁等30余人,让阎扣捕,交他审讯,阎于扣捕之前,密告了这些人,让他们先行逃走。阎锡山对于金永的威慑和监视,则采取忍让的态度。他对金永编练扩充警备队,明知是分他的军权,不仅取放任的态度,而且还对军事故作漠不关心之状,一切委托军政司司长黄国梁处理。阎锡山在部属向他请示军事问题时,照例的回答是“找绍斋(黄国梁的字)去”。 这样,久而久之在太原出现了只知有黄国梁,不知有阎锡山的怪现象。这就使金永认为阎锡山不过是无能之人。同时,阎锡山每谈到袁世凯时,总是恭顺备至,更使金永认为他是忠于袁世凯的,没有什么异心。阎锡山这种工于心计的作法,在很大程度上瞒哄了金永。阎锡山对于金永的横征暴敛,更是听之任之。因为金永这么做的后果,只能激起人民对他的不满和反抗,而这正中阎锡山的下怀。
  阎锡山对金永采取的这种以屈求伸的策略,既得袁世凯的部分信任,牢牢掌握住了山西的军事大权;又使金永认为他平庸无奇,因而更为放肆妄为,使人们将所有怨恨均集中到金永的头上,以致在袁世凯一死,金永不得不马上逃离山西,从而为自己兼摄民政大权创造了“伸展”的条件。
  

二、媚袁固位 佯裁晋军
太原辛亥起义后,山西虽将原新军两标扩充为四标,但因抗击清军损失了大半。阎锡山北逃时,随他到绥远、包头的军队仅1000余人及吴禄贞余部数百人。他在组建起都督府后,即着手整编军队。他仿效日本的陆军建制,将这些七零八落的军队暂编为1个师,以孔庚任师长。这一个师的军队,大部驻省城太原,部分卫戍汾阳、平定及黄河沿岸。另在山西南部重镇临汾设晋南镇守使,辖步兵一个团;在北方重镇大同设晋北镇守使,辖步兵1个团;在潞泽辽沁上党地区也设镇守使,驻长治,辖步兵1个营。阎锡山通过这次整编军队,使山西军队趋于正规,既增强了战斗力,又便于掌握指挥。
  在整编军队的同时,阎锡山为了让军事干部平时多从事军事理论研究,并储备军队干部,于1912年底成立了将校研究所,以阎锡山的老友赵戴文任所长。所内集中了整编军队剩余的军官100多人,分编成4个队。
  另外,为防止下属军官尾大不掉,阎力主缩小他们的军权。师长孔庚在1913年率军征蒙后留驻包头。他与副总统黎元洪是同乡,为了造成私人势力,曾到北京多方活动,欲取得黎的支持,期安插自己的旧同事和同乡当军官。阎锡山认为孔庚有他意,开始逐步压缩孔的兵权。
  通过上述活动,阎锡山在晋军中的地位逐渐巩固,按常理,晋军应呈发展趋向。但阎锡山为迎合袁世凯削除异己的心理,却在1914年开始主动要求裁减晋军。这实际上是把裁减军队作为保位的手段。
  因为二次革命期间,阎锡山以“卫境防蒙”为名,增添的第12混成旅,立即引起了袁世凯的注意。多种迹象表明,袁已多方提防晋省扩军。二次革命的失败,造成了袁世凯的势力迅速膨胀,气焰极为嚣张。他在极力剪除非北洋系的南方各省都督之后,又开始削弱北洋系内部各将领的个人军权,以实现集权统治。善于观风使舵的阎锡山默察袁的心态,认为“削权”或迟或早要轮到自己头上,为了保住自己在山西的权位,他认为不如干脆公开来一次裁军,名义上将晋军完全归于陆军部直辖。
  7月28日,阎锡山致袁世凯电,要求划晋绥为三驻兵区,以温寿泉、赵守钰、黄国梁为旅长。电文如下:
  北京大总统钧鉴:迭奉电令,以全欧构兵,我国严守中立,凡保护外人,防揖乱党,至关重要,等因,锡山即密饬各军遵照办理在案。惟当多事之秋,军队统系,首贵分明,指挥方能敏活。查晋省南北长二千余里,以天然形势论,平阳以南,应为一驻兵区域。省垣为集中重地,合大同为一驻兵区域。包头为边防重镇,自应另划一驻兵区域。而第九师军队分扎包头、大同、河东等处,南北窎远,呼应不灵,调遣运输,尤需时日,且晋南毗连陕、豫,伏莽潜滋,须将骑、炮各队属之旅部,分驻河东、平阳、潞、泽等处,归晋南镇守使指挥调遣,诸多便利。省垣既设一混成旅,以所属之团营分防大同,亦足兼筹并顾。至包头现驻军队,全数足编为一混成旅,即归晋西镇守使管辖节制,以固边圉。锡山再四筹维,拟将晋军所编三混成旅,归陆军部直辖。并请饬由陆军部按照中央混成旅次序定名为第几混成旅,以明统系,仍由锡山督理一切。晋军区分三路,于地势既形便利,于军事亦极敏活。于原定预算一师半之经费,亦毫无出入。如蒙允准,所有现驻平阳步兵第十七旅及分驻河东、潞、泽之马、炮、辎、工各营、连改编为一混成旅,拟请以陆军中将温寿泉为旅长。现驻包头步兵十八旅及马、炮、辎、重、工程各营改编为一混成旅,拟请以陆军少将赵守钰为旅长。现驻省城之混成旅,拟请以陆军少将黄国梁为旅长。是否有当?伏侯钧裁。再包头现驻军队,即编为混成旅,仍归晋西镇守使管辖节制。该镇守使孔庚自无庸兼充第九师师长。现陕西改师长为镇守使,已奉命令,故拟援案办理。合并声明。同武将军督理山西军务阎锡山叩沁。
  这次裁军,是想在统归陆军部直辖的名义下进行,实际上是要削减孔庚的兵权。
  一月以后,阎锡山于9月1日又复电北京统率部,请求任黄国梁为驻省混成旅旅长,另二旅由晋南、晋西镇守使兼任。9月10日照准后,阎致电孔庚、董崇仁:“奉大元帅训令,现驻省垣之混成旅著改为陆军第十二混成旅,即任命黄国梁为该旅旅长。现驻包头等处之第九师改为陆军第十三混成旅,任命孔庚兼充该旅旅长。现属晋南各军队改为陆军第十四混成旅,任命董崇仁兼充该旅旅长。”
  据阎锡山回忆:
  民国三、四年间(公历一九一四——一九一五年)是中国最沉静的时期,亦是袁世凯势力最盛的时期。各省都督(后为将军)之籍隶国民党者,仅仅剩下我一个人,只有临深履薄,以冀保持此一革命潜力。
  佯裁晋军,可以看作是阎锡山“临深履薄”的一种策略。这一策略以后果然收到了效果——稍释袁对晋军的防范。
  1915年,帝制运动的前夕,袁世凯又裁减山西第13、14两混成旅为独立团,并命北洋将领李炳之在山西另行招募一个旅,称第15旅,由李任旅长。此时,晋军进一步压减,阎锡山仅有军队一旅及二独立团,兵力总计不足7000人。而山西巡按使金永却有警备队11个营,势力足以制阎。袁鉴于阎锡山在二次革命中未公开与他对抗,山西又在北洋势力的包围之中,阎又主动裁减晋军,暂无反抗心机,故而虽随时提防,但始终没有罢黜阎锡山的职务。
   。 想看书来

二、媚袁固位 虚与示忠
为了“附袁固位”,阎锡山曾多次向袁世凯表示忠心。
  1912年在国会议员选出之后,袁世凯有密令,嘱阎锡山“对山西议员有所联系,进而有所组织”,以便为袁所用,至少不能作出反袁的活动。阎认为这是面上的事,又是向袁虚与示忠的大事,所以相当重视。随即派邢殿元入京在山西议员中进行周旋。邢殿元是留日学生、同盟会员,回国后又中了清朝宣统己酉末科拔贡,翌年朝考又以一等作了官员,很得山西籍清朝*李殿林的赏识,又作过咨议局秘书,可说是面面俱到的人物。以后,阎又派南桂馨赴京,协同邢殿元在议员中奔走,据南桂馨回忆:
  阎又想到我和议员们的关系,较邢更深,或较邢更有办法,可惜被押不能回省,因电催中央迅速解决。赵倜之出马,我的释回,和这一事的关系也非浅显。所以在我回省十余日后,阎即派我入京,协同邢殿元奔走一切。
  邢、南在京精心活动,思图逐步左右山西议员。他们经常与袁世凯派出的王揖唐、王印川洽谈,以便了解袁的心意,取得袁世凯的欢心。直到众议院选出汤化龙为议长,大事既毕,邢、南才返回太原。
  尽管阎锡山对袁世凯的嘱托,相当重视,但狡诈的袁世凯,对参加过辛亥革命、组织过燕晋联军反对过自己的阎锡山总是放心不下。为了进行考察,于1913年公开传见阎锡山。阎锡山得电后,迫于袁的淫威,立即偕赵戴文、张树帜一同进京。阎对袁的传见,颇有三分怕惧,他曾对随从说:“此次去见,凶多吉少,如我进去时间太长,你们要留心探问。”
  袁世凯在传见时,果然声色俱厉,滔滔不绝,故意卖弄才智,不给对方回话的余地,先给了阎锡山一个下马威。据阎锡山后来回忆:
  在我第一次晋京见袁时,他一见面就把我想要对他说的话先说了,然后问我还有什么话,使我再无可言。他这样做的用意,无非是为使人佩服他处事的才智,实则被见的人会感到他是玩弄政治的手段,缺乏谋国的诚意。我辞出之后,谷如墉、贾书堂等几位老先生问我对袁的印象如何?我说:“英雄有余,治国不足”。后来听到有人说袁氏内衣有很多口袋,分装内外各方重要资料,对谒他的文武大员,在见面以前,就会从这些资料中预猜要谈些什么话。由我的亲身体验中,这话也不无可信之处。
  其实,袁世凯锋芒毕露的目的,在于示明山西有自己的嫡系,什么情报也知晓,而且有足够的武力相镇慑,不怕你阎锡山反抗。
  二次革命后,袁的打手金永已知晓,袁世凯有帝制自为之意,因而处处加强对阎锡山的戒备,并积极扩充警备队以实力与阎抗衡。筹安会成立后,帝制运动已明朗化,金、阎之争更日益激烈,军民两署,每晚戒备森严,甚至相互放哨。面对太原城内,风声鹤唳,几近“草木皆兵”的情势,阎锡山甚为忧虑,觉得长此以往,如何得了,为了在与金永的暗斗中能占上风,他觉得有向袁世凯虚与示忠的必要。于是派南桂馨入京,秘道赞成帝制之意。因为筹安会六君子半数是南桂馨留日时的朋友,而且,刘师培与阎锡山、南桂馨还有一层更密切的关系。因此,南便不加推辞,衔命入京。
  南桂馨此次入京,和孙毓筠、胡瑛均见了面,但主要是通过刘师培向袁疏通的。刘师培,江苏仪征人。1903年在上海晤见章炳麟,赞成“光复”,撰《攘书》。1909年为清官端方收买,入幕府。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